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遗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811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圣遗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圣遗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圣遗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圣遗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圣遗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圣遗音.docx

《大圣遗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圣遗音.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圣遗音.docx

大圣遗音

大圣遗音

  奏一曲高山流水,叹世间知音难觅。

这是无数古代丈人骚客直抒胸臆的一种方式。

时至今日,古人寄情于山水的生活方式已然被快节奏的生活所取代。

现代人常常叹息,不仅是知音难觅,就连被文人墨客视作精神图腾的古琴也成了稀罕物,绝非寻常人家可以拥有。

  

  古琴结构暗合天地之数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征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

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风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

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

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

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

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

“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个“纳音”。

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

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古琴的结构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

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千古神话造就古琴尊贵身份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

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琴”。

传说中的千古名琴已然无从寻觅,以致历经千年而依然保存完好的唐琴就成了琴中圭臬,成为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弦乐器。

  唐朝是古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古琴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

所以传世唐琴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神品。

现存的传世唐琴并不多,丰要包括:

诗梦斋旧藏的“九霄环佩”,汪孟舒旧减的“春雷”、“枯木龙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上海吴金祥旧藏的“九霄环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春雷”、“松风清节”等。

  以“春雷”为例: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

”传世占琴,以唐琴最为珍贵。

唐琴之中,又以雷公琴为最。

而蜀中九雷中,以霄威成就最人。

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为最。

所以,在古琴中,“春雷”实是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估设“万琴堂”,广罗天下古琴神品于其中。

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

金灭北宋后,金人将夺自宋宫的珍宝,装了两下多车,运往北方。

“春雷”琴也随之来到了北京,成为了金帝宫中的第一琴,被收藏于承华殿中。

金章宗死后,以此琴陪葬。

在地下埋了18年后,“春雷”又复出于世,成为了元宫中的珍宝。

后来,“春雷”琴被赏赐给了元朝丞相大琴家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又将其赠予老师万松老人。

此后,“春雷”琴又复归耶律楚材之予耶律铸。

以后其琴又归赵德润所有。

明朝时,“春雷”传入明宫之中。

到了清朝,“春雷”琴流传到裕亲王府中。

此后,该琴义流出府外,为清末名琴家佛诗梦所得。

后来,佛诗梦又将“春雷”琴传予其入室弟子北京大琴家汪孟舒。

现“春雷”琴仍为汪氏家传珍宝。

无价之宝“春雷”,得以传承至今,实在是一大幸事。

  而传世名琴中,仅次于唐琴的,当数宋琴。

宋朝也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代之一,其时政府对斫琴十分重视,设有“官局”,同时野斫也十分风行。

所以,宋朝的传世珍品也很多。

现存的两宋古琴佳器较多,不多赘述。

传世元琴与明琴,虽不如唐、宋琴那样珍贵,也同样是古琴珍品。

古传名琴,必刻琴铭。

自古以来,凡传世名琴无一无琴铭也。

古人为琴赋予了众多美丽动听的名字,如“大圣遗音”、“九霄环佩”、“枯木龙吟”等,举不胜举。

另外,古琴形制、材料、附件都十分考究。

在鉴藏传世名琴时尤其应该注意。

一张较好的古琴,应具备以下一些优点:

一、高音区要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要浑厚丰满;二、发音要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

三、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琴面要平匀,不可有噪音;四、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

五、年代久远有历史价值的古琴,琴身上往往有“断纹”,这种琴常常发音松透、圆润,优美动听。

  

  拍场火爆古琴身价倍涨

  

  2003年7月,北京嘉德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的“九霄环佩”琴是国内艺术品市场上首次出现的唐代古琴。

这把“九霄环佩”古琴形制浑厚,作圆首与内收双连弧形腰,相传为“伏羲式”。

该琴以杉木制成,木质松黄,配以蚌徽,琴轸以白玉制成,雁足刻工精美。

岳山焦尾均为紫檀制,工艺规整。

琴身为暗朱红漆色,鹿角灰胎,间以历代修补之墨黑漆等。

琴身通体以小蛇腹断纹为主,间以小牛毛断纹。

龙池内有唐宫琴格式寸许大字,朱漆隶书“至德丙申”四字(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元年,即公元756年,为中唐之始)。

琴背池上阴刻琴名“九霄环佩”,龙池下刻“清和”篆印,另有略晚些时的刻印两方“汾阳后裔郭京家藏”和“东坡苏轼珍赏”,此琴以346.5万元的价格创下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

  不过,这一纪录不久就被另一架唐琴打破。

在2003年11月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藏界泰斗王世襄先生收藏的唐“大圣遗音”古琴以891万元的价格再创新的纪录。

该琴为桐木胎,色紫如栗壳,金徽玉轸,遍体蛇腹断纹。

圆形的龙池上方刻有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两侧则刻有“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池下方还有“困学”、“玉振”两款印。

整架琴造型浑厚优美,漆色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

  在2010年的秋拍中,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隆重推出的“胡若思藏古琴专场”中,十床占琴尽数成交,总成交额达2850万元。

其中广受关注的胡若思藏“唐?

蕉叶铭文琴”以672万元的高价成交,夺得了本场拍卖的头魁。

  而在保利秋拍中,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4亿元的高价成交,不仅刷新了古琴的世界拍卖纪录,也成为首件过亿的乐器作品。

该琴为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东京(今开封)“官琴局”御制,于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且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款“宋制松石间意大清乾隆辛酉年装”、“永宝用之”。

此琴保存至今,琴体完全是宋时原貌,琴匣及琴上配件全部清宫旧物,并且传承有序,历经北宋晚期内府宣和殿“万琴堂”藏、清乾隆六年(1741年)装匣,内府珍藏、清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赏玩御铭、清晚期至1953年北平“蕉叶山房”张莲舫秘藏,及1953年后上海著名琴人樊伯炎先生购得收藏至今。

  

  古琴鉴藏“断纹”是关键

  

  “断纹”是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

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亦有业内人士表示: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是一种误解,断纹的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

断纹的出现是递增的过程,随着时间不断递增才是科学客观的说法。

从历史传世实物来看,民国制作的古琴也有断纹。

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更是在制作未完成时就已出现断纹,这是分析漆胎断纹来鉴定古琴时要非常注意的一点。

  伪制断纹古已有之,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

其实,判断真伪断纹主要还是依靠仔细观察。

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

  同时,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

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

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