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2072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docx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高频转载

杜郎口,忽悠中国教育?

(高频转载)

   在去杜郎口中学以前,听曾经去那里考察学习过的老师们讲述杜郎口中学的传奇故事,我就有很多不解和疑问。

曾很有冲动想去实地看看,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他们的每一步教育教学细节是如何操作的。

  2009年4月,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我校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考察活动,和同校21名老师一起对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实地学习。

终于可以有机会一睹杜郎口中学的真面目,我下定决心要解开心中无数的疑问。

  在杜郎口中学里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让我从对它充满疑惑走到了对它的鄙视和愤怒,最终又走到了震撼和赞叹。

那里太多的人和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他们提升了我的认识,震撼了我的心灵。

尤其是杜郎口中学教科研室李文君老师的那句“当‘作秀’成为一种习惯,便是优秀了”,使我至今每天都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深深品味其中的味道。

  考察学习结束,一定是要写总结的。

但这次,我不想简单地总结出自己最深刻的某个感悟,而是想以纪实的方式真实再现我在杜郎口中学的所见所闻。

我觉得,只有用最原始、最真实的情景再现,才能让我们从细节中更深切地体会杜郎口中学,了解杜郎口中学;也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最全面地表达出我的所有感悟。

  也许,在这篇纪实中,你会得到与众不同的收获,得到比我更多的感悟。

疑惑篇——他们隐藏了什么?

  在上一批从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回来的老师对我们进行经验交流时,我就深深地感到,杜郎口中学只是把他们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而在这“美丽”景象的前一刻,或者前一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促使了“美丽”景象的诞生?

我们到底要向他们学什么?

如果只学他们教学方式的外在表现:

表扬、鼓励、微笑、学生主宰课堂、自主学习……

  难道我们就真的能达到杜郎口中学的那种教学效果吗?

杜郎口中学一步步走到今天,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过程,其细节到底是怎样的?

  太多的疑问萦绕在我心中,我很想探其究竟。

  4月16日早上8点,经过了很多绿色的田野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杜郎口中学校门口。

带着无数疑惑,我走进了杜郎口中学。

  打眼望去,杜郎口中学的校园还不错,至少有楼房,有花园,有塑胶操场,还有很多挂有大牌子(《中国教师报》)的宣传海报。

这里比我想象中的农村中学好了很多。

  虽然考察学习当天室外风很大,也很冷,但渴望解开心中迷的力量使我忘却了寒冷,一心只想快点找到答案。

  在通向教学楼的路上,每个墙报、每个标语牌我都不想放过,都希望能从中看到点什么。

遗憾的是,我看到的内容与其他学校的教育内容大同小异。

  我是最后一个走进教学楼的,是从教学楼东侧的小门进去的。

一进教学楼,我立刻听到学生嘈杂的声音。

  寻声而去,我走进了初一

(1)班教室。

刚一进教室,我就被一股浓浓的刺鼻的味道推了出来。

那是长时间不洗澡、不换衣服所特有的味道,这大概就是上一批老师们说的“浓浓的乡土气息”吧。

虽然不习惯,但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就咬牙又进去了。

  教室里很乱,不知道学生们在做什么,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交流。

教室里还有来自各地的老师们,有的手持相机拍照,有的在看墙报,有的在听学生交流,有的也在相互讨论。

总之,我的第一感觉是,教室不像教室,倒像个集贸市场,人人可以为所欲为。

顿时,我没有了目标,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去解开心中的谜团。

  走出教室,看到很多人向一层的中部赶去,我也跟着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结果发现,大约25平米的空间里挤满了人,还有很多人被挤到了大厅两侧的走廊里。

大约估算了一下,至少150人,小小空间简直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

人虽然多,但很安静,每个人都神情严肃,统一看向大厅的西侧。

  我被人群挡住了视线,但我可以听到一个声音在说:

“AAA老师,你今天的表现非常不好,语言组织不到位,板书也不整齐,你要向BBB老师学习,看看他是怎样组织教学语言,怎样板书的……CCC老师,你今天上课时表现得还没有学生有自信,看看学生都是怎样做的,你得多向学生学习啊,要放开了去说……”

  由此情形推测,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杜郎口中学的“自省会”吧。

教师自我反省自己今天的得失,领导点评教师工作的成败。

可是这位貌似领导的女人说话也太不客气了吧?

