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纸片插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578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纸片插接.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课 纸片插接.docx

第1课纸片插接

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  

 

课题

1、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

教具准备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指导

二次备课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

同学们。

你们用过水彩吗?

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

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

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

哪几种颜色是原色?

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

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

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

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

(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

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

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

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

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

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      做实验:

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

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

(师边说边做)。

生:

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

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

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d.       得出定义。

师:

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

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

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

(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

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

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

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看录像结束教学

1、看课本第P11。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

如课本中:

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

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

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课题

2、万花筒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

教具准备

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师指导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通过出示教师制作的万花筒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通过让孩子上台玩一玩的体验方式,有效激发孩子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1、出示教师买来的万花筒,让学生看一看是什么?

学生说万花筒。

2、玩过吗?

请几个同学上前玩一玩。

(找3名同学)

3、感觉怎么样?

学生感觉感觉很漂亮。

转过来转过去的图案都不一样等回答。

4、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万花筒。

板书(万花筒)

5、其他同学,你们也想观察万花筒吗?

同学们回答:

那我们看大屏,看一个特殊的万花筒。

观察之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万花筒的图案有什么规律?

图案都是对称的。

(教师表扬:

说的真好,你与数学联系到了一起)

二、提出问题

教师让学生提出质疑

1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无论万花筒的图案怎么变化,图案都是对称的。

对于万花筒你有什么疑问?

小组讨论,把疑问写在研究方案上。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预设学生问题):

a、为什么万花筒的颜色多彩缤纷?

b、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

c、万花筒是什么原理制成的?

d、为什么我看到了很多个一样的图形?

各个小组依次汇报各自的问题,根据如果学生提出了“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

教师板书(研究的问题:

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是:

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

在探究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所提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板书(共同研究的问题:

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

同学们猜想一下:

万花筒的图案问什么是对称的?

板书(猜想:

与******有关)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问题,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板书(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三、自主探究制作万花筒。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制作万花筒需要注意什么?

看大屏

1、我们要做的准备是:

2、预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3、研究克服困难的对策是:

4、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安全、碎纸不能太多。

好,带着黑板上的问题与猜想,制作万花筒。

四、观察万花筒,完成问题

同学们,万花筒做好了吗?

请按要求进行观察。

1、每个小组按顺序依次观察万花筒,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用手遮住万花筒底部,按顺序依次观察,你能观察清楚吗?

3、每个小组同学按顺序依次用厚衣服盖住头部,在衣服内观察万花筒,看看你还能观察到什么?

这说明万花筒图案的对称与什么有关?

学生:

与阳光有关

完成结论、板书(结论:

光的反射)

光到底是怎样反射的呢?

通过课件展示。

(光的反射)

五、欣赏对称建筑图形与不对称图形

教师语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对称建筑图形与不对称建筑图形,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你能找出那些是对称,那些是不对称的。

(课件展示)

六、拓展

通过总结让孩子再一次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万花筒的制作过程,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让学生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让学生说出万花筒原理。

 

 

 

 

 

 

 

 

 

 

课题

3、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学习用具

学生将自己的过家家用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森、汽车、厨具……)

带来。

带齐绘画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师指导

二次备课

(一)导入,启发想象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我们请来的导游就是格列佛,他是一名医生喜爱航海,大家看看他带我们到了哪里,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

师:

你怎么知道格列佛到了小人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们继续和格列佛一起旅行

师:

格列佛来到了哪里,你从哪看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人国与小人国》出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回忆下还有那些童话也讲了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

(课件:

拇指姑娘,白雪公主,)

(二)大小通过比较产生

老师带来了一辆小轿车,老师要变个小魔术,让这辆汽车一会大一会小

问:

是什么原因让同一个小汽车一会大一会小。

(生同桌讨论片刻,回答。

看来大与小是和周围环境对比才能显现出来的。

(三)欣赏激趣,创作

A.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有趣的图片(课件)

B.现在格列佛邀请我们一起去大人国和小人国做客,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呢?

(小组讨论)

师提示:

例如与小人国或大人国的人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玩耍时的有趣情景?

B.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请同学们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描绘来到大人国或者小人国的情景?

a.看这条虫子都可以当公共汽车了

b.再看这幅是通过身体哪个部位来体现来到小人国的?

