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02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8.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ppt

常用腧穴的定位与主治,目录,一、回顾腧穴的定位方法二、了解经络系统的组成及交接规律三、常用腧穴的定位与主治,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常用有三种方法:

1.解剖标志取穴法:

又称自然标志取穴法。

包括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2.骨度分寸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

3,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手,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络脉,经脉,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胸,手,头,足,腹,手三阳,足三阴,手三阴,足三阳,常用腧穴的定位与主治一、手太阴肺经(11穴),体表路线:

起于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

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主治概要:

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与肺脏有关的疾患,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常用穴位:

尺泽、列缺、少商。

6,一、手太阴肺经(11穴),1.尺泽Chz(合穴)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备注:

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嗽、气喘;点刺出血治疗急性咽喉肿痛;配合谷等治疗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7,一、手太阴肺经(11穴),2.列缺Leq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

颈项痛,咽痛,咳嗽,头痛,面瘫等。

备注:

配风池、风门等治疗感冒、咳嗽、头痛等;配合谷、外关治项强等;配照海治咽喉疼痛。

8,3.少商Shoshng(井穴)定位: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

咽喉肿痛,咳喘;急救:

中风、昏迷、中暑;高热抽搐、癫狂痫备注:

三棱针点刺治疗重症肺炎所致的高热、惊厥、呼吸急促患者和中风昏迷;配合谷治疗咽喉肿痛。

一、手太阴肺经(11穴),9,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体表路线:

起于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的迎香。

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

并与鼻、下齿有联系。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道、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常用穴位:

合谷、曲池、肩髃。

10,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1.合谷Hg(原穴)定位:

在手背,第、掌骨间,当第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备注: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11,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2.曲池Qch(合穴)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手臂痹痛;热病;高血压;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

备注:

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12,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3.肩髃Jiny定位:

肩峰端下缘,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主治:

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

备注:

配肩髎、臂臑治肩臂疼痛;配曲池、阳陵泉治偏瘫;配阳溪治风热瘾疹。

13,三、足阳明胃经(45穴),体表路线:

起于承泣穴下颌角前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寸腹正中线旁开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厉兑穴。

体内联系:

属胃,络脾。

并与喉咙、唇、上齿、眼、鼻、耳、乳部有联系。

主治概要:

主治胃肠道和头面五官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发狂等。

常用穴位:

天枢、足三里、丰隆。

14,15,三、足阳明胃经(45穴),1.天枢Tinsh(募穴)定位:

脐中旁开寸。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

备注: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配中极、三阴交、太冲治痛经。

16,三、足阳明胃经(45穴),2.足三里Zsnl(合穴,胃下合穴)【定位】当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虚劳羸瘦,为强壮保健要穴。

【备注】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足三里可养身保健。

17,三、足阳明胃经(45穴),3.丰隆Fnglng(络穴)【定位】当外踝尖上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痰多咳嗽;下肢痿痹;腹胀、便秘。

【备注】配风池、脾俞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配神门、太冲治痫证;隔姜灸丰隆治老年性便秘。

18,四、足太阴脾经(21穴),体表路线:

起于隐白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

体内联系:

属脾,络胃,并与咽、舌、心联系。

主治概要:

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常用穴位:

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19,四、足太阴脾经(21穴),1.三阴交Snynjio(交会穴)【定位】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备注】配足三里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21,四、足太阴脾经(21穴),2.阴陵泉Ynlngqun(合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备注】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配水分治水肿。

22,四、足太阴脾经(21穴),3、血海【定位】屈膝,在膑骨内上缘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成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五、手少阴心经(9穴),体表路线:

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体内联系:

属心,络小肠。

并与肺、咽喉、眼有联系。

主治概要:

主治心血管与神经、精神病症,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

如心烦、心悸、怔忡、失眠、癫痫、昏迷、咽干、口渴、上臂内侧痛等症。

常用穴位:

少海、神门、少冲。

24,五、手少阴心经(9穴),1.少海Shohi(合穴)【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癔病、神志病;肘臂挛痛;头项痛,腋胁痛;瘰疬。

【备注】配曲池治肘臂挛痛;配天井治疗瘰疬;配风池、后溪治头痛项强。

26,五、手少阴心经(9穴),2.神门Shnmn(输穴;原穴)【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高血压;胸胁痛。

【备注】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大陵治健忘、失眠。

27,五、手少阴心经(9穴),3.少冲Shochng(井穴)【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开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热病;胸胁痛。

【备注】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配合谷、太冲、人中治小儿惊风;配内关、心俞治心悸、心痛。

28,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体表路线: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上肢外侧后缘头止于耳中听宫穴。

体内联系:

属小肠,络心。

并与食道、横膈、胃、眼有联系。

主治概要:

主治头、枕、项背、肩胛部疼痛,眼、耳病症,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

如头痛、眼痛、咽喉痛、下颌肿、落枕、失眠、耳聋、中耳炎,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缘痛等症。

常用穴位:

后溪、听宫。

29,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1.后溪Hux(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疟疾。

【备注】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配环跳、阳陵泉治腿痛。

31,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2.听宫Tnggng【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备注】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配颊车、合谷、下关治齿痛。

32,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体表路线:

起于睛明后头沿背脊旁下肢外侧后缘止于至阴。

体内联系:

属膀胱,络肾。

并联络眼、脑、耳部。

主治概要:

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等;目痛,鼻塞多涕,头痛以及项、背、腰、股、臀部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常用穴位:

睛明、大杼、肺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

33,1.睛明Jngmng【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心动过速。

【备注】配合谷、四白治目生翳膜;配后溪、瞳子髎治目赤;配行间治雀目。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35,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2.大杼Dzh(八会穴之骨会)【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头痛,项强,肩背痛。

骨病。

3.肺俞Fish(肺之背俞穴)【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骨蒸潮热,盗汗。

【备注】配列缺、合谷、外关治疗风寒咳嗽;配尺泽、曲池、大椎治疗风热咳嗽;配肺俞、太渊、丰隆、合谷治疗痰湿咳嗽。

36,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4.脾俞Psh(脾之背俞穴)【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背痛。

【备注】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治疗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治疗泄泻;配肾俞、三阴交治疗消渴。

5.肾俞Shnsh(肾之背俞穴)【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泌尿系疾患;耳鸣,耳聋。

【备注】配气海、三阴交、志室治疗滑精;配关元、三阴交、太溪、水泉治疗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配委中、太溪治疗腰痛。

37,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6.委中Wizhng(膀胱之下合穴)【定位】腘横纹中点。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备注】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治疗腰痛;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治疗便血。

38,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7.承山Chngshn【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

【备注】配环跳、阳陵泉治疗下肢痿痹;配长强、百会、二白治疗痔疾。

8.昆仑Knln(经穴)【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癫痫;滞产。

【备注】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强;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39,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9.至阴Zhiyin(井穴)【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备注】艾灸至阴矫正胎位不正成功率较高。

40,八、足少阴肾经(27穴),体表路线:

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

体内联系:

属肾,络膀胱。

并与肝、肺、心、喉咙、舌根有联系。

主治概要:

主治妇科、前阴病和肾、肺、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等;耳聋、耳鸣、咽喉肿痛、腰脊强痛、小腿内侧痛、内踝痛、足跟痛等。

常用穴位:

涌泉、太溪。

41,八、足少阴肾经(27穴),1.涌泉Yngqun(井穴)【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