怎么能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点名道姓地批评老师呢?

他们也太不懂得尊重老师了吧?

……

  旧的疑问还没有找到答案,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

  因为心里对他们“点名批评”的方式有些抵触,所以便无心继续听她叨叨。

于是抬眼看看周围墙上的字画。

大厅东西两侧墙壁的上方悬挂着很多老师的头像,从头像下面的文字介绍来看,这些老师应该都是杜郎口中学的骨干教师。

  但是,他们的个人简介真的是不敢细琢磨。

学法律的,是语文教研组长;学计算机的,是英语教学能手;甚至还有老师只写个“中专”,也没说学什么的,竟然是数学学科带头人……

  在我诧异万分的时刻,我耳边出现了一个带有南方口音的声音:

“我们这些大学本科生,各学科都是科班出身的人被这样的一群人忽悠着。

”循声看去,这个人也在看墙上的照片,一副很不满的神情。

我也被他说得心里不是滋味了。

  这些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我的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也很可笑的想法:

他们是一个诈骗团伙,他们先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创办一种完全与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相悖的新的教学模式,然后不知道利用什么样的关系,为他们吹捧,给他们扬名,再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和好的知名度吸引很多人来参观学习,他们就可以坐收渔利,正大光明地收考察费、学习费……

  也许是我看诈骗案看多了,也许是社会现实让我学会了警惕。

虽然对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到有些可笑,但心里还是很不舒畅,一种说不出来的不爽的感觉。

继续看墙。

  目光从大厅西侧的墙壁继续向西移动,看到了一层走廊的天花板。

天花板上有很多横梁,每个横梁上都有一个标语牌,每个标语牌上都写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仔细一看落款,居然都是学生的名字。

虽然标语牌上的装饰画有些花哨土气,但这种文化气息,这种教育方式,我还是从心底里赞同的。

自己的话语能被挂在人流量这么大的走廊里,自己的名字能被这么多人看到和记录着,说这句话的学生将会何等自豪,何等自信!

  随着一声“散会!

”,瞬时间我身边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说话声此起彼伏。

接下来我该去哪里呢?

我有点迷茫。

  既然来学人家的教学方式,那还是去课堂吧。

  从大厅又走回走廊,这次我打算到西边的教室去看看。

因为人潮迅速退去,所以我立即就看到了走廊里刚才藏在人们脚下的,立在墙边的小白板,还有墙壁上被人们挡住了的各类墙报。

从小白板上的内容来看,一个老师一个小白板,每个老师都要在自己的小白板上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听课感悟等,有的写得还挺深刻,有的也挺浅显,但字迹都很工整,至少看起来态度都很端正。

墙报上展示的是各学科的优秀教案,学生的优秀练习题等。

总之,墙壁上下随处都能看到他们对自己的展示。

  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时而在墙边伫立,忙着拍照,忙着摄像,忙着抄写,时而又忙着去听课。

眼前人们的忙碌景象,突然让我又回想起了前一天的一位山东导游对杜郎口中学的评价:

“他们很会作秀的,就会吸引你们外省人来看,挣你们的参观费,而且他们只认钱,不认人,不买票,谁都进不了学校大门。

而在我们这里,很少有人知道杜郎口中学的。

  也许是这位导游给我了先入为主的误导,所以我的心里才一直不爽吧。

导游说他们在作秀,我还真想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在作秀,怎么作秀。

上课铃响了,一段很欢快的音乐声。

此时的我还在走廊里看教师的个人反思。

  将他们的个人反思个个细读了一遍,感觉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也许就是他们真正的水平吧。

只是这种写反思的形式和习惯,的确能帮助人增强自我认识,及时提升自我。

  我看的最后一个个人反思板正好立在初一年级组办公室门口的墙边,我也就顺便从门缝向里看了看。

因为视角有限,看不全面,但能感觉到教师办公室里非常拥挤,有的老师在看书,有的老师在写东西,每个人都在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

