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5177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0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docx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手机业案例

中国手机业1999-2004:

城头变幻弹指间

1999年

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的三国大战

到1998年为止,中国的手机拥有量还落后于美国和日本。

1998年全国手机销售量首次突破1000万部,用户达到2498万户。

专家年初预测,1999年国内手机市场销售会达到1500万部,事实上,上半年的销售量达到了854万部。

在整个世界范围,每年1000万部以上的增长速度都是无人能敌的。

这个规模和潜力都巨大得惊人的市场吸引了近30家外国制造商相互竞争,真正的佼佼者只有三家:

美国的摩托罗拉与来自北欧的诺基亚和爱立信,他们固定占去了80%-85%的手机市场,其余的10多个百分点的份额则由西门子、菲利浦、NEC松下、三星、阿尔卡特等十几家此消彼长地瓜分。

对这些跨国巨头们来说,中国市场是难能可贵的:

没有真正作为对手的本地产品,任何外来者都被允许自由进入,占领自己所能争取到的市场。

当然更重要的是市场足够庞大,尽管目前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手机普及率还不到3%,即使北京这样大的城市也仅为8%,而一般发达国家都能达到30%左右。

竞争确实带来了手机价格的大幅度持续下降,从原来2万元一部的大哥大落到现在手掌机的两三千元。

但即使是这样,手机商们的手机利润仍能维手在25%以上--相比较而言,彩电、电脑行业只有5%和3%的利润率。

测算得出的结论是,仅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这三家,每年在中国获取的利润总额可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围绕着这数以百亿计的市场蛋糕和超额利润,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三大巨头之间的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胜利与失败的瞬间转换

1999年新年来临之际,“摩托罗拉”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代内置键盘输入法的真正“全中文”手机cd928+和cd938+,这两种支持6700多个标准汉字的手机随即在中国市场掀起热卖,创出单一机型两月内连续周销量第一的记录。

再接再厉的“摩托罗位”趁热打铁,于3月和6月又连续推出了两款颇具轰动性的新型手机:

号称世界最小(长8厘米,宽4厘米,比一张信用卡还小1/3,重量83克)、功能最全(双频、中文、上风等)的V998,可在北美地区自由切换到PCS1900兆风络的三频商务手机L2000。

半年时间里,摩托罗拉公司发动的这一连串的反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们已挽回了市场占有率持续下跌的颓势,”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总裁赖炳荣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在三强中排名最后,推出928+和938+后与诺基亚、爱立信齐头并进,现在则是我们与诺基亚驾齐驱,爱立信落在了后面。

事实上,我们比诺基亚还要多那么一点点。

一度被称为是造钱机器的摩托罗拉公司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遭遇不幸,坏消息是来自全世界的。

其1996年第四秀度的利润额比1995年同期下降了45%,销售额下跌了17%,使得华尔街的分析家们大感吃惊。

当时的“摩托罗拉”高层得出的结论是世界半导体芯片市场出现暂时疲软,而“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业务每年价值73亿美元。

对于当时刚出现GSM数字手机,同样掌握有这门技术的摩托罗拉公司认为,GSM是介于“第一代”模拟制式与“第二代”CKMA之间的“第一代半”,没有什么前途;手机市场,尤其是在亚洲手机市场,模拟制式将继续几年,然后直接升级到更为先进的CDMA。

就在“摩托罗拉”站在苹果树下,耐心等待成熟的苹果掉下来的时候,亚洲手机市场突然义无返顾地抛弃砖头块一样的模拟手机,GSM数字手机大行其道。

拿赖炳荣的话说,“顿时江河变色”,作为GSM先锋的北欧双雄“诺基亚”和“爱立信”的迅速大专座吞噬“摩托罗拉”的领地,到1997年底,爱立信公司夺走了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占据头把交椅的地位,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

一年前还垄断着70%的中国市场的“摩托罗拉”屈居第二,市场份额只剩下26%,诺基亚公司名列第三,占据22%,就连在GSM技术上先行一步的“西门子”也从“摩托罗拉”手中破天荒地获得了中国9%的市场份额。

而到了1998年,中国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GSM手机拥有国,摩托罗拉虽马上调整战略,推出一系列GSM手机,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被“诺基亚”所赶超而退居第三,“几年前在中国,手机的代名词还是‘摩托罗拉’,”爱立信公司中国总经理得意洋洋地告诉记者,“结果一不留神,品牌就让‘爱立信’给抢了过来。

今天你在中国问人手机的代名词是什么,他们就会回答:

‘爱立信!

