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3826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docx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素质教育:

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教育情景:

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是指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课程:

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隐性课程:

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显性课程:

也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她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年限。

活动课程:

是相对于分科课程,由学生自主根据个人喜好,开展学习经验的课程。

是相当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课程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影响构成,教师是,学生是依据,影响是中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经验主要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间接时间;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收的"因子"

选修课:

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教科书:

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设计:

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课堂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他因具有较强的

教学的组织形式:

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意志:

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道德认识:

是指对道德行为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道德情感:

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等。

如自尊感、荣辱感。

校风:

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教师的"教员"角色教师的最主要角色:

这是教师最突出的角色专业性而处在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

道尔顿制:

教师不在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答: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2)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3)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身心各方面发展;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手段;

(2)对文化的普及;(3)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论述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答: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习活动方法指导必须在整体改革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方法指导同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同时还离不开教学其他因素的改革。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学习方法指导,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习意志以及个性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把学习方法指导同学生整个情况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终究是学生自己学,教师教好,家长监督以及其他学习条件的,都只是一些外在因素,要使学生由要过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积极情绪等方式进行引导。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指导是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使学生具备顺利完成一定学习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和本领。

试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答:

(一)师生关系的表现:

(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3)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5)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二)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需要:

(1)在师生相互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2)师生感情关系上,需要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上,师生之间呈现出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

教学效果良好。

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如何综合应用各项教学原则.

答: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起趣、品德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成就的实际。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三)直观性原则。

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方式:

实物直观、模拟直观、语言直观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要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七)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动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总问题的能力。

(八)可接受原则。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便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论述学习活动方式组织必须符合的要求

答:

(一)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1、要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系统性;2、要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3、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4、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二)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

  学习总量是学生所学习的一切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总和。

1、要保证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2、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3、合理设计各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量;4、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

劳动量是生产劳动给予人体的生理负担量;运动量是把体育活动给予人体的生理负担量。

  三、劳逸安排的节奏性

  肌肉疲劳是由于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失去平衡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抑制现象。

休息:

静止性休息与活动性休息。

安排:

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文理各科、动静科目的交替安排;上课时间的安排。

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答:

(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二)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三)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答:

(1)选择阶段:

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的进行感知,这个阶段是知识学习的定向阶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获得的知识属于感性知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领会阶段:

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

所谓领会,是指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关系。

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去解释新的知识,并且将新知识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所谓理解,指揭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个别事物和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和现象。

(3)保持阶段:

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记忆储存的阶段。

对所学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在头脑中保持住。

(4)应用阶段:

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在于应用。

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和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的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同时还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主要途径。

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答:

(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教育规律)

答: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

(1)教育的预见能力;

(2)教育的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简述教师的各种角色.

答:

(1)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

(2)教师的领导者角色(3)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4)教师的心理医生的角色(5)教师的青少年朋友的角色(6)教师的父母角色(7)教师的榜样角色(8)教师作为“被攻击对象”的角色(9)教师的研究者角色(10)学校管理者角色。

简述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答: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答: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答:

(1)家庭在教育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3)家庭在教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特种作用)(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于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答:

(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3)父母的文化修养;(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织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14(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简述课程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商品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广泛性)

答:

(1)重视课程知识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简述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答:

(1)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2)独立性与信赖性的矛盾;(3)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4)自我探索中的迷惑;(5)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答: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

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其理由。

答: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学生的定期期望(3)班集体的特点(4)教师的行为方式:

强制性因素、亲和性因素、操作性因素

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答: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答:

(1)片面追求升学率;

(2)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答:

(1)陶冶;

(2)育美;(3)益智、(4)健体

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答: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答:

(1)服务功能;

(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法要求的统一;(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答:

(1)传授知识;

(2)形成技能;(3)培养职能;(4)发展个性。

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

答:

教学设计有以下主要特征:

(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5)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3.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是指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4.教育情景:

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5.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6.校风:

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7.选修课:

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8.隐性课程:

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9.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0.显性课程:

也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11.课堂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12.道德意志:

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13.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4.必修课:

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15.教科书:

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16.道德认识:

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17、教学设计:

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18、课程:

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19、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20、素质教育:

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21.教学的组织形式:

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2.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3.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她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年限。

2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他因具有较强的

25.教师的"教员"角色教师的最主要角色:

这是教师最突出的角色专业性而处在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

26.课程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影响构成,教师是,学生是依据,影响是中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经验主要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间接时间;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收的"因子"

27.活动课程:

是相对于分科课程,由学生自主根据个人喜好,开展学习经验的课程。

是相当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28.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道尔顿制:

教师不在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教育规律)06.04.23

答: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2.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06.04.24

答:

(1)家庭在教育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3)家庭在教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特种作用)(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于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3.简述课程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商品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广泛性)06.04.25

答:

(1)重视课程知识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4.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06.04.26

答: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6.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06.10.31

答:

(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

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

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

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

教学效果良好。

7.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08.10.31

答: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8.简述教师的各种角色.07.04.24

答:

(1)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

(2)教师的领导者角色(3)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4)教师的心理医生的角色(5)教师的青少年朋友的角色(6)教师的父母角色(7)教师的榜样角色(8)教师作为“被攻击对象”的角色(9)教师的研究者角色(10)学校管理者角色。

9.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07.04.25

答:

(1)陶冶;

(2)育美;(3)益智、(4)健体

10.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07.04.26

答: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法要求的统一;(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学生的定期期望(3)班集体的特点(4)教师的行为方式:

强制性因素、亲和性因素、操作性因素

12.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其理由。

07.10.31

答: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13.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07.10.32

答:

(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14、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08.04.31

答: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5、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08.04.32

答:

(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3)父母的文化修养;(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