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2116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钦老和尚考题.docx

广钦老和尚考题

广钦老和尚考题

道证法师讲述

  上广下钦老和尚—突击考、演技派、教学天才  (心不在道,保证考得哭哭啼啼)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尚,修行将近二十年的比丘尼,他们时常会提出广钦老和尚种种的开示和考题,老和尚不但自己修证的功夫很高深,而且我们用现在的形容词来讲,他真的是一位教学的天才,他出考题都不必思议,都是在学生没有准备当中,出临时考题,如果不是时常把心放在佛道的人,就一定会考得哭哭啼啼的,他如果先告诉你要考试,你当然会提高警觉,问题是他不会事先通知你,都是临时用境界来考,看你在没有准备当中的实力如何,我常听恩师说他们自己修行的经过,时常都很感动,比起他们的境界和考题,我的考题实在是太简单了。

  实际生活中

  是否会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呢?

  如果我们在学校考是非题,老师出个题目说,过十字路看见红灯应该走过,看见绿灯应该停止,你就自然会晓得要打个X,知道老师在考你—是否知道交通规则,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故意把事实歪曲了,或是把事情做错了,我们是不是会发现,这就是在考是非题呢?

我们能不能像答考卷、写是非题那么平静清楚?

自己好好的作答,交出自己的成绩单呢?

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可能我们就会很懊恼,处处感觉很没道理,很愤慨,忍耐不下去,这样就是考不及格。

  选佛场中

  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

  在人生的考试中,我们是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同一位老师出的题目,每一个学生答案都不一样,每一个人成绩就不同。

比如同一个婆婆,骂一群媳妇,每一个媳妇听了,想法都不一样,各人想法不一样,就等于各人交出去的答案不一样,每一个人所得的成绩就不一样。

婆婆是婆婆的成绩,媳妇是媳妇的成绩,考试题目本身没有好坏可言,但是每个人应考的心情不同,每个人的答案就有程度的不同。

这个世间是一个选佛场,平时生活中大小事情就是大小的考试,就是在选,选得中的人,就往生西方去成佛。

  随机晨考(是平常例行,却都出乎意料之外)

  谁最用功?

  (这样讲几句,就动心。

唉,功夫还早咧!

  恩师告诉我说,广钦老和尚平时大约早上六点,就会在寺里面经行巡视,他平常都静静观察,看什么人拜佛念佛最认真,最早起来用功,就找那个最用功的弟子来,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一顿,甚至说一些让他冤枉委屈的话,老和尚演技又很逼真,那位弟子听了如果动心,甚至生气起来,老和尚就摇摇头,笑笑说:

「我以为你多用功,这样讲几句就受不了,唉!

功夫还早咧!

  不知这是考题—就是「不觉」!

(没学佛!

  老和尚如果没有说出末后这一句,可能挨骂的弟子怎么样都想不到,这是一个考题,因为没有发现是考题,不知道老和尚这样做原来是要看看我们怎样交答案。

不知道是老和尚要看我们对佛法的体会实行如何,故意演出的境界,因为统统不知道,所以叫做「不觉」。

没有随时觉醒的心,就是无明、糊涂。

佛是觉悟的,我们没有时时觉醒,就是没有在学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我们常不觉,就是没念佛。

虽然一大早就起来做功课,做了半天还是「不觉」。

这样就是枉费功夫,等于读书很用功,考试都不及格!

  听故事,要会拿来用(销归自性)

  有一位女居士听到这里,她就很欢喜地告诉我说:

「这样我知道了!

我那个先生,经常一大早起来就随便骂我,骂东骂西,骂得很冤枉,我都埋怨,前世不知道欠了他多少骂债?

现在我知道了,我就当他是广钦老和尚,早上出来巡视,给我出去考题,这样,我就很快活了。

我就把它考过,很欢喜去西方!

  这位女居士真是有觉性,听了故事公案,能够拿来自己用,销归自性,我会讲的人,不如她会听的人。

能活用考古题的人,必然成绩优秀!

  金刚经的应用题—取相?

动心?

  我们可能一大早就读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经文是这样读,不过假如有人很凶骂我们,骂得又都是一些冤枉的内容,我们就暂且把金刚经放一边,当做这境界是真的,开始伤心、委屈,一点儿都不记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开始跟着虚妄相去团团转,不但取相,而且还动心,不但动心,又大大的伤心,一点儿都不会「如如不动」,所以读了几十年的经,一考起应用题来就死翘翘。

人家如果说我们学佛都是骗人的,没有真心学,我们听了还很不服气,假如一考试就不打自招,表现出佛所教我们的,我们实在一点都没有学到。

什么忍辱波罗蜜,先放在一边,先辩论一下,哭一哭再说。

  什么波罗蜜?

