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669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16新版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1.船的历史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起始课,它着重解决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有关人类最重要交通工具一一船,从产生到现代船,经历怎样的发展。

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中出现的船(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潜艇等6种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船)进行比较后,认识蕴含着船在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演化。

借助船发展史的认识,感受到船演化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感受因为人类科技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埋下心灵上的种子。

这个认知过程既是本单元教学进展暗线,也是后续活动的铺垫。

本课中的两个探究活动,“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初步感知船的载重、稳定和水阻特性的探究实践,也为学生后继课的学习生发问题和激发兴趣。

【学情分析】

教科书第20页是本单元的起始页,在页面的图中,深海潜水器与海面上的母船正在通过水声通信系统传递信息,通过文字引出船的作用与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和内容。

作为五年级学生,都有-•定的出行经历,对各种交通工具也相对比较了解。

即便坐船经历少,但是相对儿童公园中的一些游乐设施,他们都是还有经历的。

学生对于船也仅仅只能是停留在对船外表的认知,而对于船的发展历程即演化及发展趋势是缺乏认知的。

以往的学习经历显示学生没有去关注并研究过船的相关知识。

本课提供的测试独木舟环节恰好给学生提供了初步感知船的载重、稳定和水阻特性的探究实践,通过独木舟载重和船型受力活动正好帮助学生建立了对船在实践上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改进独木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有关船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以发展趋势来认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

2.学生通过了解人类造船史,认识到由此产生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水阻特性。

2.学生通过探究“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亲身实践,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感受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感受到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船的发展史。

[难点]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组]课前收集有关船的知识、木条(直径5厘米左右)或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刻刀、水槽、班级记录表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谈话:

你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你都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

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那么

1.教师实验,在铝箔船上摆放弹珠。

发现,弹珠容易滚动,会导致铝箔船侧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听取学生思考。

3.出示课件,船舱的分格设计。

4.小结:

我们船舱的分格结构,小船模型越来越趋向现代所见的船只,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进步。

【教学后记】给船装上动力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的第5课。

教科书前面几课分别探讨了通过改进船的材料和内外结构,来提高船的稳定性和承载量,体验了船的材料和结构发展史。

本课重点引领学生关注船的动力问题。

为了让船行驶得更快、更远、更持久,人们对船的动力开展了逐步探索,由此引出木课的主题,同时本课也为第6、第7两课设计和制作一艘小船奠定了基础。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一一聚焦,回顾船的发展史。

由于“人力无法满足大船航行的动力需要”,自然引出“给船装上新的动力”这个问题,整合学生关于船的动力的前认知,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船的动力问题。

第二部分一一探索,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1:

“给我们的船装上风帆”,给学生提供一只简易模型船,让学生进行风帆的安装和调试。

模型船结构简单,易操作,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船的动力,推动学生思考改进船的动力。

活动2:

“给小船装上其他动力”给学生提供电动风轮和蒸汽动力装置,供学生在简易模型船上进行安装和调试。

活动3:

“如何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

给它装上船舵试试看”,教师提供简易船舵,让学生尝试安装、调试船舵,体验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并发现其中的诀窍。

第三部分一一研讨,包含三个问题,这些问题与探索部分的活动完全吻合,教师可以将对这些问题的研讨穿插在探索活动中,在所有探索活动结束后进行集中总结。

第四部分一一拓展,介绍潜水艇。

文字部分涉及到很多专业问题,如水下航行、水的阻力、自身重力、浮力、控制沉浮以及柴油动力和核动力等。

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可以在课外展开对潜水艇知识的拓展学习。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船的动力发展史,感受船动力技术的革新,体验给船装上动力的成功和乐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了解了不少船的动力装置,但是停留在观察,对于解释这些动力如何使船动起来的,以及其演变历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还有一定困难。

让学生亲历尝试制作风力驱动,蒸汽驱动和螺旋桨驱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按照“产生问题一一解决问题一一改进方案一一再发现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养成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体验“做”的成功和乐趣,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

2.船可以通过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

1.能根据不同要求,给小船提供动力。

2.通过实验能解释船行进方向与舵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认识船的动力发展史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体验给船装上动力的成功和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船的动力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变化和影响。

2.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矗不同要求,给小船提供动力,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

[难点]能根据不同要求,制作不同动力的小船,并通过实验能解释船行进方向与舵之间的关系。

【材料准备】

学生探究:

船体模型、木棍、卡纸、电动机、电动机架,风叶,电池盒,蒸汽铝管,蜡烛,安全打火机

[教师]课件,视频,水池

【教学过程】

二、聚焦(预设2分钟)

1.提问:

同学们,在前面几堂课里,我们研究了船的发展历史,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可是随着人们对船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多,船建得越来越大,人力己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

还有哪些动力可以使大船航行呢?

