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553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员工入场教育.docx

新员工入场教育

新员工入场教育

一、工程概况

二、基本知识

1、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2、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安全是生产的先决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承的,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生产活动则安全问题不复存在。

反过来科学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已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劳动条件。

3、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层层负责的制度。

4、劳动保护法规、劳动保护法规包括哪几个方面:

过去保护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指我国有关劳动保护的全部法律法规。

狭义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技术规程与办法;

(2)工业卫生规程与标准;

(3)女工与未成年职工的特殊保护;

(4)处理伤亡事故的规程;

(5)劳动保护的组织制度与监督检查。

5、国家劳动安全监察:

是指国家法规授权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监察机构,以国家名义并动用国家权力,对企业、事业和有关履行劳动保护职责和执行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纠正和惩戒的工作。

6、“三结合”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

我国劳动保护管理体制由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7、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8、“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要求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的规定。

9、安全工作“五同时”:

“五同时”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10、职工安全生产的职责是:

⑴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

⑵认真学习操作规程和防护救灾措施,在生产和工作中要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遵守安全规定。

⑶不断提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爱护机械设备,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⑷学习正确用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掌握自救方法。

⑸发现事故隐患,要积极排除,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

11、确保安全生产的“四个必须”:

(1)必须人人注意安全;

(2)必须事事注意安全;(3)必须时时注意安全;(4)必须处处注意安全。

12、安全系统工程:

就是采取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或危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费用投资等因素,使这个系统中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13、三级安全教育:

是对新职工必须进行的入企教育,公司教育、项目教育称为三级教育。

14、安全工作的特点:

预防性、长期性、科学性、群众性。

15、特种作业、特种作业工种:

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特种作业。

包括11个作业范围:

(1)电工作业;

(2)锅炉司炉;(3)压力容器操作;(4)起重机机械作业;(5)爆破作业;(6)金属焊接、气割作业;(7)煤矿井下瓦斯检查;(8)机动车辆驾驶;(9)机动船舶驾驶、轮机;(10)操作建筑登高架设作业;(11)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基本定义的其他作业。

16、国家规定的安全色和含义:

安全色有红、蓝、黄、绿。

红色:

禁止、停止;

蓝色:

指令、必须遵守;

黄色:

警告、注意;

绿色:

提示、安全标志通行。

17、处理事故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是:

(1)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18、要求职工必须遵守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是血的教训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结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果违反或一时疏忽,就会发生事故,不仅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个人终生痛苦,以及家庭的不幸。

因此,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认真按操作规程操作。

19、职工下班离开工作现场前的检查:

(1)电闸是否拉下、断开;

(2)门窗是否关严锁牢;

(3)热源处是否有易燃易爆物;

(4)怕阳光照晒的物品是否遮盖好;

(5)液流的开关是否关闭;

(6)各种用具是否齐全并收好;

(7)易燃易爆物品是否超量存放;

(8)夏季防雷雨设备、沟渠是否存在问题;

(9)冬季取暖设备的泄水阀门是否开、关好;

(10)火种是否妥善处理。

三、安全教育制度

安全教育的规定:

1、企业必须认真地对新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场教育、工段教育和现场教育,并且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进入操作岗位。

2、对于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训练,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他们持证上岗操作。

3、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活动日和在班前班后会上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等制度,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

并且注意结合职工文化生活,进行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

4、在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添设新的技术设备、制造新的产品或调换职工工作的时候,必须对职工进行新操作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四、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广大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劳动法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为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重要措施,专门做出规定,如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岗位的作业内容,全面系统地考虑技术、设备、环境条件,规定了从事生产活动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作业程序和动作标准,是现场操作的根据。

安全操作规程作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可以消除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无知蛮干等不安全行为,安全操作规程是发展生产,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生产顺利进行,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劳动者必须严格遵守。

五、安全检查制度

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应定期地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订出计划,按期解决,务须作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代。

