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基本工艺知识及质量控制.docx
《注塑基本工艺知识及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塑基本工艺知识及质量控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塑基本工艺知识及质量控制
注塑基本工艺知识及质量控制
一、注塑基本知识
二、常用塑料性能及用途介绍
三、注塑产品质量控制
第一节注塑基本知识
一、注塑生产的概念
注塑是塑料成型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过程是将塑料粒从注塑机料斗中送入料筒,料粒在受热及螺杆旋转剪切作用下呈熔融的流动状态,这时再由螺杆推进熔胶并通过料筒前端喷嘴注入成型塑件的模具中,等冷却出模后得到预期的塑件制品,事实上,一个完整的注塑生产过程还应包括一些辅助工序。
二、常用塑料性能及用途介绍
1、热塑性塑料的组成:
树脂(占40-100%)——赋予塑料的可塑性、流动性及粘结性。
填充剂(占20-50%)——改善塑料性能,扩大使用范围。
增塑剂(占5-70%)——提高流动性、韧性、柔软性、弹性。
着色剂<2%——赋予颜色、改变塑料耐候性。
稳定剂(2-5%)——组缓塑料变质(包括稳定剂、热稳定剂及抗氧剂等)
润滑剂<1%——提高流动性,改善胶件粘模及改进表面质量。
2、GPPS——硬胶、通用聚苯乙烯
性能:
高透明度、良好光泽,容易着色,属非结晶性塑料。
※尺寸稳定性好(收缩率0.4%左右),耐磨性差,故胶件包装要求较高,以防擦花。
※制品对内应力敏感、性脆、无延展性、冲击强度小、易开裂且断后易形成尖角、利边,故单纯的GPPS料少见用于玩具制造。
用途:
制造各种仪表等.
3、HIPS—不碎胶、高冲击苯乙烯。
性能:
※着色性好
※与GPPS比较是加入了5%-20%的丁二烯(一般用顺丁橡胶或丁苯橡胶)成份,故抗冲击性大大提高。
※冷却速度慢,需要足够的保压压力及时间,以及充分的冷却条件以减少局部收缩及冷却变形。
4、AS(SAN)—大力胶,丙烯晴---苯乙烯共聚物
性能:
※高透明、高光泽、耐冲击性优于GPPS。
※不耐动态疲劳,但耐内应力开裂远胜于GPPS。
5、BDS(K-Resin)—K料,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性能:
※透明且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及韧性。
※K料分KR-01、KR-03,KR-03冲击性优于KR-01。
6、ABS—超不碎胶,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可以看作是PB(聚丁二烯),BS(丁苯橡胶),PBA(丁晴橡胶)分散于AS(丙烯晴—苯乙烯的共聚物)或PS(聚苯乙烯)中的一种多组份聚合物,三种成份的作用:
A(丙烯晴)—占20-30%使胶件表面较高硬度,提高耐磨性、耐热性。
B(丁二烯)—占25-30%加强柔顺性、保持材料弹性及耐冲击强度。
S(苯乙烯)—占40-50%保持良好的成型性(流动性、着色性)及保持材料刚性。
性能:
※由于B的作用,ABS较GPPS抗冲击强度高得多。
※收缩率较小(0.4-0.7%),尺寸稳定。
※具有良好的电镀性能,也是所有塑料中电镀性
能最好的。
※吸塑性大,必须干燥,85OC/3小时(表面光泽要
求高,更需长时干燥)。
7、PVC—聚氧乙烯
