陆良县资料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321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良县资料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陆良县资料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陆良县资料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陆良县资料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陆良县资料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良县资料集.docx

《陆良县资料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良县资料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陆良县资料集.docx

陆良县资料集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居上游,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

北与、交界,东与为邻,南与、相连,西与为界。

全县东西长千米,南北宽千米。

境内海拔1840米,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面积772平方千米。

最高点为龙海山海拔2687米,最低点为万家河石板潭海拔1640米,海拔1850米。

土壤多为红壤、黄壤、棕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光、热、水资源充沛。

总人口61万人(2004年)。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

坝区有丛林面积543万余亩,丛林覆盖率%,野生植物700余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锰、汞、天然气等天然矿产资源。

爨乡陆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距昆明134千米、石林40千米、曲靖60千米,南昆铁路穿境而过,“324”、“326”国道贯穿境内,经县召夸镇,并建,是进出云南的东大门、昆明的“后花园”。

闻名的“爨龙颜碑”位于境内,是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同劳县,属益州郡。

东晋更名为同乐县,属建宁郡。

宋大理时为落温部(即三十七部之一)。

元时改成陆梁州,隶曲靖路。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更设六凉卫。

清康熙八年(1669年)裁卫归州,移州治于卫城。

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六凉县,民国二年(1913年)又更名为陆良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属宜良专区,1954年改属曲靖专区。

1997年5月曲靖撤地设市,属曲靖市。

据《云南省陆良地志资料》:

“陆良,夏属梁州外境,故元陆梁州,取夏属梁州之义。

”“时值六月阴霾清冷,因有‘信是深山六月寒’之句,逐易‘陆’为‘六’,易‘梁’为‘凉’,取清凉之义。

”“凉”义近于薄,文嫌年不驯,改“凉”为“良”。

陆良县辖8个镇、2个乡:

、、、、、、、、、。

此刻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散布。

境内全省人口最大的乡镇,素有“田园风光,鱼米水乡”之称每当夏日,万亩荷花,碧叶蓝天,翠盘滚珠,满塘花红叶绿,千里荷香轻送,轻舟盈盈、白鹬齐飞,驾舟彩莲,享受与自然靠近之美境。

冬季,潭水清澈见底,浅水处游鱼可见,荡舟撒网,即捕即食,清、醇、甜、香、实为一盘,风味独特之美食。

工业以磷化工、建筑建材、造纸、机械修配、农机制造、水电、蚕丝绸加工、皮革制品、开发、食物加工业为重点,带动全县乡镇企业进展。

为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农业主产、烤烟、、小麦、蚕豆、、蚕茧、油菜籽,出产生猪、禽蛋、牛奶、奶山羊。

中等教育进展迅速。

有师范学校1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中学22所。

境内文物古迹有、千佛塔(省重点文物爱惜单位)、和东岳宫,风光游览地有。

山区在1948年是省之一,1930年陆良旧州暴动,打响了反蒋救国第一枪。

1949年曾在此地沙锅村成立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和龙海山区游击大队、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

境内有国有陆良,居住着从印度、、印尼、等归国的华侨。

陆良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全县农村经济的主体,要紧以粮食、烤烟、蚕桑、、蔬菜、水产、进展为主。

在粮食生产中,全县粮食总产稳固在—亿千克,要紧以玉米、马铃薯、蚕豆、小麦、杂粮生产为主。

烤烟以进展优质烟叶为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收购量万担,亿元。

蚕桑生产此刻桑园面积7万亩,年收购鲜茧4600吨,目前正在进展桑园面积,产鲜茧及丝绸加工居全省之首,,蚕丝绸已达亿元。

畜牧生产以生猪、仔猪、羊、牛进展为主,年外销仔猪10万头以上,出栏肉猪51万头。

菜牛8000头,菜羊万只,禽100万只,总产值(90年不变价)达到亿元。

蔬菜水产生产,其中蔬菜水产产值达亿元。

经济林进展要紧以核桃、、翠竹为主。

爨文化公园前身为西华公园,位于陆良县同乐广场以西,原占地面积168亩,于1998年8月正式投入利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该公园设施掉队老化,功能单一,与城市的进展极不适应。

