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193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docx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管理就没有世界。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管理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也不例外――“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管理。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准确认识和把握课程的重要性,以教育管理为抓手,从加强教师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发挥校园文化隐性作用三个方面,切实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工作卓有成效。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管理

  

  教师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元素之一,教师管理历来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1 应用“学习型组织”于实践,提高管理效率

  

(1)“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认识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彼得?

圣吉最早提出并传播开来的。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归结为:

一是在于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革新能力;二是实现组织成员与其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他们在学校工作中不断重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重新认识自己与组织及其他成员的关系,从而实现工作与生活的相得益彰、相互平衡。

  

(2)“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我校课程管理中的应用

  ①学习方面

  包括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是一种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将终身教育的理念贯彻其中。

学校以创建“学习型”书香校园为目标,认真落实《漳州三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目标要求。

2006-2008学年,我校举办了6场“走进高中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专题讲座,举行了12次高一、二年段师生课题研究过程培训,举行6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成果汇报会(小论文、课件展示1。

两年来,高一、二年段已完成课题675个,撰写小论文675篇,制作课件589个,整理学生论文原始材料汇编49本,有18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荣获漳州市普通中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奖。

  ②组织方面

  我校紧紧围绕办学目标,积极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

在教学上,建立一支以校长为核心,教务处和教研室为龙头,年段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主干的教学管理队伍;在德育上,建立了一支以党委为核心,政教处为龙头,团委会、年段长、班主任、保卫科、生管老师、学生干部为主干的德育管理队伍,形成校务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教研组长会、年段长会、班主任会等信息系统,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制度、奖励四方面内容的《漳州三中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汇编》,做到职责明确,管理有章可循。

规范并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学校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均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③个人方面

  强调自我的超越,专业能力的提升,心智模式的改善和系统思考研究。

每位教师均有个人成长规划,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反思、改进和提高;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形成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全校四年以上教龄的教师100%能胜任循环教学,100%的教师能够承担相关学科的选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100%的教师能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各学科教师共有128人(69.9%)能熟练制作课件,100%的学科有设区市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并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或学术讲座。

学校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确定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课改总课题。

2005年以来,学校共开展15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其中国家级、省级课题13个;已完成省级以上课题5个,结题中的有2个,还在开展的省级以上课题6个。

2006年学校被省电教馆评为省课题研究先进学校,郭勇荣、王建东两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研优秀教师。

  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教师认真执教,笔耕不辍。

三年来,教师在公开报刊发表论文共40篇;在市级以上论文汇编中发表论文共46篇;教师在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或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达96个。

教师参加编纂的教辅、教材20本。

学校每学期编辑一册的《教研通讯》于2006年被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杂志社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校内教研刊物一等奖,郭勇荣获最佳编辑奖,吴红英获最佳组稿奖。

  ④环境方面

  学校信息畅通,资源能得到广泛、有效的利用。

我校积极组织高中教师参加市级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

组织有关人员到广州市、深圳市、三明市、泉州五中、厦门六中、厦门双十中学、龙岩二中、武夷山一中、仙游一中等地进行学习交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42人,66人次;参加市级培训106人次:

多次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

  

  2 应用“激励”理论于实践,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1)“激励”理论的特点。

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或状态,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引行为导向目标。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

  

(2)“激励”理论的依据――心理特点源于需要。

对广大教师来说,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往往更强烈。

而精神需要包括政治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尊重与信任的需要,事业成就的需要等等。

  (3)“激励”管理模式在我校的实际运用。

采取扁平式组织结构和平面化的管理模式,尽量扩大管理幅度以减少管理层次,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和互动沟通,较大地维护了一线教师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可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①针对教师重事业,不满现状的心理。

每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满足了广大教师积极进取的心理需要,也使学校工作更进一步。

  ②针对教师重成就,重荣誉的心理。

对教师的成绩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并表彰奖励。

利用期末总结、教师节、“七一”等重大节日,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③针对教师重尊重与信任的心理。

在教学改革中,要充分信任和依靠教师,并及时进行绩效强化,维护教师心理平衡。

  ④针对教师的从众心理。

恰当地进行引导,逐渐形成群体心向一致,心理相容,既增加了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增加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以“课程领导”理论为导向,规范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管理

  

  1 “课程领导”的理论认识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作为具体目标提出,这意味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将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由单纯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定意义上的课程创造者和一定范围的课程管理者。

  

(2)从课程设置与管理方面来看,要把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设置管理好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又要设置管理好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设置与安排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需要“课程领导”理论的指导。