’”

新派手机的崛起

爱立信在中国的崛起,得益于原邮电部决定发展GSM的绝佳时机。

当1996年广东省决定购买爱立信的设备建网之时,爱立信手机的后来居上已经先期埋下伏笔。

爱立信那些精明的销售员工随后不断以此作为重点宣传的主题,再加上在技术上发射功率强、抢线快等特点,爱立信手机名正言顺地成了购买GSM的首选。

但如果单纯从技术上来讲,爱立信几乎没有任何优势,没有任何人能与自己开发生产芯片摩托罗位相比。

爱立信的杀手锏在于它成功地吸引了年轻的中国“追梦人”--—美国《商业周刊》把中国和东欧新出现的一代消费主义者都归为“追梦人”,因为他们“总是乐于抢购从仿意大利时装到激光唱片的所有新潮东西”。

1996年“爱立信”率先推出彩壳398、788手机,从那时起,摩托罗拉式灰黑厚重色彩的老派手机就在市场上失庞。

“爱立信改变了手机的性格。

”北京星际通电子通讯产品销售公司总经理任伟说,“过去我们看到的摩托罗拉手机显然是给成熟稳健的高级商务人士设计的,颜色非黑即灰,机型方厚笨重,较为适合中年人使用。

但当手机的价格降低后,更为巨大的消费群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一代,爱立信用变换多端的色彩和小巧成功地赢得了他们的欢心。

”与此同时,爱立信发动的“明星效应”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都市年轻消费者被刘德华和关之琳的广告所迷倒。

追求和创造时尚,现在已经成为手机厂商们固定的竞争策略。

连“摩托罗拉”也一改旧颜,它的“掌中宝”系列,不仅个头一个比一个小,而且以其折叠式的外形,鲜艳夺目的色彩,加之彩蝶般扇动翅膀飞越无限的广告,给消费者以极大的诱惑力。

另一个成功者是“诺基亚”,它于1998年初推出的5110,以“彩壳随心换”的新颖手法,至今仍盛销不衰,成为中国城市最为普及的手机机型。

诺基亚是个有些奇特的公司,它很少像“摩托罗拉”和“爱立信”那样竞相出台各种新鲜概念。

在一年几变的“世界最小”冠军榜上,诺基亚的手机一直籍籍无名;它的拳头产品,比如5110,明显是在受了先期推出的“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彩机的启发;直到今年3月的中国11城市巡展,诺基亚公司才推出了一个多少有些开创性的新产品--—世界上第一种能接入互联网的全中文“媒体电话”诺基亚7110--—它的能用拼音和五笔字型输入中文的新功能显然又在模仿“摩托罗拉”。

诺基亚的主打产品在技术上也不见有什么突出之处,在1999年1月15日香港《选择》杂志刊登的GSM手机性能指标排名上,诺基亚6110和5110位居摩托罗拉掌中宝338、328和索尼、阿尔卡特等之后。

但这些都并不妨碍“诺基亚”在1998年占据了世界移动电话销售排行榜的首位(22.9%)。

超过“摩托罗拉”(19.8%)和爱立信(14.6%)。

在中国,诺基亚公司1998年的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占到“诺基亚”全球销售的13%,仅北京一地,就高达60亿元人民币以上。

   “诺基亚在市场上显示出一种欧洲绅士般的沉稳,它一直不露太多声色,但却始终是稳步上升。

”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总裁赖炳荣谈到诺基亚这个对手的时候充满了尊重。

“诺基亚”的方法是把各种型号的手机按照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清晰地分类:

6110和6150主要针对是商务领域的用户,5110的用户注重实用和生活方式,8110的诉求是吸引追求轻巧和豪华的新富阶层,910则专门为那些频繁出差、对信息有高度需求的高级经理建立“移动办公室”。

   “诺基亚的优势是它提出的‘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赖炳宽松说,“‘诺基亚’把科技与实用用一种时尚经典的方式统一在了一起,它比‘摩托罗拉’和‘爱立信’更令人亲切。

