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2184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docx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6a41df5c8c8f46d3a09cdbe7d7ba2d8e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端午节,不少地方有在身上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灾难。

②他不听大家的劝阻,背起行囊出了家门。

③他发表言论时,滔滔不绝,又,谁能劝得了他?

A.祛除径直不容置喙

B.驱除径直不容置辩

C.祛除径自不容置喙

D.驱除径自不容置辩

2.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B.多年来,尼古拉特斯拉无时无刻不忘刻苦磨练,从而使其左手书法与通常的右手书法明显不同,其左手书法使欣赏者感到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C.冰雪皑皑之际,鹅毛般的大雪还在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唯有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D.尽管贝克特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但真正使他大红大紫、名震世界的,是他1952年发表的第一个荒诞派剧本《等待戈多》。

3.下面四项中措辞不得体的一项是()

A.叨扰多日,心中深感不安。

特备薄礼,敬请笑纳。

B.久闻先生大名,虚位以待,静候台驾。

C.多蒙领导垂青,自当不懈努力,不负期望。

D.大作收到,冒昧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美学之所以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是因为美学既需要面向全人类普适性的审美价值向度,。

何为美、如何审美等都不是僵死划一的教条。

①虽然美学也需要研究人类审美活动中的普遍性问题、得出关于人类审美现象的规律性结论

②但它的问题和结论都不仅仅系于客观的一维

③也需要形成不同的民族化审美话语

④不应以追求统一的标准性为目标

⑤审美本身就是人类情感多元、价值多样的诗化呈现

⑥美学不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A.④③⑥⑤①②

B.③⑥④①②⑤

C.④⑨⑥①②⑤

D.③⑥④⑤①②

5.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例句: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A.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D.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

“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

“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

“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

“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老人前曰:

“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

“老人知道者!

”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注)①佣:

受雇打工。

②丞、尉:

知县的佐职。

③钧礼:

平等之礼。

④炼珍:

烹制精美的食品。

⑤尚食:

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

⑥不饬:

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器:

器重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用:

由于

C.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顾:

顾念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著:

显著,显扬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

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

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B.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C.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D.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2)相国遽惊谢曰:

“老人知道者!

”厚资而遣之。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0.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

请作具体说明。

11.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__,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评卷人

得分

五、名著阅读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呐喊》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B.《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C.《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作者本人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来表现,由此塑造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D.《药》是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作而加工成的。

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E.《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

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菉竹山房

吴组缃

阴历五月初十日和阿圆到家,母亲说,前些日子二姑姑托人传了口信来,要我和阿圆到她老人家村上去住些时候。

二姑姑的故事好似一个旧传奇的仿本。

多年以前,叔祖的学塾中有个聪明年少的门生,对绣蝴蝶的人起了羡慕之情:

而这绣蝴蝶的姑娘因为听叔祖常常夸说这人,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

若干年后,少年赴南京应考,船翻身亡。

绣蝴蝶的小姐那时才十九岁,闻耗后,在桂花树下自缢,为园丁所见,救活了。

少年家觉得这小姐尚有稍些可风之处,商得了女家同意,大吹大擂接小姐过去迎了灵柩;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金燕村,就是二姑姑的村;菉竹山房,就是二姑姑的家宅。

响潭的两岸,槐树柳树榆树更多更老更葱茏,两面缝合,荫罩着乱喷白色水沫的河面,一缕太阳光也洒不下来。

沿着响潭两岸的树林中,疏疏落落点缀着二十多座白垩瓦屋[注];西岸上,紧临着响潭,那座白屋分外大;梅花窗的围墙上面探露着一丛竹子,一半是绿色的,一半已开花,变成槁色。

——这座村子便是金燕村,这座大屋便是二姑姑的家宅菉竹山房。

二姑姑说没指望我们来得如此快,房子都没打扫。

领我们参观全宅,顺便叫我们自己拣一间合意的住。

邻着花园有座雅致的房,门额上写着“邀月”两个八分字。

和姑姑说,我们就住这间房。

姑姑叫兰花开了锁,两扇门一推开,就噗噗落下三只东西来:

两只是壁虎,一只是蝙蝠。

我们都怔了一怔。

壁虎是悠悠地爬走了;兰花拾起那只大蝙蝠,轻轻放到墙隅里,呓语着似地念了一套怪话:

“福公公,你让让房,有贵客要在这里住。

阿圆惊惶不安的样子,牵一牵我的衣角,意思大约是对着这些情景,不敢在这间屋里住。

二姑姑年老还不失其敏感,不知怎样她老人家就窥知了阿圆的心事:

“不要紧。

——这些房子,每年你姑爹回家时都打扫一次。

停会,叫兰花再好好来收拾。

福公公虎爷爷都会让出去的。

阿圆用一个小孩子的神秘惊奇的表情问我说:

“怎么说姑爹?