退了一步,眼睛瞥见了办公室门上贴的两张纸条。

从这纸条来看,每天来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肯定不少,不然他们也不会贴此告示。

  教师办公室隔壁是初一(3)班的教室。

虽然已经上课了,但教室的前后门都是大敞着的,任参观的人自由出入。

我从教室后门进去,也顺便看到了教室后门上贴的方纸条。

此时,这个班的学生们都跑到了教室前半部分去看学生展示了。

所以我就近先看了看教室后墙壁上挂的留言本,有人夸奖,有人讽刺,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再看看教室的布置,教室东侧墙壁是后黑板,但上面没有板报,而是学生曾做过的习题,黑板两侧是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教室南侧是三个大窗户;教室北侧墙壁完全是黑板,上面还有学生留下的笔迹;教室西侧墙壁中间是黑板,黑板南边是班徽,黑板北边是值日分配表。

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值日分配采取自愿原则,谁愿意负责做哪些值日内容,谁就一直只做这项内容,责任完全落实到人;再从分配的内容上来看,全班36人,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值日内容,可见教室卫生的打扫被分配得多么细致。

  在我准备听课的时候,下课铃响了,又是一段欢快的音乐。

随着人流从初一(3)班的前门走出教室,看到了教室外墙壁上的白板,上面依然是学生做习题的痕迹。

  向左拐,一个上楼的通道出现在眼前,于是便转身上楼去看看。

刚准备迈上第一个台阶,却被每个台阶侧面贴着的标语条所吸引。

很有创意的设计——每个台阶的侧面都贴着一副标语条,上面写着一个地理或历史学科方面的知识点或世界之最。

这种设计不正是利用了记忆技巧里的“反复”原理吗?

虽然没有刻意要求学生一定要把每个台阶上的知识点或常识都背会,但学生每次上楼都会不经意地看到这些知识,不经意地想一次,不经意地重复一次,不经意间便进行了多次“反复”。

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印象就深了,再学这些知识时很容易就记住了。

让每个楼梯会说话,让每个楼梯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工具,这的确是一种创新。

真的不敢想象,这个创意真的是他们这些老师想出来的?

在赞叹的同时,我仍然不由自主地产生着疑问。

  沿楼梯向上走,到两层楼的拐弯处,正对楼梯的墙壁被一张写满了数学公式的墙报占据了60%的面积。

看来,杜郎口中学里,学习无处不在啊。

  再向上走,二层楼上正对楼梯的墙壁上是进步学生的展示橱窗。

每个学生一张照片,一个短小的个人简介,一句自我激励的话语。

  看着橱窗里每张照片上的笑脸,我似乎感受到了学生的幸福。

但这是真的,还是摆设呢?

我不禁对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些质疑,我为什么总是在怀疑他们?

是我自己心里不服气,这样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竟然能吸引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来学习,还是我心中的那么多疑惑没有得到回答不舒服?

  带着依然不爽的感觉,甚至是抵触的情绪走进了二楼初一的一个班(没看是几班)。

正好上课铃响了,我顺便听一节课吧。

虽然去年在学校里看过几个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但还没亲身体会过。

  一上课,学生们就已经不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全部都围在教室的前半部分,但没有一个学生说话,很安静。

这时,一个女老师站在讲桌旁开始说话了:

“今天这节课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几张关于南极的照片,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位女老师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声音很洪亮,充满了热情。

她的话音刚落,讲台上的学生便操作着电脑,开始播放南极照片。

不到10张照片,很快一一闪过。

女老师让学生谈感受。

没有学生举手,自动有学生走到讲台前,面向大家开始谈自己的感受,一切是那样从容自然。

没有学生乱抢乱喊,一个学生说完,一个学生紧接着上去再说,井然有序。

   学生的这种表现的确让我佩服,想想自己的学生们,回答问题时,要么是抢着说,谁也不让谁,结果谁的答案都听不清;要么是谁也不说,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一副“打死我也不说”的样子,好像自己是课堂的旁观者。