从2005年8月开始,通盘改造,通过一年零四个月的科学建设,一个投资亿元,占地面积亩的公园呈此刻市民眼前,更名为爨文化公园的新园于2007年元旦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潮流式的设计,休闲化的乐园。

爨文化公园由植物园、爨文化广场、爨文化商业步行街、糖烟酒批发市场、青青年活动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护城河治理工程、爨文化商务中心8个部份组成,绿地面积占亩,其它占地亩。

植物园是在原西华公园的基础上,对一些树种花草归类种植,修整路网,改造路面,形成一个以大树为主,花草为辅的生态植物园。

整个植物园共种植大乔木600多棵(包括滇朴、榕树、香樟、银杏等);大灌木1500棵(包括柚子、杨梅、桂花等);小灌木1300多平方;草坪36000多平方。

文化中心广场的建设严格依照整个城市建设的计划方案来开展,在调整老年活动中心和工人俱乐部周边环境和路网的基础上,建设成一个以植物园为舞台背景,以护城河、水幕喷泉、花草绿化为点缀的文化休闲聚会广场。

爨文化步行街是公园最为重要的步行活动空间,它以彩色地砖铺砌,大面积绿化与之结合,遍植树木,引入水系为要紧元素,包括浅水池、喷泉等。

设置多处历史文化雕塑、亭廊、座椅、小品等园林设施。

地址土特产

【陆良县】.长毛兔的饲养和蚕茧产量皆居全省首位。

特产板鸭和密香梨、金线鱼、麻衣馓子、陆良浸梨。

【马街镇】:

蜜香梨。

芳华镇:

以高产著称。

【大莫古镇】:

萝卜丝、乳饼。

麻衣馓子简介

在陆良坝子里,普遍流传着如此一首民谣:

陆良特产三样奇,

名目变换各不一。

密香梨原叫细皮梨,

风参子又叫金线鱼。

有样东西最有趣,

水馓子变成糖麻衣。

这首民谣道出了陆良三宗风味特产,即密香梨、金线鱼、麻衣馓子。

解放前,这三物齐全,远近驰誉,是馈赠亲友、招待佳宾、逢年过节宝贵的美食和礼物。

现在,陆良三大风味特产,由于人为的、自然的各类缘故,金线鱼已经绝迹,蜜香梨树也面临老化,只有麻衣馓子得以发扬光大。

当地人介绍说,关于麻衣馓子来来历,有如此一个故事:

明代时候,三岔河街上有些人家做“糖馓子”在街市上卖。

最初是用糖水浸煮,又叫“水馓子”,不知经营了多青年。

一天晚上,有家正忙着做馓子,麦面快完了,只剩下不多的一点,主人一不警惕把挂在隔壁的一盏油灯撞翻了,半盏菜油全泼在面团上。

主人心想“终归馓子离不了油”,就把它揉和在面团里,扭成面团下锅煎炸。

等捞起来放进糖稀里煮后才发觉,这些搀杂进灯油的馓子,颜色黑,不像平日的那样鲜黄,没有卖样。

主人后悔不已,于是,一一拣了出来,并顺手拈了一个尝尝,又香又酥又脆,更独特的是,面团内心灌满了饴糖,甜润润柔腻腻的,舒心爽口极了!

