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详细.docx
《遗传学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详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学详细
遗传学(详细)
LT
第三章
1基因功能:
1遗传功能(复制);2表型功能(表达);3进化功能(变异)。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细菌的转化;2噬菌体的侵染和繁殖;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详见P32P33
3核酸包括五碳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4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1两条核苷酸链螺旋;2反向平行;3内侧含碱基;4螺长3,4nm含10个碱基,直径2nm;5有大沟小沟。
5DNA分A,B,Z型
6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核小体(核心是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连接丝和一分子组蛋白H1。
7染色很深的区段为异染色质区,浅的为常染色体区段。
8核小体~~螺线管~~骨架
9端体的功能:
1防止染色体末端被DNA酶酶切;2防止染色体末端与其他DNA分子结合;3使染色体末端在DNA复制过程中;保持完整。
10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的一段拆开为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取与自己碱基互补的游离核苷酸,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杂的酶系统的作用下,逐渐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单链回复DNA双分子结构。
由于通过复制形成的新的DNA分子中保留了原来亲本DNA双链分子的一条单链,所以称为半保留复制。
11三种DNA酶共性:
1都只有5’-3’聚合酶的功能,没有3’-5’聚合酶的功能;2没有直接开始合成DNA的能力,需要引物;3都具有核酸外切酶的功能。
详见P45
12在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DNA具体合成步骤P46左右
13DNA合成差异
真核原核
S期整个生长过程
多起点单起点
需引物不需
两种DNA聚合酶分别控制前导有DNA聚合酶III
链与后随链的合成同时控制两链合成
存在端体的复制环状(不需)
14未经过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异很大,称为不均一核RNA。
15碱基共性:
15’端末具G或C;23’端末以ACC终结;3含一个鸟嘌呤环;4有一个反密码子环;5有一个胸腺嘧啶环。
16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主要成分是小核RNA。
17RNA转录包括:
RNA链的起始;RNA链的延长;RNA链的终止和新链的释放。
18真核生物RNA转录特点:
1细胞核内进行;2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3RNA聚合酶较多;4RNA聚合酶不能独立
转录。
19基因中编码蛋白质合成的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为内显子。
20一个氨基酸有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21色氨酸,甲硫氨酸(起始信号)只有一个三联密码UAAUAGUGA不编码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
22遗传密码特点:
1遗传密码为三联体;2遗传密码间不能重复利用;3遗传密码间屋逗号;4存在简并现象;5遗产密码具有序性6;含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7具通用性
23蛋白质合成包括:
链的起始,链的延伸和链的终止。
P60
24一条吗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新增:
RNA的反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四章
1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为性状。
2每一个被分开的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3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分离现象的解释:
1遗传性状有遗传因子决定;2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均等分配;4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5侧交:
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杂交。
所得后代用ft表示。
6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是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的。
7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1研究生物为二倍体;2F1形成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且其存活能力一样,受精时雌雄配子以均等的机会相互结合;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以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大致相同的存活力;4性状差异明显,且是完全显性;5杂交后代处于相同条件下,且试验分析的群体较大。
8分离规律表明,杂交种通过自交产生性状分离,同时导致基因纯合。
9独立分配基本要点:
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10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不同表现的基因。
11非等位基因包含两点:
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点的基因;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
12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表现型为2的n次种,与配子种数相同,基因型为3的n次种
13[n!
/r!
(n-r)!
