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实验题练习.docx
《一轮复习实验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实验题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轮复习实验题练习
实验题
1.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海波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H2O+SO2=Na2SO3+H2S(Ⅰ)
2H2S+SO2=3S+2H2O(Ⅱ)
S+Na2SO3
Na2S2O3(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E中为__________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_;
a.蒸馏水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__________;
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
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2.某酸性FeSO3溶液中含有少量的SnSO4,为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可向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然后用硫酸酸化至pH=2,过滤后,将所得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查阅资料,得到相关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25℃
pH
25℃
pH
饱和H2S溶液
3.9
FeS开始沉淀
3.0
SnS沉淀完全
1.6
FeS沉淀完全
5.5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置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2)为检验制得的硫酸亚铁晶体中是否含有Fe3+,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
A.KSCN溶液B.稀硫酸C.淀粉-KI溶液D.KMnO4溶液
(3)通入H2S气体至饱和的目的是__________;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__________;
(4)为研究硫酸亚铁晶体的热分解,某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装置进行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硫酸亚铁晶体在高温条件下回分解为三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该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并通过称量装置B的质量测出x的值。
①装置B中午睡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说明产物中有水,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含有__________;
②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得黄色溶液;
④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的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图如图2,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可计算出x为__________。
3.[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合成农药中间体,受热可分解,摩尔质量为246g·mol-1。
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验证它的部分分解产物,请回答问题:
(1)连接装置,_________________,在各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和试剂。
(2)打开K2、K4,闭合K1、K3,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写出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K1、K3,闭合K2、K4,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过程中,还生成Cu、N2和H2O。
写出[Cu(NH3)4]SO4·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中称取ag[Cu(NH3)4]SO4·H2O,收集到bmLN2(已换算成标准状况),[Cu(NH3)4]SO4·H2O的分解率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7)量气管读数时需注意的事项有:
①气体冷却到室温;②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③_____________。
若某同学按右图所示读数,则计算出的分解率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用下列装置(铁架台等夹持仪器略)探究氧化铁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
(1)从安全性角度,上述装置确有不足之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实验,观察到B中红色的Fe2O3全部变为黑色固体M,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取出M进行组成检验:
①取下小试管,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M可以被磁铁吸引;
③将M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未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铁离子和亚铁离子:
检验铁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证明溶液含有亚铁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以上可得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
a.M中一定有+3价和+2价铁,不能确定是否有0价铁
b.M中一定有+3价和0价铁,无+2价铁
c.M中一定有+3价铁,0价和+2价铁至少有一种
d.M中一定有+3价、+2价和0价铁
(4)若M成分可表达为FexOy,用CO还原法定量测定其化学组成。
称取mgM样品进行定量测定,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②点燃酒精灯;③加入试剂;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⑤检查气密性;⑥停止加热;⑦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⑧……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①⑤④③②⑥⑦⑧b.①⑤③④②⑥⑦⑧c.①③⑤④②⑦⑥⑧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若M完全被还原后碱石灰增重ng,则
为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5.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查阅资料:
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受热到600℃才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只有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
如果加热温度低于6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3)在
(2)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杯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2-)。
以下是检验阴离子(X2-)的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填“甲”或“乙”),请说明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______。
方案甲:
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先加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方案乙:
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4)写出Na2SO3固体加热到600℃以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中用下列仪器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氯气,进而制取CuCl2,图中的A、B、C、D、E、F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部分未画出。
(1)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到右流向,上述各仪器装置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序号);其中②与③装置相连时,玻璃管口应是接(填字母)
(2)装置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装置④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每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7g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和足量二氧化锰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反应,哪个生成的氯气多?
(填“前者”或“后者”),原因。
7.两个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第一组: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
(1)称取铁钉(碳素钢)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是否含有Fe2+,应选择加入的试剂为(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672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到干燥固体4.66g。
据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CO2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2)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5)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
第二组:
拟用下列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SO2的含量:
(6)KMnO4溶液中导管末端做成球状多孔结构的作是。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五、简答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六、推断题(题型注释)
参考答案
1.