第二天,主人就在摆摊时将这些馓子当样品,请过往的顾客们都尝上一个。

顾客们无不啧啧称好,纷纷要主人专门做这种馓子来卖。

主人依从顾客们的意见照办了,可是做出来的馓子老是僵硬实心,中间灌不进糖稀去。

通过反复寻思,主人终于从打翻的油灯上悟出了名堂:

假设要灌进糖稀,面团里少不了油,因为面团里加油后,能起到分离疏孔的作用,再经油炸后,放入糖水一煮,糖稀便沿孔渗灌进云了。

尽管找到窍门,但搀入菜油炸出来的馓子,仍是不如撞翻油灯那次的好。

日思夜想,最后才悟出面团和油兑合的比例要适当。

为此,主人前后实验了七七四十九次,才告成功。

后来,又为断改良制作工艺,将馓子穿上:

“芝麻糖衣”便取名“麻衣馓子”。

人们还依照它的特点,赠一美名“血灌肠”。

在三岔河后街高家几辈人制作的麻衣馓子质量好,较出名,颇受顾客的青睐。

现在,陆良县糕点厂已恢复活产此项地址特产,配以精美包装的麻衣馓子,畅销全省。

陆良的麻衣馓子是用麦面作原料,和好面后扭成“千钧扣”油炸的糖果。

色泽金黄,表层穿上芝麻糖衣,特点是香、脆、酥、甜,专门是内里灌满了糖饴,甜润柔腻。

陆良“麻衣馓子”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地址传统风味食物,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蜜香梨

听说在明代陆良军屯时,有一县官从家乡南京将鸭梨芽条播入萝卜引进陆良嫁接在野生的鸭梨树上,结果后叫细皮梨。

由于质优味美香甜,奉送给皇帝品尝,帝赞词:

“香千里、甜如蜜”,由此称之为“蜜香梨”。

六十年代销往海内外。

陆良板鸭

历史悠长,是选用每只接近两千克的仔鸭宰杀后,用盐腌制,造型为香仁形,很有特色。

色白味好,肉质细嫩,营养丰硕,味道鲜美。

远销海内外。

陆良松茸

要紧出厂在彩色沙林国家级公园当中。

88年以来要紧出口日本。

陆良浸梨

在陆良县马街镇的部份农村中,人们喜爱精选成熟的、无破烂、无虫眼的、个儿比较均匀的甜酸梨用冷开水加盐、糖、甘草浸泡起来,到春节前后再捞出来食用。

这确实是陆良出名的浸梨。

浸梨色泽鲜艳,呈紫红色;味道酸甜可口,略带咸味,独具特色。

买回的浸梨必需尽快吃完,若是寄存时刻长了,就会变色变味(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紫黑色,吃时有苦味),从而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彩色沙林是一个以天然形成的沙柱、沙峰为特点的景区,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面18千米处,整个景区面积6平方千米。

它是由地震冲击、地壳运动等因素慢慢形成的地貌奇迹,彩沙凝结成沙柱,由天气、光线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色调,是极为宝贵一见的景观。

  沙林里要紧景点有群雄争艳、驼峰、火焰山、书生洞、古长城、万年右木、古城堡、金沙林、雪峰、三十六计、七擒孟获等。

陆良古城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在陆良设县,称同劳县,属益州郡(郡治设于今晋宁县城),为陆良建县之始。

西晋武帝时期(272-289),改同劳县为同乐县,属建宁郡。

元至元十三年,设陆梁州。

至明代,明大将沐英,率军南征,到陆梁号召各部族归顺。

那时,鲁昌(陆良县地名)有酋长刘氏五兄弟,筑土为寨,招架明政权,被沐英举兵讨平。

时值六月,阴霾清冷,沐英将“变作人间六月凉”改吟“信是深山六月凉”,而改陆梁为六凉。

“六”“陆”二字在陆良方言中同音,故也作“陆凉”。

民国2年,陆良乡绅牛星辉以“陆凉”义近荒凉,且文不雅,倡改“陆凉”为“陆良”,寄托“陆地良好之愿望”。

经都督府批准,改“陆凉州”为陆良县。

陆凉治所中心,据史籍载:

古为鲁昌城,昔人开河作池,引中原泽周环为固。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建址盘江之南,阎芳河尾之可套内,筑土城。