销售时代的新规则

  尽管移动通讯仍然属于高科技领域,但很显然,在摩托罗拉、爱立信和诺基亚三者之间,确实很难寻找到什么具有关键性的技术差距,即使有的话,差距也是微乎其微,不足以在产品上构成显著的优势或劣势。

可以肯定的是,三家公司对质量的共同重视使得生产已经成为整个经济链条中最无关紧要的一环。

   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

对商人们来说,这就是一个销售的时代。

1996年,有专家做过测算,到2000年中国将拥有720-865万部手机,结果当年底即达到684万部;1997年的估计为,到2000年我国的移动是话用户1800-2000万,一年以后的实际数字就接近了2500万部。

现在对2000年新的预计是5000万部,谁知道到时候又会发生什么呢?

事情的发展往往超出人的想象,预言家们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感到吃惊,商人们则必须竭尽全力适应新的规则。

   新的规则就是千方百计地促进销售,谁在销售这个环节上赢得主动,谁就赢得了整个战争。

三国大战正因此发生某种微妙但实际上却异常显著的变化—--还没有坐稳头把交椅的“爱立信”被“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抛在了后面。

调查显示,1999年上半年摩托罗拉市场占有率已升到31.9%,诺基亚29.4%,爱立信只有21.4%。

1998年,励精图治的“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七八种新的机型,他们在北京总部大楼里成立了北亚设计中心,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机型,今年已推出了4种颇具轰动性的新型手机。

而“爱立信”,只在年初宣布了一种A1018的手机系列。

就在“摩托罗拉”的V998和“诺基亚”的9110、摩托罗拉cd928+和诺基亚5110激战正酣的时候,爱立信的A1018还不见踪影。

相反,6月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消费者报》先后播发的一条“爱立信”特约维修中心盗打送修手机、盗打者和爱立信公司对消费者推三诿四的报道,让“爱立信”焦头烂额,全然没有了“一切尽在掌握”的潇洒。

除了新机型和售后服务,与销售密切相关的因素还有价格。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手机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起码在现阶段还具备这一特征,所以在它普及过程中,价格至关重要。

摩托罗拉公司的一篇内部报告称,“诺基亚”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它灵活和显著的让利,主打产品诺基亚5110现在的裸机价格已经降到1300元左右。

“摩托罗拉”当然也不示弱,它的V998刚推出时将近万元,现在也已跌至4000多元。

而"爱立信"的手机,价格始终也没能有所突破。

另一个三国大战的缩影是广告上的较量。

应该说,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爱立信的“一切尽在掌握”、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都和它们的品牌一样已经深和人心。

1998年,爱立信在各种媒介打出了由颇具神秘色彩的关之琳和刘德华出演的广告片,拿出的广告费上也占据了一定优势。

但今年以来,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加大了广告投入,据一家名叫“中企市场调研”的调查公司监测显示,两家仅一个月的投入均在1000万元以上,加起来已占到行业总投入的70%。

而“爱立信”不知为何,改由一个不知名的女模特在电视上与刘德华在沙滩上“调情”,有人笑言,自从“爱立信”改了广告,手机马上滞销。

即使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上,差距也已拉开,在今年3月份总计560篇手机产品报道上,“诺基亚”占了156篇,“摩托罗拉”128篇,“爱立信”则只有74篇。

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中国的手机市场,来描述“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之间此消彼长的大战一点也不过分。

现在预测“爱立信”将走向失败、或者“摩托罗拉”将获得胜利,都将为时过早地陷入像预测中国手机拥有量一样的尴尬境地。

为了这个巨大无比的市场,三国大战显然刚刚开始,它们中间没有一个地愚蠢者。

三国演义的古老游戏正在上演新的一局。

(《商务周刊》)

2000年

国产手机初露端倪

走过被称之为“国产手机元年”的1999,这个襁褓里的胎儿迅速成长,在新千年里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有关部门进行的调查表明,国产手机已经有近十个厂家的二十多个型号的手机出现在中国移动电话市场的柜台上。

面对各方面实力都十分强劲的洋品牌手机,虽然目前来看国产手机还有望尘莫及的差距。

但是这个在以神奇的加速度迅速壮大的新生事物,也正在给泊来品以越来越大冲击力。

前不久移动电话的“三包”承诺方式上,国产手机的大范围露脸的事实也的确用行动说明了一切。

(张春雨《生活时报》2000年11月30日)

调查国产手机

业内公认的数字:

全国每年手机新增3000万用户,市场销量4000万台(含第二次购机),80%以上是国外品牌,其中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家共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这份丰盛的大餐内,国内十大手机厂商仅能分得7%的市场。

用一位手机厂的老总的话说,我们得到的真是一杯残羹……

市场说:

凭什么买你

  “你问行情报价?

