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706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4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识记)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五四运动。

(识记)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领会)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领会)

①新的时代条件。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②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

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③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简单运用)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生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③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6.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简单运用)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会议对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

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综合运用)

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②新文化运动还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新文化运动还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④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原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革命。

历史意义:

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②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8.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综合运用)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②五四运动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9.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识记)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式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成为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10.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识记)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寿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

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天平、谭值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此外,在日本、法国也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1.中共一大。

(识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寿、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中共二大。

(识记)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9个决议案。

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党的二大宣言通过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基本功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大会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党的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党的最高纲领、即党在当前阶级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

大会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发的任务;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从来没有采取过的新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3.早期马克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领会)

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注意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向农村去。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领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组织下,工农群众运动迅速展开起来。

工人运动方面: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在各地党组织和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宣传、组织和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

这次高潮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持续13各月,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

1922年9月,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安源路矿1.7万工人举行大罢工。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为成立总工会举行了总同盟罢工。

2月7日,北京政府调动军警镇压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部遭封闭,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农门运动方面:

1921年9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开展反抗地主压迫与剥削的斗争。

1922年6月,彭湃在家乡广东省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

1923年1月,海丰县总农会正式成立,彭湃任会长,会员达10万人。

农民组织农民开始减租运动,同土豪劣绅进行斗争。

1923年3月,毛泽东在主持湘区区委工作时,注重开展农民运动,参加农会的会员达10万余人。

这种新式的农会和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不曾有过的。

15.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简单运用)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寿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

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天平、谭值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此外,在日本、法国也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三次论战。

第一次是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第二次是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强调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

第三次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指出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夺取和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权,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②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大力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

他们纷纷出版工人通俗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广东的《劳动者》、《劳动和妇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

③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订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的和阶段斗争的现状。

与此同时,在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16.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简单运用)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近代以来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长期没有明确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解决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一年,就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党的二大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并广为人们所接受。

“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1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综合运用)

历史特点:

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②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①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③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8.中共三大。

(识记)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国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9.国民党一大。

(识记)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

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样,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0.北伐战争。

(识记)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

至1927年春,北伐军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基本摧毁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

控制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全省和江苏、河南部分地区,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21.中共四大。

(识记)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

2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

(领会)

政治基础: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组织形式:

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3.国民革命的兴起。

(领会)

国共合作的形成实现了革命力量的大联合,以广州为中心、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迅速兴起。

24.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简单运用)

①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②北伐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北伐战争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结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25.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综合运用)

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①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

②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教训:

(意义)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②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