  (3)学校课程领导应该具备的功能。

课程领导是一种持续变化、充满活力的互动过程,也是课程领导者和教师在校内围绕课程问题的互动过程,其间既关注教师和课程领导者的专业参与、决策和发展,也关注现象的情景因素对于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影响。

因此,课程领导不再是校长、学校行政人员的专利,教师同样有机会参与课程领导。

  

  2 “课程领导”理论在我校的实践

  我校在学校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以增加学生选修课程的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利用我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制定了课程设置与管理的依据,突出了课程领导模式:

  

(1)力争满足“四求”

  ①学生的需求。

在开学初,学校对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要求反馈。

②学科的要求。

由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的要求,提出关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的设想。

③地域、社会的要求。

漳州三中位于漳州市区中心,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等特点,作为市重点校要担负起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责任。

④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及时地掌握有关科学、信息、人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选修课的设置要能够满足社会这方面的需求。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各指导老师上课有计划、有教案、课后有作业;编班形式打破了原来的班级界限,重新组合成新班上课。

可采用的办法是:

①合理安排,固定教室,确定座位,不挪动课桌;②指导教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负责该课的纪律、卫生、财产管理和课堂安全等问题;③确定学生临时班长,负责班级事务,协助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管理;④严格考勤制;⑤建立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每周联络制,把学生的选修课中的问题及时向该学生的班主任反馈。

  (3)注重课程考核。

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学分制管理,完善学校管理的校本化。

  

  三、以“隐性课程”理论为依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办学特色

  

  1 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及相互关系

  2006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通知指出: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教育资源积累和教育成果体现,亦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优”。

办学特色从某种程度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有关,也与学校所强调的学生品质有关,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发挥其隐性课程资源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办学特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2 塑造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及办学特色

  

(1)塑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是人们直观感受到的校貌和校园内的实体。

诸如完善的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基地,体育场馆;完备的文化设施及科技、图书、文娱活动中心;各种宣传工具,如网络、橱窗、电视台、名言励志牌;优美环境中的花圃、池塘、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和绿荫道路等。

  

(2)营造“精、实、恒、活”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是一所学校个性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我校一贯把德育工作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首位,形成“精、实、恒、活”的德育特色,凸显德育效果。

“精”,学校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有“大型诗歌朗诵会”、“读书月活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等,给成长中的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实”,落实德育载体。

通过校园“新星”广播站、“新芽”文学社,校艺术团、男女排球队、篮球队、田径队、摄影协会、动漫协会等学生社团活动,《新芽》校报、《心理园地》、《教研通讯》、《学习与探索》、《漳州三中简讯》等校刊校报以及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与藏族学生结对子等活动,渗透德育要求,挖掘德育内涵。

“恒”,每天的值日生制度、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学期的业余党团校学习、每学年的新生军训,常抓不懈的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月、科技活动月,持之以恒的是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铸造。

“活”,德育工作生动活泼、富有特色。

学校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开展新生入学军训、“寻找校友足迹”等系列活动,利用各种纪念日、节庆日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增强了教育感染力。

  (3)创建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自行运转的重要保障,是用机制来规范、约束师生的品德、行为,这也是建立良好校风的保证。

制度文化建设包括行政后勤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奖惩制度等以及各种守则和校规的制订。

各种制度的制订应体现规范化和严、细、全的原则,以便于执行和操作。

  (4)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

  学生社团数量增加,社团管理日臻完善。

其中最活跃的社团是新芽文学社,采访、报道“感动三中的人和事”,开展“走进林语堂”活动,举办“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讲座,举行作文竞赛及知识竞赛,编集《新芽?

学生优秀作文选》,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师生参与其中既能展示才艺特长、激发个人兴趣、丰富精神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增强审美能力和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增进师生爱校、爱生活的情感和培养促人进取的精神。

  (5)发挥资源优势,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①排球特色。

排球运动是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多次给学校带来殊荣。

1963年学校男女排球队荣获省中学生排球赛双冠军,1988年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1995年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2000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当选为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会员校、副主席单位。

学校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1982年以来,校男排连续24次、女排连续11次获省传统校排球赛的冠军。

学校鲜明的排球办学特色带动了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凸显办学特色成效。

  ②西藏班特色。

从2004年8月开始,我校承担了内地高中西藏生散插班的办学任务,首批15名西藏学生在校就读。

2007年高考,首批15名西藏生全部考上大学本一院校。

接着,我校又迎来了第二批20名西藏同学,我校教师又一如既往地开始了关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繁重工作,在全校教职工的关怀下,第二批西藏学生又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