因屡遭水患,明永乐五年(1407),迁盘江北岸建今址,经20余年始毕。

清康熙八年(1669)裁卫归州,移州治于卫城,历置州、县至今,历经500余年。

县城位于县境中部,东南紧临盘江,西北围绕丘岗。

曲西公途经境,与昆江公路交于西桥。

地域地形较为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

原城中心钟鼓楼海拔米。

城池占地面积公顷周围筑城墙,四门相望。

一、城墙。

古城墙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城墙外沿以砖石砌筑,规格一样为40*20*15厘米。

上设城垛,内沿分层筑土,上有3米左右的平台。

城砖均在今窑上村周围烧制。

据《陆凉州志》载:

“城周回九里一千五百五十丈四尺,高二丈六尺二寸,厚二丈五尺三寸,袤二里五分,广二里二分”。

1983年测图查对,城周长为3784米,南北长1074米,东西宽874米。

清咸丰七年(1857),重修城墙。

光绪七年(1881),东南隅塌陷数丈,州牧捐廉,随即铺筑。

民国24年修固城墙,疏通城河,并建炮楼,筑月城。

城墙虽经500余年的沧桑剧变,至1949年还完整地保留其宏伟的古城风貌。

建国后,城池已失去防御价值。

为建设需要,于1953年开始拆除。

二、

城门。

陆良古城原设东西南北四座砖拱城洞,四门对直相望。

东门“观海”,西门“眺峰”,南门“中和”,北门“拱极”。

民国初期,北城门口外建有照壁一道,至30年代,四城门外筑有“月城”,俗称“栅子”。

南城门外设有栅子门3道,其余设1道,均在抗日战争期间修环城路时拆除。

四城门内侧建有平房1间,是警察设岗盘查的关卡,一直保留到建国初期。

三、城楼。

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明清时期虽经多次维修,终因年久朽坏倒塌。

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建东、南、西城楼,道光三年(1823)重建北城楼,皆由民间捐建。

各城楼为三间重楼飞檐,铁铃悬挂,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城楼双侧筑有城墙,各开侧门,内有左右厢房和照壁。

北门城楼上塑有都天太子,又称都天阁。

其余城楼也塑有佛像或供有牌位。

东称太阳宫,西称王母殿,南为陈真人祠。

四、城河。

古城城河深1-2米,宽25米左右。

南门城河,上引新坝闸之盘江水,下与西华寺河汇合,经晃桥、师古湾入江。

该段城河有来水调济,水质清净,沿岸柳树成荫,荷花满池。

南门桥头曾是水运码头,可通三岔河、板桥至曲靖一带,来往船只很多。

东门口也常有船只停泊。

五、鼓楼。

鼓楼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因四门直对,建谯楼以为鼎镇。

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曾前后修筑。

鼓楼位于四条大街对直相交的城中央,习称“钟鼓楼”,结构造型宏伟壮观,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过街楼阁。

上两层为斗拱飞桅,雕梁画栋,悬铃叮当,顶层塑有神像,设有金钟大鼓,可登高远眺,鸟瞰全景。

为适应经济进展的需要,于1955年拆除。

六、寺庙祠坊。

陆良县城的寺庙祠坊,始建于元朝。

明代是兴修兴盛时期,清、民国时期作了重建和修建,后兴修不多。

到1949年末,县城建7寺、8庙、9祠、4宫、5阁、1观、1庵、1殿和15坊表。

这些庙宇牌坊,除少数年久失修倒塌外,多数仍保留完整。

此刻县城完整保留的大觉寺,“始建于元,重修于明万历”,是县内佛寺殿宇中最完好的一座寺院,广为称赞。

另外还有寺内的千佛塔,被省政府发布为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该塔系七级六角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8米,塔身自塔基向上逐级收缩,每级六面皆以方形小孔组成,每一小孔为一小佛龛,龛内尽镶陶制释迦牟尼像印砖。

