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0145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文

一、桃花源记1

二、小石潭记11

三、核舟记17

四、关雎27

五、蒹葭29

六、式微30

七、子衿30

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1

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3

十、北冥有鱼35

十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7

十二、虽有嘉肴38

十三、大道之行也40

十四、马说42

十五、石壕吏51

十六、卖炭翁56

十七、题破山寺后禅院59

十八、送友人60

十九、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1

二十、卜算子·咏梅62

一、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

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创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译文】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元:

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

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

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

作为。

缘:

沿着,顺着。

行:

前行,走。

远近:

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

忽然遇到。

逢:

遇到,碰见。

夹岸:

溪流两岸。

杂:

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

花草鲜嫩美丽。

芳:

花;鲜美:

鲜艳美丽。

落英: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

繁多的样子。

甚:

很,非常。

异之:

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

继续。

前:

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

欲:

想要。

穷:

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

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

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

消失(词类活用)

便:

于是,就。

得:

发现。

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

好像……似的。

舍:

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

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

仅容一人通过。

才:

副词,仅。

复:

又,再。

行:

行走。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

豁然:

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

开阔明亮。

平:

平坦。

旷:

开阔;宽阔。

屋舍:

房屋。

俨然:

(古今异义)古义:

整齐的样子。

今义:

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

这。

属:

类。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

(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相闻:

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

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

穿着打扮。

悉:

全,都。

外人:

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有更好的翻译:

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

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

都。

怡然:

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

于是很惊讶。

乃:

于是就。

大:

很,非常。

从来:

从……地方来。

具:

全都。

之:

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

通“邀”,邀请。

(通假字)

咸:

副词,都,全。

问讯:

打听消息。

云:

说。

先世:

祖先。

率:

率领。

妻子:

(古今异义)古义:

指妻子、儿女。

“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

男子的配偶。

邑人:

同县的人

绝境:

(古今异义)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

绝处。

复:

再,又。

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

于是。

间隔:

隔断,隔绝。

今:

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

竟,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为:

给。

具言:

详细地说。

所闻:

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闻:

知道,听说。

叹惋:

感叹,惋惜。

余:

其余,剩余。

延至:

邀请到。

延,邀请。

至:

到。

停:

停留。

辞:

辞别。

去:

离开。

语:

告诉。

不足:

不值得。

(古今异义)

为:

介词,向、对。

既:

已经。

便扶向路:

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

沿着、顺着。

向:

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

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

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

及:

到达。

郡下:

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

指拜见太守。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

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

立即。

遣:

派遣。

寻向所志:

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

终于。

复:

再。

得:

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

品德高尚。

士:

隐士。

也:

表判断。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打算。

(词类活用)

未:

没有。

果:

实现。

未果:

没有实现。

寻:

不久。

终:

死亡。

问津:

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津:

本义渡口。

【文言常识】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

出去。

(2)皆出酒食:

拿出。

寻:

(1)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2)寻病终:

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

离开。

(2)屋舍(shè)俨然:

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

“中间”。

(2)晋太元中:

“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志:

(1)处处志之: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

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

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

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

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

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

(6)具答之:

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

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

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2)遂迷:

“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

“就”。

得:

(1)便得一山:

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

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

听见。

(2)闻有此人:

听说。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

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

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

穷尽;今义:

贫穷)

从来(古义:

从哪里来;今义:

向来)

无论(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

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

妻子和儿女;今义:

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

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

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

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

花;今义:

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

不值得;今义:

不够)

间隔(古义:

间离隔绝; 今义:

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

整齐的样子;今义:

形容很像)

缘(古义:

沿着;今义:

缘故,缘分)

津(古义:

渡口,路,探访。

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

唾液)

外人(古义:

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

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

像这样;今义:

这样)

仿佛(古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

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

土地开阔;今义:

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

沿、顺着;今义:

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

做标记;今义:

志气,志向)

延(古义:

邀请;今义:

延伸,延长)

悉(古义:

全,都;今义:

熟悉)

咸(古义:

全,都;今义:

一种味道)

既(古义:

已经;今义:

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

随即,不久;今义:

寻找)

向(古义:

以前的,旧的;今义:

方向,对…)

果(古义:

实现;今义:

果实,结果)

要(古义:

邀请;今义:

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

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

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

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

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

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

要:

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

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句意: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

句意: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

句意:

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

便舍船,从口入。

(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

句意:

〈渔人〉就舍弃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

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

“之”代“渔人”。

句意:

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

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9.四个“然”

①豁然开朗(豁然):

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俨然):

整齐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

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

高兴的样子

3)出自本文的词语:

(今义)

世外桃源:

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

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

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

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二、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

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从:

自,由。

小丘:

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

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

走。

篁(huáng)竹:

成林的竹子。

如鸣珮环:

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心乐之:

心里为之高兴。

乐:

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

砍伐。

取:

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

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水尤清冽:

水格外(特别)清凉。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

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翠蔓:

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

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

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皆:

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下,向下照射。

布:

照映,分布。

澈,穿透,一作“彻”。

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

静止貌。

俶(chù)尔远逝: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

迅疾。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灭,暗,看不见。

犬牙差(cī)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差互,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

深。

以其境过清: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以,因为。

其,那。

清,凄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

居,待、停留。

乃,于是……就。

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去,离开。

吴武陵:

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龚古:

作者的朋友。

宗玄:

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隶,作为随从,动词。

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

小生,年轻人。

【文言常识】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崔氏二小生)今义: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

前往,到某处。

3.闻:

古义:

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

住。

5.布:

古义:

映,显现。

(影布石上)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

古义: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

“左右”“上下”。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

允许、准许。

7.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佁然不动)今义:

静止的样子。

8.清:

古义:

凄清;冷清。

(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

清晰,清净等。

9.以为:

古义:

把。

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

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表示估计数目。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

(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

3.清:

(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

(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

4.差:

(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通“现”,出现。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

(2)连词,而。

(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

(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

不译,

(1)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

(同游者)

10.环:

(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

(四面竹树环合)

11.为:

(1)动词,作为。

(卷(quán)石以为底)

(2)动词,成为。

(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

远:

形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