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2822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

第9章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七章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

音乐通过表演(演唱、演奏)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像,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音乐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音响的物理因素亦作用于人的心理,优美、悦耳的音乐使人精神愉快、增强活力,对人们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音乐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音乐文化又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一节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一、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

音乐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而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像、联想来认识生活。

尤其是音乐有着表现情感的功能,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

幼儿的感受作品内容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情感、情操、个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品德教育、情操培养处于同一个过程。

例如,乐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歌表演“小海军”,让幼儿在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的同时,体会到解放军坚定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出勇敢、坚强和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又如歌曲《我的好妈妈》和《小鼓响咚咚》,简单生动的歌词和欢快流畅的旋律带来的语言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感染,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幼儿对妈妈的关心体贴,对“小妹妹”的关心照顾的良好感情。

幼儿在愉快活泼的音乐中,接受了品德和情感的教育。

此外,幼儿在参与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一起活动,共同体验,表达一种愉悦的情绪,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友好、愉快、协调的幼儿集体。

它有利于培养幼儿互助互爱、关心他人、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

总之,良好的音乐教育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愉快,对他们良好品德、行为和个性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智育的影响

音乐从艺术角度反映社会生活,丰富和扩展幼儿对社会、自然的知识和印象。

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促进幼儿听知觉的发展

音乐对发展幼儿的听觉有极好的效果。

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学习分辨音的高低、音的时值长短、音的强弱和音的不同特性等,幼儿的听觉得到了训练,有助于提高其听觉的敏锐程度。

2.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仔细倾听和记忆音乐内容,认真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示范动作,并借助想像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再创造,有利于幼儿想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发展。

幼儿处于直接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经常借助动作进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习惯于边动作边学习,还经常用动作表述内容、表达情感。

例如,小班幼儿唱《摇篮曲》时,常以手势动作和脸部动作形象地表达歌曲内容,以及对娃娃的亲切感情。

可以说,音乐教育直接联系着幼儿的思维活动。

中、大班的幼儿逐渐积累了初步的音乐经验,掌握了简单的音乐概念。

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得到了提高。

(三)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成长的影响

音乐活动对幼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音乐使幼儿欢乐、振奋,音乐带给幼儿活泼开心的氛围,常常可见幼儿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自娱自乐的情景。

生理学家、医学家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的变化。

音乐教育活动可以改善幼儿的身体姿势,促进动作的协调和平衡,提高动作质量。

唱歌使肺活量得到锻炼。

唱歌时舌、唇、鼻、喉和眼睛等器官有节奏地活动,促进右半脑潜力的充分发挥,提高大脑神经的敏感度。

音乐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美育的发展

美育指审美教育。

幼儿美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力手段。

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美育发展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影响幼儿的审美兴趣和态度;另一方面是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简单的音乐才能和能力,为幼儿在音乐的广阔艺术领域中进行审美活动奠定基础。

1.幼儿参与音乐的积极态度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无论欣赏他人,还是自己表演,都会有情感上的共鸣,能积极地投入音乐情境,而非机械地参加活动。

例如,幼儿能根据音乐要求,主动参加简单的创编活动;学会在集体合唱中自我控制音量;自己检查音准、节奏是否正确;自己判断舞蹈动作是否协调一致,等等。

这些都是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积极态度的表现。

2.初步的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

指导恰当的音乐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才能和能力,从而为幼儿参与审美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音乐才能

音乐才能最基本的,是指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象能力。

音乐才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教育因素。

合理的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较好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音乐才能。

①旋律感。

指感知音高运动的情绪表现的能力。

经过训练,大班幼儿可以准确把握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性质的情绪。

②节奏感。

指感知音乐节奏的情绪表现力以及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

例如,通过组织《建筑之歌》的音乐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感受旋律的坚定有力,学习用精神抖擞的情绪来演唱。

加之配合搬、运、砌等模仿劳动的动作,使这首歌的演唱在强烈的劳动节奏感中表现出积极的劳动热情,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③音乐表象能力。