……大人与小人和谐生活在一起,非常有趣。

(四)生作画,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请你们也用画笔描绘出你们在大人国或小人国的奇遇吧。

1.师巡视了解,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人与物的不同进行对比。

2、讲解画面要求。

要想表现出你是在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一定要把大小对比画的清清楚楚。

如果你是在大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大)而你自己画的(小),相反,如果你是在小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小)而你自己画的(大)。

这节课我们起稿构图,下节课着色。

辅导重点:

1、了解学生对表现大小认识角度,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

2、指导学生认识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渗透表现大小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

4、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5、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材、构思、确定表现角度。

(五)作品展评:

教师评、互评与自评结合。

以鼓励为主。

帮助学生怎样进行互评,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①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②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③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

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与绘画过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六)拓展

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还可以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

课后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些有趣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创意。

 

 

 

 

 

课题

4、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学习用具

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游戏与导入

1组织游戏

游戏环节:

找兔子爸爸。

(两名同学戴上一模一样的兔子头盔,一同学站在前方,另外一个站后方,教师说出游戏规则:

兔子爸爸的特征是脑袋更大一些,耳朵更长一点。

同学们你们找到兔子老爸了吗?

2其实两个兔子头盔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看起来就会有变化呢?

过渡语: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有许多的奥秘呢!

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二、讲授新课

1播放一组具有很明显透视现象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天空的热气球,乡间小道上两旁的树木,兵马俑,草原上的羊群,海面上的小船)教师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图片,发现图中前面后面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前面的事物离我们近,后面的离我们则远,近的东西看起来大,远的则相反!

3回想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前前后后的关系,你能说说吗?

4过渡语:

在知道“近大远小”这一规律以后,同学们想一想在画面上表现前前后后的关系又有哪些好办法呢?

a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马路,在马路的两侧教师各准备了三棵不同大小的树(用卡纸剪的)让两名学生栽在马路边。

要求:

体现前后关系。

过渡语:

除了这种将物体逐渐缩小尺寸来表现前后关系,我们还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呢?

b教师播放图片,(天空中的热气球,其中一个被另一个遮挡)。

提问:

这两个气球你能分辨那个在前,那个在后吗?

过渡语:

现在想想还可以通过那个办法来表现前后?

c教师各准备了两辆一样大小的汽车(卡纸剪的)学生来参与将其粘贴在黑板的马路上。

要求:

体现前后关系

三、艺术实践

1教师再播放一组幻灯片(学生的表现前后关系的作品)

引导学生探究小作者们是通过表现生活中的哪些景象来表达前前后后关系的。

他们都用上了我们所学的哪些方法?

如果是你你打算表现什么事物来体现前前后后?

2艺术实践要求:

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一幅表现前后关系的作品。

具体要求:

构图饱满,生活中的场景。

教师指导:

1及时发现从构图、造型、线条运用上表现较好的作品,给予鼓励。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纠正个别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

1组织学生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依据评价要点进行评价:

画面是否表现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构图是否合理。

 1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站在前面的同学的兔子头盔更大是兔子老爸。

2学生思考得知是两个同学站的位置不同才产生的视觉效果。

 

1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画。

2说画面中美丽的景物。

3学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4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前后关系。

 

1、学生参与粘贴游戏,通过不断的尝试,分析,比较,把树按照从大到小往后排列可以产生强烈的前后关系探究出1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学生通过生活的经验得知被挡到的气球在后面。

概括出2可以将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后面来产生前后的关系。

3、学生通过上一轮的学习准确的把一辆汽车贴在另一辆汽车后面来产生前后关系。

学生感受同龄人的作品,说出他们的表现手法。

 

 

学生表现

1学生把作品贴于展板上。

2学生欣赏。

3自评与互评。

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收获与体会。

 

 

 

1

课题

9、天然的纹理

 

教学目标

1够用一两句话提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能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学习用具

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师指导

二次备课

一、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学具:

收集到的树叶,羽毛,贝壳,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

二、引导教学。

(1)游戏导入

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礼物放在箱子里,摸一摸,说一说是什么东西。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引导学生认识肌理,激发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可以这样说:

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

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3.师总结:

有些斑纹是用眼睛能看到的,比如西瓜皮上的花纹,蝴蝶翅膀,等这些被称为视觉肌理。

有些斑纹不光用眼睛能看到,用手能摸得到,那就是触觉肌理。

4.欣赏课件各种斑纹。

(1)尝试学习湿拓法。

师:

你们尝试着用能摸的到肌理的物体,印在纸上,找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尝试着试一试。

用颜料涂在收集到的物体上面印出来。

欣赏用湿拓的方法拓印的肌理图片。

师:

老师的范作中有一些宝贝,看看谁能找到都用到了哪些物体的肌理?

