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2915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x

毕业设计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2014年7月

一、生态现状—————————————————————1

(一)、土地资源———————————————————1

(二)、水利水资源——————————————————2

(三)、植被资源———————————————————2

(四)、生物资源———————————————————4

(五)、矿产资源———————————————————5

(六)、生态旅游资源—————————————————7

二、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8

(一)、生态产业存在的问题——————————————8

(二)、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9

三、生态发展目标和思路————————————————10

(一)、基本思路———————————————————10

(二)、发展目标———————————————————11

(三)、重点工作计划—————————————————12

四、形成示范的有利条件分析——————————————14

(一)、生态优势明显—————————————————14

(二)、自然资源丰富—————————————————15

(三)、交通便利———————————————————16

(四)、社会发展潜力大————————————————17

五、支撑与保障————————————————————18

(一)、加强组织领导—————————————————18

(二)、加大投入力度—————————————————18

(三)、加强法制建设—————————————————18

(四)、提高科研能力—————————————————19

(五)、强化宣传教育—————————————————19

(六)、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19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河源市的西北部,全县的总面积约有2288平方公里,地理跨度为东经114°14′至114°55′、北纬24°5′至24°38′,东西长约72.4公里,南北宽约55.6公里。

全县总面积约2288平方公里,境界线总长约350公里。

连平县东与和平县接壤,西与翁源县毗邻,南与新丰县和东源县相连,北与江西省龙南县和全南县交界。

距离广州市217公里、河源市107公里、深圳市278公里、赣州市263公里。

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连平是“广东省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是东江一级支流新丰江的主要发源地,是广东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态现状

(一)土地资源

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连平县农林业用地面积为2139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05%;水面为2009.6公顷,占0.88%;建设用地为5669.6公顷,占2.49%。

在农林业用地中,农作物耕地面积为18806.8公顷,占8.27%;林地为184657.8公顷,占81.17%;园地为5159.4公顷,占2.27%。

连平县各类土地利用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重如图1-1所示。

从总体上看,全县土地资源丰富,但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不足,山地比重大,林地资源较多,而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呈现“八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半分庄园”的土地分布格局。

图1-1连平县各类土地利用的比重示意图

农业用地主要分布于陂头、隆街、上坪、油溪、元善等镇。

农作物耕地绝大部分位于较平坦的地区,或坡度小于25°的丘陵山地,且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陂头、隆街、元善、上坪、忠信等镇。

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忠信、元善、大湖、隆街和三角等镇。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三个中心镇(忠信、元善、隆街)和油溪、大湖等镇;交通运输用地主要分布在元善、三角和大湖等镇;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湖、忠信和绣缎等镇;其他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上坪、陂头、内莞和三角,其他镇也有零星分布。

其他土地主要分布在油溪、隆街、元善和上坪等地。

(二)水利水资源

连平不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蕴藏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74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约980毫米。

地表水多年平均自产水量约21.92亿立方米,入境水量约0.4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可达6123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

由于山高坡陡、河流天然落差大,河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经测算,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5.51万千瓦,可开发量10.66万千瓦,年均可开发电量3.77亿度。

