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244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docx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

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2.使学生能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模仿蚯蚓饲养方法养殖其他小动物,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蚯蚓的饲养活动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实验,养成随时随地观察,体验观察的快乐和观察到结果的成功喜悦心情。

情感目标

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实验完毕,将蚯蚓放归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种生物的生存权力。

 

●教学重点

1.阐明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蚯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教学录像或教学软件;其他的环节动物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放大镜、棉花、清水。

2.学生准备:

(1)课前两周(或更长时间)饲养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玻璃板、糙纸,饲养装置(取无色透明塑料筒或玻璃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教具,直接导入新课教学]

采用直接导入式。

首先要求各小组拿出自备的教具以便于教师检查或调整。

检查过程中,对于实验装置制作优秀,有创新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同时,教师还应将合理的实验装置在全班演示,以便于学生课下交流。

教师分发实验器材。

然后采用谈话式请各小组将饲养蚯蚓这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想到的或用其他方式查询到的关于蚯蚓方面的知识与全班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师生可做如下活动:

教师:

同学们已对蚯蚓进行了两周左右的饲养和观察。

现在,咱们还是用老办法,从第1组到第12组,按顺序向全班汇报交流饲养和观察实验情况。

第1组:

我们组观察到蚯蚓的体色是暗红色的,整个身体由一节一节的体节构成,在身体前端还有一个像指环一样的结构……

第2组:

我们发现蚯蚓白天钻在土壤里,晚上才出来觅食,它把大点的腐烂树叶拖进洞中,但排出来粪便却像土一样……

第3组:

我们组还查阅了资料,知道了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第一,蚯蚓能钻洞松土,肥沃土壤;第二,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能吃,是我们的食物;第三,蚯蚓还能处理有机废料,是清洁工的好朋友;第四,蚯蚓还可以作养殖行业的饲料,是养殖工人的好朋友……

第4组:

我们组观察到…………

待小组汇报交流完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一环节的观察。

观察之前,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第15页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完毕,全班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拨。

例如,师生可做如下交流:

第1组:

我们发现: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腹面不像背面那样光滑平整,那就是刚毛。

教师:

完全正确。

那么刚毛对蚯蚓有什么作用呢?

请你们思考一下。

第2组:

……我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湿的,因为干净的地方不明显,把它在有细细的沙土上就会沾满细土。

可是,为什么它的体表是湿的呢?

为什么观察的时候还要用湿棉花轻擦它的身体呢?

我们搞不清楚。

教师:

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

说明你们确实动了脑筋,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学习习惯。

就2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也提个问题,大家想想看,如果把蚯蚓长时间地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蚯蚓会怎样呢?

学生:

会死掉。

教师:

为什么会死掉呢?

学生:

长时间……嗯,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渴了?

教师:

饿了,渴了怎么就会死呢?

学生:

……

教师:

大家还记得“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吗?

至此,教师已经等于把答案告诉了学生。

相信学生可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答案。

[播放教学录像,继续深入分析]

教师播放有关蚯蚓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以起到充分肯定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而对蚯蚓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师生可做如下活动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

刚才第2组的同学已经给咱们总结出来蚯蚓适于陆地生活的第1个特征,那就是:

蚯蚓的体表有粘液,可以溶解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所以,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借助体表进行呼吸(板书)。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蚯蚓的运动。

学生:

它是靠刚毛运动的。

学生:

不对!

它运动的时候一收一缩,是靠肌肉收缩而发生蠕动的。

学生经过观察和争论,基本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要进一步引申,引导学生做更深一步的观察,最后分析、归纳总结出科学准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的钻研知识,探究生物现象的刻苦钻研精神。

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

教师:

现在我们来看蚯蚓的蠕动有什么特征。

学生:

当蚯蚓身体变细的时候,身体就伸长;身体变粗时就缩短。

学生:

缩短以后,身体后部就移动了位置,结果发生了蠕动。

教师:

为什么身体能变细(或变粗)呢?

