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467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

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引言]同学们,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植物有50余万种,对于生活中的这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认识是什么植物,这节课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几种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1.藻类植物

师: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多么美的意境啊。

春天来了。

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

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的现象?

生:

我家的鱼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就会长出绿色的毛茸茸的东西。

这些东西也是藻类吗?

师:

对。

完全正确。

看来这位同学平常观察的非常认真。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些藻类?

生:

海带、紫菜。

生:

褐藻,还有营养的螺旋藻。

师:

非常好!

藻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生:

生活在水中。

师: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关于藻类植物大家还想知道点什么?

生:

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

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

生: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

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师:

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

下面我们就仔细观察。

并寻找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课前准备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提问:

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生:

观察、讨论后回答: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师:

非常正确。

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专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师:

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那么,藻类越多越好吗?

生:

我从电视上看到赤潮、水华现象就是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染。

师:

是的,由于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藻类的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死亡。

就会造成遗体在水中堆积。

产生许多有毒的物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

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

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

同学们可以课后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2.苔藓植物

师:

根据平日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生:

在潮湿的地方。

生:

在墙根下,在水池旁。

师:

对。

苔藓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请大家课后采集葫芦藓,并认真的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师:

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

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师: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师:

多媒体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生:

观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两类植物都是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呢?

师:

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

并给予适当的启发、指导:

①铁线蕨的茎长在哪里?

②取一片小叶,对光观察叶的厚薄怎样?

有无叶脉?

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韧的感觉?

③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

生: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及讨论交流,得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茎长在地下部分,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师:

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

另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生:

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的呢?

师:

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单细胞藻类是进行繁殖。

多细胞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

师:

展示多媒体(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以及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

让学生总结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师:

现在的蕨类植物还会形成大片的森林吗?

生:

不会。

师: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气候条件与2亿年前相比,要寒冷干旱得多。

经过漫长的进化,有了一类更加适应陆上生活的植物,就是种子植物。

它们已成为陆上植物的主宰。

(三)巩固练习

利用本节课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

几年后,这里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为什么?

2.有些树的树干,背阴的一面常常生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这是为什么呢?

(四)归纳小结

这三种植物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人类再无视自然界的天然作用,很快使我们的家园受到破坏。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77页练习1—5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

无根、茎、叶的分化

二、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

矮小,无根,有茎、叶,但茎、叶中无输导组织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五、课后反思: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认识并会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2.会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会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4.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5.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活动,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及观察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强化学生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

2.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难点:

1玉米种子的结构。

2.胚的结构。

三、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藻类、苔藓和蕨类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是结种子的,这些植物被称为种子植物。

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

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

任务一观察种子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相互交流课前采集到的果实和种子)

1.阅读课本P79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并分组进行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菜豆的种子

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会观察到它的什么结构?

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是什么?

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呈什么形状?

②按照图Ⅲ—10中的虚线,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怎样剖开?

③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是什么结构?

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都有哪些结构?

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实验结束后,完成以下问题:

(1)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2)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你根据观察列表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__________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__________

 

2.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

3.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结茎和根的部位。

四、拓展延伸,感悟提升

1.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能适应陆地环境?

2.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3.我们吃的花生油来自花生种子的什么部分?

我们吃的玉米面是玉米种子的什么部位加工而成?

任务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五、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切开苹果、桃梨等果实,观察种子着生的位置。

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阅读课本P82—85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

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果皮对种子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裸子植物?

什么是被子植物?

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的果实有哪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六、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七、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银杏的种子外层有肉质包被,为什么还是裸子植物?

八、巩固练习

1.种子是植物的一个(),而孢子只是一个()。

种子的生命力比()强得多,()也比孢子长。

所以种子植物比()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2.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环境中,在玉米种子的解剖观察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部分是(),呈褐色的部分是()。

九、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植物,通过探究活动我们发现种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3.种子植物根据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哪两类?

十、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86页练习1、2、3.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种皮果皮和种皮

子叶(2片)胚乳

菜豆种子结构:

胚芽玉米种子结构子叶(1片)

胚轴胚胚芽

胚根胚轴胚

胚根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

1.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三、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五、课后反思: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探究植物种子的萌发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求知欲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3)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

学生思考《古原草》所揭示的生物学规律?

