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绝句选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969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绝句选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绝句选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绝句选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绝句选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绝句选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绝句选4.docx

《古代绝句选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绝句选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绝句选4.docx

古代绝句选4

古代绝句选(4)

古代绝句选(4)

范成大:

咏洒市歌者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说明】一个卖唱者流浪街头,从早唱到晚,还没吃上一顿饱饭,内心十分悲却要强作笑容。

他的歌声就是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

诗人通过这件事抒发了自己的同情和不平。

【解释】①河市--也叫市河,要苏州城内。

歌者--卖唱人。

②渭城--即《渭城曲》,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谱成的乐曲,又叫《阳关三叠》,唐宋时期十分流行。

这里是说卖唱人唱这支流行曲,不在于它的送别友人的内容。

③个中--其中。

当--想必。

这句说:

歌声中想必包含着内心的不平。

④日晏--天晚了。

忍饥面--挨饿的脸色。

⑤春深求友声--用《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典故。

是说:

春天黄莺叫个不停。

是为了寻伴侣。

这两句说:

可怜他唱到天晚,还没吃口饭,依然忍饥挨饿,强作黄莺般的歌声来吸引听众。

范成大:

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说明】乾道六年(1170)作者出使金朝,写下七十多首绝句,记述所见所闻。

这是其中一首。

诗描写汴梁州桥街头一个极为感人的镜头:

男女老少佇立天街两旁候南宋派来的使者,并且倾诉了盼望六军回来的久埋心底的愿望。

通过这个艺术概括,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真实,表达出爱国思想。

【解释】①州桥--也在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

②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

③父老--指汴梁的百姓。

等驾回--盼望宋朝皇帝回去。

驾,皇帝乘的车子。

④失声--哭不成声。

询--探问、打听。

⑤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军。

这里说的是宋朝官军。

高启:

田家夜舂

新妇春粮独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

灯前每嘱儿休哭,明日行人要早炊。

【作者介绍】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9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元末隐居,明洪武初年受召参加修《元史》,任翰林院国史编修。

因为对朱元璋采取不合作态度,被杀。

早年参加过农业劳动,了解一些人民生活诗作朴实平易,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说明】元末明初战乱是很多的。

诗写的是这个背景下的一个生活场景:

尽管是寒冷的雨夜,加上幼儿啼哭,农妇还是必须连夜春米,为出征的人准备早饭。

【解释】①新妇---主妇。

诗中写她有了儿子,不是一般说的新婚妇,舂粮--用杵捣米。

②每嘱--一再嘱咐。

(因为孩子夜晚总是啼哭。

)③行人--出征的人。

早炊--早饭。

高谪: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说明】这是一首送行诗两句写送别时的景色,含蓄地表达了不忍分别的情感。

后两句则用开朗有力的语言,对董大进行诚挚的劝尉和勉励。

【解释】①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②曛--形容天色昏暗。

③君--指董大。

高谪:

塞上听吹笛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说明】这首诗写边塞军队生活,境界苍茫寥廓,所写的情景,都紧紧扣住了塞外生活的特征。

【解释】①胡天--指边塞地区的天空。

②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吹奏乐器。

戌楼--边防哨所。

这两句说:

经了寒霜的边塞地区,天空显得格外空旷明净,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了;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哨所。

战士们吹起了羌笛。

③梅花--《梅花落》,笛曲名。

句中把“梅花落三字拆开来用,含有双关意义:

既指悠扬的笛声,又把笛声比作飘落的梅花。

④关山--关塞山河。

这句说:

风吹着梅花(传送着笛声),一声之间就布满了关山。

高谪: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作者介绍】高谪(约706-765),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景县人。

早年很不得志,过了多年流浪生活。

对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有所了解。

后任节度使和州刺史等职,官终散骑常侍。

他以写边塞诗著名,也有揭露封建压迫剥削、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无论是长篇的歌行体,还是短小的绝句,他都写出了一些成功的作品。

【说明】这首诗写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歌咏了当地少年英武豪迈的精神。

【解释】①营州--唐朝设置营州都护府,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乃至

,是唐代东北重镇,开元后为平卢节度使驻地。

当时这里是汉族和契丹族杂居的地方。

②少年--青年,厌--饱经、熟习。

③狐裘--狐皮袍子。

蒙茸--纷乱的样子,借指狐裘皮毛蓬松。

这两句说:

营州地方的少年,虽然年轻,却已熟习原时取生活他们常常穿着毛蓬蓬的皮的皮袍到城外打猎。

④虏酒--指当地少数民族酿造的酒,千钟不醉人--喝一千钟也不会醉,这是夸张的说法。

古时常用喝酒多来表示性格豪放。

龚自珍:

己亥杂诗(选3首,3-1)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诸泪滂沱。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道光九五(1829)年进士,做过内阁中书一类小官,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回家。

他的诗风雄放,七言绝句尤为出色。

【说明】作者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从北京辞官回家,九月又从杭州北去接家眷南返,在往返途中写了三百十五首绝句,记述见闻,抒发感慨,题为《己亥杂诗》。

现选三首。

这一首记述途中所见粮船和纤夫之多,从百揭露了清王朝赋税和徭役之重;既因自己“曾糜太仓粟”而内疚,又因同情百姓苦难而“泪滂沱”。

【解释】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

②筹--筹措,谋划。

缆--系船的缆绳。

一缆:

一条船的意思。

这句说:

为了筹措一船粮的运输就需要十个纤夫之多。

③河--指运河。

这首诗写在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

清江浦在大运河沿岸,自古是水陆交通要道。

④糜--消耗。

太仓--封建王朝在京城的粮仓。

⑤邪许--纤夫的号子声。

泪滂沱--形容泪流如雨的样子。

龚自珍:

己亥杂诗(选3首,3-2)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说明】作者以大量事实,深刻地指出造成国破民穷的根源在于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

他们不发展工农业生产,一味残酷压榨农民,使得整个国家经济陷于崩溃。

整首诗字里行间充满愤怒的控诉。

【解释】①论--讲究,提倡。

盐铁--指制盐冶铁。

筹--筹划,治理。

河--泛指水利运输。

②独倚--单单依靠。

东南--东南各省。

这句说:

单单依靠着东南沿海一带的赋税。

使得民不聊生。

③这句说:

官府本来规定每亩地交三升粮,由于层层盘剥,老百姓得交一斗粮。

④屠牛--宰牛。

栽禾--种庄稼。

这句说:

(这样一来,农民破产,纷纷出卖耕牛,)屠牛行业兴旺,怎么不胜过种田呢?

龚自珍:

己亥杂诗(选3首,3-3)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说明】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并大声疾呼:

要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解释】①九州--古代把中国划分为九州,所以用九州代称中国。

恃--依靠,风雷--风神和雷神。

比喻变革社会的威力。

②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社会死气沉沉,一切生气都被扼杀。

喑,哑,无声无息。

究--终究,毕竟。

③天公--天老爷,抖擞--振作,奋发。

④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

拘,拘泥。

格,成规。

降--降生,涌现。

顾炎武:

古北口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作者介绍】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昆山(今属江苏省)人。

崇祯末年参加政治团体“复社”,南明福王时任兵部司务。

明亡后参加过昆山民众武装抗清起义,后在华北一带纠合同志,积极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晚年定居华阴(今属陕西省),从事著述。

他是著名思想家、语文学家,也善诗,诗风刚健清新。

【说明】明亡后作者为了深入开展抗清活动,曾到山海关、居庸关、古北口等地进行考察,并写了一些诗。

这首诗就明末古北口关防失修一事,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

【解释】①古北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

关口两侧山势陡削,甚是险要。

明代前期在这里设有关防,后来就失修了。

②雾灵山--古北口所在的山梁。

这句说:

雾灵山的关防废除多年,杂花乱生,一片荒芜。

③塞--关塞。

这句说:

现在只听见山泉流经关塞的声音,(荒芜极了,没有兵防的影子。

)④张少保--张承荫,明万历时任辽东总兵官,积极整顿关防建设,死后赠少保。

⑤碛--沙石堆。

这里代指山口。

受降城--唐代张仁愿在今黄河以北地区修筑了三个受降城。

明正德、嘉请时期,巡抚王大用曾经建议朝廷在雾灵山筑城防守,没有被采纳。

顾炎武: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翡翠年深伴侣稀,清霜憔悴减毛衣。

自从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飞!

【说明】诗中用翡翠鸟比喻自己,向友人表达了自己经终不渝的抗清信念。

前两句感叹自己年迈体弱了,抗清的志士也少了。

后两句表示,自己决不灰心丧气,一定要把抗清斗争进行到底。

【解释】①路舍人--指路泽溥。

他是明末大臣路振飞的儿子,明亡后和弟弟路泽浓隐居太湖东山,从事抗清活动。

顾炎武和他往来密切。

有时住在他家里。

舍人,是尊称。

三十年--指明亡以来。

这首诗是顾炎武晚年到西北时写的,那时路泽溥兄弟隐居太湖约三十年了,柬--通“简”,书信。

②翡翠--一种羽毛艳丽的鸟,旧说雄的是翡,雌的是翠。

这里比喻自己。

年深--年老。

伴侣稀--意思是抗清的知心朋友一个个少了,③这句说:

形容苍白憔悴,身体也虚弱多了。

④这两句说:

翡翠鸟自从以南枝为宿,便决不回身北飞了。

韩偓: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作者介绍】韩偓(844-约923。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兵曾侍郎等职。

唐亡后去福建依附闽王王审知。

他写过许多颓废的艳情诗。

但也写过一些反映历史真实的好作品。

【说明】这首诗写唐王朝崩溃后,地方军阀给人民带来了无究灾难,广大农村十室九空,一片荒凉。

【解释】①沙县、龙溪县--均属今福建省。

值--碰到。

泉州军--泉州的军阀部队。

②潺湲--水流动的样子。

③落--村落。

寒食--寒食节,这天禁止用火。

这里用来形容村落荒芜,不见烟火。

韩驹:

次韵《馆中上元游葆真宫观灯》

百千灯射水晶帘,尚觉游人意未厌。

多病只思田舍乐,夜归烟火望茅檐。

【作者介绍】韩驹(约1086-1135),字苍,仙井监(今四川省仁寿县)人。

宋英宗时进士。

哲宗时做过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等小官,后贬官涪州别驾。

徽宗即位一度起用,不久又被除名编管宜州,死于贬所。

他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首领,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

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

【说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官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安置。

这兰诗是赴黔州途中写的。

诗中描写山区偏僻险阻和他当时处境险恶相仿佛。

最后两句表示了的心胸豁达。

意志坚强。

【解释】①竹枝词--原是古乐府的一曲调,句尾有和声,产生在巴东巫峡一带。

后人用它写成七言绝句,富有山歌风味。

②一百八盘--和下句的四十八渡都是到黔州山路上的险要地。

萦--旋绕。

这句形容山路盘旋曲折。

③这句说:

一路上天气阴沉,过了四十八渡才略微见到点夕阳。

④鬼门关--指道路僻远险阻的地方。

⑤这两句说:

不要说黔州离开汴京太远了。

四海一家,这里居住的也是亲人兄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