师总结:

这就是湿拓法。

(2)游戏方法学习干拓法。

师:

同学们印的非常好,老师为了表扬你们现在表演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

提前在一张纸上用几片树叶摆放成一条鱼的形状粘好,然后上面覆盖上一张纸,用油画棒在上面一涂,就拓印出一条鱼的形状来了。

然后讨论老师的方法——干拓法。

最后根据想像再进行添画。

(3)学一学,试一试。

1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2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三、作业展示。

(1)评评自己的作业。

(2)评评他人的作业。

(3)教师整体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学生收拾教室里的物品,清理卫生,保持教室整洁。

五、课后拓展

回去想一想,你还会什么样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

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

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

10、美丽的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用具

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指导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花吧,你一般在什么地方看到花?

公园里、街道边、广场上、小区里等。

这些花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

美化环境、愉悦心情。

节日里,情人节送玫瑰,清明节用菊花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在母亲节,孩子送母亲康乃馨,在婚礼上,百合花最多,代表了百年好合。

为什么用花来表达感情?

花美丽、漂亮,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这些美丽的花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出示课题:

美丽的花

二、探究新知

1、了解花的基本构造

出示课件演示,包括:

根、茎、叶、花蕾、花萼、花瓣、花蕊

欣赏几种美丽的花

2、了解花卉图案的变形方法

有夸张法、概括法、添加法、几何法、拟人法等,然后结合几种常见的花,课件演示其多样变化。

3、欣赏几幅适合纹样作品

4、展示生活中花卉装饰的物品

5、欣赏学生作品

6、欣赏教师示范作品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

每位同学用花卉图案装饰一个餐盘

2、作业步骤:

(1)先用铅笔轻轻画出花卉外形的骨架线。

(2)用彩笔勾线、涂色

    学生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大胆取舍;

2.应强调整体,减弱局部,添加细节要慎重;

3.以线、面为主,点为辅,;

4.上色时注意底色和花卉的色彩搭配,如底暗花明、底亮花暗等。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先自评,后互评

 

 

 

 

 

课题

5、登山游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上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制作一套登山游戏棋,并进行游戏

2、难点:

棋盘的设计与制作。

学习用具

课前收集各种游戏棋,并进行游戏;绘画材料及彩泥骰子等。

 

 

 

 

 

 

 

 

教师指导

二次备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游戏棋,并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款游戏棋,说说为什么它吸引你?

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其画面的合理安排,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

2.发展阶段

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

提问:

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

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3、“奇思妙想阶段”

启发学生在欣赏游戏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发挥想象力,尽兴游戏事件的设计。

(分组进行)

4、“作品欣赏阶段”

请部分同学展示并简单介绍他们组设计的游戏棋,引导并教育学生只有善于观察、勇于创新,才能设计出好的游戏棋。

5、“共同游戏阶段”

自由结组参与游戏棋的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课题

6、黑与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艺术家取材于生活的黑白画创作作品,了解黑白画的概念和黑白画独特的美感。

2.、通过解析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创作灵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黑白画的绘制原理。

学习用具

 课件,绘画剪贴工具,收集黑白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师指导

二次备课

1、教师出示熟悉的黑白画图片(斑马图片、太极图等),学生回忆生活中具有黑白现象的事物(如围棋、服装、斑马线、书法等),初步感知黑白画面。

2、学生观察、对比黑白图片与彩色图片,交流对它们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黑白对比所带来的独特美感。

3欣赏多种类型的优秀黑白艺术作品,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媒材与创作方法。

学生畅谈欣赏感受,加深对黑白画美感的理解,了解黑白对比形式在不同类型作品中的运用。

4、出示一组即时贴制作的黑白画《树》,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5.引导学生观察范作使用的材料及特点。

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材料?

(即时贴)材料有什么特点?

(即时贴的特点:

生活中常见,易裁剪和粘贴等)师生通过交流,总结出即时贴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背面有胶,易于刻贴或剪贴的特性。

6.学生探究作品中的绘制方法,提出问题:

《树》作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总结画面分割的绘制方法。

学生初步体验运用分割的方法对《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