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指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320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雨量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降雨量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降雨量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降雨量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降雨量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降雨量指标.docx

《降雨量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雨量指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降雨量指标.docx

降雨量指标

降雨量指标

1.小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2.中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10-25毫米

3.大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25*50毫米

4.暴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

5.平均温度指一天内在2点、8点、14点、20点4个时刻测得的气温平均值,今天晚上20:

00到明天早上8:

00

6.明天、白天指明天上午8时到明天上午8时

 

四季的划分

气象部门用日平均气温值的大小来划分四季。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的开始,这时的自然界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当日平均气温升到22℃以上时,天气渐渐热起来,夏季便开始了,日平均气温从22℃以上降到22℃以下时是秋季的开始,气温再继续下降到10℃以下时,冬季便来临了。

 

冰雹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和结构

从冰雹云中降落的冰雹,按照其大小、软硬程度,结构形式等特点,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

1、冰雹:

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冰块,比较硬,落地会反弹,它由内部不透的核心和外部层层不透和透明交替出现的冰层组成,是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2、软雹:

结构比较松散,重量较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种冰雹多在高纬度或者高原地区出现,危害较小,有人认为:

利用高空爆炸的方式,可以将冰雹变成软雹

3、冰丸:

直径在5毫米以内的冰块或者冰球,结构比较硬,落地会反弹,它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冰雹。

4、霰:

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颗粒状冰球,直径2-5毫米,结构松软,着易破碎,常呈球形或圆锥形。

冰雹的内部结构很不均匀,中间有一个雹核,主要由霰粒或软雹构成,也有的是由大小水滴冻结而成的透明冰核,雹,核的外面包裹着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这些冰层最多有30多层,在各冰层中还夹杂着大小不同的气泡。

 

异常黄梅不可小虚见

上海地区梅雨的平均入梅期是6月16日,出梅期是7月8日,梅雨期平均长度为23天,平均雨量为204毫米,平均气温在22℃以上。

梅雨天气特征接近平均状况的为正常梅雨约占一半,由于有些年份,决定梅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冷空气和台风的活动产生异常,就会出现各种异常梅雨。

异常黄梅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早黄梅

凡在“芒种”前入梅的统称早梅雨,平均十年一遇,建国以来上海最早入梅的是1971年5月26日由于这时正傎小麦和油菜收割季节,早梅雨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二、迟黄梅雨

“夏至”以后出现的梅雨,称为迟黄梅,平均十年约有3次,历史上最迟的黄梅是1982年一直到7月9日才姗姗来到迟黄梅中气温较高,多雷阵雨天气,常称“阵头黄梅”有时会出现强暴雨或造成城市积水。

 

三、冷黄梅

梅雨带期本市待续处于梅雨锋的冷空气一侧,平均气温低于22℃,人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主要指冷黄梅,冷黄梅中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但冷黄梅持续太长,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四、长黄梅

一般指梅雨期超过30天就算长黄梅,长黄梅中降水量多,容易造成洪涝。

上海历史最长黄梅是1954年6月1日入梅8月2日出梅,持续了63天,梅雨量达460毫米,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持大洪涝,1996年的梅雨期达44天之长,梅雨量打破历史记录,达571毫米。

 

五、短黄梅和空黄梅

梅雨期不足十天的称为短黄梅,有时只有一二次下雨,雨日不满5天,东南雨带就越过长江流域,北跳到黄淮地区,就会形成空黄梅,出现:

“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

“短黄梅和空黄梅”平均十年出现1-2次,上海历史上1958年1978年则是“空梅”,“短黄梅和空黄梅”常常连着伏旱,造成大面积的旱灾。

 

高温预警等级划分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干旱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温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可审批。

黄色预警:

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橙色预警: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红色预警: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附录:

35℃高温警戒线

38℃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39℃“魔鬼温度”

40℃“死亡温度”

 

冬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至二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舞风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至二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一九至二九扇子忽离手

三九至二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出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忽入寺

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基

 

24、节气物候

1、立春

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农谚: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2、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

 

3、惊蛰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天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虫的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

“惊蛰没到雷光鸣,大雨似蚊龙。

 

4、春分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大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我国古书中有不少有关春分的记载:

如:

“春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弱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

俗话说: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农谚云: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一、广东

“春分在前,斗米钱”

二、四川

“春风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

三、湖北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四、湖南

“春分种菜,大暑摘瓜”

五、安徽

“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

 

5、清明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技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枝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俗语:

“清时时节雨纷纷”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常言道: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6、谷雨

千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7、立夏

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小满雨水相连。

“小满大满,江河水满。

农谚有“立夏看夏”

 

8、小满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农谚“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

 

9、芒种

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的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种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叫“黄梅天”

农谚:

“芒种忙忙栽”

 