正在佩服学生的表现,这位女老师的一段话又把我打回了质疑的深渊。

  学生们谈感受时,一开始学生们都说得很好,说感觉南极很美,企鹅很可爱,南极很冷,世界的温室效应让南极受损了等等,后来有一个学生说,他看到南极的企鹅就想吃企鹅,因为感觉南极很冷,吃了企鹅就不冷了,接着就有学生立刻上去反驳他,说他残忍等等,然后又有学生解释为什么吃企鹅,怎样吃企鹅,虽然学生的观点针锋相对,但并不乱,依然是一个学生说完了,另一个学生再说。

很快,关于南极的讨论,变成了吃不吃企鹅和怎样吃企鹅的讨论。

这位女老师自始至终没有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好似一个局外人在看热闹。

当她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她的问题时,她迅速把话截了过去:

“同学们讨论得都很好,从南极的寒冷谈到南极的企鹅。

南极的景色的确很美,但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也会发生一些悲惨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一课,《悲惨的……》(没听懂她说的内容)”

  晕!

这位老师居然这样导课?

一没有点评学生的回答,二没有发现学生答案中的问题,三没有联系学生答案的实际,全然不顾学生般地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和语言开始了这一课。

很明显,新课程要求的“在教学中要体现出‘知识、情感、价值观’相结合”这一原则,在此时此刻显得多么重要,但她却忽视了学生在谈感受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价值观存在的偏差。

  在这个高举“以学生为本”旗帜的学校里,这位女老师自顾自的演说,很快受到教室里参观者们的质疑。

有老师悄悄走出了教室,有老师在窃窃私语,还有老师皱起了眉头。

  导课都如此,后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我们学校最年轻的语文老师都不会像她这样讲课。

  我也没有兴趣再听她讲下去了,再换个教室听听吧。

  隔壁班正在上数学课,学生们已经进入了展示环节。

一个学生在他们组的小黑板前正讲解他们的例题,全班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都在投入地聆听、思考。

我认真地观察了每一个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后,我被他们感动了。

每个学生都是那么认真地听讲,那么专注地思考,无视周围参观者的存在。

这个学生讲解完后,立即就有一个学生向他提出了问题,他耐心地回答着,每个学生也随着同学的提问和回答开始思考,继而又有学生提问,他继续回答,直到没有人提问为止。

这种场面,这种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态度,这种学习精神,这种学习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不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追求的吗?

  我很诧异这些学生是怎样被他们训练成这个样子的。

我越来越想知道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转变过程是怎样的,他们都经历了哪些训练?

他们是前一天排练后演出来给我们参观者看的,还是他们的确有本事改变了学生,真的就是这样上课的?

  多看几个班也许能看出点什么。

  带着这个想法,我又走进了一个班。

这个班上的是英语课,学生正在用非常不标准的英语进行对话练习,表演情景剧。

虽然语音语调都很怪异,但学生们依然很认真,很投入,没有半点羞怯。

  再走进一个班,上的是数学课。

一个学生正在边打竹板,边朗诵自己编写的快板书,即将该知识点概括总结为快板唱词。

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学生阵阵掌声,老师及时给予该生口头表扬,并煽动学生让他再表演一遍。

在老师和学生的喝彩声中,这个学生又表演了一遍,掌声、欢呼声更加热烈。

  很赞叹那个学生有这样精彩的表演。

想想自己的学生,如果他们也能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也许会比这个学生表现得更精彩,更有创意,因为我们的学生才艺基础远远高于他们。

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正是他们所拥有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正是他们所具备的主动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正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下课铃在掌声中响起。

我觉得这么听课也不是个办法,这和在学校里看录像没什么质的区别。

既然来到现场了,我必须要主动出击了,主动寻找心中那些疑问的答案。

  我首先选择以学生为突破口,因为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应该能说点实话出来吧。

准备好录音设备,找到一个坐在课桌前看书的女生。

先赞扬她写了一笔好字,因为她胸前别了一个“书法之星”的红牌子。

她笑了笑。

我以询问她这个牌子的来历为由,开始了我对她的提问。

  这个女生告诉我,每个班会有8个学生带这样的牌子,牌子的内容由班里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商定,选出这个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佩戴这个牌子。

这也算是一种激励的手段,树立榜样的教育方式。

  当我问及她刚刚入校时,如何转变学习习惯来适应这个学校的教学方式时,她很谨慎地看了我一眼,很简单地说了两句:

“先让我们看初二、初三的同学怎么上课,然后让我们也这样上课。

”当我再问她晚自习时做什么(因为杜郎口中学不让我们参观他们的晚自习),是否在写作业,或老师讲课?