全塔共计佛龛1614个,塔顶正中置石雕葫芦一具,南面立铜铸金鸡两只。

七、人口。

 元朝以前人口无从考据。

至明代沐英征南,大量迁移移民,推行屯田垦荒,明洪武三十三年设陆凉卫,前后从内迁入汉民族3万余人。

乾隆十七年(1752),陆凉州人口有万户,万人,为陆良封建时期人口数量的最顶峰。

八、居民。

民国时期,陆良衡宇造型要紧有瓦房、草房和土库房。

瓦房全为筒板瓦屋面,并设屋脊翘角。

建盖草房较多的是开发较晚的地域。

草房坡水较陡,一样是对半分水,建造因陋就简,当场取材。

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建盖土库房的要紧缘故是土质好。

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分为大体式和复合式两类。

在城镇闹市中,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有单开间和双开间的建筑形式,一样为低矮楼房,有前后两层,内天井较小,通风、采光、排水、交通靠天井内的巷道解决。

复合式类型中,有二合院、三合院和四合院,是以三开间为主的布置手法。

主体建筑(大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间位,次要建筑(厦房)位于主体建筑的双侧(陪房),或位于主体建筑的正前双侧(耳房),用院墙围成院落。

有的院院相套,成为向纵深进展的多庭院落。

较大型的民房,采纳密集的衡宇和多天井的布置方式,除中轴线上的厅堂前布置天井外,在大房双侧各建有一至二间陪房,进深约大房的一半,利用缩短陪房的进深面积设侧天井。

侧天井面积较小,它除解决采光、通风、交通外,还因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小,有较多的阴影区,空气流动时起到降温的作用,令人倍觉凉爽,故称冷巷或小路。

县城梅家小街的“大会处”就属此类建筑的典型。

陆良历史

1381年(明洪武14年),朱元璋令沐英等率大军征讨云南,明王朝的30万铁骑挥戈南下,奇袭曲靖,直捣昆明,1382年又破关而入攻占大理,取得平定云南的成功。

沐英率数万军队留守云南,设司置卫,移民拓荒,屯田戍边,招商入滇,辟筑驿道,疏浚河道,劝课农桑,礼贤兴学,择优入仕,一时刻边境云南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陆良是沐英入滇后所见的第一大平坝,大军在白石江之战取胜10万元军后,沿南盘江顺流而下,一过响水,忽见山重水复豁然爽朗,方圆百里,一马平川,山川锦绣,烟波浩瀚。

那个地址早在东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确实是爨氏统治南中地域的首府,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就为云南最先的24县之一。

大军先在小堡子古城擒“云南王”帖木儿王子兄弟,又平定鲁昌城土酋刘氏五兄弟,后在陆良驻军、设陆凉卫

,迁来诸多外省移民拓荒开疆。

因此,咱们此刻都说明王朝带给陆良新一轮的繁荣和发达,也常说陆良人是从南京迁过来的,地名中也多以“所堡营旗”等军事驻地命名,如左里堡、车马堡、马军堡等“十八堡”后方,太平哨、望城哨、新哨等前沿阵地。

今天,踏着沐英大军的足迹,走一走板桥镇的洪武村、马军营,看一看三岔河镇的洗马湾,华侨农场的镇星台牧马场,恍如又看到这位镇国将军宏扬王朝威仪,兵戈铁骑,狼烟四起,饮马南盘江的威严。

  陆良县城初建于1407年,兴于明初。

暮然回顾,小城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而永乐皇帝下令营建北京城始于1406年,尽管只是一种巧合,可是,在那个郑和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的辉煌盛世,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进展的潮流。

明初疆域初定、内哄平息,百业兴隆、国富民强,正是大兴土木、广建城池的年代,于是,陆良城就如此轰轰烈烈地崛起在南盘江畔。

昔时平方千米的城池里,十字成街,方方正正,四门鼎立,商贾林立,青石板的街心,青瓦房的商铺,往来的客商小贩熙熙攘攘,挑柴卖炭者络绎不绝,载货的马车牛车进进出出,街边的染房铺里布匹堆满了窗台,街头补锅修碗的工匠埋头忙活,剃头担子与耍杂摆摊的艺人前排起了长队,摇摇晃晃的货郎还不时与远归的马帮相撞——四条大街八条小街互通有无,宏伟的钟鼓楼跨十字街居中而建,居高临下俯视着四条大街一直延伸至城门。