10、夏至

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

“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中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浙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夏至谚语:

“夏至有雨、仓里有米”

“稻谷要喝到夏至水”

“冬至馄饨夏至面”

 

11、小暑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把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节气歌谣曰: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12、大暑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雨多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涝。

 

13、立秋

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处暑

斗指戊,太阳黄经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一场秋雨一场凉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俗话说:

“春困、秋乏、夏打盹。

 

15、白露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俗话: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农谚语: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16、秋分

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夜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17、寒露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结成白色露珠。

民谚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这名谚语提醒大家: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

“露寒不摘棉,霜打不怨天”

“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

 

18、霜降

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

 

19、立冬

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是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民谚有:

“立冬晴、一冬晴。

 

20、小雪

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农谚语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21、大雪

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大雪”节气的日平均气温为4-5℃

平均最低气温为0.5-2℃

老南京素有“大雪腌肉”的习俗。

谚语:

“大雪到来大雪飘,兆示来年年景好”

“麦子盖上三层被,忱着馍馍来睡觉”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农谚语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22、冬至

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谚云: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冬至无雨一冬晴”

邋遢冬至干净年,干净冬至邋遢年

冬吃萝卜,夏吃姜

 

23、小寒

太阳黄经为285°,小寒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民间谚语:

“小寒、大寒冻作一团”

“街上走走,金钱丢丢。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24、大寒

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

谚语:

“冷在三九”

 

25、节气歌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一、河南(此条谚语所月份为阳历月份)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到,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间,五月立夏望小满,六月芒种和夏至,小暑大暑是七月,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连秋分,十月寒露霜降来,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冬到十天阳历年,家家户户喜洋洋。

 

二、安徽

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痒人无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种田,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小寒快买办,大寒过新年。

 

三、辽宁

阳历节气极好算,一月两节不更变,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一月小寒随大寒,农人拾粪莫偷闲,立春水二月里,送粪莫等冰消完,三月惊蛰又春风,天气昭苏栽蒜来,清明谷雨四月节,大小麦田播种勤,五月立夏望小满,待雨下种勿偷小赖,芒种夏至六月里,不要强种要勤铲,七月小暑接大暑,拔麦种菜播萝卜立秋处暑正八月,结实更喜日当午,九月白露又秋分,收割庄稼喜欣欣,十月寒露霜降至,打场起菜心煞人,十一月中农事闲,立冬小雪天将寒,大雪冬至十二月,完了粮税过新年。

(六、二一、八、二三,是说阳历上半年的节气多半在每月的六日,二十一日,下半年的节气多在八日、二十三日,相差不过一、二天)

四、河北

立春雨水,赶早送粪,惊蛰春分,栽蒜当紧,清时谷雨,瓜豆快点,立夏小满,浇国防旱;芒种夏至,拔麦种谷;小暑大署,快把草锄;立秋处暑,种菜无误;白露秋分,种麦打谷,寒露霜降,耕地翻土,立冬小雪,白菜出园;大雪冬至,抬粪当先,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五、湖南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正月)

惊蛰忙耕地,春分昼夜平(二月)

立夏快锄苗,小满望麦黄;身奔小满禾奔秋,插秧宜早不宜迟(四月)

芒种夏至把禾踩,家家户户一齐忙,干锄棉花湿锄麻,露雾小雨锄芝麻(五月)

小暑快入伏,大暑伏天(六月)

处暑时节快选种,立秋中稻见新粮(七月)

白露田垄一扫光,秋分谷子堆满仓(八月)

寒露杂粮收得多,霜降桐茶都剥壳(九月)

立冬发北风,小雪冻死虫(十月)

大雪当冬令,冬至头九天(十一月)

腊月小寒接大寒,丰产经验多交谈。

六、(此谚通行河流域)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栗,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谷子秋分无行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不行船,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七、江苏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春分雨水干,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立秋收早秋,处暑雨似金,白露自迷迷,秋分秋秀齐,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

大雪国河泥,冬至河封严,小寒办年货,大寒过新年。

 

八、河北

金正月,银二月,不热不冷三四月,恶五月,热六月,鲜桃果木七八月,九月冷,十月温,十一月有个小阳春,进了腊月冷几回,年前年后就打春

 

九、湖南

正月寒,二月温,正对好时候三月春,暖四月,燥五月,六月七月天气热,不冷不热是八月,九月凉,十月寒,严冬腊月冰冻天。

 