一般以为含15%以下增塑剂的PVC称为硬PVC,而含15%以上增塑剂的PVC称为软PVC,玩具所有PVC多为软PVC。
性能:
※阻燃性和自熄性。
※热稳定性差,优秀的化学稳定性。
※介电性能好。
8、NYLO(PA)—尼龙、聚酰胺
常见尼龙为脂肪族尼龙如PA6、PA66、PA1010……最常用
的PA66(聚已二酰二胺)在尼龙材料中结构最强,而PA6(聚已内酰胺)具有最佳加工性能。
性能:
※结晶度高,机械强度优异(因为高分子链含有强极性,酰胺基链之间形成氬链)
※冲击强度高(高过ABS、POM,但比PC低)。
※表面硬度大、耐磨性、自滑性卓越。
※热变形温度低,吸湿性大,尺寸的不稳定性差。
9、PC—防弹玻璃、聚碳酸脂
性能:
※高透明度(接近PMMA),非结晶体,耐热性优异。
※成型收缩率小(0.5-0.7%),高度的尺寸稳定性,胶件精度高。
※冲击强度高居热塑料之冠,蠕变小,刚硬而有韧
性。
※耐疲劳强度差、耐磨性差,对缺口敏感,而应力开裂性差。
10、POM—赛刚、聚甲醛
性能:
※高结晶,乳白色料粒,很高刚性和硬度。
※耐磨性及润滑性仅次于尼龙,温度、湿度对其性
能影响不大。
※而反复冲击性优于PC及ABS。
※耐疲劳性是所有塑料中最好的。
11、PP—百折胶、聚丙烯
性能:
※质轻、可浮于水中。
※高结晶,耐磨性好,优于HIPS,高温冲击性好,
硬度低于ABS、HIPS。
※突出的延伸性和抗疲劳性能。
三、塑成型常见问题及改善指引
1、填充不足(缺料):
※问题原因:
1成型工艺条件不当
2注塑机塑化能力不足
3注塑流动性太差
4多型腔模具各浅口不平衡,型腔排气不畅
5冷料(料温太低)
6冷模具/模温不均匀
7注射速度不够
8喂料不足
9注塑机塑化容量小(注射量不够)
※改善方法:
※啤塑条件原因——对以下进行纠正
10注射压力太低
11注射时间太短
12注射速度慢
13各型腔充填速度不等
※与温度相关原因——对以下进行纠正
14提高塑化筒温度(前炉/后炉/炉嘴)
15提高模温
※与模具有关原因——对以下进行纠正
16浇道太小、太薄、太长(转角应圆弧过渡)
17制件局部断面过薄
18浇口太小
19喷嘴开口太小
20浇口位置不恰当(不平衡)
21浇口数量不够多
22冷料穴太小,方向不对或根本无
23模具排气不够——开排气槽及必要时采用镶件逸气
※机器原因——对以下进行纠正
24料斗无料或料斗口部分,全部堵塞
25对注射量来讲,机器塑化能力太弱
26喂料控制设置太慢
27生产周期过短,料温不及
28温度计显示温度不真实,明高实低
2、飞边(批锋)
※问题原因:
1料温太高(胶料粘度低)
2压力太高
3喂料过量
4分型面精度差或配合面不良(行拉、滑配部位、镶块间隙,顶杆空隙等)
5模具缺陷(局部陷塌设计问题)
6锁模力不够
※改善方法:
※温度——对以下进行纠正
7塑化筒温度太高
8喷嘴温度太高
9模温太高
※啤塑——对以下进行纠正
10注射压力太高
11注射时间太长
12增压时间太长
13注射速度太快
14型腔内充填速率不等
15喂料设置过量
※机器——调整
16锁模力太小、换用大机
17锁模力不稳定
18拉杆变形不等
※模具——纠正
19型腔、型芯不密封
20型腔、型芯未对准
21模板不平衡
22型腔、型芯支撑不够
23模具塌陷
24外来物使模具合拢不良(导柱、导套)
25排气不够,受压空气将分型面胀开,料随空气溢出
26多型腔模调整分流道,浇口尺寸
27浇口安置在质量对称中心,避免偏向流动,单边受长力溢料
3、缩水凹陷:
※问题原因:
※收缩造成模内缺料,原因:
1厚壁、筋肋、凸缘等致壁厚不均匀
2喂料不足
3注射压力太低
4螺杆进给时间太短
5浇口不平衡/浇口太远
6注射速度太慢