……”

兰花瞪着两只阴沉的眼睛低幽地告诉阿圆说:

“爷爷灵验得很啦!

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

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

阿圆扭着我的袖口,只是向着兰花的两只眼睛瞪看。

邀月庐日间还算是清新明朗,谁知到了晚上,大雨复作;一盏三支灯草的豆油檠摇晃不定;远远正屋里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听来简直是“秋坟鬼唱鲍家诗”;加以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显得这周遭的确鬼气殊多。

一阵飒飒的风摇竹声后,忽然听得窗外有脚步之声。

声音虽然轻微,但是入耳十分清楚。

“你……听见了……没有?

”阿圆把头钻在我的腋下,喘息地低声问。

正答着话,她突然尖起嗓子大叫一声,搂住我,嚎啕,震抖,泣不成声:

“你……看……门上!

……”

我看门上——门上那个册叶小窗露着一个鬼脸,向我们张望;月光斜映,隔着玻璃纱帐看得分外明晰。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鬼脸一晃,就沉下去不见了。

我不知从哪里涌上一股勇气,推开阿圆,三步跳去,拉开门。

门外是两个女鬼!

一个由通正屋的小巷窜远了;一个则因逃避不及,正在我的面前蹲着。

“是姑姑吗?

“唔——”幽沉的一口气。

我抹着额上的冷汗,不禁轻松地笑了。

我说:

“阿圆,莫怕了,是姑姑。

(选自《菉竹山房》,有删改)

(注)白垩瓦屋:

用白土涂饰墙面的瓦屋。

垩:

用白土涂饰。

14.小说第2、3两节插叙了二姑姑年轻时的故事,这对刻画人物和展开情节有何作用?

15.小说第4节是如何描写菉竹山房所在村落的景物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6.小说主仆二人口中的“福公公”“虎爷爷”以及“姑爹”等意象,反映了主仆二人的病态心理。

请分析这种心理的成因。

17.小说结尾,作者设计了主仆二人“窥房”这一情节。

请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这两个方面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哲学与人生

胡适

讲到“哲学与人生”,对大家也许可以贡献点参考。

关于人生,国内思想界的老将吴稚晖先生下了一个定义:

“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手二足用脑的动物。

”那人生即是这种动物所演的戏剧,这种动物在演时,就有人生;停演时就没人生。

譬如:

有的喜唱花面,有的喜唱老生,有的喜唱小生,有的喜摇旗呐喊。

不过单是登台演剧,红进绿出,有何意义?

想到这层,就发生哲学问题。

对于哲学的定义,我是这样下的:

“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一个比较可普遍适用的意义。

”二千五百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南部有一个小国迦叶里,街上倒卧着一个病势垂危的老丐,当时有一个王太子经过,在别人看到,将这老丐赶开,或是毫不经意的走过去了,但是那王太子是赋有哲学的天才的人,他就想人为什么逃不出老、病、死这三个大关头,因此他就弃了他的太子爵位、妻孥、皇宫、财货,遁迹入山,去静想人生的意义。

后来忽然在树下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假定一切多是空的,那么,老、病、死就不成问题了。

这种哲学的合理与否,姑不具论,但是那太子的确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他以为比较普遍适用的意义。

要晓得哲学的起点是由于人生切要的问题,哲学的结果,是对于人生的适用。

人生离开哲学,是无意义的人生;哲学离了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

我们现在再去看意义在人生占的什么地位。

现在一般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思想差不多是社会的奢侈品。

他们看人生种种事实,和乡下人到城里看见五光十色的电灯一样,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

这样说来,人生对于意义,极有需要。

又如平常人看见病人种种病象,他单看见那些事实而不知道那些事实的意义,所以莫明其妙。

至于这些病象一到医生眼里,就能对症下药,因为医生不单看病象,还要晓得病象的意义的原故。

因此,了解人生不单靠事实,还要知道意义!