(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2:
1;(3)c;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混浊消失);a、d(4)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装置图可知,A中的反应为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2SO4═Na2SO4+SO2↑+H2O,故答案为: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
Na2S2O3(aq)(Ⅲ)
可知,(Ⅰ)×2+(Ⅱ)+(Ⅲ)×3,
得到总反应为2Na2S(aq)+Na2SO3(aq)+3SO2(g)
3Na2S2O3(aq),
则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故答案为:
2:
1;
(3)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不生成二氧化硫,bd中物质均与二氧化硫反应,只有c中饱和NaHSO3溶液适合制取二氧化硫,通过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可以控制产生二氧化硫的速率,所以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根据C中发生的反应可知,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发生反应为硫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反应的现象为溶液变澄清(或混浊消失);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烧杯、锥形瓶,蒸发皿、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选ad,故答案为:
c;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混浊消失);
(4)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操作、现象和结论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故答案为:
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考点:
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相关知识。
2.
(1)铁粉和稀硫酸;
(2)AC;
(3)除去溶液中的Sn2+离子,并防止Fe2+转化为FeS沉淀;
(4)①二氧化硫;②偏小;④7
【解析】
试题分析: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置FeSO4溶液时要抑制亚铁离子水解和被氧气氧化,所以用硫酸亚铁晶体配置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的物质是少量铁粉和稀硫酸,故答案为:
铁粉和稀硫酸;
(2)KSCN溶液与Fe3+的溶液反应会使溶液呈血红色,Fe3+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检验硫酸亚铁晶体中是否含有Fe3+,可以用KSCN溶液或淀粉-KI溶液,故选AC;
(3)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
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已知:
在H2S饱和溶液中,SnS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的pH为5.5,操作Ⅱ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在溶液pH=2时,Sn2+完全沉淀,亚铁离子不沉淀,故答案为:
除去溶液中的Sn2+离子,并防止Fe2+被氧化;防止Fe2+离子生成沉淀;
(4)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
二氧化硫;
②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把水蒸气全部赶出,否则测出的x会偏小,故答案为:
偏小;
④通过FeSO4•xH2O的化学式可知铁原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
x,
Fe2O3~2xH2O
16036x
8g12.6g
=
,解得:
x=7,故答案为:
7。
考点:
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计算的相关知识。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SO2+2OH–=SO32–+H2O(3)NH3
(4)防止倒吸(5)3[Cu(NH3)4]SO4·H2O
3Cu+8NH3↑+2N2↑+3SO2↑+9H2O
(6)
(7)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偏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连接好装置后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2)打开K2、K4,闭合K1、K3,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生成,则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3)打开K1、K3,闭合K2、K4,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NH3。
(4)氨气极易溶液中,直接通入水中容易倒吸,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则CCl4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加热过程中,还生成Cu、N2和H2O,则[Cu(NH3)4]SO4·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Cu(NH3)4]SO4·H2O
3Cu+8NH3↑+2N2↑+3SO2↑+9H2O。
(6)若实验中称取ag[Cu(NH3)4]SO4·H2O,收集到bmLN2(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氮气的物质的量是
,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Cu(NH3)4]SO4·H2O的物质的量是
,所以分解率表达式为
。
(7)量气管读数时需注意的事项有:
①气体冷却到室温;②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由于左侧液面高,读数偏小,则计算出的分解率偏低。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分解产物验证实验设计与评价
【名师点晴】化学实验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该题给出了常见的仪器、药品、反应原理和一些操作步骤,既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又有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分析、计算,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答。
该题的难点是误差分析和仪器读数以及数据处理。
(5)方程式的书写是另一个难点,注意从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的角度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4.
(1)在导气管末端连接一个干燥管,将干燥管的管口插入液面下少许或将导气管管口移出溶液至液面上方,接近液面的地方等;
(2)水浴加热或对烧杯进行加热;(3)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则有Fe3+;向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色褪去,证明溶液含有亚铁离子;c;
(4)b;
;
【解析】
试题分析:
(1)乙醇和以及生成的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溶液发生倒吸现象,改进方法是在导气管末端连接一个干燥管,将干燥管的管口插入液面下少许或将导气管管口移出溶液至液面上方,接近液面的地方等,故答案为:
在导气管末端连接一个干燥管,将干燥管的管口插入液面下少许或将导气管管口移出溶液至液面上方,接近液面的地方等;
(2)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水浴加热或对烧杯进行加热,故答案为:
水浴加热或对烧杯进行加热;
(3)依据反应现象可知,乙醇蒸气在氧化铁做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试管内发生的是乙醛和氢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Cu(OH)2
Cu2O↓+CH3COOH+2H2O;依据铁离子的实验检验方法分析,铁离子加入硫氰酸钾溶液会变红色,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则有Fe3+;向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色褪去,证明溶液含有亚铁离子;氧化铁做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乙醇和氧化铁反应过程中可能会生成铁或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故答案为:
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则有Fe3+;向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色褪去,证明溶液含有亚铁离子;c;
(4)先组装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加入试剂,加入水把一氧化碳赶入后续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称量剩余固体,依据质量变化计算铁元素和氧元素物质的量之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⑤③④②⑥⑦⑧,
碱石灰增重bg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CO转化为CO2获得的氧原子为氧化物中O原子,则氧化物中O原子物质的量为
=
mol,Fe原子物质的量为
,则x:
y=
:
mol=
,故答案为:
b;
。
【考点定位】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乙醇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和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和完善,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实质分析判断,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关键,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碱石灰增重bg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CO转化为CO2获得的氧原子为氧化物中O原子,再计算Fe原子物质的量,进而取得x、y关系。
5.