三、探索(预设33分钟)

过渡:

这节课,同学们就作为船舶动力工程师,要使这艘小船动起来。

那你设计的动力是什么?

需要哪些材料?

(教师把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材料准备:

船身模型、木棍、风帆卡纸、水池、电风扇]

(一)任务一:

设计制作风帆船

1.出示材料(船身、风帆卡纸、木棍),小组讨论:

利用现有材料,让我们的模型船行驶起来?

2.师生研讨,确定制作方法。

3.小组合作,制作并调试,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4.研讨:

在制作与调试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的?

用风帆作为动力,有什么缺点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自然动力,不可持续,自然风不可控……

(二)任务二:

设计制作风力船或蒸汽船

1.提问:

如何能够提供持续的动力?

2.交流:

如果给小船安装电动风轮或蒸汽装置,需要哪些材料?

如何安装?

3.介绍蒸汽推进装置和蒸汽原理:

加热蒸汽铝管的圆圈,管内的水受热膨胀,一头铝管会排水,另一头会吸水,这样水会在铝管内循环流动,在反冲力的作用下,小船就会前进。

4.出示材料,学生选择一种动力装置,进行设计。

5.微课指导制作方法。

6.领取材料进行组装,并下水调试。

7.小组讨论总结:

安装调试中获得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

8.提问:

让船持续的动力来源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来源于电能、来源于热能)材料准备:

船模型、船舵、水池]

(三)任务三:

让小船保持方向

1.提问:

小船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偏离方向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控制小船的行驶方向呢?

2.出示划龙舟图片,启发学生思考船尾的舵手作用。

3.给船装上船舵,进行实验。

4.小组讨论总结:

船舵的方向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四、总结延伸(预设5分钟)

1.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2.为什么工程师不断设计、制作新的动力装置?

3.阅读潜艇的相关资料,介绍潜水艇。

让学生思考:

潜水艇是靠什么动力驱动的?

潜水艇是如何控制沉浮的?

【教学后记】设计我们的小船

【教材简析】

《设计我们的小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6课。

本节课将围绕设计我们的小船展开,这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归纳和总结,又是进•步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对工程设计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本课主要分成两大板块:

明确问题板块首先让学生知道本堂课有十分明确的任务要求:

载重量达到200g,有自己的动力,能把货物运送到1米远的目的地,同时还提供了各种材料的参考价格表,让学生在设计之初就能关注小船的造价,树立成本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制定方案板块首先引导学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如:

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此外,还对学生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画出船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列出所需的材料,计算所需的费用。

希望学生通过图示结构、经费预算、充分讨论等学习环节,不断优化小船的设计,力争用最少的经费制造出理想的小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己经知道造一艘船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的材料、船的结构特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系统等。

同时在探究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动手“造船”的经验,但要把想象变为实际的作品,要面对的困难是很多的,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去设计我们的小船,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支架,组织学生优化和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设计小船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的材料、船的结构特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系统等因素。

2.知道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1.明确任务后,能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艘小船。

2.能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设计图、模型或实物。

3.能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设计小船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2.在设计小船的活动中,建立质量和成本等意识。

3.敢于对小船的设计方案质疑并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工程师的工作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制造产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要求和材料条件进行设计,绘制设计图。

[难点]绘制、修改小船的设计图。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设计图支架。

[小组]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气球、吸管、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课件出示本单元船的图片,回顾前5课的内容。

2.揭示课题,提出任务:

我们也要设计我们的小船(板书课题)

聚焦:

要设计一艘船,我们必须要先做些什么?

