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974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docx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

2022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集

模块一教育基础

1、当代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施

(三)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与规范(四)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请简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①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②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

③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④孔子关于教学内容的观点: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文指六艺,其他指道德行为规范。

⑤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朱熹提出)。

——启发诱导的原则。

孔子在《论语·述而》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

立志有恒: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自省自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改过迁善⑦教师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终身学习“诲人不倦”——爱岗敬业

3、请简述《学记》的主要教育思想。

①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②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预时孙(某ùn)摩原则——“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也”。

这包括四条原则:

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贡献。

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1)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

伦理学和心理学。

(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教育性教学原则。

(4)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5、简述杜威的教育贡献。

杜威(1859—1952),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教育的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3)论课程与教学活动课程

(4)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

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6、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如个体发展的中心四周律和头尾律。

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

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生理方面:

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心理方面:

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关键期也叫最佳期和敏感期,指认得某种身心发展的潜能在齐某一个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错过而关键期,教育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阶段性

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区别。

个别差异性

表现在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7、简述素质教育的含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简述新时代教师的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二)创造性(三)长期性(四)示范性

10、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11、简述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三)加强自身修养(四)发扬教育民主

(五)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人际沟通艺术

12、简述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3、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一)进行社区调查,了解社区资源情况

(二)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三)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资源

(2)立足于学校现有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3)开发主题是教师、学生和家长而非专家(4)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5)课程开发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学校教育哲学。

15、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6、简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的学生观

(二)开放的大课程观(三)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四)三维目标观(五)自主学习观(六)发展性评价观

17、简述新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8、简述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而非结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教学更关注人而非学科。

(5)关注体验式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19、简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来实现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

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20、简述小学教育研究的意义

最突出的成果是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重塑角色形象

(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与能力

(三)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实践,摆脱教育困境

22、简述研究报告的撰写的基本要求。

常用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形式如下:

导言、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结果、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结论、附录。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有: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23、简述行动研究的步骤。

(重要)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3)设计研究方案

24、简述叙事研究的一般程序。

叙事研究的一般程序:

模块二学习指导

1、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控制注意?

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1)防止外部干扰

教室的位置、教室的布置、教师的服饰等方面

(2)讲究教学艺术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语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1)增强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明确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目的;

(2)培养学生意志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调动多种分析器,有助于克服注意的分散;(4)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保持注意。

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单纯依靠无意注意,缺乏系统性,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过分依靠有意注意,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

刚上课,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学生对新内容产生兴趣,转为无意注意;思考新内容,转为有意注意;呈现直观材料,转为无意注意;布置作业、复述,转为有意注意。

2、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系统化3.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4.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2.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1.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记忆的心理卫生

1.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2.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3.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

3、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特点例子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岁-7岁)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识字(牛、羊);“三山实性;思维的片面性(不可逆,验”“液体实验”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去自我中心;守恒、可逆性;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本具体逻辑思维质属性不会随着外在的形式而变化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情绪与动机个体的智力水平

5、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儿童初期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额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

(3)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的知识的兴趣有待发展。

(4)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中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

6、简述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法。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7、简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方法。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9、简述德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及使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则带有主观色彩,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或提出的。

正确的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

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一)导向性原则(我国德育的根本原则)

(二)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正面诱导原则

(四)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六)集体教育的原则

(七)长善救失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三)正面诱导原则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行为规范。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批评和处分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五)因材施教教育的原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确保德育切合小学生的实际以及连贯性

和巩固

(六)集体教育的原则

贯彻集体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七)长善救失的原则

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2、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开展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八)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2、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相互配合。

3、要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10、简要列举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233网校答案: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方法。

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讨论、参观、报告。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包括典型、示范、评优等(三)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等。

(四)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五)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也叫奖惩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六)品德修养指导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或自我教育法,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慎独”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模块六教学实施

1、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一)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关心尊重每个学生

(二)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三)组织指导班级活动

(四)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2、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做好操行评定工作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3、简述教学突发事件处理原则1.积极主动,严肃认真2.沉着冷静,善于控制3.严宽适度,掌握分寸4.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4、简述教学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热处理法·冷处理法·宽容法·因势利导法·寓教于喻·爆炸式教育法

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感知教材

(三)理解教材: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四)巩固知识(五)运用知识

(六)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9、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0、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1.直观性原则

(1)定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1)定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教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③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3.巩固性原则

(1)定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定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观点:

《学记》: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5.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观点:

墨子:

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1)定义: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11、简述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12、简述教学情景创设的基本要素。

第一,情境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力因素和相关学科的因素。

第二,素材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第三,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感因素,具有学生参与的角色要素。

第四,教学情境中包含大量的课程资源,具有可供操作的硬件设施与时空要素。

第五,情境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索问题的兴趣。

13、简述教学情景创设的一般程序。

第一,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落实点第二,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和经历,运用贴切的教学素材第三,筛选丰富的课程资源。

第四,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

第五,准备教学设备和试操作

第六,做好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以便及时调整方案

14、简述教学情景创设的基本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第二,生动讲述,创设想象情境第三,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

1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1.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2.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要高。

3.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4.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

16、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一)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三)追求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四)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

17、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一)内省反思1、总结反思2、档案袋反思3、自我提问反思

(二)交流反思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2、诊断反思法3、比较反思法4、对话反思法5、录像反思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