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2039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docx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8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24)

图1为我国某湿润地区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

2.影响图中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交通

3.PQ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A.内河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铁路运输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本题考查流水沉积作用和地貌。

从甲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位于河流出山口的山脚下,等高线比较稀疏,受河水的搬运作用泥沙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是冲积扇地貌。

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该地是我国某湿润地区,应是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故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山区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山麓和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接近河流和铁路线,用水方便,交通便利,所以居民点布局应是地形的影响,故选A。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PQ段铁路所在的位置,离河流较远,排除内河运输,故A错;该地区仅有居民点,人口较少,无大城市,应无航空运输,排除航空运输,故B错;PQ段铁路修建更能方便铁路运输;所以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公路运输,故选C。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地区,读图回答8~9题。

4.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沿岸农业丰富的灌溉水源B.是沙漠向南扩展的天然屏障

C.活跃该地区水循环D.对沿岸河流起调节作用

5.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形态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  )

A.甲河下游地势平坦B.甲河径流量更大

C.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D.乙河入湖处湖面狭小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本题以中亚地区的地理环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湖泊的生态作用的了解。

巴尔喀什湖属于咸水湖,湖水不能用来灌溉农田,A错;湖面能使沙尘降落,阻碍沙漠的扩展,但沙漠在巴尔喀什湖南部,所以巴尔喀什湖是沙漠向北扩展的天然屏障,B错;湖泊对于活跃该地区水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加水汽的蒸发,C对;由于巴尔喀什湖是河流注入终点,湖泊对沿岸河流不起调节作用,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三角洲地貌的成因。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的大小取决于水量的大小、含沙量的大小、流速等。

从图中可以看到乙河是时令河,一般水量较少,所以三角洲发育较差,而甲地发源于帕米尔高原,高山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较多,水量较大,三角洲发育较好。

故选B。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

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气力。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夏季风D.冬季风

7.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A.从外地运沙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D.植树种草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应用和风力沉积。

图示沙丘的西北部等高线较稀疏,东部等高线稠密,所以利用风力沉积理论可以分析,当地盛行西北风,沿海地区的沙子被搬运到图示东部地区沉积,日本当地盛行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日本的自然地理概况和日本生态问题的治理措施。

日本是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季风气候,日本海沿岸的鸟取县全年降水丰富,材料中“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正是当地自然环境的表现,所以当地政府为保持沙漠景观,必须控制草木生长状况,故“下了很大的力气”指的是持续除草,B正确;从外地运沙的工程量巨大,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律,A错误;修筑防浪堤会导致该地区泥沙供给减少,不利于当地沙漠景观的保持,C错误;植树种草会导致当地植被更加稠密,促使沙漠景观快速消失,D错误。

故选B。

图示意1976~2002年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海岸线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年份图示地区海岸线最长的是

A.1976年B.1986年C.1995年D.2002年

9.下列地点的水域条件最适合修建港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实验表明,当黄河输沙量为3.5亿吨时,图示地区海岸线变化不明显。

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黄河输沙量的变化特点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本题考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根据图中海岸线的位置分析,图示地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1995年,因此海岸线最长,C正确。

1976年或1986年区域面积明显较小,2002年部分地点陆地面积增大,总体面积比1995年减小,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港口选址条件。

港口修建的水域条件要求港阔水深,风浪小。

图示地点①位于渤海湾内,海面风浪小。

海岸线变化最小,说明港口水位深,便于船舶停泊,水域条件最合适修建港口,A正确。

②处风浪大,B错误。

③处海岸线变化大,说明港口水位浅,不便于停泊,C错误。

④处海湾开口朝向是夏季风的来向,风浪大,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中海岸线的变化,1976年到1986年海岸线变化大,说明泥沙沉积多,黄河输沙量大,BC错误。

1986年到1995年,海岸线增长快,变化大,输沙量大,2002年,海岸线退缩,说明输沙量减少,A错误,D正确。

故选D。

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答案】C

【解析】解:

结合图可以看出洪积扇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侧河流,沟谷众多,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

故选:

C.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本题主要考查洪积扇分布多的原因,关键从洪积扇的形成原因入手.