我们没有。

这里是一天一个价,一天好几个价。

”在杭州市上塘路388号的通信市场的一间小店铺里,店主范海燕在晚上10点多仍没关闸,她与伙计清点存货。

记者问她国产手机销得如何,她费了好长时间才找出两台科健、康佳的样机,说话干脆利索:

不好卖,走不动,原因是价格没有竞争力。

从范小姐店面10月21日这一天的销售账面看,走得最快的是三星600,当天零售价1700元;其次是诺基亚5110,有两个价,行货900元,水货800元;诺基亚3210的售价在1100元以下。

据范小姐的伙计介绍,三星型号2200和2400的手机,体积小、样子新潮,成为青年学生的新宠。

在价格上,这两款机和国产波导“幻影战斗机”、东信EL600的价位一致,都在1600元左右。

  从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国产手机仍然没有跻身主流的手机消费市场。

像范小姐这样店面只有10平方米、处于市场末端的零售商,每个月3000元以上的高档机约走20台,中档机约走30—40台,1500元以下的低档机约走15台,其中国产手机如果顺利的话,可以卖出5台左右。

范小姐说:

国产手机不仅价格偏高,而且价格死。

这里所说的“死”,是相对国外品牌手机能一天一个价、甚至一天几个价的行情而言。

杭州上塘路通信市场是华东最大的通讯终端设备的批发、零售市场,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业主,有的是直通厂家的大经销商,有的是批发转货的中间商,还有坐地卖机的零售商。

在这个庞杂、多环节的市场内,货转了几个圈就会生出不同的利益来。

  据介绍,国外品牌的手机大跳水甚至偶尔小反弹,都是由幕后几个一级大代理控制的。

一级代理按合同执行市场价,可在几个月之内保持一个价。

这个价对下家的二级代理是不保护的。

用行话来说,如果下家“吃醉了”进多了货,要由自己消化。

当有人为“消化”而抛货、即使亏本也要走掉货的时候,零售价就自然下滑。

这种价格体系可维持一个地区的价格,对批发商尤其是零售商造成压力从而刺激销售是立竿见影的。

  国产手机厂商往往采纳的是经销商渠道和自行销售(或督导)相结合的双轨制(一个是厂家限价,另一个是大代理议价),这种作法说得好听一点是对经销商实行价格保护;功利一点说是厂商喜欢指导控制市场,而不是玩活市场。

利益是市场的风向标。

  在杭州上塘路通信市场做小老板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浙江台州人。

他们不见得有多么喜欢卖国内品牌,虽然卖一台国外品牌的中档机能赚40元到50元,而卖一台国产手机能赚100元,但国产手机一天能走掉几台呢?

厂商:

把价格维持到最后一分钟?

  “国产主流手机年内降到千元以下”,这是记者在采访几家国产手机厂商时提出的一个预设性的题目。

几大厂商的反应却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康佳集团副总裁兼移动通信事业部总经理黄卫钢回答得最直接:

康佳在今年底最迟明年初会推出1000元以下的手机。

黄说现在国产手机的价格限得太死,处于被动降价的状态,这是因为其材料成本、开发成本,和国外品牌没有可比性。

记者曾问过黄卫钢一个问题,康佳的主营业务是彩电,从上市公司可持续赢利的硬性指标来看,手机算得上是市场潜力大的产业吗?