连平现有水库74宗(表1-1),水库的总库容达9190万m3。

截至目前,地下水资源尚未经系统的分析论证,初步估计约占地表水的10%左右,即可开发利用量约2.3亿立方米/年。

虽然地表有较多的泉眼出露,但流量均较小。

目前地下水开采利用主要为家庭和少数单位生活用水取用的浅层地下水。

表1-1连平县现有的水库列表

序号

名称

集雨面

积/km2

库容/

万m3

序号

名称

集雨面

积/km2

库容/

万m3

1

瓮潭水库

60

3200

38

布狗佛水库

0.5

18

2

虾坑水库

4.8

193.5

39

旱窝水库

1.5

23

3

高莞水库

33.4

673

40

李屋水库

0.4

18.4

4

小溪尾水库

22.3

255

41

七姑社水库

0.3

15

5

清沟水水库

11

209

42

红埂水库

0.48

24

6

山下水库

26.5

115

43

沙湾水库

1.5

83

7

船洞水库

21.3

334

44

坑肚塘水库

1

29

8

乌石古水库

1.15

136

45

大山水库

0.52

21

9

马池塘水库

0.6

211

46

虎形地水库

0.45

19

10

江夏水库

468.9

720

47

长塘坑水库

0.53

24

11

河头一级水库

450

612

48

园岭水库

0.48

24.6

12

杉子园水库

2.1

115

49

洋耳塘水库

0.6

29.85

13

桥头湾水库

305

106

50

百雅塘水库

1.6

25

14

狮里山水库

6.6

72

51

竹堆塘水库

0.86

17

15

河东坑水库

4.6

38

52

两口塘水库

0.7

20

16

依坑水库

0.88

34.2

53

黄洞水库

2

35

17

梅洞水库

0.8

30.5

54

大塘缺水库

0.8

28

18

牛屎塘水库

0.43

23.7

55

芹菜湖水库

24

27

19

石灰坑水库

5.85

57

56

伯公窝水库

0.44

15

20

高桥水库

166

25.93

57

燕岭水库

19.34

160

21

利坑水库

0.38

15

58

谢洞水库

6

18

22

小径水库

10

64

59

曹洞水库

15

22.5

23

风门潭水库

6

42

60

杨梅岗水库

42.5

72

24

大风门水库

7.5

23.1

61

金牛坝水库

29.5

123

25

肖屋坑水库

3.2

20.8

62

尖山水库

8.9

17

26

河头三级水库

537

68.6

63

高寨水库

7.5

14.5

27

东坑水库

1.2

44

64

鹤湖水库

13.38

183

28

长坑水库

44

74

65

香车水库

14.3

15.3

29

石背水库

23.52

59

66

香车坝水库

15.7

13.3

30

杰寮背水库

13

36.3

67

合水坝水库

13.8

61.23

31

龙潭水库

4.57

31.75

68

绿湖水库

6.6

23

32

大窝肚水库

0.25

19

69

九连生态水库

160

416

33

资溪水库

3.6

63

70

高湖水库

63.3

69

34

连贵水库

5.8

43

71

亚鹊斗水库

2.3

13.6

35

兰山水库

12

17.9

72

坳肚一级水库

8.2

12

36

高简水库

2.4

61

73

南流坑水库

1.2

18

37

杨梅山水库

1.62

34

74

李坑水库

27

55

连平县有集雨面积100km2以上河流8条(表1-2),其中有6条属于东江水系,分别是连平水、大蓆水、双头河、大湖水、忠信水、高陂河等;2条属于北江水系,分别是陂头河与贵东水。

全县集雨面积10km2以上的支流多达62条。

大部分河流水质良好,无污染,主河段水质Ⅰ~Ⅱ类(局部Ⅲ类)。

泥沙含量甚微,以洪水造成的推移质砂砾为主,河流自净能力强,水生态环境良好。

洪水以山洪为主,多出现在6月~8月,易涨易退,一般淹浸不超过24小时。

表1-2连平县河流水资源统计表

河流名称

县内集雨面积

km2

县内长度

km

天然落差

m

多年平均流量

m3/s

全县

2278.9

-

-

-

连平水

589

71

818

17.93

双头河

168

28

410

5.33

大蓆水

530

59

1070

18.38

忠信水

622

65

819

19.72

高陂河

98.4

29

405

3.15

大湖水

176

42

700

5.3

贵东水

128.9

16

350

3.76

陂头河

184.5

25

805

5.38

其它

130.4

-

-

4.03

(三)植被资源

连平县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超过75%,为改善和维持连平优美的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东江水资源的强大保障。

现有林业用地约18.5万公顷(表1-3),占全县国土面积约83.2%。

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约8.1万公顷,商品林面积约10.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758万立方米。

建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县级森林公园。

2000年以来,通过组织实施造林灭荒工程、生态林建设与改造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保护区体系建设工程、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工程、速生林工程、特色经济林工程、森林围城工程、文明县城建设工程等,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于200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表1-3连平县林地用地面积统计

有林地

未成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无林地

总林业用地

面积*

162858

7233

247

8138

6767

185254

*单位:

公顷

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高山灌丛(草)、茶林、油茶林、桉树林和草坡等9个主要类型(表1-4)。