]p(r)q(n-r),为某事件出现r次的概率。
P79
14x2测验:
x2=sigma[(O-E)2/E](O为测试值,E为理论值)
自由度df=k-1(k为子代分离类型数目)
P>=0.05,说明差异不明显,反之差异显著,P<=0.01,说明差异极显著。
15杂种F1所表现的性状完全和亲本一样,这种显性称为完全显性。
16杂种性状表现是双亲的中间型,这成为不完全显性。
17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表现在F1个体上,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并显性。
18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人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称为镶嵌显性。
19共显性与镶嵌显性的区别是表现范围前者广。
20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21P84人类血型A,BAB,O型。
由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
22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队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类型为互补作用。
(9:
7)。
23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为第三种性状,这种互作称为积加作用。
(9:
6:
1)
24不同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
1的比例,这种互作称为重叠作用。
25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这种情形称为上位性。
显性上位(12:
3:
1)隐性上位(9:
3:
4)
26两对独立基因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具备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
(13:
3)
27上位基因与抑制基因的区别在于上位基因本身控制性状的表现。
28基因互作分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表现为上下位性)。
29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30一个基因影响多种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第五章
1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与甲乙两个隐性醒转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或相引相。
2连锁遗传就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3同一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叫完全连锁。
4所谓不完全连锁,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大部分为亲本型,少部分为重组型的现象。
5连锁基因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为重组配子百分数的两倍。
6所谓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7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总配子数
8有交换值表现的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称为遗传距离。
9两点测验:
每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确定两对基因的位置。
10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优点:
1纠正两点测验的缺点;2一次性定位。
11同时发生两次交换称为双交换。
12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
13将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位置确定下来绘制成图就是连锁遗传图。
14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连锁群。
15确定0点后累加表示遗传距离。
16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7性别决定方式:
雄杂合型(XY),雌杂合型(ZW)
181性别同其他性状一样,受遗传物质控制,同时收环境影响;2环境引起的性别转变是以性别有两性发育的自然性为前提的;3遗传物质在性决定中作用多种多样(1染色体组成;2性厂染色体的平衡关系;3染色体的倍数等)
19性连锁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着性别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
20限性遗传指Y染色体(XY)或W染色体(ZW)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的表现的现象。
21从性遗传指不含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内分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的现象。
第六章
1缺失:
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分顶端缺失和中间缺失。
2双着丝粒染色体:
某染色体没有愈合的断头与另一个有着丝粒的断头重接形成。
3某个体的体细胞内同时含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称为缺失杂合体,若其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则为缺失纯合体。
4重复指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片段,分顺接重复和反接重复。
5缺失和重组都会形成环或瘤,缺失的具体鉴定需参照染色体的正常长度,染色粒和染色节的正常分布,着丝粒的正常位置;注意重组形成的环与缺失形成的环相区别,重复区段短可能不形成环。
6倒为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的直线顺序颠倒了,分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会形成倒位圈,但不同于缺失和重组形成的环或瘤。
7易位:
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分相互易位和转移,一相互易位为主。
8易位形成的十字架形在终变期因交叉端化形成四体环,到中期一环也可能形成8字形。
9缺失的遗传效应:
一般有害,可能会产生假显性现象,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败育,缺失染色体靠雌配子而遗传,毛脚综合征缺失第五染色体,却4,13,18染色体会造成生理和智力上的缺陷。
10重复的缺失效应:
如果在细胞或个体中既有重复又有缺失,总的基因组是平衡的话,除染色体重排引起的效应外,个体表型是正常的。
但就整个的基因组而言若总量因重复而增加,那么某些基因及其产物的剂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这些基因或产物是重要的活必然会引起表型异常。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一些不平衡易位的患儿,由于染色体的重复常引起智力低下或表型畸型。
11倒位的遗传效应:
最明显的就是导致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