7料温太高
8顶出件太热
9开模时间变化
10注射螺杆闪无缓冲
⑾螺杆缓冲过多
⑿模具冷却不充分
⒀原料收缩性太大(如PE、PP、POM)
※改善方法:
※材料关系:
11充分干燥原料粒
12选用收缩率低的料
※冷却条件:
13缩短模内冷却时间
14在热水中冷却塑件
15塑件在模内冷却时间过长,阻止从外侧向内侧的收缩
※成型:
16喂料不足:
改善
17提高注射压力
18增加背压,提高塑料密度
19增高注射时间
20提高注射速度
21延长成型周期(增加保压,冷却时间)
22提高机器塑化能力
※温度:
23料温太高或太冷:
调整料筒温度
24模温太高使材料不能快速凝固
25模温太低使充填不完全
26模具上局部热点:
改善运水冷却
※模具:
27加大浇口(不可太大)
28加大缩短浇道/注口,减小压力损失使料流顺畅
29模具排气改善
4、银纹:
※问题原因:
1喷嘴、分流梭、塑化筒温度过高
2塑料温度太高
3料斗中料温变化
4注射压力太高
5螺杆裹入空气(背压太低、转速过高)
6模温太低
7注射速度太快
8注射速度太慢
9料粒中水分
10塑料质量差、易分解
⑾塑细料粒混合(拌或掺有水口料太多)
⑿型腔、型芯带水分(冷凝、水路泄涓)
※改善方法:
※机器/啤塑条件
11首先降低喷嘴温度,随后降低塑化温度
12料粒充分干燥,保持料温
13降低注射压力
14提高注射速度(使制件冷却凝硬化前得到高压密度大)
15降低料筒后端温度
※模具:
16提高模温
17增加模具排气
18平衡浇口及重新布置浇口
19保持模温均匀尽可能使壁厚均匀
20检查运水是否泄漏
※材料:
21检讨原料质量及控制回料入量(多次回料分解)
22使用料粒应均匀
23用较长掺混时间,增加润滑剂
24原料中混加入其它易分解塑料
5、气泡/气孔
※问题原因:
1模具不均匀
2料粒中的水分
3注射压力太低
4注射速度太快
5喂料不足
6裹入空气
※改善方法:
7检查模具运水道
8充分干燥料粒,避免成型时水汽及温度剧烈变化
9调大压力,减慢注射速度
10料温太高:
调整
11机器注射量不够:
做需要的变动
12改善型腔排气
13设壁薄与壁厚的光滑过渡区
6、流痕/熔接痕(夹水纹)
※问题原因
※改善方法:
1壁厚太薄引起过早凝固:
做需要变动
2型芯移位,使一侧壁厚太薄:
做调整
3降低锁模力,方便排气
※机器改善:
4对注射来说塑化能力不够
5预塑增加螺杆转速及增加背力
※材料:
6材料污染:
提纯
7材料流动不妨:
加润滑材料
8干燥好原料:
改善流动性
7、翘曲(变形、弯曲、扭曲)
※问题原因:
1成型工艺条件不当
2脱模力不均匀(顶件系统设计不良)
3模具(腔)冷却不均匀
4浇口设计不合理(多浇口设计不平衡)
5顶出件太热(应在模内充分冷却)
6料温太高
7塑件截面厚度变化大
8浇口周围聚集过多料
※改善方法:
※成型:
9延长成型周期
10在不过度充填情况下提高注射压力
11在不过度充填情况下延长注射时间
12在不过度充填情况下延长注射增压时间
13在保持最低限度充料量下减小螺杆转速和背压,降低料密度
14降低料温(不可太低,否则高压致应力大亦变形)
15使充料量降低在最低水平
16减缓顶件过程(慢速顶出)
17成型后退火(热环境缓冷)
18在夹具定型状态冷却(出模后)
⑾在水口快速冷却
※材料:
19使用快凝固的材料
20结晶性塑料收缩率大,易产生应力变形
※模具:
21制件厚度、质量分布相差大,贮存热量及冷却收缩不一致,尽可能改变设计结构
22采用多浇口、侧浇口或薄膜浇口使各部位收缩率趋势一致
23保证型芯足够冷却,应低于型腔温度
24为减小翘曲,降低模温以增硬塑件外表面
25为减小收缩,提高模温以增保压效果