六、个体防护

为了避免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减轻事故伤害程度,而需要给劳动者配备一定的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按用途分为以下几种:

1、预防飞来物的安全帽、安全鞋、护目镜和面罩等。

2、为防止与高温、锋利、带电等物体接触时受到伤害的各类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3、对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毒物或噪声进行防护的口罩、面具或耳塞等。

七、特种作业安全

(一)特种作业定义与分类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规程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包括以下作业:

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超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部机动车辆驾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7、压力容器操作;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11、矿山排水作业;12、被批准的其他作业。

(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学习。

学习的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两个方面。

培训后要进行严格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八、特种设备安全

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和游乐设施、防爆电气设备等。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

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

九、技术安全操作规定

第一条:

现场布置必须符合防火、防尘、防爆、防毒、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必须符合地方公安、环保、电力有关部门的规定;必须符合文明施工的要求。

第二条:

参加施工的职工(包括实习生)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第三条: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

进入现场,禁止穿拖鞋、高跟鞋;距地面3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工地行驶斗车,小平车的轨道坡度不得大于3%,铁轨终点应有车档,车辆的自动闸和挂钩要完好可靠;机械操作要束紧袖口,女工发辫要挽入帽内。

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仪表、工具等,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第四条:

现场道路应循环畅通,确保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等需要道路的路面及近旁不得堆置杂物、设备,影响行驶安全。

存梁场地、移梁跑道两侧要扫除障碍物。

第五条:

现场的材料、物资均应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划定的场所和作业标准进行堆放。

第六条:

材料物资露天堆放的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畅通,分别按品种规格堆码整齐,并设有防止滚动、滑移、倾倒等安全设备。

大堆料要做好排水沟;袋装水泥码放的高度不得超过10袋,垛底必须防潮并架空通风。

取用时应自上而下,不得从中抽垛。

第七条:

立放的大型构件如桥梁、房面板、模板等,不得斜靠柱墙等处,应独立批量安放,堆码整齐,外侧要加固支牢。

第八条:

装卸管材、钢筋、型钢及细长构件,要前呼后应,动作一致,超出车身部分要加设托架。

捆绑牢固,装卸沥青、有粉尘材料和有毒物品时,站在上风方向操作。

使用滑车,倒链的支架应牢固稳定,倒链必须加设保险装置。

汽车装运材料,应符合交通规则要求。

第九条:

现场用水要满足生产、生活、消防等需要;设备、机具等,应设有专人管理,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用水接用的胶管、水龙头要接口严密,经常检查,保持不漏水,给水管路要采取防冻措施。

第十条:

现场生产、生活用电的电线路及设备,均应符合正式工程的标准,并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定实施。

第十一条:

场变电室设专职值班人员,并悬挂警示牌,备有四氯化炭灭火器。

电器设备及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各类电器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按规定接地或接零。

在同一供电系统上必须一致,不得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流动的电器设备及线路,宜使用橡套电缆连接,横过道路时应穿管埋入土内。

第十二条:

各种电器设备,必须安装专用插座,露天及作业棚使用的开关插座,应装配电箱,箱底距地面不得小于1.5m,箱内禁止存放杂物,配电箱应能防火、防水,并应设门加锁,有专人管理。

第十三条:

电器设备及线路,应定期检查和维修。

一般应每季度检查一次,检修电器设备时,应停电作业,并在电源箱或闸上挂“有人操作!

禁止合闸!