这个女生立刻转头看周围的同学,其他学生又立刻把头拧到别的方向不看她。

她不再回答我的问题,也没有跟我打招呼,站起身来径直走了。

  学生的举动让我产生了更大的怀疑——他们难道对学生的言行都有所控制?

让学生和他们一起撒谎、作秀?

不行,不问出个所以然来我就不回西安,我绝不罢休!

  我又找到一个女生,她正在吃药。

我很关心地问她怎么了,她说她感冒了,因为长期住校,自己稍微照顾不周,就很容易生病。

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没错,这里初一孩子的身体远没有我的初一学生看起来健康、壮实、高大。

  为了节约时间,我这次开门见山地直接问她,初一刚开学时她是怎样适应这里的教学方式的。

她的回答是:

“老师先让我们去看初二、初三的学生怎么上课,然后也让我们这样上课。

一开始我们也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挺好的,至少有不会的题可以问同学,不怕去问老师的时候被老师骂。

但后来我们发现,这里的老师也挺好的,问老师题老师也不会骂我们,现在我们也敢问老师了。

  我:

“听说你们上课前都要自己自学、预习的,那如果预习时有了问题怎么办?

  她:

“我们有‘一帮一’小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搭档’,而且我们要和自己的搭档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形影不离。

当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不会的问题时,最先求助于自己的搭档,如果他也解决不了,再求助于其他同学或老师。

”这个学生回答得如此滴水不漏,和刚才那个女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相信自己看到的,还是相信自己听到的。

  越问,怎么越困惑了?

换个班学生问问。

我以看他们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为由,找一个女生搭话。

这个女生说她没带书,忘在宿舍了,她给我去借别的同学的书。

但她一去不复返,转眼间不见了。

  又找了一个男生问话。

问及他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感受时,他说: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展示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我又问:

“没错,你们在课堂上的确表现得很出色,一个个都很有信心。

可是我发现你们下课的时候,几乎没有同学高兴地笑,甚至我问了好几个同学问题,他们表现得很害羞,完全没有课堂上的那种大方、自信。

难道自信就只是在课堂上才有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男生腼腆地笑了笑,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看来我从学生身上找不到答案了,我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辗转于各教室的途中,也遇到了很多同行的我校教师,我向他们提出了我的困惑,他们也同样给我说出了他们困惑。

大家都想知道,在这精彩的展示背后他们曾做过哪些基础性的工作?

疑惑、困惑、迷惑……

  我要继续去寻找答案!

  在教室里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我走出了教学楼。

  教学楼外,风很大,并不粗壮的树干几乎快要被风吹倒了。

我想在校园里到处走走,也许我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学校,了解这个学校。

  教学楼的西面是塑胶操场,因为大风的原因,学校停上了体育课。

顺着教学楼西侧出口外的道路,我向北走去,首先看到的是一排宣传栏,仔细一看,是学生们做的黑板报。

说实话,他们做的黑板报真的不如我的学生做的,没有一点艺术感,更没有德育教育的渗透。

黑板上除了粉笔的颜色是彩色的之外,内容是清一色的知识总结,各科的学习内容或方法。

  再向北走一点,又是一栋教学楼。

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但立刻就被门口坐着的中年妇女挡住了,说我戴的参观牌是蓝色的,进这个楼需要戴绿色的参观牌,因为这栋楼里全是初三的学生,为了避免太多的人进来影响他们学习,才特此规定。

既然人家说得头头是道,我也不好强求什么,便退了出来。

  再向北似乎没有什么建筑物了,于是我转向东走去。

  走了20米,我的左手边出现了一个大报告厅,听起来里面有人在讲课。

我的右手边是杜郎口中学的办公楼。

我决定先去报告厅听听课。

  报告厅里大约有近千个座位,听报告的人大约有600多。

报告厅的主席台上,一位看起来有30多岁的男老师在讲语文课,学生分两列面对面也都坐在主席台上,但学生没有桌子。

我迅速找个中间靠后的座位坐了下来。

因为我进去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课题了,所以听了一会儿也没听出什么门道。

只是在主席台上方悬挂的横幅很吸引我的眼球,好像写的是什么全国校长及骨干教师体验式课程培训,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貌似杜郎口中学很厉害!