广西桂林阳朔县的犀牛湖占地约300余亩,湖面澄清碧绿,水质甘甜,鱼虾成群。

然而,就在1987年9月29日的夜晚,这里的湖水奇迹般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湖底的淤泥和还在挣扎中的鱼虾。

据考证,阳朔县志中也早已有犀牛湖约三十年失踪一次的记载。

据此完成9~11题。

12.犀牛湖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大气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3.犀牛湖一夜间消失的原因是

A.出现断层,湖水下漏B.连通溶洞,湖水泄漏

C.湖堤溃决,湖水溢出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14.与犀牛湖“失踪”后又重现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溶蚀B.向斜成谷C.流水沉积D.地壳陷落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考查陆地上水资源的补给方式。

犀牛湖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另外还有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

因此答案选B。

 

考查中国地理喀斯特地貌特点。

犀牛湖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形区,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溶洞,溶孔扩大,使得湖泊水迅速通过地下暗河流失。

因此选B答案。

考查外力作用。

犀牛湖干涸以后,底部的溶孔又被流水带来的泥沙沉积堵塞,湖盆蓄水,犀牛湖就又一次重新出现。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

夏至日,北京时间17:

00,一组驼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某地行驶,右侧有一排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

读图,回答下题。

15.拍摄此景观时,其面向的方向可能是()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16.从上述景观可知,此前该地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以及太阳方位的判断。

由北京时间17:

00,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东经75度左右)地方时已经是14:

00以后,所以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是太阳位于西南方向,物体的影子是东北方向,则拍摄此景观面向东南方向,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月形沙丘风向的判读以及地图的基础知识。

由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形状推出此前该地的风向,盛行的风主要有缓坡吹来,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子位于东北方向,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则新月形沙丘与影子大致成垂直关系,所以此前该地盛行的是西北风,A对,BCD错。

故选A。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

读图回答5~6题。

17.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8.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A.雪峰山B.昆仑山C.黄山D.东南丘陵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风化作用含义的掌握。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

由材料可知,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热胀冷缩),应为风化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冰楔作用在我国地区的分布,由于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而选项中ACD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而且海拔较低,冻融现象少;昆仑山海拔高,纬度较高,气温低,所以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昆仑山。

故选B。

下图中黑色区域为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19.黑色区域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古代绿洲聚落遗址B.第四纪冰川分布中心

C.煤炭资源分布区域D.地中海式农业分布区

20.甲处平原呈现波状起伏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A.冰川运动过程中夹带物质的沉积B.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表土的堆放

C.河流突发性大洪水形成的堆积物D.古代城堡建设所造成的人为堆高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可以判断,该区域为欧洲南部地区, 分析图中黑色区域可以看出,这些地区主要是欧洲南部的高山地区,所以不可能是古代绿洲聚落遗址分布区、煤炭资源分布区、地中海式农业分布区,ACD均错误;因为地势高,气温低,在第四纪冰期形成冰川分布区,且在阿尔卑斯山区有广泛分布的冰川地形,所以可能是第四纪冰川分布中心,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冰川作用。

据甲在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甲处平原属波德平原,波德平原地貌与第四纪冰川作用紧密相关,以易北河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西部冰碛地貌不很显著,东部冰碛地貌保存较好。

所以甲处平原呈现波状起伏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冰川运动过程中夹带物质沉积而成。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回答17~18题。

21.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

A.G晚于BB.A早于DC.B晚于DD.C早于F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B岩层上覆于G岩层之上,说明G形成早于B,A错;D侵入A,A被破坏,说明A早于D形成,B对;B与D接触带出现变质岩E,说明B岩层形成后岩浆侵入形成D,且在接触带发生变质作用,B岩层形成早于D,C错;F岩层位于C之下,被C沉积物覆盖,说明C晚于F形成,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G层,背斜处地质结构稳定,A错;A为岩浆岩,化石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B错;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C对;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