P121
12易位的遗传效应:
可产生两个新的连锁群;造成染色体融合而导致染色体数的变异;邻近染色体交互分向两极才在子细胞中形成完整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受到严重抑制,出现假连锁现象等。
1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P124
14非整倍体:
比正常合子2n多或少一个以至若干个染色体的个体。
P137
第七章
1质粒:
细菌体内含有的一种染色体外小型环状DNA
2附加体:
有些质粒能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在染色体的控制下随染色体一起复制,这类质粒称为附加体
3涂布和繁殖:
每个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如一夜)能裂殖到107个子细胞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或克隆(Clonť)あ
4营养缺陷型:
丧失合成柘种蘥养物质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畟长;原养型8野生菌株则可圬基本培养基上生闿。
5抗性突凘型:
如抗药性∖抗椏染性《例如:
青霉素ࡰenr)抗性突变的菌落。
6影印培养,易检出营养缺陷型突变,有利于从㔟卖角度来研穖基因的作用。
耍7转匞:
⌇某些细菌能通迗其细胞膜摄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加入自己曒色俓组的过程。
8接合:
是指原核甿物的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转移到受体receptor)熅的过程。
特点:
需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9性导:
指接呈时由F' 因子所携带皌䤗源LNA整合到细菌
染Ȳ体的过程10轌导:
指以噬菌体为媒介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駍组是细菌遗传物质伤递和交换方式之一
11噬臌体的基因重组:
1通过双重感染2两种噬菌体进行杂交3重组的噬菌斑4两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12烈性噬菌体:
胝破坏密主细胞原有的鉗传物质组
装成许多子噬ό体使细菌裂解释放出子噬菌体
13温풌性噬菌体:
①&核酸不大量复制、转录和翻译,具朋溶源性的生活周期;②.λ噬菌体能通过交换而整合到细菌枓鉲体上;
③.P1噬菌体则独立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内;④.通过诱导(如紫外线)可转变为烈性噬菌体。
14影印平板培养法,是一种能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
第八章
1重叠基因:
指同一段DNA序列的编码顺序,由于阅读框架的不同或终止早晚的不同,同时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肽链的基因。
2顺势调控:
调控蛋白没有发生突变,启动子发生突变,调控蛋白不能识别启动子,是基因不能表达。
3反式调控:
调控蛋白发生突变,启动子没有发生突变,调控蛋白不能与启动子相识别,导致基因不能表达。
4凡是调控的影响范围大于顺势调控。
5诱导物:
使基因进入转录状态的各种因子的总称。
6强化子:
DNA上一小段可与蛋白质(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结合的区域,与蛋白质结合之后,基因丛集的转录作用将会加强。
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中另一种顺式调控元件
7弱化子:
位于基因内部的不依赖于ρ的转录终止子,可以使转录提前终止而发挥抑制基因表达作用。
8增强子:
1增强基因启动子工作效率的顺式作用序列,能够在相对于启动子的任何方向和任何位置(上游或下游)上都发挥作用。
2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DNA调控元件。
位置不定,结合转录因子后,可增强基因表达。
9反式作用因子:
是一种蛋白质,可结合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调控元件,还可以调节不同染色体的调控元件
10顺式作用元件:
DNA上一段特殊序列,可被蛋白质识别并结合,只调节同一条染色体上或同一段DNA上基因的表达,不调控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
11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分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修饰),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
12DNA水平包括1DNA的改变,2DNA重排,3DNA甲基化(指胞嘧啶第五碳上的氢被一个甲基取代)
13转录水平包括:
1启动子与转录基因的结合2增强子与转录激活子结合3选择性启动子4mRNA降解5激素调节
14翻译水平:
1mRNA加尾2阻遏蛋白与特异RNA结合使反应受阻
15翻译后水平:
1蛋白质折叠2蛋白酶切割3蛋白质的化学修饰4蛋白质内含子
16通用转录因子:
RNA聚合酶介导基因转录时所必需的一类辅助蛋白质,帮助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并起始转录。
与作用于特定基因的调节蛋白不同,对所有基因都是必需的
17辅阻遏物:
能够结合或者激活转录阻遏物,从而阻碍基因的转录和抑制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18乳糖操纵元组成部分:
编码阻遏蛋白的基因I启动子P操纵子O前导序列L结构基因ZYA
19乳糖操纵元负调控:
1在没有乳糖时,l阻遏物与操纵子结合,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但不转录,基因不表达。
2在有乳糖时,阻遏物与乳糖结合后,不能在和操纵子结合,RNA结合到启动子开始转录,基因表达。
3两组突变型(使结构基因不受诱导物控制):
1阻遏基因I发生突变成I-,形成的阻遏物无法与操纵子结合,基因表达;2操纵子O突变成Oc,阻遏物无法与操纵子结合,基因表达。
20乳糖操纵元正调控:
1在物葡糖糖时,cAmp含量增加,同CAP形成cAmp-CAP激活蛋白复合体,与启动子区域P的CAP位点a结合,激活转录开始,形成乳糖代谢酶,RNA聚合酶结合位点b。
2有葡糖糖时,,cAmp含量降低,不能形成cAmp-CAP激活蛋白复合体,不能开始转录。
21既有乳糖与阻遏蛋白的结合,又有cAmp-CAP结合在启动子DNA序列时,lac启动子转录效率最高。
22色氨酸是操纵元是合成代谢途径中基因调控:
当有色氨酸时,色氨酸操纵元五种酶的转录同时受到抑制,在色氨酸不足时,色氨酸作为阻遏物参与调控色氨酸mRNA转录,是转录进行。
23色氨酸操纵元控制的五种酶由trpEtrpDtrpCtrpBtrpA来编码,trpE上游是启动子,操纵子,前导序列和弱化子,trpR基因编码的一种无辅基阻遏物只有形成无辅基阻遏物-色氨酸复合物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色氨酸阻遏物,与操纵子结合。
24当有色氨酸时,前导链仍可转录,说明有活性的阻遏物与操纵子的结合不足以抑制转录的开始,在色氨酸浓度较高时,转录的前导中的弱化区域在转录后可形成发夹结构,终止转录。
25细菌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偶联的,短肽链第10和11是两个连续的色氨酸密码子,其后的一段特殊的mRNA序列可分为4个区段,当有色氨酸时,转录终止在1区段与2区段之间,使2,3不能形成二级结构,3,4形成发夹结构,终止转录,当缺乏色氨酸时,没有色氨酸氨基酰tRNA供应,反应终止在这,及区段一,这样2,3配对,4为单链,转录继续进行。
第九章
1基因工程:
狭义的基因工程仅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去获得新的重组基因;广义的基因工程则指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包括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器工程等等。