(出示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本节课我们将完成明确问题、制定方案两个流程。

3.明确要求:

我们来看看设计的小船有什么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并认识老师所提供的材料)

二、制定方案(预设18分钟)

(一)确定小船设计方案(预设8分钟)

1.在设计小船时,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件)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完成工程日志中的材料选择,合理分工,确定小船模型。

3.合理的分工是设计小船的重要前提,你们是怎样分工的?

(小组交流分工情况,教师评价各成员的职责。

(二)绘制小船设计图(预设10分钟)

1.确定了设计方案,在制作小船前工程师们还必须要绘制小船的设计图,请大家发挥小组的智慧把小船的设计图画在工程日志上,要求画两幅图:

俯视图和侧视图,并标注材料和结构等。

2.可以参考工程日志中的评价标准进行修改调整,让你的设计的小船更合理、更科学、更美观。

3.学生分组绘制小船设计图。

三、交流方案(预设15分钟)

1.利用“画廊漫步”形式组织小组展示、交流设计方案。

(7分钟)

2.按点赞从多到少的顺序展示、交流设计方案中的优点和不足。

(8分钟)

3.点赞需说明理由好在哪里。

4.小组修改设计方案,完成工程日志二稿。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教材简析】

《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船》单元的第7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

本节课紧接第六课《设计我们的小船》的内容,围绕小船的制作与测试展开,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一造-•艘小船,既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应用,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工程实践的过程。

本课主要分成三大板块:

第一部分:

学生按照图纸设计进行选材和制作。

强调制作时必须始于设计图纸,学生在实践中对船的结构、材料、工具选择以及废材处理都有一个思考与活动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价值与意义,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测试我们的小船。

根据《小船的评价标准》进行测试,从而评价小船是否在载重量、动力系统、美观等一系列指标是否达标,从而不断调整、改进与优化小船。

第三部分:

改进我们的小船。

根据测试的情况以及《评价标准》,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小船各项指标,从而形成学生小船成品的说明书进行介绍,体会完整的工程实践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5节课的知识铺垫,以及第6节课的设计学生对自己的小船己经有了一份详细的设计单,也有了自己小船的一个框架。

而这些想法与框架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去制作出来,学生遇到的困难也比想象得要多,不仅要指导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与能力经验,必要时还要提供一些新的技能方法帮助学生制作小船,同时制作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会使用设计图制作,改进过程中要学会使用《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3.知道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设计方案制作小船。

2.能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小船。

3.能从多个角度评价小船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建立质量和成本等意识。

2.在制作小船的活动中,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体验“做”的过程与乐趣,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5.知道工程师的工作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制造产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小船

[难点]小船的改进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评价标准,测试场地布置。

[小组]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气球、吸管、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课件出示部分小组的设计方案。

6.明确测试标准:

至少达成三项指标:

1载重量达到200克。

2有自己的动力系统。

3能行驶一段距离。

2.揭示课题,提出任务:

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板书课题)

二、制作小船(预设15分钟)

1.提问:

怎样的制作步骤是比较合理的?

(组织方式、制作步骤、制作要求)

2.明确要求:

按照设计方案制作小船,及时调整相应的设计图与经费。

7.学生制作小船。

三、测试与评估小船(预设15分钟)

1.呈现完整的评价标准。

(课件出示:

完整的评价标准)

2.测试小船,并记录三项指标达成情况,完成工程日志(六)。

3.根据活动手册《评价标准》,完成小组内自评。

4.通过测试后,交流:

小船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我们是如何改进或我们打算如何改进?

5.改进自己的小船设计,给《小船做一张名片》,完成工程日志(七)小船使用说明书。

6.整理工程日志

四、拓展(预设3分钟)

1.自选挑战新项目:

1欣赏图片,挑战一艘大型纸船。

2自建一艘功能性更强的小船。

五、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对于船,你都了解了哪些呢?

2.交流船的知识:

组内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船的知识,并完成关于船的知识记录表。

3.交流归纳:

大家的记录都集中指向了船的哪些方面?

板书:

材料、形状、构造、动力系统、功能

4.小结:

我发现这些船在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

那关于船,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呢?

5.交流并记录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索(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

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水槽、学习单]过渡:

人类是怎样想到发明船这种工具的?