十、苏北

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橄榄两头黄

三月樱桃粒粒红,四月枇杷如蜜糖

五月杨梅红似火,六月莲子满池糖

七月南枣树头白,八月菱角如刀枪

九月石榴露齿笑,十月金桔满园春

冬月柚子金样黄,腊月龙眼荔枝凑成双

雨水甘蔗节节长,春分橄榄两头黄

谷雨青梅口中香,小满枇杷已发黄

夏至杨梅红似火,大暑莲蓬水中扬

处暑石榴正开口,秋分菱角舞刀枪

霜降上山采黄柿,小雪龙眼荔枝配成双

花草报天气

姹紫嫣红的花卉,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且能“未卜先知”,预告风雨。

1、风雨花曹蒲莲和玉帝在夏秋季节每当狂风暴雨来临之前,就会绽放出艳丽的花朵,似乎在警告人们要及时防风避雨、

2、报霜花有一种叫(鬼)子姜(又叫姜不辣)的植物,花开十天左右,就要出现初霜,成了预报初霜的“能手”

3、梅花梅花第年开花有早有迟,冬冷则迟,冬暖则早,而冬暖则意味着春天多春寒。

故梅花工得早,预兆春天多阴雨,对春播不利,梅花开得迟,预兆对春播育秧有利。

4、桐子花桐子树开花一般是在4月上旬,中旬这时,北方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造成阴雨低温天气,谷称“冻桐花”人们在此时格外注意添衣,以免着凉。

5、含羞草用手碰一下,如果叶子闭合快,张开还原慢,说明天气将晴朗,反之天气将转阴雨

6、油桐树初生花,蕾呈红色,预示当年旱,花蕾呈白色,预示雨水多,树叶落得早,预告有雨。

7、马鞭草马鞭草对温度反应灵敏,露出土外的根如果发老并带白色时,预告有雨。

 

我国民谚说: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力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直到现在对指导农业生产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有趣的民谚识天气

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看天经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气象民谚。

这些气象民谚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人们运用它来预测天气和指导农事。

至今,这些气象民谚仍有不少实用参考价值。

一、民谚识阴晴

1、"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

意指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或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冷风阵阵。

2、"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

意指早上太阳过热,中午就会有雨下来了。

(广西白州)

3、"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下雨地方打雷,传到无雨的地方,人们虽然先听到雷声,但也多半是无雨或少雨天气。

4、"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

秋冬季节有晨雾,则该日天晴。

(广西白州)

5、"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

这句话反映了厦门冬季天气特点。

三天刮风,三天降温,再三天就出太阳(太阳在厦门话中叫"日头")。

这则民谚说明天气变化的周期有规律可循。

(福建厦门)

6、"冬至无雨一冬晴"。

意指冬至这一天的天气与整个隆冬天气及农事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如果冬至这一天无雨,则整个隆冬多为晴天。

(广东汕头)

7、"吃过端午肉,坝上紧紧筑"。

意指过了端午以后,降雨天气将会增多,要提前做好预防洪涝的准备工作。

(浙江杭州)。

8、"乌鸦沙沙叫,阴雨就会到"。

乌鸦对天气变化很敏感。

一般在大雨来临前一两天就会一反常态,不时发出高亢的呜啼。

一旦叫声沙哑,便是大雨即将来临的信号。

9、"雀噪天晴,洗澡有雨"。

麻雀堪称"晴雨鸟"。

若在连日阴雨的早晨,群雀叫声清脆,则预示天气很快转晴。

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便飞到浅水处洗澡散热。

这预示未来一两天内有雨。

10、"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这是因为天气久晴,空气中所含水份较少,尽管夜间降温,一般仍不会产生大雾。

如果突然出现了大雾,很可能是因为暖湿空气侵入,形成了平流雾,预示天气将转阴雨。

相反,雨后空气中水份很充沛,但由于云层覆盖地热不易散发,晚上地面降温不显著,也不易形成雾。

二、民谚识冷暖

1、"大雁南飞寒流急"。

大雁是预报寒潮的专家。

当北方有冷空气南下时,大雁往往结队南飞,以躲过寒潮带来的风雨低温天气。

2、"一日南风三日暴"。

意思是说,冬天刮南风气温回暖后,很快就会有冷空气南下影响。

(江苏南京)

3、"布谷催春种"。

意指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4、"夏有奇热,冬有奇寒"。

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5、"奇热必有奇寒"。

指入冬以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袭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

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如果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6、"冷得早,回暖早"。

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7、"早穿皮袄午穿纱,把着火炉吃西瓜"。

形容宁夏秋季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

(宁夏)

8、"冬寒冷皮春寒冻骨"。

说的是冬天气温虽低,但是寒而不冻;春天气温回升,但是春寒料峭,如果再遇"倒春寒",更是寒风凛冽彻骨。

(福建厦门)

9、"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东闪西闪(闪:

闪电),晒煞泥鳅黄鳝"。

意指炎热的天气连乌龟的背板都能晒裂,水中的黄鳝泥鳅也会晒死。

(上海崇明)

10、"二八月乱穿衣"。

意指冬末春初的这一季,正是气温变化幅度大、冷暖交替多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