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9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9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9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9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点29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双基训练
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据此回
答1—2题。
1.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能够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B•世界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3.2019年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陷入“十面霾伏”之中,纷纷拉响空气重污
染预警。
为了即时对雾霾区域实行分析和预报,可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北斗导航系统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4.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
北斗系统可用于()
①交通指挥②搜索营救③灾害评估④导弹发射⑤作物估产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③④⑤
5.松花江是东北地区一条比较重要的河流,在河流封冻的季节,防汛部门密切注意河流的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6.青藏高原畜牧业多为游牧方式,转场基本沿公路实行。
某研究人员利用GIS技术对该
高原某草场的荒漠化趋势实行模拟分析(见下图),能够推测该草场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出现在()
1—公路经过的区块
2—公路未经过的区块
a、b、c、d—大区块类
A.a区块B.b区块C.c区块D.d区块
3S技术对2019年第30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此回答7—8题。
7.在奥运会期间,奥委会要快速查询某运载运动员的奥运专用车的位置信息,其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RS和GPSD.GIS和GPS
8.为了保证奥运会室外项目的顺利实行,英国气象中心每天注重伦敦的天气变化,气象云图的获取主要采用什么技术()
A.GPSB.RSC.GIS和RSD.GPS和RS
9.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城市3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该图的制作与应用主要借助于
aoarr2004呼
A•世界定位系统获取人口、工业的空间位置信息
B.地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各地点的气温变化
C.遥感技术分析热岛与地表特征的关系
D.数字地球立体显示热岛的发展变化规律
读钓鱼岛三维效果图和航空遥感影像图,回答10-11题。
10.钓鱼岛三维效果图的获得和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ISB.GIS和GPSC.GPS和GISD.数字地球
11.如果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不同时期的钓鱼岛实行监测,通过度析多幅钓鱼岛图片,能够获得()
①钓鱼岛面积的变化②钓鱼岛上植被的变化③钓鱼岛的地理坐标④钓鱼岛地形的变
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综合使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实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
盖多个领域,如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
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
据此完成12-13题。
12.相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准确的是()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13.“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①高速网络技术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④虚拟现实技术⑤世界定位系统技
术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4.3S技术之间密切相连,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
结合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
信息功能”的是和,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和
,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
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技术的组合。
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
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
(3)当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知能提升
经典模拟
(2019长沙长郡中学月考)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读图回答1—2题。
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
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1•禾U用甲图能够()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展开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实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实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相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能够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
读图回答3—4题。
3•该类自然灾害(X)是()
A.地震B.内涝C.滑坡D.塌陷
4.近年来该类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发生频率持续增大,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A•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B•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C.不透水下垫面持续增加D•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
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右图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获取地面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世界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6.为顺利获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与水稻的播种比例,最佳的监测波长为()
A.0.5微米B.0.8微米C.1.0微米D.1.2微米
右图为2019年4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9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
动路径概率预报图。
读图回答7—8题。
7.要完成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
技术手段有()
A.GPS和GISB.GPS和RSC.RS和GISD.GIS和RS
8.台风常给经过地区带来洪灾,救灾决策部门使用GIS综合分析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
专题地图有()
①降水量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土壤类型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
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庚地,车行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
坡度左右。
车上配有世界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
读该自行
车爱好者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三地的海拔均为500m),回答9题。
9•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较平缓的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戊
(2019温州模拟)读表,回答10—11题。
我国不同地区1950—2001年湿地面积变化表
地区
减少面积(万公顷)
减少比例(%)
新疆湿地
142
50
玛曲湿地
20
45
滨海湿地
219
50
三江平原湿地
136
37
10.表中湿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比例最大的是()
A.新疆湿地B.滨海湿地
C.玛曲湿地D.三江平原湿地
11.调查并估算湿地面积的变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B.GPS和RSC.RS和GISD.GPS和GIS
12.阅读材料,回答⑴一(3)题。
材料一2019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
世界三极一一2019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
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实行科学考察。
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