一开始的船是怎么样的?

船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一)船的发展史

1.PPT出示:

6种不同时期船图片,请合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排序,并说说这样排的理由。

(1)独木舟:

人们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形状,用树干或竹竿作为动力进行造船。

(2)摇橹木船:

是用橹来推进的船舶,它是一种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

摇橹船使用方便,是江河中的运输工具,在江南水乡曾经广泛应用。

一些旅游景点,摇橹船用来载运游客,让游客进行水上游览。

(3)帆船:

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借助大自然的风力进行远距离航行。

(4)蒸汽机船:

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船只,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5)柴油机船:

20世纪,人类进入了柴油机船时代,以柴油作为动力的游轮问世后,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

(6)潜水艇:

现如今科技飞速进步,我们还出现了可以潜入水底,以核能源作为动力的潜水艇。

造船的技术和水平还在不断提升。

2.学生谈谈对船发展史的感受。

交流排序结果及理由,体会这些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船,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说说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等方面有哪些不同作了怎样的改进。

用事例说说造船技术发展,影响了什么变化?

(二)独木舟负载物体测试(载重性能、稳定性)

1.提问:

最初的船叫什么?

是什么样的?

要求从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进行介绍。

2.独木舟制作。

教师出示独木舟实物模型,学生说说制作方法(PPT出示:

掏空圆木中间可以做成一艘简易的独木舟)。

3.提问:

独木舟作为最古老的船只,有什么缺点?

稳定性和载重能力差,怎么证明?

4.验证独木舟负载物体。

PPT出示实验材料:

独木舟模型、水槽、螺母。

(1)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测试独木舟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想法。

(2)小组讨论方法。

(3)交流汇报后播放微视频,介绍测试方法。

(4)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5)交流汇报测试结果。

讨论:

“独木舟是否可以负载重物?

”、“独木舟在装载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

(6)小结:

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而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

5.讨论:

如何解决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提示从结构上去考虑。

(加大船体)

(三)探究船型(船首形状)与阻力关系。

1.观察6种船。

看看船头有什么共同点?

为什么船首形状大多是尖形?

(减少船在水中先进时受到的阻力)

2.小组交流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法。

3.交流汇报实验材料及步骤。

1取二块一头尖一头方的木块模拟船只。

2分别在木块一端用细线系上一个垫圈,模拟拉动船只前进。

3比较船只在水中的前行速度。

4对比船头形状不同时,船只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实验中的注意点有哪些?

4.学生交流:

明确实验注意事项:

①垫圈相同。

②起点相同。

③距离相同。

5.观看演示微视频

6.学生实验。

7.小结并板书:

尖形船首减小水阻。

三、研讨(预设:

3分钟)

1.梳理本课知识:

1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2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3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2.拓展:

模拟荒野求生,要渡过一条宽50米的河,你打算怎么造船?

四、课堂小结(预设:

2分钟)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船作为一种重要交通工具,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种工具在发展过程当中也经历了种种变化。

通过课堂实验,我们也发现了古代的独木舟在载重量和稳定性都有许多不足,如何改进这些不足,我们可以在课后用简易模拟测试。

也可以通过思考或者查阅资料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一下,是什么推动了船在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当中不断的更替?

【教学后记】2.用浮的材料造船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船的载重量、船体材料、构造、动力系统的演化有了初步了解,并在制作和测试独木舟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独木舟存在载重量小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聚焦板块,点明浮的材料可以造船,从独木舟的不足引出本课的任务。

探索板块,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动手动脑解决独木舟载重量小和稳定性差的过程,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时,还将体验先人依据社会需求改造船只的历程,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

研讨板块,学生在制造中发现了问题,在发现载重量和稳定性进步的同时,竹筏(木排)不能确保乘船者或者货物保持干燥,载重量依然不够大,需要进一步改进竹筏;另外,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对比,给学生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木排)的蓝本,指出新的研究方向——造一艘防水小船。

拓展板块,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

本课根据船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设计改造竹筏(木排)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船的认知,发展动手能力和激发研究兴趣,积累用技术与工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船有了i定的认识,也知道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装载量少等缺点。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也知道竹筏的结构特点,因此设计、制作竹筏模型这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改进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设计过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