黏手黏脚?

气得要命!

  有一位居士很可爱,他告诉我他生平第一次吃水果波罗蜜的经过,使我很有感慨,他说:

他去山中做工,听人家说波罗蜜有多好,一个一千块,他就把它买来试试看,还听说波罗蜜很黏,需要抹油。

结果他不知道油是该抹在刀子上,用抹油的刀子切才不会黏刀,他没搞清楚,拿了一只刀就直接切,切到那里,黏到那里,到处黏,黏得整个手、身体都洗不起来,他就说:

「黏脚黏手,气得要命!

如果不是想到是很贵买来的,我就干脆把它丢垃圾筒,比较省力!

」他还以为波罗蜜是要吃的时候才沾油来吃,结果又吃得很油很难吃。

  是刀子要抹油

  不是沾油吃!

  (不黏刀的油—不执着的智慧)

  他告诉我这吃波罗蜜的过程,真的很像我们修行的过程,本来刀子要抹油的意思,就是要让它不黏刀,我们不知道刀子要抹油,就是不知道智慧是要不执着的,结果四处都执着,真的是黏脚黏手,气得要命,什么波罗蜜,真想丢掉!

这不黏刀的油,等于是教我们,不执着的智慧,这是每一刀都需要的,并不是要给人家沾油来吃的,这意思等于佛经的智慧是我们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的,并不是来做装饰的。

  工作是藉境炼心的考题

  ※平常考(作表面工作否?

  「你们看!

这个人最会做表面工作!

  老和尚出的考题是千变万化的,我的恩师告诉我,当时承天寺建在深山中,工程有种种困难,大家要自己挑土、搬砖,甚至工作到全身泡在泥水里面,老和尚勉励大家,要一面做工作,一面念佛,训练动中念佛的功夫。

有一天,很多位法师大德来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请人到工地把我的恩师叫回来翻译,当恩师一进到方丈室的时候,老和尚就马上向在座所有的法师说:

「你们看!

我们全承天寺,就是这个人最会做表面工作!

你们看看,她弄得全身都是泥巴,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工作很辛苦认真!

」大家听到老和尚这样讲,可以说没有人不相信的,在座的法师,有人听了,就跟我的恩师说:

「啊?

老和尚说你都做表面工作,这样不好哟!

」恩师听了,马上就跪下来向大家说:

「是的,弟子都是做表面工作,弟子会忏悔改过」。

  知道—这就是考试!

  理智作答交卷

  当时,我听到恩师这么说,眼泪就掉下来,内心非常感动。

我自己反省,如果老和尚这样说我,又是向那么多长老法师说,我听了一定会当做是真的,感觉很难过,但是恩师她有觉性,随时了解,这就是在考试,就好像在考是非题那样,她会很平静,照她应该回答的,交出她的考卷。

  我们不知道这是在考试的人,就会依照自己的俗情俗气,交出一张涂鸦、肮脏的考卷。

这,在选佛场上,准备得几分呢?

  挨骂不服气—不打自招—内心没修,真是做表面!

  我们想想看,如果有人当众骂我们是做表面工作,我们听了,马上就不服气,这等于就是不打自招,因为一生气就表示内心没有观照,人家只说一句话,我们就马上生烦恼,这就证明我们内心的修行工作,并没有做,所做的真的只有表面工作而已。

种种的工作本是要给我们藉境炼心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好好利用工作中的种种境界,来降伏自己贪、嗔、痴、慢的烦恼,这样所做的一切工作,确实只是表面,没有实际的功德。

  他评对了!

真是做表面!

  被批评,不高兴—暴露出隐藏的心念—

  —夹杂希求肯定之心—(内心不清净!

  人家如果批评我们不好,我们就不高兴,这表示我们做工作的动机,还有希望别人称赞的心夹杂在里面,这样就是内心并不清净。

内心如果不能清净,不管做多大规模的工作,都是只有表面而已。

老和尚所说的就是很好的提醒,提醒我们反省自己是否有真实做内心的功夫,如果真心修行,内心有观照,就不会为了别人说你做表面工作,来生烦恼,如果内心生气了,就真正只有做表面工作,别人的批评也是千真万确的。

  深夜疲极考

  考得「很不是时候」—即「很是时候」!