那么,意义又从何来呢?

有人说:

意义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积累得来,是愚人取得意义的方法;一种是由直觉得来,是大智取得意义的方法。

积累的方法,是走笨路;用直觉的方法是走捷径。

据我看来,欲求意义唯一的方法,只有走笨路,就是日积月累地去做刻苦的工夫,直觉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所以直觉是积累最后的境界,而不是豁然贯通的。

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次演说,他说:

天才百分之九十九是汗,百分之一是神。

可见得天才是下了番苦功才能得来,不出汗决不会出神的。

所以有人应付环境觉得难,有人觉得易,就是日积月累的意义多寡而已。

哲学家并不是什么,只是对人生所得的意义多点罢了。

(选自1923年11月胡适在上海商科大学佛学研究会的演讲,有删改)

18.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19.文章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作简要分析。

20.文中画线的句子“不出汗决不会出神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弟子规》

(2)马克吐温回首自己的人生,写下这样一段话:

“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

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

本题“祛除”指除去疾病或疑惧、邪恶等,用于抽象的事物;“驱除”指赶走、除掉,多用于具体的对象。

“灾难”属于抽象事物,用“祛除”。

“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径自”指自作作主张,擅自行动。

本题“不听大家的劝阻”属于擅自行动,应用“径自”。

“不容置喙”,侧重于不容许别人说话;“不容置辩”指只让人赞同而不容许申辩、解释。

本题“滔滔不绝”“谁能劝得了他”,应用“不容置喙”。

故答案为C。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A项语序不当,“热爱并且投身于”应为“投身于并热爱”B项否定失当,“无时无刻不忘”把意思弄反了C项句式杂糅,去掉“为之”。

故答案为D。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A项,“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主宾不搭配。

B项,“取消”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D

【解析】

试题分析:

雅正:

客套话,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叨扰:

受到款待,对麻烦、打扰对方表示歉意和谢意时用的客套语。

台驾:

旧时称对方。

垂青:

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4.D

【解析】

【详解】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整体意思,划分层次,再着眼于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做题时最好是用“抓两句相连”法。

本题排序的句子可分为“美学”和“审美”两部分,据此可划分为③④⑥/①②⑤。

再调整内部顺序。

横线前有“既需要”,与之衔接最恰当的是③“也需要”。

而⑥“美学不是”和④“不应”语意相连,第一层顺序为③⑥④。

①“虽然”和②“但”语意相连,⑤为这一层的总领,顺序为⑤①②。

故答案为D。

【点睛】

做排序题的要求是1、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2、保持顺序的合理。

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遵循一定的规律:

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3、保持结构、内容的照应结构、句式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判断出是何种修辞。

例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将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比喻成洁白梨花一般,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一枝寒泪”,将蜡烛滴落的烛油比喻成一滴滴寒泪。

运用了比喻手法。

选项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B项,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百丈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辽阔的的荒漠雪景;“愁云”以人的感情,物当作人来写,即用了拟人手法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选项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C项,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诗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与物、南与北的对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诗人在流放途中,触景生情,感受到春临大地又望着滔滔江水再对比自己惨淡的遭遇,不禁悲从心来。

选型用了对比手法,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D项,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诗句运用对比手法,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自不同运行规律的进行对比,表达自己对时空的变换和宇宙运行规律的慨叹。

选项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故答案为A。

【点睛】

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

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

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

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本题所考查诗句中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放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考查的题型并不常见,所以此题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6.A

7.A

8.B

9.

(1)都是同样的芋头啊!

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2)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

“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

”(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A项“器”应为“碗”。

故答案为A。

7.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A项“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错,“甲第”释义为1、豪门贵族的宅第。

2.指豪门贵族。

3.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4.明清时称进士。

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可用排除法。

本题中“独与”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项;“延入坐”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D项;

“略知书”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中向,从前;调和,烹调;移人,改变人;者……也

表判断。

(2)中遽,赶紧;谢,道歉;知道,明白道理;资,赏赐。

【参考译文】

芋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