高大的城墙外,引串桥河、青山之水作护城河,宽敞的护城河绕着城墙潺潺而流,在南门外与城内众水聚集一路,再流向母亲河南盘江。

城中串桥河、学河、余府河等蜿蜒小溪曲折流转,与东西南北众多水池、湖泊连为一体,平常取做生活用水和涮洗之用,遇有多雨年景可防洪排涝,城池失火可救灾急用,房前屋后的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上窜下跳,孩童们拿着鱼篓游玩玩耍,一直要闹到斜阳夕照,城中炊烟袅袅升起之时。

父辈们童年时对古城总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而咱们却最遗憾没能看到传奇中巍峨的古城墙,庄重的城门和飞檐翘壁的钟鼓楼,这些尚存于上上个世纪的痕迹,或在上个世纪因兵火和岁月的侵蚀,落得废墟一片;或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无情地毁于人们的所谓激情中。

在咱们的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四条大街的弹石路、老屋子,和万顺号、“大会处”等诸多建筑精湛、环境优美的老商号、老铺子,这些铭刻历史年轮的印迹,都似曾那样相识和熟悉,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却都淹没在现代化的城宇楼厦间。

岁月沧桑,光阴如梭,过去的印痕早已消失贻尽,而经历却永留在人们的思维中。

  咱们在尽力寻觅古城旧日的踪迹,并十分仰慕山西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的美仑美奂时,总又想起仅存的陆良四方街,一片位于老城南边的老城。

换句话说,确实是明代以前的陆良城,是西出昆明、南下东南亚、北上京城的滇桂川马帮驿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内四条街成井字形围成骨架,周围满是一些长满青苔的老字号、老商铺和深宅大院、亭台楼榭等古建筑景观,那里的居民也才是最先的城里人,但至今还延续着明清的生活风俗、民风民貌。

四方街的建筑最闻名的要数大觉寺和千佛塔了,大觉寺又称“大觉禅寺”,是一座大隐于市的佛家禅院,始建于元朝,重修于明万历年间,寺内布局严谨,以南北中轴线为基线,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清鼎盛时被誉为滇东第一流大刹,其名望可与昆明西山华亭寺、太华寺相提并论,民国年间,系云南16座名寺之一。

大觉寺的名望多来自于寺内的千佛塔,塔高18米,共7层,灰白色的六面塔身内有1691个佛龛,龛内各有一尊形态各异的陶制佛像,塔顶立有两只铜铸金鸡,千百年来一直为陆良人民起早贪黑地守候和祈祷着,并“监视”着塔身下兴风作浪的黑鳌鱼,再也不使陆良坝子江水肆虐、破圩决堤。

金鸡高鸣,大觉晓钟,绵绵余音30余里,也就成了旧日陆良“三山四水八大景”之一。

另外,四方街内还有近500年历史的名庵石佛寺,供奉真武大帝的真武观等,与西华寺、望海寺、普济寺、孔庙、关圣庙、城隍庙、雨司庙、文昌宫、真庆宫、魁星阁、水阁、玉振坊等遍及城内外的众多寺观庙宇、宫阁祠坊一路,为陆良老城增添了许多人文的、历史的、风俗的色彩与味道,也可足以让后人想象那种香火袅绕、人来人往的街头旧景。

  陆良县城作为滇东重镇,在清末民初就曾盛极一时。

清朝末年,陆良至沾益开通南盘江水运,在县城设邮政代办,极大地增进了工商业进展,有来自湖广、四川、重庆等地的商人开设众多商行和票行,1905年仅马街一镇就有四十四大商号;民国初年,陆良就成立了劝业所和实业团,在县城设堂授业,在城亘外栽桑养蚕、种植晾烟;1914年,法国人在马街开设了亚细亚三达水油公司;1920年,省府在陆良开设“盐隆公司”,官营官销食盐;三十年代后,手工业、商业日趋兴盛,商人集股办起了染织、缝纫、皮革、铁器、榨油、酿造、碾米等二十多种行业的工厂,众多私营坐商经营土杂、百货、布匹、棉纱和从昆明、个旧等地贩运来的洋货、洋件,并把陆良产的铜制暖锅、铁制耕具、铝制瓢盆和羊毛毡等物品远销到东南亚、印度等地,以县城为中心,包括马街成了滇东南手工业和农产品的要紧集散地。