连平县境在海拔200-1430m之间,不同的海拔层次,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

在海拔750m以上的山地,大部分山地生长着灌木类(岗松、桃金娘)和鹧鸪草等较矮小的植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主要在海拔400-600m的山地;马尾松分布在海拔250-300m的地方,包括丘陵地带和阳光充足、土质干瘠的低山阳坡,且天然更新良好;杉木主要分布在海拔450-600m的深山、低谷,喜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的阴坡;在丘陵地区及阳光充足的低山没有杉林分布;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蔷薇科等重要用材阔叶树种以及毛竹,生长在质地疏松、土壤湿润,在海拔400-700m的低山;油茶分布较广,生长在海拔250-800m的丘陵、低山;竹柏分布在海拔400m左右的山谷河旁湿润地段;榆科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左右的溪旁。

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大湖、绣缎、贵东、三角、忠信,1983年飞播的大头山播区,成效面积为5万多亩,属本县纯松林最大面积的片段。

湿地松在元善、隆街、油溪、忠信、大湖都有上万亩的分布。

杉木主要分布在国营林场及集体林场,共18多万亩,全县各乡镇皆有分布,较多的是油溪、内莞、上坪、元善、隆街、九连山林场、牛岭水林场、黄牛石林场。

次生阔叶林全部分布在低山地,主要是油溪、上坪、内莞、陂头、隆街、黄牛石林场,其典型树种杨梅群落,红锥群落、米锥群落、马蹄荷群落。

人工栽种的阔叶林主要是桉属,大湖、隆街较大面积。

油茶各处皆有分布,绣缎纯林最多,内莞等地有大量分布,许多油茶生长在松树林的下层。

茶叶各处有分布,较多的有莲塘茶场5000多亩,另外,黄牛石南坡海拔800米上下,仍保存一大片天然茶树。

表1-4连平县主要植被类型

序号

植被类型

特征或分布描述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米锥+圆齿荷林,红维林,大叶锥林,甜锥+米锥林,青栲+南岭栲十大叶锥林,高山矮林(马蹄荷)

2

针阔叶混交林

红润楠+杨梅+马尾松,马尾松+圆齿荷+广东润楠,马尾松+杨梅

3

针叶林

暖性杉木林(人工),热性马尾松林(天然、人工)、杉木+马尾松

4

竹林

山地的毛竹林,箬竹林,河谷的青皮竹、簕竹林

5

高山灌丛(草)

以杜鹃、桃金娘、岗松、柃、芒、铺地蜈蚣等为优势植物

6

茶林

分布在黄牛石海拔800米上下的原生茶树,以及人工栽种的茶园

7

油茶林

在稀疏的松林下

8

桉树林

栽培于丘陵地区,主要是绣缎、大湖、三角、忠信一带

9

草坡

主要为次生群落,一般系人为活动或耕作后形成的荒芜地,有五节芒等

(四)生物资源

连平县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的野生高等植物超过2000种,其中有银钟花等多种珍稀濒危植物或国家重要保护植物。

动物3000多种,脊柱动物160多种,其中穿山甲、蟒、金钱龟等是珍稀濒危动物。

全县已开发利用的有水稻、小麦、土豆、甘薯、花生、油菜、大蒜、蚕豆、茶、蔬菜等农经作物60多种300多个品种;有柑橙、柚子、李、梅、柿、栗、桃、梨等水果10多种30多个品种;有厚朴、杜仲、山栀子、巴戟、灵芝、鱼腥草等药用植物100多种;此外还有很多待开发的野生生物资源。

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连平生态县建设的独厚优势,为生态农业、农林产品深加工和南药生产提供了重要基础。

1.植物资源

根据资料统计,已发现连平县分布的高等野生植物超过200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科9属9种,其中Ⅰ类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Ⅱ类重点保护的苏铁蕨、金毛狗、桫椤、华南锥、半枫荷、香樟、花榈木等;此外还有濒危稀有的穗花杉、观光木、松叶蕨、巴戟等。

主要经济植物有:

金毛狗、海金沙、茶、油茶、杨梅、山楂、糖梨、五指毛桃、桃金娘、巴戟、麦冬、猕猴桃、金叶含笑、阴香、肉桂、山苍子、檫树、润楠、天料木、杨桐、杜鹃、荷木、油桐、酸枣、算盘子、油甘子、阿丁枫、枫香、乌桕、石斑木、椆类、吊皮锥(青钩)、米锥、马蹄荷、柿、朴树、山黄麻、白桂木、冬青、枳椇、岭南槭、盐肤木、野漆树、鸭脚木、乌饭树、毛竹、篱竹、簕竹、青皮竹、箬叶竹、淡竹、野芭蕉,等等。

