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025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docx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

高考地理16个专题复习大全

一、地球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东西经-——东(西)经度的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反)。

南北纬——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

东(西)半球——从20°W向东至160°E

2.比例尺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出发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

看经线的位置关系(经度差小于180°度)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

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

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东边地点的经度-西边地点的经度(不跨180°经线计算,东经度为正,西经度为负值),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注意加减行程时间根据东早西晚。

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

00(切点为极昼)或12:

00(切点为极夜)。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

00,其对应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

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

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

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

注意今天与昨天范围的描述。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昼半球h>0°,夜半球h<0°。

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

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12月22日20N—10时47分

40N—9时09分,60N——5时31分。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

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

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º到23.5º间变化。

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2)、赤道:

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1.太阳回归运动轨迹图

1)、等值等距规律——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值的同一值会出现两次(等值),而且同一值出现的日期与二分二至中的任意一天的距离等长。

2)、二分二至的日期与直射点位置

12.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

13.地球公转轨迹图判断依据:

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5.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6.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二、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

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

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7.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8.交通线路选择: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9.水库:

①.选在河流,②坝址——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⑤坝长——工程量的大小。

10.水系特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1.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2.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4.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5.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三、河流专题

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位置:

图中海拔最低点

②流向:

A、河流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B、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C、河道的宽度

D、入海口位置

E、支流流向

F、流量变化

G、河流冲刷情况

                                                                                                                                                 

2.河流水系特征:

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

3.河流水文特征:

①水位②流量

③含沙量——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

④结冰期——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汛期⑥水能落差或航运

⑦水源补给类型——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4.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

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

(2)、冰雪融水:

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

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

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②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

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

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

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

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

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

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5.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6、洪灾

①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

a(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凌汛现象b.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泥沙淤积,地势低平  c.支流湖泊的数量及分布d入海通道

B、人为原因: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③治理措施: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