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馆.docx
《轩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轩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轩馆
在古典园林中不同的建筑有着自己特点的功能,有时按使用上的需要,也独立设置在园中。
在《园冶·屋宇》云:
“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轩的样式,类似古代的车子,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
适宜建于高旷之处,对于景观有利,便为相称。
这是南方园林建筑的特有方式,三面敞开,精致轻巧,产生轩昂的高爽之感。
如留园的闻木樨香轩,闻木樨香轩位于留园中心水池西侧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贴近云墙,为平面呈方形,三面坐槛,卷棚歇山顶的小轩。
两翼有蜿蜒曲折的爬山走廊,分别与南北的涵碧山房和远翠阁相连。
轩周围桂树成丛,峰石林立,以植物造景生动地命名为“闻木樨香轩”,在此可情景交融地享受“奇石尽含千古秀,佳花香动万山秋”的秋日佳景。
木樨,即岩桂。
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
再例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
听雨轩位于拙政园嘉实亭东面,与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荷叶;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园冶·屋宇》云:
“散居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
”意即暂时寄居之所曰馆,亦可通往另一个住所。
馆的规模大小不一,朝向不定,和一小组建筑群联在一起,一般馆前皆有宽大的庭院。
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佗罗花馆北临广池,南筑高墙封闭,四角设置耳房为出入口,形体独特,为国内孤例。
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
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而十八曼陀罗馆是鸳鸯馆的南厅,曼陀罗花即是山茶花,透过蓝色玻璃观赏名种山茶花十八株。
再者有留园的五峰仙馆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
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
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
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归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五峰仙馆的占地面积比较大。
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
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
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样,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
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
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