  筋疲力尽时,偏考半夜拣铁钉

  要拣,不拣,都是你的事!

  恩师告诉我,过去在承天寺建筑的时候,大家都要合力帮忙。

有一天,在泥土里忙到夜里疲惫不堪的时候,老和尚竟然自己去把一大盒原来已经分类好的铁钉全部都搞混。

然后说你们去把这盒铁钉分大小尺寸拣好,恩师描述,本来当时她涌起的念头是—「唉!

老和尚,你怎么偏偏选这种大家都疲累不堪的时候叫我们来拣铁钉呢?

」然而,老和尚把面孔板起来说:

「难道临命终的时候还让你选时间吗?

」恩师当时马上跪下来,懂得老和尚的意思,回答说:

「弟子现在就去拣。

」然后勉力振作,抖擞精神,把铁钉分一寸、二寸,照大小分类,拣到半夜,才把铁钉都分好,然后去报告老和尚说:

「弟子已经把铁钉分好了。

」老和尚却说:

「要拣,也是你的事;不拣,也是你的事!

」  苦、痛、疲、老......都得正念分明

  —临终即最老,最累一天

  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岁死,或是八十岁才死,总是这一生最老又最累的那一天,所以平常都要努力练习,不管是什么痛苦疲劳的时候,都要能够正念分明。

  做事,是历事炼心

  降伏妄念,我执烦恼

  我们都知道,老和尚自己是一个整夜都露天打坐的人,他本身根本不需要建什么寺庙,他可以说,把建寺庙当作是教学的器具,用这个来锻炼弟子。

 

  附注:

  但须特别注意,此建寺作法是老和尚大菩萨示现,为特殊根机所用之特殊教育,不可作为常例。

因为一般而言,依佛戒及遗教经是不可以为维生自利故,驱使策役出家人,作安置田宅,垦土掘地,斩伐草木及种种贸易贩卖之事。

唐道绰禅师因为曾有如下之事,尚障往生—

  

(一)曾置佛像于屋檐窗下,自己优处于深房(须向十方佛求忏悔)(重自我,轻慢佛故)

  

(二)驱使策役出家人(须向四方僧求忏悔)(不敬僧宝故)

  (三)营造屋宇,损伤虫命(须向十方众生求忏悔)(重自利,轻他命故)

  因此三罪违反菩提心,尚构成往生西方之障碍。

幸承蒙善导大师入定时观察知之,劝其如法一一忏罪,道绰禅师谦敬受教,深自反省果有此过,故一一洗心发露忏悔。

(时道绰禅师年八十,善导大师仅二十九)忏悔后,乃见白光照烛,及化佛菩萨现在空中灭罪瑞相,方得顺利无碍往生。

故知驱使策役出家人建寺,非吾等凡夫可任意效学之作风,贤能如道绰禅师,不慎犯之,尚自招障,须深忏悔,况吾凡夫?

  我们听故事,或看考古题,要把握重点来学习,不要学错方向。

比如有一支刀,假设不会用,手握刀锋,以刀柄去切物,必然自害又不利他。

此考古题重点在提示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藉事炼心—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五大类垃圾,提起正念,放下我执。

并不是教我们要学习去建寺庙或特定做某些事,更不是鼓励大家,都应该效法以建寺庙方式来磨炼弟子,大家千万别误会。

因为使我们成佛或堕落,都是由于「用心」的问题,不是做什么「事业」的问题,故修行的重点,也就在炼心,澄净心。

由善用心、善调伏心、舍妄想执着心,趋佛真心,开显佛性,才能发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妙用,成办一切度化众生之事。

  修行如果错把焦点放在「事」之成就,或放在自我「成就感」(增加我执),而不放在心之澄净、舍妄归真,则成世俗有为法,作幻化事相之奴隶,顶多只得世间有漏福报,不得超世深妙利益。

若做事,心中又夹杂五大类垃圾,则修来的福报只能去三恶道享用。

故须注意「用心」才不致忙了一辈子,只落得到三恶道享些福。

  了解—修行就是锻炼自己

  有理、无理、都交「正念」考卷

  平时如果有人,在我们很累的时候,又要叫我们去做什么,可能我们就会觉得他很没道理、很不体贴。

如果我们睡得正好的时候,被人叫起来做工作,可能我们就很不高兴,会给他一个坏脸色。

然而老和尚,平时给弟子的锻炼,就是这样!

