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976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docx

华东师大版度九年级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

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10月独立作业科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判断它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的固体

D.以上都是

3.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4.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活动性大小,如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A.稀硫酸

B.硫酸镁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植物油

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Cl、BaCl2三种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A.CuSO4溶液

B.AgNO3溶液

C.酚酞试液

D.Fe(NO3)3溶液

6.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

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A.省去装置甲和丁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7.泳池水的杀菌一般涉及三个物质:

次氯酸钠(NaClO)、二氧化氯(ClO2)、臭氧(O3)。

对于这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是一种盐

B.臭氧和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C.二氧化氯属于酸

D.臭氧属于化合物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A.

B.

C.

D.

9.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如果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

平衡时砝码为10克,游码读数为1.9克。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

(1)称量方法不正确;

(2)称量方法正确;(3)无法确定称量物的质量;

(4)可知称量物为8.1克;(5)可知称量物为11.9克。

你认为正确结论应该是()

A.

(1)和(3)

B.

(1)和(5)

C.

(2)和(5)

D.

(1)和(4)

10.将质量相等的a、b两块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产物中a、b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有关描述可能错误的是():

A.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a>b

B.产生H2的质量是:

a>b

C.相对原子质量是:

a<b

D.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a<b

11.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将铁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B.将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C.将铁、铜、银三种金属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D.先将铁、铜、银三种金属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再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13.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4.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如图要求的是

 

A

Al

H2SO4

NaOH

CuCl2

Al2O3

B

HCl

Zn

H2SO4

Fe

AgCl

C

C

CuO

HCl

O2

CO

D

Na2CO3

Ca(OH)2

NaOH

HCl

CO2

A.A

B.B

C.C

D.D

15.小明在家里整理厨房时,发现三种可用于科学小实验的物质:

食盐、白醋、白糖。

下面是他设计的利用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①检验洗衣粉中是否含SO42-

②做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

④比较食盐和白糖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1)分析表中教据,写出判断实验_____(填实验组别)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

(2)表中的m值为_____。

(3)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_____

17.在灼烧石灰石的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对石灰石灼烧后的成分产生了研究的兴趣。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1)灼烧后的石灰石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为:

①___,②CaO;

(2)请证明灼烧后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氧化钙的方法(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___;

(3)根据如图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___;

(4)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

18.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硫化亚铁。

(1)硫化亚铁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

(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H2S,写出反应方程式              。

在图中,应选用图    作为制取H2S的装置.收集H2S气体时,应从C装置中的      导管进入.

19.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全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______。

其中A表示的是__________。

20.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

请你完成对上述方案的评价及回答相关问题:

(1)一定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___同学的方案,理由是_________。

(2)理论上可行,但不经济的是____同学的方案,最优化的是____同学的方案。

21.请你选择合适试剂,将括号中的杂质除去,写出原理(只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Na2SO4(Na2CO3)________。

   

(2)O2(CO2)________。

   

(3)木炭粉(铁粉)________。

22.甲、丁是科学中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待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丁的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无明显现象。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pH=3,则锥形瓶中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三、探究题

2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备仪器。

某科学小组同学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酒精(C2H6O)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成分,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应该是:

混合气体→            (填装置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AB→尾气处理。

(2)科学小组同学将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按正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发现A、B、D装置中的物质均有明显现象变化,C装置质量变大,从而确定酒精燃烧产物有                      。

24.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性。

25.小江同学为了测量大豆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使用前,应进行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2)为了测量大豆的体积,他将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瓶和水的质量为_______g。

(3)把48g大豆放入装满水的瓶中,停止溢水后,拧上盖子,擦干沾在瓶上的水,用天平测出瓶、瓶内剩余水和大豆的总质量为111g。

根据溢出水的质量可求出大豆的体积为______cm3。

(4)算出这种大豆的密度为_______g/cm3。

(5)由于大豆具有吸水性,用这种方法测出大豆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26.现有一种碱性调味液,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溶液。

为了测定碱性调味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

取三份碱性调味液各100g,分别缓慢加入到20g、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