黄认为通信行业不是根据材料成本定价的,综合因素比彩电复杂,技术门槛也远远高过彩电,这就是彩电能迅速国产化并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的天时地利的背景。

手机国产化刚刚起步一年半,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国产手机兵团” 谁也没有实力与国外品牌直接竞争。

据介绍,刚进入手机行业的国产品牌的利率底线是20%,最高毛利达到40%。

而国外品牌高端产品毛利可达50%,平均毛利是40%。

黄卫钢认为国外品牌生产规模大,具有成本优势,仅在采购成本上,洋品牌与国产手机的差价约20%—30%。

采访中,记者闻听洋牌利用采购优势,在元器件上钳制国内品牌上游材料采购渠道。

对此传闻,黄显得不敏感,他淡然地说:

国外品牌一下就是一年的订单,国内下订单的时候没有预测性,不是人家不卖给你,而是人家要优先供应大客户的订单。

  与黄卫钢“一定会降”的定论持相反意见的是中科健的市场总监林秉森先生,这位从三星请过来帮科健做市场的香港人,对记者的问题断然否定。

他说,科健手机不可能降到1000元以下,因为要保持品牌的中、高档定位。

中科健底气十足,自称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在上半年占国产品牌的36·6%。

科健目前主推的6300机型,价格不会低于2000元。

  目前市场上国外品牌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率先推出接近千元的手机。

千元以下手机这个市场,是否要等到国外品牌抢先突破?

林秉森以资深营销专家的经验解释这一市场非常态的现象。

他认为,诺基亚以年生产1·5亿台手机的实力,可以和任何人打价格战。

诺基亚5110现在降到千元以下,是因为它已经没有成本可言,这款机卖了三年,成本只是元器件。

一个机型在中国市场已卖800万台,卖了三年,它降到再低都不过分。

科健的6300机型目前在市场和爱立信的T28一个价。

但T28价格一路往下跳,由半年前的上市价的6000多元,跳到现在2300元,而且还有往下降的趋势。

有人说T28的大跳水是渠道发生失控,只有5、6个人在做。

所以,强势品牌靠广告、打价格战,促使销量上扬,但对品牌的美誉度将有所贬损。

有时候,好的产品不一定好卖,不好的产品不一定不好卖。

林秉森说这是商战箴言。

  表面看,科健为保护在外的品牌名声而不愿自降身价,其实实在在的苦衷还是国产品牌在技术上的瓶颈。

国外品牌非基础性的研发费用占整机成本10%左右,而国产手机用于购买技术、自主研究的成本加起来超过10%。

在此情况下,国产手机谁敢大动作率先降价?

“维持到最后一分钟”,这已成了国产手机厂商私底下默守的游戏规则。

  另一个声音来自宁波波导的销售总经理隋波。

他对“千元以下手机”问题的直接答案是:

波导将有选择地降。

这个“有选择”不仅是措辞的严谨,也可见波导在市场上心思颇深、动作细腻。

波导目前的几款机型中RC818零售价刚降到1000元左右,记者说RC818单频机不算是主流机型,这并没有多少降价意义。

在高校教了11年书、有技术型经理人特征的隋波,语气略为激扬,他将业界以至于媒体对“主流即双频”的概念提法视为误区。

隋耐心地分析了国内手机市场的消费指数。

在3个月以前,全国只有4个城市开通了双频(900兆和1800兆两个频道)。

浙江手机放号量超过300万,在杭州这样非一级城市的中心城市,仅在几天前才开通双频,在这种物理条件下双频不应该视为主流机型。

隋波认为在二三级城市,一个频道900兆的频率号量已经足够市场使用,双频频道不开通的情况下,双频手机没有实在的使用价值。

在隋波看来,主流机应该是1000元—1500元左右、性价比让消费者满意的机型。

国产手机厂商在全国走的几乎都是二三级城市。

在波导的一份销售回款单上,记者看到在一级城市的推进几乎是散兵游勇,回款数额与最好的二级城市的数额相比,差额接近十倍。

波导有一支3000人的宠大的销售队伍,以大打“人民战争”的阵势设置了15000家零售点,它一杆子插到底,直接取代大的代理商而贴近市场终端。

隋波给国产手机排了排队,他说波导在品牌上肯定不是第一,在研发能力上也不是第一,在市场占有率上当仁不让是第一。

第一的问题自然由市场说了算,但记者认同隋波一个观点,主流机可以不是双频机,但也不能是清仓机,否则,把清仓机拿来做降价的卖点,让业界同行笑话,又使市场疲软,消费者更不买账,可谓一招损三家,何苦呢?

业界:

明年市场剧烈震动?