  陆良历史上人材辈出、钟灵毓秀。

早在明嘉靖21年(1542年),就在县城西门建学宫,殿、庑、堂、斋、池、亭、坊、壁一应俱全,主体为大成殿,尊孔子为天下集大成者,因此学宫实为陆良的文庙;清嘉庆13年(1808年)建文昌宫,设陆良第一座书院凤山书院;清同治13年(1875年)建钟灵

书院。

漫步陆良街头,书声朗朗、琴音回绕;行走在县一中、文化小学和盘江小学,从那些仅存的学宫、文昌宫残瓦断壁间,尽力回忆昔时端肃的建筑群落中,一种古朴而清新的雅致,许多门生结庐静读、弦歌不绝,并得意地想象自己像那些秀才进士们披红跨马、鸣锣开道通过文昌阁、捷报阁、文明坊和开科第一人坊的壮观场景。

现在,书声依旧,斯人已逝,或许只有一株株虬枝苍劲,朝气蓬勃罗汉松能够佐证了。

循着历史的足迹,从这些文曲星升起的地址,走出了一大量留学欧美的文人学士,和毕业于黄埔和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戎马将军,他们当中以被孙中山授予“文虎上将”的护国将军殷承瓛、滇军儒将孙渡为代表,成为陆良近现代历史上的自豪。

  1938年,昆明至西桥公路通车,使陆良成为抗战期间外省入滇的要紧通道,曾过往许多官政显要、商贾名人、文人学士,其中很多商人、学者选择留在陆良生活,极大地增进了商业、文化交流,也使陆良人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三、四十年代,开明人士、地下党员熊从周两度出任县长,大力兴办教育文化,团结和爱惜进步人士,帮助农工增进工商业兴隆。

而这时的熊县长还兼任陆良中学(一中)校长,使得一大量地下党员、民青成员和进步青年来到陆良中学工作,宣传抗日民主,在学生中秘密组织念书小组,编演进步话剧,为党和革命事业培育了大量干部,使陆良的抗日民主事业蓬勃进展。

后来国民政府在陆良修建机场,大量美国士兵、飞行员来到陆良,他们穿行于陆良的大街小巷,开着草绿色的吉普车耀武扬威,在咖啡馆、酒馆里肆意妄为,老城的百姓尽管心存怨气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县中的师生们不惧怕这些美国大兵,既要求坚决抗日,又勇敢地和那些欺侮老百姓的美国大兵斗争下去。

直到1945年后,陆良稍稍又有了一些安静,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革命火焰却在悄然暴发。

在革命老区龙海山,1947年成立了云南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陆良县解放委员会”,使龙海山依照地成为滇东枢纽革命依照地;在滇桂黔边纵队伍里,有一支以陆良优秀子弟组成的英雄队伍里,它确实是诞生于龙海山区的边纵三支队,从1947年到1950年三年多的时刻里,三支队千里转战三迤大地,纵横云南七十余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敌后武装斗争,为全省解放作出了卓越奉献。

其实早在1929年,陆良就成立了地下党支部;1930年,发生了震惊全省的陆良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38军,虽以失败告终,但在白色恐怖下,显现了陆良人民不畏反动统治,不怕流血捐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和平起义,同月,陆良人民配合起义军队在陆良与石林交壤的天生关全歼向西逃窜的国民党陆军总部,陆良率先响应云南和平起义解放。

陆舆广厦万万间  此刻,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很清楚地记得1950年1月陈赓、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