对幼儿而言,指能再现已熟悉的音乐作品,即能随意唱出学过的歌曲和熟悉的乐曲。

(2)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等五种能力。

其中感受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①音乐感受力。

指幼儿在听音乐时,积极地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行有关的联想和想像,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例如,幼儿在听了舒伯特的《小夜曲》之后,会感到这首曲子的优美和宁静,觉得很舒服,并产生许多联想:

周围很安静,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在轻轻地唱歌;窗外有月光,有花香,风儿在轻轻地吹;夜深了,天空中有星星,美丽的仙女们在天上飞;等等。

幼儿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音乐的内涵。

②音乐理解能力。

指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的特有形式和手段的能力。

要求幼儿理解的音乐表现手段是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旋律进行等。

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彼此影响。

幼儿对能感受的音乐作品,更易于理解其中的各种表现手段。

同时,只有在理解作品有关表现手段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感受音乐。

例如,欣赏乐曲《小鸭的舞》中,运用了上下行复倚音模拟鸭子走路;用重复和弦音表现鸭子的叫声;以颤音等旋律进行的特点表现鸭子游泳、跳舞。

幼儿在理解了“复倚音”、“重复和弦音”、“颤音”等音乐表现手段之后,才可能更准确地感受该乐曲的丰富内容。

③音乐表现力。

指运用相应的知识技能,有感情地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

它包括唱歌技能、舞蹈技能等。

④音乐创造力。

指培养和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性地表演音乐教材,尝试自己用音乐表达其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种活动的形式很多。

诸如为歌曲增编歌词,自编简单的歌曲,自编简单的律动和节奏型等。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

现代社会对人的创造性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创造力是创造力中的重要部分。

教师应善于在音乐活动中去发现幼儿的点滴创造性表现,及时给予鼓励。

对于有音乐活动经验的幼儿,教师可以启发性地提出要求,让幼儿结合自我生活经验,设计音乐表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活动。

综上所述,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接触到各种性质、不同风格和体裁的音乐作品,蕴育着初步的审美观点。

而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则丰富和发展了幼儿艺术审美的内容和能力。

在有目的的音乐活动中,幼儿能够形成鉴别音乐内容好坏、音乐格调高低的能力,并为其今后的艺术趣味和情操奠定基础。

因此,音乐与幼儿美育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简介

近代一些作曲家、音乐家热心于教育事业,创立了各自的早期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世界上形成不同的音乐教学体系,并且在专门的机构或幼托场所进行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几种主要的教育体系作一介绍。

(一)奥尔夫体系

奥尔夫是西德作曲家、戏剧家兼音乐教育家,他强调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其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他提出“节奏第一”的观点,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

他主张把音乐、语言和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训练,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奥尔夫创作了整套的节奏乐曲,其中采用了明显的对比节奏和不同节奏的变化。

同时,创造了与之配套的新型打击乐器,分演奏旋律与和弦节奏、音色效果两类。

他认为打击乐突出节奏,音色鲜明有特点,无指法负担,有利于儿童即兴创作。

奥尔夫提倡在教孩子演奏打击乐器时,要重视发展其灵活性和创造性、即学演奏和协助演奏的能力。

他认为,儿童对节奏的反应是自然的。

儿童对演奏练习十分感兴趣,能容易记住各种节奏类型。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部分城市进行过实验性研究。

(二)达尔克罗兹厂系

达尔克罗兹是瑞土作曲家,儿童教育家。

其教学法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身体动作,听觉训练,钢琴上的即兴演奏。

达尔克罗兹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在钢琴上即兴演奏,儿童仔细听、分辨,感觉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身体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用动作解释音乐,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

这种身体动作充满着生命的节律与动感之美,故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被称作“体态律动学”。

达氏还主张要多给幼儿听音乐,让儿童积累音乐感性经验,丰富音乐表象。

他认为,在音乐伴随下让儿童根据音乐的变化用身体作出相应的协调的动作反应,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感受音乐,发展其有意识的音乐感受力。

例如,用走这一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走动、步履沉重地走、轻轻地走、快速走、慢慢走、静立,从而用身体动作感受动作丰富的音乐内容。

达氏的体态律动学教学面甚广,适用于幼儿、小学生和舞蹈专业的学生。

(三)柯达伊体系

柯达伊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的体系是采用基本上运用儿童嗓音的方法。

他主张儿童的音乐教育应从他们创作自己的音乐开始。

柯达伊根据儿童发声的能力和特点编排音乐课的学习顺序,重视唱歌教学,主张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习音乐。