(1)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2)2S2-+SO32-+6H+=3S↓+3H2O;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变化;(3)乙;甲中先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稀HNO3,它能使SO32-氧化成SO42-,不能判定是否生成SO42-;
(4)4Na2SO3
Na2S+3Na2SO4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意,Na2SO3要加热到600度以上才分解,因此题中加热温度600度以下冷却后得到的固体仍为Na2SO3。
向此固体中滴加HCl后,一方面是Na2SO3固体溶于水,这将导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另一方面是HCl与SO32-反应,这将导致SO32-浓度减小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加入HCl到一定程度时,SO32-已完全转化为HSO3-,此时前者作用消失,完全是后者起作用,HSO3-浓度先逐渐增大后将逐渐减小,直至最后下降到接近于零;
(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为硫,且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为二氧化硫,则固体试样跟盐酸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SO32-+6H+=3S↓+3H2O;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为SO32-+2H+=SO2↑+H2O,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得现象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使品红褪色,生成的气体不是硫化氢通过硫酸铜无现象,B中无明显变化,C中产生黑色沉淀;(3)在
(2)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瓶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通过实验分析判断,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确定分解产物为硫化钠和硫酸钠,为检验该阴离子(X),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为了加速固体试样的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或加热,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加入盐酸,无变化,再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是硫酸根离子;因此方案乙合理;(4)依据上述分析判断,亚硫酸钠加热到600℃以上分解生成硫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2SO3
Na2S+3Na2SO4.
考点:
考查物质性质验证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判断的知识。
6.
(1)④③②①⑤;C;B
(2)Cl2+2OH-===Cl-+ClO-+H2O(3)MnO2+4HCl(浓)
MnCl2+Cl2↑+2H2O;1:
2;1mol;前者;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反应不再
进行。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室制取氯气用的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生成氯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选用④,制取的Cl2中含有少量的HCl和H2O,除去HCl选用饱和食盐水,即为③,除去HCl后在进行干燥,选用装置②,再将Cl2通入铜粉制取CuCl2,尾气处理用NaOH,气体的除杂和干燥都是从长管进,短管出,答案为:
④③②①⑤,C,B;
(2)Cl2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水,答案为:
Cl2+2OH-===Cl-+ClO-+H2O;(3)装置④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此反应中氧化剂是二氧化锰,还原剂是HCl,HCl没有被完全氧化,氧化的和未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反应中HCl中的氯元素从-1价被氧化为0价的Cl2,没生成1mol的Cl2要转移2mol的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反应,所以87g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和足量二氧化锰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反应,前者生成的氯气多,答案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1:
2;1mol;前者;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反应不再
进行。
考点:
考查实验室制备氯气
7.
(1)①d②66.7%
(2)C+2H2SO4(浓)
CO2↑+2SO2↑+2H2O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5SO2+2MnO4-+2H2O=5SO42-+2Mn2++4H+(4)E中固体由黑变红和F中固体由白变蓝(5)B中品红不褪色且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SO2的充分吸收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溶液为Fe3+和Fe2+离子的混合物,加入KSCN溶液和氯水、铁粉和KSCN溶液、浓氨水都不能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具有氧化性,可与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二褪色,故答案为d;
②SO2+Br2+2H2O=2HBr+H2SO4,H2SO4+BaCl2=BaSO4↓+2HCl,
所以硫酸钡和二氧化硫之间的关系式为SO2-----BaSO4,
设二氧化硫的体积为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