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

农民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

(选种、翻土、浇水等)

(二)讲授新课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①问题的提出

学生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

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②作出假设

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教师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

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③制定计划

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

推测实验结果。

④实验探究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⑤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

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学生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⑥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①探究: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

探究: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②探究的结果:

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③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

完整的、活的胚,渡过休眠期

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

教师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课件,并描述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

A.水、阳光、空气B.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C.水、土壤、适宜的温度D.水、阳光、土壤

2.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A.防止害虫破坏B.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C.保湿、保温、有利于萌发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四)归纳小结

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等)。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94页练习1、2、3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外界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对照组和实验组)

2.自身条件:

种子结构完整、胚生活力良好、种子度过休眠期。

二、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三、抽样检测

1.样本大小合适

2.保证随机取样

五、课后反思: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检验提出的问题。

2.解释日常家养植物的出现的与无机盐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

2.认识生物学对现代农业(无土载培等)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从事与生物学相关职业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难点:

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三、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上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生:

种子的萌发需要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要求种子的胚是完整的,种子是活的且渡过了休眠期。

师:

有了适宜的条件,种子就会萌发。

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生:

1.吸水;2.物质转运;3.胚根发育,突破种皮;4.胚轴伸长;5.胚芽发育

(二)讲授新课

1.幼根的生长

师:

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长大的的?

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枝条的向上生长。

师:

植物的根是如何生长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P96-97探究: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师:

由于条件所限,这个探究我们无法实践。

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书P97页将幼根分成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生: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师:

根据科学家的仔细测量,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大家对照P66页图根尖的纵剖面,想想为什么会是伸长区生长最快?

生: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

分生区的细胞属于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出新的细胞,这些新细胞要不断地长大,许多细胞迅速长大的这个区域就是伸长区。

发育成熟了的细胞聚集的区域就是根的成熟区。

师:

非常正确。

根的生长主要就是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

分生区中细胞的数量大量的增加;伸长区中细胞的体积不断的变大。

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师:

枝条是如何生长的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枝?

生:

……

师:

枝包括叶、茎和芽三个部分。

茎、叶、芽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

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师:

对。

但是为什么芽能够不断发育成新的结构呢?

生:

因为芽中有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

师:

注意P98图3—18芽发育成枝条示意图。

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师:

植物的生长必须不断地补充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和有机物都是营养物质。

师: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这些无机盐往往储藏在肥料中。

4.介绍无土栽培

人们可以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同学小组讨论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不同点,说出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学生中有人觉得无土栽培好,省人力物力,而且较易管理,有人觉得无土栽培成本高,不易普及…

(三)巩固练习

1.根尖由四个部分组成,从顶端向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生区细胞__________,有很强的__________,能够不断地分裂出__________。

它属于__________组织。

3.移栽植物的时候,最容易把纤细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折断。

这样会降低根的__________功能。

移栽植物时,应该在__________期,并且要尽量带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幼根的生长,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在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101页练习1—6题。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成熟区

伸长区

根尖的结构分生区

根冠

根的生长分生区:

细胞数量增加

伸长区:

细胞体积变大

二、枝的生长

芽茎枝

*芽中有分生组织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无机盐:

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有机物

五、课后反思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中,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自觉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难点:

(1)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三、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美丽多姿和芳香四溢的花,说到花,大家有什么感受?

对植物本身来说,开花有什么意义?

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节开花与结果。

学生各抒其见,把大家带到花的课堂。

(二)讲授新课

1、花的结构

让学生概述印象中花的结构,然后对比书本P104,让学生自学讨论各部分的作用。

然后通过动画,图表进行总结。

学生小组讨论:

对花的结构比较陌生,自己讨论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介绍完花的结构后,讨论以下问题:

①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②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学生回答:

①花的雌蕊和雄蕊②子房

2、传粉与受精

大家都说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那由花到果实,那是怎样的过程呢?

先观看动画,让学生口述花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一边看一边留意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尽量找出答案。

①什么叫传粉?

②传粉的方式?

③柱头的特点?

学生认真看动画。

看完后对各部分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介绍传粉的概念,开花的概念,并分析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师提问:

花的各部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

玉米的果穗缺粒、葵花子是空瘪的,花生里没有花生豆,这些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怎样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三)巩固练习

1.花的主要结构是 ( ) 

 A.花瓣 B.雄蕊和雌蕊 C.胚珠 D.子房 

2.在果树开花季节,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

这是什么原因?

3.黄瓜、南瓜、丝瓜中有些花只开花不结果,俗称“谎花”,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四)归纳小结

1.你明白了吗?

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你会描述吗?

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你认同了吗?

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习惯。

(五)布置作业:

完成107页练习1—3题。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开花与结果

花丝

雄蕊

花药(花粉)

花传粉

柱头

雌蕊花柱子房壁→果皮

子房胚珠→种子果实

五、课后反思: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说明导管是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

4.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练习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明确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叶片的基本结构。

2.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

练习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三、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资料: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29%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2010g

98.96%

   展示以上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自己提出问题:

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

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

水是从哪儿散失的?

等等。

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二)讲授新课

1.叶片的结构

教师设疑:

叶片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学生练习徒手切片

教师演示和讲解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和永久切片,参照教材112页图3-29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总结叶片的结构。

教师设疑:

叶片横切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