②是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错。

故选C。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下题。

23.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石风化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

24.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D.大气稀薄,光照强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砾卵石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作用产物,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组成,体现了沉积过程,则主要地质作用是河湖沉积。

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

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土林本身受到的外力作用较弱。

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但日较差大,物理风化强,不利于保存,A错误;暴雨多,则雨水冲刷作用强,不利于保存,B错误;光照强,风化作用强,不利于保存,D错误;空气干燥、降水少,则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C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3问每题22分或4问25分)(4)

25.读罗布泊所在区域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盆地中有多条河流汇聚于此。

1942年测量湖水面积仍达3000平方千米,1962年湖水面积减少到660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

(1)读材料一,试分析40年代到70年代,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材料二:

塔里木盆地多处地层中富含钾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

(2)读材料二及上图,试推测大量钾盐在此富集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

我国在罗布泊发现大型钾盐矿后,国家随即组织开发。

然而,工业区位的选择既要考虑资源因素,也要考虑环境因素。

当地地理环境的最大特点是极度干旱,给这里布局、组织工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3)读材料三,试从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简析干旱对当地钾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材料四:

钾盐是农用钾肥的生产原料,在我国属大宗紧缺原料。

我国每年有近800多万吨的钾肥缺口依赖进口,罗布泊钾盐公司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吨左右的优质低价钾肥。

(4)试从我国农业用肥的角度出发,分析罗布泊钾肥的开采生产的意义。

【答案】

(1)塔里木河盆地沿河两岸人口持续增多,不断向沿岸河流要水(农业、生活),使其向罗布泊补给的河流断流;又由于当地位于温带沙漠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极大,下渗严重,故最后出现干涸。

(2)钾盐主要来自流入古湖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古罗布泊为内流湖,排泄发生主要是蒸发;该区域极度干旱,蒸发量极大;由于湖泊的蒸发水分主要是淡水,故使湖泊盐分不断浓缩,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最终形成大型盐矿。

(3)干旱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劣。

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匮乏;农业基础薄弱,生活物资补给困难;人类无法在此长久居住,劳动力资源缺乏;干旱的环境也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干旱环境使得当地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使得该地离钾肥市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

(4)我国钾肥紧缺,开发可缓解短缺问题;优质钾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和材料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态环境问题罗布泊干涸的原因,钾盐在此富集的形成过程,干旱对当地钾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钾肥开采生产的意义。

(1)本题考查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从罗布泊所处的位置入手,考虑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

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自然原因从气候方面考虑,包括降水、蒸发、下渗等。

塔里木河盆地沿河两岸人口持续增多,不断向沿岸河流要水(农业、生活),使其向罗布泊补给的河流断流;又由于当地位于温带沙漠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极大,下渗严重,故最后出现干涸。

2)根据本题极度干旱气候,推测大量钾盐在此富集的形成过程,钾盐主要来自流入古湖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古罗布泊为内流湖,排泄发生主要是蒸发;该区域极度干旱,蒸发量极大;由于湖泊的蒸发水分主要是淡水,故使湖泊盐分不断浓缩,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最终形成大型盐矿。

(3)干旱对当地钾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干旱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劣。

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匮乏;农业基础薄弱,生活物资补给困难;人类无法在此长久居住,劳动力资源缺乏;干旱的环境也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干旱环境使得当地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使得该地离钾肥市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

(4)本题考查考查开采钾肥的意义,关键是材料信息的获取。

材料二中提到的“钾盐属大宗紧缺原料,进口、优质低价钾肥”等关键词,可总结出意义:

我国钾肥紧缺,开发可缓解短缺问题;优质钾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2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天然沥青是由地下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与泥沙等物化合而成。

沥青湖就是露出地面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矿床。

沥青有遇冷变硬的习性,主要应用于铺垫公路与建筑物的防水处理等。

特立尼达岛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

  