例如,四分音符走步的速度,八分音符=跑步的速度。

柯达伊主张用音调唱名法向儿童介绍明确的调式音阶,以不同的手势动作表示音阶中每一个音高的位置,指出音调的上升和下降,再深化为用身体的动作和手势表现旋律的动向。

柯达伊认为,儿童音乐应源于优秀的民间音乐、儿歌、音乐游戏。

他编写了用民间音乐改编的“五声音阶”的简单歌曲和歌曲游戏,帮助儿童掌握音乐的各种要素。

(四)铃木体系

铃本镇一是日本著名的音乐家,儿童音乐教育家。

铃本的教学理论是“母语教学法”,即给孩子创设像母语环境那样的音乐环境。

他认为幼儿最初学习音乐不是读谱,而是用耳朵听。

通过反复不断地听,

熟悉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

铃本体系的教学包括六个步骤:

①接触生活周围的音乐环境。

②模仿。

③鼓励,即老师、家长的表扬,以增加练习和积极性。

④重复,即再练习。

⑤增加,指扩大音乐范围。

⑥改进和完善,指复习、巩固和不断提高。

铃木认为,母亲(或父母)在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

可先由母亲学习演奏小提琴,让孩子在家中看和听母亲的演奏,然后由孩子自己重复听熟悉了的音乐,由此开始学习小提琴的起步。

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

(一)目标的结构及其分析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包括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几个层次。

总目标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总的任务和要求,它提出通过对周围环境和音乐作品中美的感受,通过歌唱、韵律活动、欣赏音乐和乐器演奏等形式的音乐活动,以及韵律活动中的自我表达、人际沟通、协调,来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健全和谐的人格。

它体现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精神,即“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最概括的表述。

分类目标从歌唱、韵律活动、乐器演奏和欣赏这四个不同内容的角度描述,每种内容中又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认知目标包括各种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两方面;情感态度目标包括情感的体验、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对有关活动的兴趣、爱好的发展;操作技能目标包括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认识的能力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表述,有利于使教育者明确,一切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都必须以促进幼儿心理整体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年龄阶段目标是幼儿音乐教育分类目标在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具体分解和落实,即分别以小、中、大班歌唱、韵律活动、乐器演奏和欣赏这样的逻辑顺序来分别加以描述。

这种表述,有利于教师把握住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具体的教育活动材料、教育活动内容、教育活动模式及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方法。

单元目标包括以时间为单元的目标(一般为一个月或一周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以主题为单元的目标,即一组有关联的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1.以时间为单元的音乐教育目标——小班上学期9月份的音乐教育目标。

(1)学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苹果》和《找朋友》。

(2)学习边唱歌边一拍一拍地随音乐节奏拍手或做自己想出来的其他动作,并从中学会如何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体验创造、表现的愉快。

(3)学习使用乐器的常规,认识碰铃和串铃,学习用碰铃、串铃随着《我爱我的幼儿园》的音乐一拍一拍地演奏。

(4)学习跟着《这是小兵》的音乐,一拍一拍地走步和做吹号、打鼓的模仿动作,学习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表现打鼓、吹号,体验创造、发表的愉快。

(5)学习为歌曲《苹果》创编新的歌词(内容是其他水果),在教师的帮助下用新编的歌词演唱,体验创造、发表的愉快。

(6)学习为歌曲《找朋友》创编表演动作(按歌词大意编动作),学会玩《找朋友》的游戏,体验交往的愉快。

(7)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学习感受歌曲所体现的亲切愉快的情感,学会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友爱、谦让精神,学习安静地倾听和观看。

2.以主题为单元的音乐教育目标。

(1)学习在韵律活动《苹果的故事》中跟随音乐自由地用动作,表演苹果树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以及苹果树在太阳照耀、小雨浇洒、和风吹拂时的心情和表现,体验自由的富有个性的创造、发展的愉快。