”的警示牌,必要时设专人看管,当必须带电作业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操作。

第十四条:

生活照明用电,应控制灯头负荷,不得擅自拉线接灯装插座,不得任意使用大灯泡,禁止使用电炉及其它电器设备。

第十五条:

拆除电源线,应先切断电源,拆除电源线后,不能留有可能带电的导线。

第十六条:

严禁非电职工员进行电工作业的工作。

第十七条:

现场施工用火应订有制度,凡在现场熬制沥清,烤煨钢管材,使用电气焊及其它监时用火,应事先提出申请,采取防范措施后,方可用火。

第十八条:

进入冬雨季施工前,应根据地区特点,编制冬雨季节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冬季施工前,应根据措施要求,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作业场地应有防滑措施;大风雷雨季应有防范措施。

十、事故预防知识

在生产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如果能即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就可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预防知识如何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在生产岗位上的企业员工,要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掌握事故预防知识,下面我们从机械事故预防、触电事故预防、火灾事故预防、爆炸事故预防、中毒窒息事故预防、高处坠落事故预防、锅炉压力容器事故预防、车辆伤害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九个方面来分别介绍事故预防知识。

(一)、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有以下预防措施:

1、电气操作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

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

3、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4、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5、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时,必须:

⑴安设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防护接地或接零;

⑵若使用单相手用电动工具时,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

⑶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⑷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以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7、使用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8、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切不可盲目乱动。

9、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

必须使用时,应经过安技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要按规定时间拆除。

10、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操作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消除聚集的静电。

11、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

12、在雷雨天,不可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20米以内,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13、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沙、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

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它们有导电的危险。

14、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二)、火灾事故的预防

防火工作是我梁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防火措施主要包括: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和锅炉房等梁场要害部位严禁烟火,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3、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3、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4、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5、就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12、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三)、爆炸事故和预防

预防爆炸事故的措施主要有:

1、采取监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有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2、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必须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汽车排气管上要安设火星熄灭器;为防止烟囱飞火,炉膛内要燃烧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

5、搬动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

6、防止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物的跑、冒、滴、漏,以防扩散到空间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7、锅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以后方可进行操作。

8、锅炉、压力容器须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装置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四)、高处坠落事故预防

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为了防止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能进行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人员在各项安全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解决和落实之前,不能进行施工。

对于各种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一一加以检查,经确认完好后,才能投入使用。

3、高处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坏能穿拖鞋硬底鞋才带钉易滑的靴鞋。

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4、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都应随时加以清扫。

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

5、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

梯子横档间距以30厘米为宜。

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

6、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处作业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决。

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

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不得毁损或擅自移位和拆除。

(五)、职业病预防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可分为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等。

(一)职业中毒

防毒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毒物的产生。

2、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材料。

3、密闭式操作。

4、通风排毒与净化回收。

5、隔离操作。

6、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必备的防御性装置,对于减轻职业危害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防护工具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埤套、口罩、眼镜、过滤式防毒呼吸器、隔离式防毒呼吸器等。

(二)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的发病率与人吸入的粉尘量成正比例关系。

因此,根本措施是减少空气的粉尘浓度。

降低空气的粉尘浓度,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即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效果。

1、减少尘源的产尘量。

措施有:

改善作业工艺,减少原料的破碎程度;在尘源周围设置密闭设备,使粉尘不扩散到空气中;在尘源处设置除尘器,将产生的粉尘收集起来。

2、设置通风除尘设备,净化作业空气。

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4、加强劳动保护。

5、加强粉尘检测。

(三)听力保护

预防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

1、消声。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和消除噪声的根本措施,改进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以低声或无声工艺及设备代替产生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将噪声源远离职工作业区均是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

2、控制噪声的传播。

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吸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防止噪声传播。

常用的隔声材料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等。

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

3、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

⑴佩带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

⑵合理安排劳动制度。

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定期体检。

接触噪声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

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

十一、员工安全职责

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不违章操作,工作时做好安全防护。

3、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4、以身作则,不做有对环境有破坏的行为。

5、服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导,积极参加安全活动。

6、爱护安全防护设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7、在施工中发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8、发生安全事故,做好现场保护立即上报现场指挥人员。

十二、安全生产六大劳动纪律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二米以上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丢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接零)保护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5、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6、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把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

十三、发生事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事故现场处理有三个方面: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救护受伤害者,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4、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应遵守三个基本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现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其目的就是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中接受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