当然有人也会不高兴,不理会老和尚的锻炼,自己先跑去睡觉,但是有人会了解,修行就是要锻炼自己,随时觉醒,他就不管事情到底是有理还是无理,都会提起正念,做自己该做的锻炼、交自己该交的考卷。

老和尚说,修行不是在讨论事情是有理还是无理,是看你遇到境界的时候是能忍还是不能忍!

  去西方,是自己的事

  熬不过时,也要笑笑再振作,如同夜半拣铁钉

  把痛苦化作光明莲花

  我们要注意老和尚的话,要拣也是你的事,不拣也是你的事。

真的,要去西方也是你的事!

不去西方也是你的事!

你要时常提起精神,正念分明,也是你的事,你要糊里糊涂,妄想烦恼也是你的事。

  在我病得很痛苦的时候,恩师来到我的床边,告诉我老和尚的开示,和她自己的修行过程,我听了很感动,就再振作起来念佛,因为要念也是我的事,不念也是我的事。

要念佛往生西方,是我的解脱快乐,不念佛要痛苦轮回,也是我的事,也是要自己去吃苦。

  我们都是忍力还没有成就的凡夫,在种种身心的折磨当中,虽然知道这是我应得的业报,也有不能安详微笑、熬不过去的时候,但是只要再提起信愿—就如同三更半夜振作精神,把铁钉拣好那样,提起信心愿力念佛,一定可以回到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条路就是不断提起信心愿力的路,就是一条把痛苦化作光明莲花的路。

  当众突击考—去掉我相

  没准备?

挨无理之打?

才是考验!

  有人到寺庙去,会要求师父打香板,消业障。

我的恩师就想说,如果是自己要求别人打香板,心里就有准备,当然被打的时候,心里就不会生烦恼,如果是没有准备,不注意的时候被人无理地打过来,这才是考验,才可以了解自己的程度和烦恼,所以我的恩师就去跪着恳求老和尚慈悲,帮她去掉「我相」的烦恼,老和尚听了就说「好,好,好!

」,但是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恩师就每天都去跪着恳求老和尚,老和尚还是说「好,好,好!

」,但是依然没有动静,日子久了,恩师事情又多,就渐渐忘记。

  这样也骂,那样也骂!

(考—取相否?

动心否?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考—诚敬否?

智慧否?

  有一天很多政府官员、台大教授、北一女老师都来到承天寺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叫我的恩师去翻译,当恩师一进去,照平常和大家念阿弥陀佛,合掌打招呼的时候,老和尚突然就用很夸张,古怪的动作来学我的恩师合掌说:

阿弥陀佛!

恩师一看,今天不一样,就赶紧去跪在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就说:

「这么多在家居士在这里,你跪着是要让人家折福吗?

  恩师不敢再跪着,就赶紧站起来。

  老和尚反说:

「你大胆!

竟然站得比师长还高!

  就这样,跪着也不对,站着也不对,要和师长平起平坐,就更不对,真是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当天因为有很多人要求要皈依,按照平常的惯例,皈依证都是由我的恩师,或是其他师父代替老和尚来填写,取法名。

但是那天老和尚竟然向大家说:

「你们看!

她自作主张,皈依证都是她自己写,目中无人,心里那有尊重师长,你们到底是要请我作证皈依?

还是请她?

  恩师一听,就不敢再写,赶紧把皈依证整理好,送到老和尚的面前,结果老和尚又说:

「啊?

说她两句就生烦恼,不要写了!

统统要给我自己写!

这一大堆是要叫我怎么写、怎么取!

取名叫做传圆?

传扁?

传碱?

传甜?

传凸?

传凹?

」说起来也真有趣,老和尚确是有修行功夫,人家被他取名做传碱、传甜,大家也都很高兴。

  恩师当时看,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忍不住眼泪快要流下来。

  老和尚又向大家说:

「你们看!

讲她两句就在流眼泪,她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很可怜!

」流眼泪也不行,恩师只好眼晴闭起来,深深吸一口气,念佛,开始思惟观想—没有一个「你」在骂我,也没有一个「我」在被你骂,也没有「你所骂的话」。

(三轮体空)

  结果老和尚又说:

「你们看!

她在那儿眼观鼻、鼻观心,假装很有修的样子!

」在场所有的人都听得莫名其妙,大家都看她一个人。

恩师说,当时实在想找一个洞钻进去,也很想逃走。

  可是老和尚又说:

「跑那儿去?

给我停住!