(1)据图乙描述该沥青湖(彼奇湖)的形成过程。

(2)推测图丙景观可能出现在7月还是1月,从气候角度说明其理由。

(3)分析拉布雷阿成为特立尼达主要的沥青输出港的区位条件。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彼奇湖大量开采沥青,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油气储集在背斜构造中,与泥沙等物化合而成沥青;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沥青沿断层上涌到地表堆积,形成沥青湖。

(2)7月,彼奇湖地处10°~11°N,7月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较多,雨后气温较低湖面会变硬,可以行走;沥青透水性差,湖面有积水(彼奇湖地处10°~11°N,7月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较多,雨后气温较低湖面会变硬,可以行走;1月彼奇湖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烈日照晒,沥青会变软黏脚。

)。

(3)位于海湾,建港条件好,港口设施完善;附近沥青资源丰富(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沥青国际市场广阔,运输的需求量大。

(4)赞成:

沥青资源丰富;国际市场需求大;靠近港口,运输方便;埋藏浅易开采;增加就业收入等。

不赞成:

非可再生资源,大量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开采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破坏彼奇湖旅游景观;初级产品利润低等。

【解析】本题考查天然沥青的形成过程,当地气候特征,沥青输出港的区位条件,否赞同继续在彼奇湖大量开采沥青及理由。

(1)该题要从“彼奇湖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中判读,该地区是背斜地质构造,地下储藏大量油气资源,与泥沙等物化合而成沥青,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产生断层,沥青沿断层上涌到地表堆积,形成沥青湖。

(2)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要审题,要从气候角度来判断,那么首先我们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该地区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该地区位于信风的背风坡,所以有雨季和干季之分;彼奇湖地处10°~11°N,7月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较多,雨后气温较低湖面会变硬,可以行走;1月彼奇湖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烈日照晒,沥青会变软黏脚。

由图可知,行人能行走在沥青湖中,说明是7月。

(3)该题要从海港的区位条件角度来考虑,即从停泊条件和筑港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特立尼达岛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说明沥青资源丰富;沥青国际市场广阔,故运输的需求量大;该港口是天然的港湾,有广阔的水域和良好的避风条件,建港条件好,港口设施完善。

(4)该题是否赞同大量开采沥青,需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赞同从经济社会效益、交通运输、开采角度来考虑,该地沥青资源丰富;国际市场需求大;靠近港口,运输方便;埋藏浅易开采;增加就业收入等。

如果不赞同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来考虑,沥青是非可再生资源,大量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同时,开采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各类污染;会破坏彼奇湖旅游景观;初级产品利润低等。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恒河三角洲,宽320公里,开始点距海有500公里。

分属孟加拉国和印度。

(1)恒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材料二  黄麻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种植量和用途的广泛都仅次于棉花,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麻袋、粗麻布等。

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20℃以上高温多湿气候,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要求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可在旱田种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种植。

(2)孟加拉国号称“黄麻之国”,请分析其发展黄麻种植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

(1)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开阔而相对封闭的孟加拉湾提供了良好条件;地势低平,流水沉积,海水顶托,形成历史悠久。

(2)地势低平;气温高;降水多;土壤肥沃,沙质土壤。

【解析】

(1)本题考查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三角洲形成条件从泥沙来源、河口地形、海水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开阔而相对封闭的孟加拉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势低平,流水沉积,加之海水顶托形成三角洲。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孟加拉国发展黄麻种植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黄麻的生长习性和农业区位条件因素分析。

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

结合所学世界地理知识可知,孟加拉国为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纬度低,气温高;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为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土壤肥沃,沙质土壤。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伊犁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产芦苇和鲤、鲈等鱼类。

从1975年到2014年的39年间,巴尔喀什湖萎缩明显,共减少617km2,平均每年减少约15.8km2。

巴尔喀什湖正受到“灭湖”威胁。

  材料二  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

(1)与乙河相比,伊犁河(即图中甲河)湖口三角洲更明显,试解释其原因。

(2)经过观察发现,夏季巴尔喀什湖和周围存在局部降水差异,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因。

(3)说明巴尔喀什湖萎缩对区域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