(2)学习音乐游戏《找苹果》,学习按照音乐的节奏一拍一拍地依次传递苹果,学习按照音乐的强弱变化找出收藏苹果的人,体验听辨、交往的愉快。

(3)学习音乐剧《卖水果》,学会唱《卖水果》的歌曲,学习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内容是其他水果),学会分角色对唱和表演,体验交往、合作的愉快,学习安静地观看和主动地吸收他人表演的优点。

(4)学习按节奏朗诵《苹果分给大家尝》,学习一边朗诵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学习为主要朗诵词“摘苹果,洗苹果,切苹果,吃苹果……”设计节奏型,学习在集体的合作表演中相互配合,体验合作、协调的愉快。

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和展开,必须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保持一致性。

同时,它又是最具体的目标,具备可操作性。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层层的具体化逐步落实到每一个教育过程中的。

因此,老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依据教育目标,努力通过低层次目标的实现而最终达到高层次目标的实现,最终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1.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必须遵循行为化原则

第一,强调目标包括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情感智能与积极的个体、社会性的发展等三方面的秩序和内容。

要克服单一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目标的旧观念,努力做到在考虑审美情趣目标的同时,将音乐知识、技能获得的目标摆在一个适当的能够起积极配合作用的位置上。

对于新教师而言,不失为是一种快速有效地掌握表述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好办法。

第二,必须针对本班幼儿最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向,如最近本班幼儿在歌唱时喜欢用嗓音大声吼唱或喜欢抢节奏唱的情况,在紧接着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根据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纠正幼儿歌唱中的坏毛病和坏习惯,以向着音乐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

第三,必须恰到好处地发掘和利用原有音乐教材的教育潜力。

符合3—6岁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很多,由于各种原因,幼儿老师不可能作广泛的搜集和选择。

因此,就要对现有手头的音乐教材进一步挖掘,选择出符合该年龄班幼儿现阶段音乐活动需要的教材内容,并制定出适宜的目标。

2.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表述时的具体要求

第一,必须固定将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

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

如歌唱活动“大鞋和小鞋”(金潮词,汪玲曲)的活动目标为:

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强弱,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初步认识节拍;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敲奏椅子,以表现音乐节拍的强弱;乐于参加探索和表演并能按要求合作。

这三个目标均是以幼儿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这样容易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清楚地把握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有利于目标的实施。

附:

第二,必须陈述可见的行为,必要时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属于哪一类发展目标。

如活动“大鞋和小鞋”中清楚地表明了要求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是音乐的强弱和节奏;要求幼儿探索的是用不同的方法敲奏椅子,表现音乐中节拍的强弱等。

第三,必要时还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附加条件和行为反应水平的限定语。

如“在老师的启发下”,“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在自由空间表演时”等等,表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可能是缺乏自信心、独立性和熟练性的,有的动作发生需要一定的空间或情景等。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分析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和音乐欣赏四方面的内容。

(一)歌唱活动

歌曲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音乐内容。

同时,唱歌活动方便易行,每个幼儿都随身带有自然的“嗓音乐器”,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唱歌活动。

唱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居重要地位,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师应选用优秀的幼儿歌曲,在设计活动时力求教学形式多样,练习方法灵活。

注意引导幼儿把握歌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进入歌曲意境,真正掌握每一首歌。

(二)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其他节奏动作。

其共同处是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要求动作符合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同时动作正确、协调,有表现力。

韵律活动是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活动,动作使音乐内容直观化、造型化,使音乐的速度、力度具体化,能够帮助幼儿准确把握音乐的内容,具体感觉到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

从另一角度思考,运动觉和听觉共同参加音乐活动,有助于巩固音乐记忆。

各项具体的活动内容如下表所示:

(三)打击乐器演奏

靠打击和碰撞而发声的乐器称为打击乐器。

幼儿园的打击乐是指在音乐声中有节奏地敲打某些打击乐器的一种活动。

它包括练习演奏已经配置好的器乐曲和声乐曲,为其他的唱歌、舞蹈活动伴奏。

幼儿往往把打击乐器当作声音悦耳的玩具,对演奏打击乐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途径。

因为节奏感的培养离不开动作。

幼儿在演奏打击乐的活动中对音乐的节拍、强音、节奏和整个音乐的流动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