  国产手机大幅度地降价,尤其是主流机降到1000元以下,这对产业的发展是强行打破瓶颈、短痛战胜长痛,还是以价格打烂行业,引爆新一轮VCD式的大战?

  业界有一种观点,国产手机刚刚启动,成长期才一年半,匆匆忙忙进入价格恶战,这不是要扼杀一个产业吗?

中国曾创造了VCD市场,使得这个赚取廉价加工费的产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轰轰烈烈到复如止水。

那么,手机是VCD、彩电吗?

  国内十大手机厂商(由信息产业部批准生产许可证)中,有八家是国内上市公司,从后续资金储备来说,虽然抵不住国外品牌凌厉的市场攻势,但相比国内其他产业的微薄家底,已经算大巫了。

  波导的隋波按捺不住对手机这个新兴产业的狂热。

他对外界把国产手机视为 “鸡肋”很不屑,在他看来,岂止是“鸡肋”,波导在啃鸡大腿。

波导是做BP机出身的,所以隋波的“鸡腿”论从BP机说起。

伏在BP机后面的老虎是手机,而伏在手机后面的老虎是什么?

暂时还看不到。

移动通讯的终端产品本身的升级就构成了无限商机,如果说WAP+PDA足以影响部分笔记本电脑市场仅是一种前瞻性的臆断,那谁能对每年3000多万的用户市场视如隐形呢?

  当手机已成为时尚消费品时,产品的快速更新又构成隐形的市场拉动力,这也是国外品牌违反技术革命定律而创造出概念机型的不断翻新的原因。

彩电的更新换代是6年到7年;PC的升级是3个月到6个月;而手机的新款推出最短周期仅维持3个月。

当然不能指责消费者对时尚的追风,消费者永远是对的。

因此可以说手机这个市场看不到头,怎么可能轻易达到饱和呢?

  对手机市场,隋波是记者采访的几家手机厂商中最乐观积极的一位。

他认为个人电脑(PC)的发展是芯片技术的发展,而手机是技术、市场、时尚掺和在一起的产物。

价格战可以打,问题是怎么打?

什么时候打?

  东方通信负责生产、研发、销售的年轻的副总裁郭峻峰对于手机大降价显得低调,他认为国产手机的价格还有降的空间,单频机消除库存,降得合理;如双频机降到千元以下,一定亏本,那降价就是短期行为。

郭峻峰以行业观点分析国产手机的定位,他直率地说,国产手机的市场空间是中、低档机,3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没戏。

他认为拉动一个产业市场,价格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规模。

相对家电市场而言,手机的生产、物流成本低,有一句笑话:

5元钱可以让手机坐飞机。

从成本平衡角度来看:

年产销量达到100万台是个门槛,达不到的,一年后将自动出局。

100万台是什么样的概念?

记者采访几家手机厂商得出一个数字:

100万台产量是两条贴片生产线的产出。

这对一条线投资500万美金的投资规模来说,十大厂商都不是太大问题,问题是市场消化能力。

压在国产手机厂商头上的,是国外品牌80%的市场份额。

有人说,被洋品牌压着打,国产手机慢慢玩吧!

已经不是要不要降的问题,而是不降也得降的选择。

在动态上,3000元以上的高档机降500元构不成兴奋点;在1500至1000元的中低档机上,100元也可能会成为用户心理的敏感点。

如果国产手机大多数机型在千元以下,那老百姓会不会将目光移到国产手机上呢?

有一位通信行业的专家说,国产手机与国外品牌手机,除了品牌之外,真的是一样的了!

专家认为目前的这种市场歧视毫无道理。

手机厂商倒是放正心态,他们说,今年大家是练兵,试试身手。

真正的竞争是在明年。

也许,不用再等几个月,价格战已悄然引爆。

(郑小伶《南方周末》2000年10月27日)

2001年

国产手机幸福的2001年

洋品牌手机市场退守,给国产品牌一个抛头露面的机会。

然而手机的淘金时代已经过去……

偶像退位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手机市场基本形成一个金字塔式品牌格局,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稳居金字塔的最底层,处于第一阵营;三星、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居中间层,是第二阵营;国产手机在最顶端,属第三集团军。

  但这并不是一个固若金汤的竞争格局,事实上,各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1996年前,摩托罗拉占据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