2DNA重组过程:
1目的DNA的获得与载体的制备2目的DNA与载体的连接3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4重组DNA的帅选与鉴定5目的DNA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与分离提纯。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根据限制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型(TypeI)、第二型(TypeII)及第三型(TypeIII)。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III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几乎在所有细菌的属、种中都发现至少一种限制性内切酶
5载体:
可以插入核酸片段、能携带外源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独立和稳定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
基因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载体多来自人工改造的细菌质粒、噬菌体或病毒核酸等。
多数载体是DNA分子,但某些RNA分子也能用做载体。
6做DNA载体的条件:
1具有复制原点,2具有多克隆位点,3至少有一个标记基因,4昑从宿主细胞中回收
7载体种繻;1细菌谨粒耲λ噬菌体3柯质粒4穿梭载体5细菌人工染色体6酵母菌人工染色体7Ti质粒及兲衍生物
8Ti촨粒:
根瘤农杆菌染色体外的环犷双链DNA质粒,都诱导植物产生异常氨基酸和傠瘿碱或二者之一,并诱生冠瘿瘤㈂
9䁔i质粒不全整合到植物基因中,形成瘄T-DNA将RB至LB内的序列转移并整合到植物基因中。
10葚合酶链式反底:
用引物和ńNA聚合酶进行佳外扩增特弊的DNA区域的一种技术。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由叜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
模板DL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聁双链或ﻏPCR
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ﴌ使䱃成为单银,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弝物的鈀火复性):
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左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䚒补序刓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
D䁎A模杯--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PCR反应五要素:
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缓冲液(其中需要Mg2+)【反应特点
特异性强 PCR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因素为:
①引物与模板DNA特异正确的结合; ②碱基配对原则; ③TaqDNA聚合酶合成反应的忠实性; ④靶基因的特异性与保守性。
】
11基因组学:
研究生物体全基因组DNA的序列和属性的学科。
包括在DNA(基因型)、mRNA(转录物组)和蛋白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细胞或组织的所有基因。
P236
12遗传图谱:
由遗传重组测验结果推算出来的、在一条染色体上可以发生的突变座位的直线排列(基因位点的排列)图
13物理图谱:
表示某些基因与遗传标志之间在基因组上的直线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图谱。
第十章
1基因突变: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2许多植物的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育种上每当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就要及时地采用扦插,压条,嫁接或组织培养的方法加以繁殖,使它保留下来,著名的温州早橘就是来源于温州蜜橘的芽变。
3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1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2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为基因3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4突变的平行性
4复等位基因:
同一基因座出现多个等位基因。
5突变方式:
1碱基替换和倒位2移码
6基因突变的诱发:
1物理因素诱变:
电离辐射诱变(α射线,β射线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2化学因素诱变:
妨碍DNA某一成分合成引起DNA结构变化(5-氨基酸尿嘧啶,8-乙氧基咖啡碱,6-巯基嘌呤),碱基类似物替换DNA分子中不同碱基引起的碱基对改变(5-溴尿嘧啶,5-溴去氧尿嘧啶,2-氨基嘌呤),直接改变DNA某些特定的结构(亚硝基酸,烷化剂,羟胺),引起DNA复制的错误(2氨基吖啶,ICR-170)
7转座遗传因子又叫可移动因子,是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它可在染色体组内移动,从一个位点切除,插入到一个新的位点。
8满足色体突变条件:
1遗传性状发生细胞形态学上染色体行为无异常,2杂合体能正常分离,不出现极端类型的致死现象,3突变可以回复。
9基因突变:
①随机性②稀有性Р③可逆性ꑣ尙利多害性⑤不实向性。
⑥有益性Ġ拭立性重演性
10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体发育的任佗时期,在恧细胞中,如果发生显性窕变,它可在后代中立即表现出来,如果是隐性突变或下位性稁变,它们的因被其仔垺因的掩盖。
当䳣不能表现,只有在第二代基因突变处于纯合时才能表玠出来,在体细胞中,发生显性突变也能在彗代表现出来,同原来性并存形成嵌合佑,镶嵌的范围大小取决于突变的早晚,突变发生的越敩则镶嵌范围越大。
耠第十一章
1细胞质遗传
2细胞质遗传特点:
1遗传方式非孟德尔式2正交和反亠嚄遗传表现不同3通过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絎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卶所控制的性状仍丝消失,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犰徐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感染。
s何为母性影响:
6不育系S(rr�*恢复系N(RR)产生可育系S(Rr)
保持系保持系的遗传组成为N8rfrf),不育系的遗传组成为S(rfrf)<它们杂侤后所产生的F1仍然术不育的即:
S(rfrf)♀)×N(rfѲf)(♀)→S(rfrf)(F1)(不育묉
7红色面包酶缓慢生长突变型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草履虫的放毒遗传和啤酒酵母小菌落遗传属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共同遗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1群组遗传学:
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