此外,由于各种乐器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在活动过程中还能提高幼儿对音色的辨别能力,以及对声音高低、强弱、长短的敏感性。

(四)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能够感受、理解比他们学唱的教材的乐曲更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如少儿歌曲《嘀哩哩》。

这首歌曲由于音域较宽、速度较快的旋律特点,不适合幼儿演唱。

但是通过欣赏活动,幼儿能感受到春天般优美的旋律。

清脆悦耳的歌声向幼儿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红花、绿草和唱歌的小黄鹂,还表现出山林、湖水和小朋友好奇探索的大眼睛,幼儿从中得到自然美的启示、旋律美的感染及心灵美的熏陶。

在欣赏过程中,春天的美和歌曲的美使幼儿的心灵感受到美,这种审美教育也就生动形象了。

音乐欣赏的特点在于给幼儿提供更广泛、更深刻的音乐作品。

内容、性质、风格多种多样。

表现手段较为复杂,尤其是大量的器乐作品向幼儿揭示了崭新的音乐世界,从而大大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了他们的音乐经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审美能力。

因此,音乐欣赏活动是音乐教育活动中重要的基础内容,它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

幼儿欣赏音乐有两种类型:

一是供感受、理解的音乐作品。

这是较为复杂的歌曲和器乐曲,不要求幼儿表演。

二是将要学习的音乐教材、歌曲、舞蹈和游戏的乐曲等。

这种类型的音乐欣赏在小班所占比例较大。

倾听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条件。

幼儿阶段是听觉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阶段进行听觉训练,多创造幼儿倾听的机会,比较易于取得效果。

三、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一)示范

教师演唱和演奏音乐作品应正确运用各种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

示范时感情要真挚、表情恰当,面对全体幼儿。

(二)运用语言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包括:

讲解、说明、提问、提示、谈话等。

适当地运用语言能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表演,但语言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不可替代音乐。

教师在运用语言时,应力求精练、明确,将具体形象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三)练习

掌握音乐技能技巧离不开系统的练习。

练习时,教师要注意要求明确,突出练习重点,积极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应把练习活动的过程组织得生动、丰富,不单调乏味,注意循序渐进。

以上三种方法是音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它们相互联系地运用于音乐教育之中。

教师要根据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认真、细致地选择方法。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情绪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教师在运用方法时应灵活、机智和适度。

第三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唱歌活动

(一)幼儿唱歌水平的发展特点

唱歌是人类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复杂感情的手段,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

孩子从学说话起,就把语言当作有旋律、有音色、有节奏的声音来记忆,并根据对它的感受,理解成人语言的意义。

如温和、高兴的语言代表赞扬;大声、严肃的语气意味着责备。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林伯格教授认为,儿童唱歌能力的发展是与说话能力的发展平行的,在儿童语言的咿呀学语期,唱耽、能力也相应地发展到咿呀学唱期。

而后逐渐从近似唱歌,发展到能唱音域合适的歌曲。

1.3岁幼儿唱歌水平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发音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声带短而柔嫩,音量较小,音色比较清澈透明,一般可以唱五到六个音(c1——b1)。

3岁幼儿的语言有所发展,因此对歌词的掌握较好,个别幼儿吐字不清楚。

他们适合唱节奏简单的歌曲,速度为中速。

在呼吸方面,由于幼儿肺活量小,呼吸短促,“讲歌”现象较多。

音准是幼儿最难掌握的唱歌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发声器官的控制能力。

3岁幼儿清唱音准的合格率仅在30%左右。

这一阶段的幼儿在唱歌的协调一致方面也较弱,他们不善于通过听别人的声音调节自己的唱歌速度。

2.4~5岁幼儿唱歌水平的发展特点

该年龄阶段幼儿的音域有所扩展,音量大幅度增加,出现喊叫现象。

音色仍有柔嫩、明亮的特点。

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唱歌技能方面有较大发展,掌握歌词已没有困难,发音正确,但由于理解不正确而发错音的现象仍存在;节奏感有所发展,能唱好切分音、三拍子,但对附点音符掌握不够而换气;5岁的幼儿能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唱不同性质的歌曲,能唱出一首歌曲中强弱、快慢的明显对比和逐步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