2.动物资源

据粗略统计,野生动物有3300多种,其中脊椎动物162种,鱼纲6科17种,两栖纲1目6种,爬行纲3目11种,鸟纲8目53种,哺乳纲6目72种。

软体、节肢、脊椎三门动物均有饲养,共51种。

此外,经普查,森林昆虫上百种,有资源性的中华蜜蜂、紫胶蚧,天敌性的红猎蝽、素猎蝽、齿角斑步甲、七星瓢虫、东方巨齿蛉、普通长脚蝴蜂。

野生动物的稀有性:

a、两栖及爬行动物有Ⅰ类的蟒蛇、Ⅱ类的虎纹蛙、眼镜王蛇、眼镜蛇及省级保护的棘胸蛙、沼水蛙、平胸龟;b、鸟类有Ⅰ类的长尾雉,属Ⅱ类保护的白鹇、鹰(隼)类、黄嘴角鸮、斑点鸺鹠;c、兽类有属于Ⅰ类的云豹,Ⅱ类的穿山甲、鬛羚、水鹿等,省级保护动物豹猫、食蟹獴、豪猪等;d、“三有”动物野猪、华南兔、果子狸、黄鼠狼等等;e、已消失的华南虎、豺等。

(五)矿产资源

连平县地处九连山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种类有67种之多,初步探明储量较大并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有煤、铁、钨、锡、铅、锌、石灰岩等矿种。

连平是广东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储量较为丰富的一个县,铁矿储藏量位居全广东省第一,素有粤北“有色金属之乡”之称。

目前有金属矿场4个、矿点15个,其中铁、铅、锌、钨、锡矿已得到初步开发,每年为地方提供大量财政收入,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此外,连平县还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煤、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等。

据省七五六地质大队等单位评估,连平县是河源市矿产种类最多、储量最丰富的县之一。

煤炭:

连平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计有煤矿和煤点21处。

主要煤系为“测水”煤系(忠信组),次为“龙潭”、“红山”煤系等。

工业储量约1960万吨,均属无烟煤。

铁矿:

县内铁矿资源丰富,分布有11处,工业储量(矿石量)约12839万吨,其中有大型铁矿床大顶铁矿。

铜矿:

县内发现的铜矿主要有3处,可达中型的锯板坑钨矿伴生铜,工业储量约17万吨;其余两处均为小矿点,未正式计有工业储量。

铅锌矿:

县内已发现铅锌矿14处,工业储量(含金属量)约99万吨,其中达中型矿床的有大尖山铅锌矿。

钨矿:

县内有钨矿5处,工业储量(金属量)约22万吨,其中属特大型矿床的有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

锡矿:

县内锡矿主要为大顶铁矿、锯板坑钨矿和大尖山铅锌矿的伴生矿,具单独矿床的有2处,分布于上坪镇一带。

工业储量(锡金属量)约26万吨。

金矿:

县境内金矿点有蓝屋顶金矿点、县城西山金矿点和油溪金矿矿化点。

由于矿点规模和地质勘探程度有限,未能计出工业储量。

银矿:

县境内银矿主要为锯板坑钨矿的伴生银矿,金属储量约418吨,另无独立的银矿床。

磷矿:

县境内磷矿有2处,磷矿石储量约1.6万吨。

石灰岩:

县内分布范围很广,其中较大范围的有:

陂头圩周围的陂头石灰岩,宽约2公里,长达15公里,地形比高达200米;内莞圩附近的内莞石灰岩,储量可达1亿多吨,其中部分可作为制水泥用料,大量可作烧石灰用料。

上坪石灰岩、田源石灰岩和隆街附近石灰岩也有一定的范围和储量。

白云石矿:

县内分布范围较广,储量较大的有盘石——莲塘白云石矿。

该矿有一至特级优质白云岩2~13层,属海相沉积碳酸盐岩。

白云岩矿石储量约255429万吨。

该白云石矿质量优良,可作炼铁溶剂、耐火材料,并可作玻璃、陶瓷配料及辉绿岩铸石和提炼镁的原料,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粘土矿:

绣缎耐火粘土矿位于大湖圩北东方向2.2公里。

矿体长度约450米,宽度约200米,最大厚度为17.3米,一般厚度为8米,由北往南,由西往东,其厚度渐趋变薄。

该粘土矿为含粉砂质高岭石粘土和微含勃姆铝砂质高岭石粘土两种,属陆相湖盆地沉积而成。

粘土矿中含三氧化铝均匀,含量在30.18%~33.26%之间。

粘土矿储量约152万吨。

石墨:

隆街梅洞鸡公寨块段煤—石墨矿位于隆街圩东偏南方向2.5公里。

有5层矿,但工业矿层只有1层,其有效长度为760米,控制最大深度190米,平均厚度0.8米,矿体为薄层状或莲藕状,大部分煤层已变为隐晶质石墨,属煤—石墨矿床。

作石墨工业分析,含固定炭60.97%。

工业储量约261万吨。

大理石:

上坪中村大理石矿位于连平城北东26公里。

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与围岩互层出现,长350米,倾斜宽150~200米,厚度1.37~8.85米,总厚度29.04米,埋深0~56.66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石矿床。

矿石主要有次汉白玉(约占70%)和奶油汉白玉(约占18%),其次有小雪花白、晶灰云石等。

该大理石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低,含碳酸钙高,是比较理想的大理岩。

大理石储量为约69万立方米。

硅石矿:

田源白马石硅石矿点位于田源镇北东方向7公里处。

矿体沿断裂带充填,出露宽度约10米,延伸长度约50米,延深不详,未细勘探。

玄武岩:

上坪横坑玄武岩位于上坪圩北东4公里,横坑公路边。

该地两侧皆见玄武岩出露,面积约4平方公里,有待进一步地质勘探查明储量。

(六)生态旅游资源

连平县地处九连山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森林茂密,河水洁净,多处于半自然状态,自然风景优美,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地方。

连平风光旖旎,景色秀丽。

“连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

“西山瀑布”、“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观令人陶醉。

“圣迹苍岩”、“上洋溶洞”、“观音坐莲”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

“内莞风光”、“陂头小桂林”等景观令人留连忘返。

内莞圣迹苍岩景区已初具规模,溶洞分为三层,其中旱洞两层,洞顶通天,水洞一层,景观奇特,在粤北山区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县有各类景点近30处,其中具开发价值的有10多处。

自然景观有内莞镇“圣迹苍岩”巨大溶洞、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陂头溶洞洞群、九连山阔叶林、大蓆河的多座电站与沿河自然风光,以及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各类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珍稀古树、飞禽走兽等。

人文资源有客家风情、忠信花灯节、客家龙屋、颜氏家祠、古民居、九连山旅游特产等。

此外,连平与江西宗教旅游胜地“小武当”山等相临,可以进行旅游的连动开发。

从地理区位看,连平周边有江西和广东多个中小城市,距港、深、穗及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不远,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二、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生态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

资金缺乏,旅游项目建设缓慢。

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连平县本身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无法长期对旅游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扶持。

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缺乏一流的精品。

无论是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商务旅游,还是酒店建设、新农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建,鲜有突出连平本土文化内涵,而且品味不高、层次感低,对游客吸引力小。

旅游产品缺乏综合性,旅游产业链短。

旅游产品收入局限于门票收入,其他相关旅游产品,如文化产品、生物资源产品、创意产品等开发程度和精度不够深。

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

旅游业是连平重点发展的产业,为了迎接高速公路开通后的巨大客流,亟需引进和培训各种旅游人才,尤其是旅游宣传人才,建设高水平旅游服务队伍,提高接待能力。

2.生态农业。

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水平不强,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无法及时有效地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表现为: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食品加工企业散而小、产品品牌效益低、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运输和宣传落后等。

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山区村镇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特色还不够凸显。

农村清洁生产推广力度不够大,如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覆盖面不够广,设施维修力量薄弱。

3.生态林业。

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低,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防火效能较差。

已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低下,以纯松林、桉树林为主,亟待通过林分改造使之成为碳汇林来提高经济效益。

宜林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全县还存在26.78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有待于合理开发利用。

4.生态工业

连平县工业发展过分依赖采矿和冶炼等重工业,食品、制药、纺织、竹木加工等轻工业发展较为滞后,而且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

在矿物开发方面,金属矿产局限于传统的原矿开采及销售,亟需进行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非金属矿物,如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等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在工业园建设发面,招商引资困难,已入工业园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乏力。

(二)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2011年连平县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