」真是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无可奈何当中,也是要忍下来。

  骂过 若无其事

  可是等到会客时间一过,老和尚竟然若无其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平平静静,还笑嘻嘻的,端牛奶给我的恩师说:

「这给你吃。

  等到下午会客时间一到,老和尚又像上午一样,开始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嫌过来、嫌过去,嫌得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可是会客时间一过,他又若无其事。

  讲他两句  就要来「问问看!

  如果打香板 岂不是要去叫警察!

  我的恩师回想:

「今天一整天,实在是想不出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老和尚样样都骂呢?

」恩师心里就起了一个念头说—我要去问问看,看到底是什么不对!

她一这样想,就往方丈室走去,敲了门走进去,老和尚看她进来,就故作一副惊吓的表情,用手拍着胸脯说:

「叫人家帮她去掉“我相”烦恼,才讲她两句,就要来问问看!

如果打她香板,岂不是要去叫警察!

」方才生起一念不满的心,要「问问看!

」老和尚就已收到电波了,十方诸佛灵明,我们有什么心念,能瞒过圣贤呢?

  这一层皮 撕下来

  什么是我 什么是面子?

  我的恩师听老和尚这样说,心里当下就明白,原来是老和尚慈悲,应自己的恳求,所出的考题!

就赶紧跪下来忏悔、感恩。

老和尚又说:

「我问你!

你的名字是不是我取的?

我叫你传净,你就是传净,我叫你传缘,你就是传缘,有一天你如果死了,叫你传净,你会回答吗?

脸上这一层皮如果撕下来,下面是什么呢?

这么爱面子!

什么是我?

什么是面子?

  我们常没弄清楚「面子」是什么,「我」是什么,就护卫个不停,拼命争取。

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是什么?

却又不明真相。

一辈子做糊涂事,不要真理,只要面子,不知想得到什么?

  感觉有个「我」被嫌骂—赶紧自卫(坚持「我相」)

  证明「即非菩萨」。

  我们时常念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念经是这么念,听经是这么听,听的时候,好像很解脱自在,但是考题一出来,有人嫌我们、骂我们,我们一听到,马上,保护自己的念头就会跑出来,甚至很不高兴。

心里有「我」这个观念,感觉有个「我」被人家骂,就是我相、人相都表现出来,除了证明自己是个可怜的凡夫,并不是菩萨以外,实在是没有什么用啊!

  每天和佛唱反调 抬杠 —

  佛教我们放下「我执」,我们却认真培养

  处处保护一个「我」,为了我稍微被人家嫌,就觉得没有面子,很不自在,希望别人关心我、尊重我、认为我好,这都是在培养我相和我执,佛教导我们要看破放下的,我们反而每天都认真的在培养,还以为自己是在学佛,其实是每天和佛唱反调、抬杠,不过我们自己很少能发现这个现象,总是感觉照顾自己的面子是很应该,很当然的。

这不用人教,连小孩子也会。

我们可以体会,如果我们的父母在骂我们的兄弟,不是在骂我们自己,是不是我们听了就不会很难过,假如骂的是我们自己,就比较不欢喜;如果你的上司今天早上是骂你的同事,不是骂你,你听了就不会感觉没面子,可见是骂到「我」—这个「我」的问题,不是骂的内容的问题。

  修行—修改心念行为

  没发现自己有毛病,就无法「改」。

  老和尚,精湛演技,引出「毛病」,让我们警觉去改。

  如果我们自己当下没有发现,自己又在执着一个「我」,没有发现自己的毛病,就没有办法放下、去除。

老和尚的慈悲、表演和教学,就是把自我的毛病引发出来,使我们去发现要面对自己的执着病,去改进、破除。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一心念佛,舍妄归真

  人家私下骂我们,我们尚且会不高兴,何况老和尚是选择场面浩大,来人甚多,而且是大官、学者来的时候,才故意当众样样都骂,骂得让你去体会,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当下除了念佛,不分别、不执着,无我相、无人相之外,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

「会」的人,就当下舍妄归真,体解大道,舍娑婆得极乐;「不会」的人,就在虚妄假相上,又大加虚妄分别,结果还是一场虚妄的恶梦,除了生死疲劳,不会得到什么!