26制件薄厚过度区转角应光滑以使平衡收缩
27流道尽可能短而粗,减小注射阻力和取向
28顶针数量足,布置合理保证顶出平衡
29改善排气,减小制件内压力不平衡
30增加壁厚,及适当位置加设加强筋
⑾调整模温:
壁厚位强水冷,偏远薄壁位提高温度,以使整体收缩均匀
8、尺寸变化:
※问题原因:
1注塑机控制不一致
2成型条件不妥
3塑件/模具设计差
4材料变动
※改善方法:
※机器——纠正
5换注塑机需重新调整工艺;不同机种成型工艺条件差别
6螺杆转速,停止动作不稳定
7单向阀故障/单向阀磨损
8背压调节不均匀
9热电偶/加热带/调温系统故障
10塑化能力不足
※成型——纠正
11模温不均匀/模温太高收缩大
12注射压力低:
提高注射压力
13充填和保压时间不足
14延长注射时间
15延长注射增压时间
16塑化料筒/喷嘴温度太高:
降低温度
※模具——纠正
17引起塑件超差的不正确形状(如塑件壁厚相差悬殊)
18顶出时变形
19不均匀充模(浇口不均衡)
20充模中断
21错误的浇口/浇道尺寸
※材料——纠正
22批量间的变化
23料粒尺寸不一
24料粒含水时不一
9、胶件开裂(脱模开裂)
※问题原因:
1成型期间胶料降解
2塑件设计所突出的低机械强度
3材料因素
4嵌件与塑料膨胀系数不同
※改善方法:
※成型改善:
5调塑化温度及喷嘴温度(提高温度使充模顺畅、太高中生温度料易降解)
6调整注射压力(升高压力使充模顺畅,降低粘度、过高压力、内应力大,易开裂)
7适当提高注射速度
8延长注射时间
9模温低:
提高模温,减小分子取向;模温太高,难固化,脱模负压大。
10塑料在模具内散热不好,冷热差异致收缩差异
11改善熔接痕所致低强度
12螺杆转速太高;材料降解:
调节并适当降低背压
13
型芯难脱模,提高型腔温度,缩短冷却时间
视粘前后模
型腔难脱模,降低型腔温度,延长冷却时间情况不同
14冷却时间太短,未充硬化,顶出时发白或开裂
※模具改善:
15塑件设计过于单薄或镂空太多:
更改
16增添加强筋(肋、凸边)
17提高强度
18型腔型芯要有足够脱模斜度
19型腔面足够光洁度,抛光方向应尽量与料流方向一致,必要时镀铬
20调整好顶出设计及顶出动作:
保证足够顶出面积,顶杆精选量合理布置顶料分布
21调整好流道和浇口设计:
流道不宜太粗、太长、太粗糙;水口方向应减少成型时分子取向效应。
22制件设计不良:
带有易应力开裂尖角、缺口或角度差异太大需改善设计
23模具排气不良:
易形成夹水纹,使强度下降
24尽可能不用金属嵌件;拉力应变易使胶件开裂
※材料影响:
25材料被污染:
清理
26材料含水分:
充分干燥
27过多回料(水口料);限定水口料用量
28低强度材料:
改用高强度材料
※机器改善:
29机器的材料塑化能力太低(塑化容量小,不充分):
需做出调整。
30塑化筒阻碍使材料降解:
做需要变动
31检查开模动作,模具有否偏移
10、裂纹和龟裂
※问题原因:
1模温太低
2脱模斜度或凹槽不恰当致脱模时顶出阻力太大
3顶杆或顶板位置不当
4保压时多余胶料进入模内
5注射压力太高
※改善方法:
6提高模温
7重新修整模具
8重新定位顶杆以实现均衡脱模力
9减小喂料量
10降低注射压力
注:
含较大残余应力龟裂制品喷油后,在溶剂作用下发生开裂
11、透明件缺陷
——烁斑/银纹/裂纹
※问题原因:
①塑料填充过程中沿拉应变力的垂直方向产生应力集中点
②与聚合物性质结构有关
※改善方法
1消除污染(包括水份)
2降低料温、分段调节料筒温度
3增加注射压力
4增加或减小预塑背压,减小螺杆转速
5改善流道及型腔的排气状况
6清理喷嘴、流道和浇口的可能堵塞
7缩短成型周期
8用退火方法消除银纹:
对GPPS,780C保持15分钟或500C保持1小时;对PC料,1600C以上保持数分钟
——气泡(真空泡)
※问题原因:
9塑料内部充满气体(参见“气泡/气孔”)
10脱模冷却过程中扩张出现——料量不足或压力太低
※改善方法:
11提高注射能量:
压力、速度、时间和料量,使充模丰满
12增加料温使流动顺畅及降低料温减小收缩(视情况而调节)
13适当提高模温,特别是形成“真空泡”位的局部模温
14将模具浇口开设在塑件壁厚部位,改善喷嘴、流道、浇口的流动情况
15改善模腔排气
16缩短塑件在模内冷却时间,必要时将塑件投入热水缓冷
——低光洁度,表面光泽差
※问题原因:
17模面抛光不好
18模温影响
19熔料过早冷凝
20塑料粒子本身性质决定(如ABS比HIPS亮光泽,丁二烯的哑光作用明显)
※改善方法:
21改善模腔表面光洁度,最好热处理淬硬后研磨,再镀铬、抛光
22检讨原料粒性质
23增加料温,注射压力,注射速度
24增加模温有利于光泽
25改善浇口位置,使料流畅
26增长模内冷却时间
——波纹
※问题原因:
27熔体粘度大,料温低
28模具温度低
29注射量不足,保压时间不足
30冷料穴太小
※改善方法:
31提高料筒温度,特别是喷嘴温度
32增加注射压力、注射速度
33提高模具温度
34改善流道浇口尺寸,注意抛光喷嘴孔及流道
35改善模具排气情况,设置足够大的冷料穴
——泛白/雾晕
※问题原因:
36空汽中(包括水汽)污染
37模温太低
※改善方法:
38消除包括水汽在内污染
39增高料温,分段调节料筒温度
40增加注射压力和预塑背压压力
41升高模具温度
12、颜色及光泽缺陷
——表面暗色、光泽差
※问题原因:
1塑料原料性质(塑料或差色剂质量不好)
2模腔光洁度不够(制造原因)或带有潮雾、锈等
3料温或模温偏低
4料筒加热带混乱失调,局部过热或过冷
5掺入水口料(再生料)太多,料降解
6注射压力过低/注射速度慢/注射时间不足导致塑件密实性差,影响光泽
7厚壁塑件冷却不足,使表面退光
8模具排气不畅,气体干扰充模
9背压不够,塑料疏松并带有气体
10浇注系统有缺陷
※改善方法:
11检查原料情况及是否混入不纯物
12对模具进一步改善(抛光等),并注意检查运水是否有泄漏等
13升高料筒温度及适当提高模温
14控制水口料加入量
15相应增大注射压力/增大注射速度及延长注射时间和冷却时间
16厚壁塑件模具局部改善冷却并考虑用镶件等改善排气
17适当增大背压
18修改浇注系统如增大冷却料穴,增大流道及抛光流道及浇口
——颜色不均
※问题原因:
19差色剂扩散不良
20塑料或着色剂热稳定性差
21结晶性塑料结晶度的差异
22制件造型或浇口形状的影响
※改善方法:
23注意干料混料应均匀
24严格固定生产条件(工艺参数)特别是:
料量、料温和生产周期
25控制料温、模温、保证稳定的结晶情况
四注塑产品质量控制
1、塑胶产品常见缺陷类别表:
1
花纹
8
黑点
2
缩水
9
银纹
3
变形
10
批锋
4
夹水纹
11
批损
5
刮花
12
烧焦
6
多料
13
缺料
7
顶白
14
孔位尺寸改善
2、巡机:
※每2小时对各机台抽样核对资料、样办,检查外观。
※根据样办检测主要孔柱位尺寸,并进行试装、试喷工作
3、巡台:
※批锋台QC应每2小时对所有工位抽样核对。
※检查啤机所带来的外观缺陷。
※检查工人因操不当而产生的批损、漏批锋。
※作好巡查情况的原始记录
4、出货检验:
※按AQL标准对每批半成品零件抽查检验。
※检查内容包括外观、尺寸、试装、试喷、QA试验等相关内容
※作好产品质量检验情况的原始记录和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