  仔细看看下面听课的老师们,真正认真听的没有几个,要么看报纸,要么发短信,要么睡觉,要么悄声聊天,可见这个课堂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引人入胜。

当然,也有认真在听的老师,不过他们的表情很奇怪,不像是在欣赏这节课,而是皱着眉头在思考。

也许是我理解有偏差,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

算了,还是不听了,听了也白听。

抓紧时间,从其他途径找答案吧。

  出了报告厅,我并不想进他们的办公楼。

在我的想象当中,办公楼里都是中层及以上的领导们待的地方,我进去也没什么大用。

  于是继续向东走。

又看到两个建筑物,左手边好像是学生宿舍,所有的门都是紧缩着的,右手边好像还是教学楼,但楼里好像没有人,也没有房间亮灯。

出于好奇,我很快便走进了这个被人们冷落了的地方。

  果然是教学楼,也的确很冷清。

一层有四个教室,分别挂着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地理实验室的牌,但里面没有人,大大的锁子显得很刺眼。

再看看楼里的装修,显然没有刚才大家都去的那个教学楼那样精致,白色的墙面上一尘不染,什么也没有,没有优秀教师的照片,没有优秀教案的展示,没有优秀学生的标语。

  找到上楼的通道,准备到二层再去看看。

台阶的侧面也很干净,没有地理知识的展示,没有任何装饰。

楼梯通道的墙面也是洁白如雪,什么也没有。

  到了二层,我才发现楼里太安静了,安静得让我觉得有点得可怕。

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参观二楼。

也是四间教室,最东边教室的前门口挂着“语音室”的牌子,但是后门上却贴着“考务办公室”的纸条。

杜郎口中学不是不考试吗?

怎么会有考务办公室呢?

而且还贴在紧靠墙根的后门上。

先把这个怪异的现象照下来再说,突然感觉自己像个侦探了。

再往西分别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最西边的教室我忘了挂的是什么牌子了。

不管哪个教室,里面都没有人,很安静。

  从最西边的楼梯通道向三楼走去,因为楼里太安静了,以至于我也不敢大声上楼梯,自己的脚步也越加轻柔,每一根神经都紧张起来,警惕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

  当我的脑袋刚刚从三楼的楼梯通道里冒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两名男生正在撬一个双开门的门锁。

因为惯性,我想立刻停下来,但没刹住车,整个人出现在了三层的走廊里。

那两个正在撬锁的男生感觉到了我的出现,立刻转过来,警惕地看着我,很紧张。

  他们左胸前的校徽上清晰地写着“杜郎口中学”。

为了缓和气氛,我装作很无辜的样子,笑着问他们:

“我想听课,怎么没找到你们在哪里上课啊?

你们放假了吗?

”听我这么说,两个男生放松了警惕,但还是显得很紧张,其中一个用颤抖的手指着西边,快速回答道:

“在那边那个楼里听课,你赶快去那边吧。

  我微笑着谢谢他们。

但我不想立刻离开,于是没话找话地又问他们问题。

  我说:

“听说你们这里的老师教得很好,你们觉得呢?

”两个男生笑了笑,没有人回答我。

  我又说:

“听说你们都要住校,你们家都离这里很远吗?

”刚才给我指楼的那个男生小声地说:

“我家离这里不远,他家远。

”而另一个男生已经做好了要离开这里的姿势。

  我看了一眼双开门上的“阅读室”的牌子,继续问道:

“你们的阅读室好大呀,里面的书多吗?

怎么这里没有人呢?

”他们似乎都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了,相互使了个眼色,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我身后的楼梯通道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