  又笑;又哭;又感动;又惭愧

  每当恩师告诉我,老和尚对她的种种考验、教导,我时常听得一面笑又一面哭,一面感动又一面惭愧、忏悔。

笑的是—很欢喜有因缘遇到这样的开示,有机会了解自己的毛病;哭的是—自己一向都没有觉醒,都被「我相」拖去团团转;我感动的是,恩师可以在老和尚的座下,让他磨炼将近二十年,类似这样的考题磨炼,每天换形式,换境界,考来考去,那种滋味只有身历其境,才能够了解;惭愧的是,如果那些题目考到我,我可能会不及格。

  不明修行目标—总是沦于「人我是非」法门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修行的目标就是要「去掉自己的烦恼,放下对自我的执着,恢复本来清净佛性」的话,每天遇到境界考题,总是在那儿争说—我又没有不对,你为什么骂我呢?

总是在争「是你比较无理,是我有理」,争来争去,只不过就是你和我,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就叫做「人我是非」。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修净土念佛法门,其实大部份还是修「人我是非法门」—如果说要念佛,就说气力不够,容易打瞌睡;如果要论理相争,就很有力气,都不会打瞌睡。

如果念阿弥陀经,就说念佛要一心不乱,还要临终心不颠倒,但是不要说到临终、生死关头那么严重的境界,就是平时人家嫌我们一句,或是当众骂我们,冤枉我们,我们就马上会「乱」给他看!

一旦错认为娑婆世界的小事是很重要的,就把佛都忘光光了,不但乱给他看,甚至还「死」给他看!

  长他人志气,灭佛祖威风

  主修信愿行三粮 一心念佛

  主修贪嗔痴三毒 一心念「我」

  佛教我们要修集信、愿、行三资粮,一心念佛,我们常常都是修贪、嗔、痴三毒,一心念着自我,这不是专门和佛唱反调、抬杠,是做什么呢?

根本都在长他人的志气,灭佛祖的威风!

人家随便骂我们两句就那么有重量,佛说了四十九年的经,所有慈悲要救我们的话,我们听来就那么没有重量,这是不是在表示,骂你的人对你来说,比佛更有威力。

这也是证明,骂你的人对你比较重要,比较有影响力;佛对你比较不重要,比较没有影响力,才会他骂一句胜过佛讲一部大藏经,照这种吸引力的比例看起来,你是不是一定会被他拖去六道轮回?

比较不可能让佛牵去西方极乐世界?

因为他两句话就对你那么有吸引力,把你吸得连佛都忘记,心都乱掉了!

  他讲两句,胜过莲池海会吸引力

  被嫌时,即是考—佛重 人我是非重

  平时尚且如此,如果是临命终时,恐怕也会被他动乱,他讲两句就胜过整个莲池海会佛菩萨来接引的吸引力!

这样就是你自己愿意选择他,不愿意选择莲池海会。

这不能怪佛不慈悲,是您和慈悲不相应。

我们要注意,平时别人在嫌我们、骂我们,就是在出考题,在考我们往生西方的信愿,考考我们是把佛称得重?

还是把人我是非称得重?

  ※出一题,大家考!

  (修功、造业任自由)

  有人提出疑问:

老和尚当众这样骂弟子,会不会害大众造业?

  因为有人完全不知老和尚是应弟子恳求「去掉我相」,而演出的「反派教育片」,所以很可能产生种种误会—有人可能以为老和尚乱骂没修养,甚至认为老和尚造口业而生轻慢心;有人可能以为被骂的弟子不好,因而也学老和尚之口气,四处去传说该弟子不好,自造谤僧之罪;当然也有人了解老和尚用心而赞叹受益;也有人看到弟子当场之忍功,自生惭愧心;也有人一心念佛,不因他人是非而妄自动念;也有人从中得到考古题秘要,作为自己修学指标......  我们前面说:

老师出同一考题,学生们答案各个不同,各人起心动念不同,就是所交的答案不同,当然成绩各不相同!

表面上老和尚是考一位弟子,但何尝不是「出一题大家考!

」老和尚从中观察各人程度,再予以适当辅导开示,这是老和尚极深的慈悲,如果在场观众看不懂,自己起心造业,也全是自己选择要交愚痴、恶业的考卷。

有谁逼我们要起不善之念呢?

全是自心之倾向啊!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同遇一境界,易生轻慢心的,本来就是骄慢心重之人;看不懂教育片的,本来就是事理不明的人;看不懂就乱宣传毁谤的,本来就是爱拨弄是非、爱造口业之人;端自摄心正念的,本来就是恭敬求法之人;而能把善的当作正面老师,把恶的当作反面老师的人,本来就是有智慧好学之人。

  佛法言—「我于一念见三世」—其实看当下所生之一念,就知道过去的修为累积是如何,也能见到此一念对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