钻取北极冰川的冰心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世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当前世界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①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②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世界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持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
理信息技术为;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利用的地
理信息技术为
(3)世界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真题体验
13.(2019广东卷)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
从地质安全角度
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13
口准
Bal
A
(A
—>
A.甲B.乙C.丙D.丁
(2019江苏单科)下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
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14-15题。
1非冰川2冰川
图2
14•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15•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800平方米B.增加了1800平方米
C.增加了2700平方米D.减少了2700平方米
答案:
双基训练
1.CRS、GPS都是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的应用。
利用GPS定位污染海区的准确位置,
利用RS能够监测污染海区的变化;RS不能精确分辨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而石油日泄漏量
还需用到GIS技术。
2.A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飞机、卫星等对地物实行观测,能快速即时地监测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
3.C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4.A本题考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北斗导航卫星与世界定位系统都属于导航系统,能够提供物体的三维坐标和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所以能够用来指挥交通、搜索营救、导弹发射。
灾害评估和作物估产主要用遥感技术。
5.A在河流封冻的季节,防汛部门密切注意河流的冰情,则需要了解河流封冻面积和范围情况,这需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利用GIS技术是分析处理数据信息,不能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GPS技术是定位作用,不能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现在技术还达不到。
6.D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青藏高原草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面积产草量低;人类的不合理放牧甚至是过度放牧很容易造成草场退化。
因为游牧转场大都沿公路实行,所以在公路沿线的区块,牲畜对草场的破坏大;临时居民点附近,单位草场的牲畜量大;坡度大的草场地下水位深,单位面积产草量小。
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可知,四个大区块
中d区块可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7.D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考生调动和使用知识的水平。
奥运专用车位置
信息的获得需要用到世界定位系统,即GPS;实行快速查询则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即GIS。
8.B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考生调动和使用知识的水平。
地理事物影像的获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即RS。
9.A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用GPS确定人口和工业的空间位置信息;利用
RS系统监测气温变化;利用GIS分析热岛与地表特征的关系以及热岛效应发展变化规律。
10.A钓鱼岛三维效果图的获得和制作主要是利用了RS和GIS技术。
11.D钓鱼岛地理坐标的获得应用GPS技术。
12.-13.CD“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仅仅“数字化城市”的一部分,数字化城市不但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创造财富。
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球能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城市。
14.⑴①⑤④⑥②
(2)GIS与GPS
甲:
乙:
丙:
线路。
丁:
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装载GPS接收机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
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
消防队员即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甲、乙、丙、丁任答一点)
(3)促动土地资源的调查,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国土规划、国土发展、国土管理等国土整治工作。
知能提升
1.A甲图为遥感影像图,利用遥感能够了解该地地形和地貌特征,从而展开土地资源调查。
2.C车载导航仪的运行主要依赖世界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可实现人机互动。
3.B该模型是根据气象、水利、水文等专业知识来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且涉及城
市地理数据库,分析成果有降雨、产汇流、排水模型,与城市的气象和水文状况密切相关,而选项中与降雨、径流有密切联系的就只有城市内涝。
4.D该类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和地形方面分析。
从气候看,有短时间强降水;从地形看,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表积水,易发生内涝。
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导致排水不畅。
不透水下垫面持续增加,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易造成地表积水。
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增加了空气中的凝结核,可能增加降水。
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会减弱热岛效应,使城区降水减少。
5.A遥感技术可利用传感器接收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6.B小麦与水稻的种植区分别为旱地和水田,水田属于人工湿地。
从图中可知,小麦和湿地这两种地物在0.8微米波长时反射率差异最大,分辨率最高。
7.C对台风路径实行监测需要用到的技术是RS;对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实行分析与处理需要用到的技术是GIS。
8.A洪灾的发生与地区降水状况、水系分布以及地形状况相关系,因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灾情时需要叠加这三类地图。
9.D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分布密集,说明骑行速度慢,应是上坡路段,小黑点分布稀疏,则说明可能是下坡路段,密度居中的才是平缓路段。
读图,丁戊路段黑点分布密度居中,说明该路段坡度平缓。
10.B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滨海湿地面积缩减量和减少比例都是最大的。
11.CRS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查湿地面积的变化;GIS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估算湿地面积变化情况。
12.⑴①GPS②世界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和GISGPS⑶给北极
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
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
(1)题,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
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禾U用
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世界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第
(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
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
只有通过
GPS才能判读出海平面细微的变化。
第(3)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实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13.D将四幅图叠加分析可知,图中丁区域距断裂带较远,地震破坏水准较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较低,最适宜城市重建,故选D。
14.A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所在处较灰暗,且比两侧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情况、形状,可判断甲位于山谷中。
故选A。
15.D由图可知,2009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10个,比1973年多了3个,因为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说明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减少了2700平方米。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