学生:

是因为肌肉收缩。

教师:

既是肌肉收缩,那么请大家看老师做一个屈肘或伸肘的动作。

(教师做屈肘或伸肘动作)仅靠肌肉的收缩就能变细吗?

至此,可能有少数学生能够答出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和舒张使蚯蚓发生了蠕动。

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并要求其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知识来源,以使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然后,教师用体态语言进行讲解,如:

可分别用左、右手代表环肌和纵肌,然后做交替收缩状,适当点拨学生以使学生充分理解:

环肌收缩时,纵肌舒张,身体变细变长;环肌舒张时,纵肌收缩,身体变粗变短这一知识要点。

如果学生不能答出,教师也可就此课题要求学生查询资料或上网查询让学生讨论等,以培养学生拓展知识来源,学会课外搜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阐明刚毛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

培养学生全面地系统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总结重点难点,继续推进新课]

教师:

刚才,我们对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现在,我们看看谁能准确地总结一下蚯蚓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

×××,请你来说一下。

学生:

第一,蚯蚓的体表有粘液,可以溶解气态氧进行呼吸。

第二,蚯蚓没有发达的四肢,但有刚毛和肌肉可以发生蠕动。

教师:

很好,该同学的总结完整吗?

谁还有别的意见吗?

请你来说一下。

学生:

我认为除了以上内容之外,还有蚯蚓的身体是分体节的。

蚯蚓的身体分节与蚯蚓的运动有关,还可以增强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教师:

很好,大家都要向×××同学学习,学习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好,对于蚯蚓我们就先探讨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资料。

教师播放有关其他环节动物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注:

实在没有这些资料,教师可提前到小河采集水蛭,到沙滩捕捉沙蚕等),让学生观察。

教师:

这段内容放的是其他的环节动物,同学们能看出来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吗?

教师组织学生就近议论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学生:

用口或吸盘捕食。

学生:

都有发达肌肉,能够运动。

上述答案可能学生较为容易地就能观察并概述总结,可能环节动物的体表湿润这一点不大容易说出,教师应就蚯蚓体表湿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

[复习巩固新知识,简单小结结束]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蚯蚓的生活习性是

A.昼夜穴居

B.白天穴居,夜晚爬出地面取食

C.白天爬出地面取食,夜晚穴居

D.昼夜在地面上生活,觅取食物

答案:

B

2.蚯蚓前进时,首先是

A.身体后部刚毛钉入土里,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向前伸长

B.身体后部刚毛钉入土里,环肌舒张,纵肌收缩,身体向前伸长

C.身体前部刚毛钉入土里,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

D.身体前部刚毛钉入土里,环肌舒张,纵肌收缩,身体向前缩短

答案:

A

3.蚯蚓的呼吸靠(  )进行

A.体表B.口C.肠壁D.肺

答案:

A

4.将刚挖出的蚯蚓放到干燥环境中,不久便死亡的原因是

A.它穴居怕光B.它神经系统受破坏

C.无法呼吸导致死亡D.被饿死了

答案:

C

5.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是因为

A.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

B.长期穴居使土壤增加了通气量

C.它本身营养价值很高

D.它能吃腐烂的有机物

答案:

A

二、观察与思考

1.有人趟水过河时,不慎被水蛭钉咬,若手用力往外拽则水蛭就会往里钻;若用手掌用力拍或给它的身体上撒些盐,过一会它就会自动脱落。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集中在身体前端,主要由咽上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和围咽神经组成。

用手往外拽对其前端刺激强,而环节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灵敏,所以,越拽越往里钻;用力拍打则会使水蛭前部对外刺激的反应由于受力过强而受麻痹,结果,水蛭从身体上脱落;给其身体撒盐是为了增大体表粘液的浓度致使水蛭不能呼吸而脱落。

2.大雨过后,会看到有蚯蚓钻出地面,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

大雨过后,洞中缺氧,蚯蚓钻出地面是为了呼吸。

 

●板书设计

陆地生活的动物——饲养和观察蚯蚓

一、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1.体表有粘液,无专门呼吸器官——溶解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作用

2.体表有刚毛——辅助运动

3.有发达的肌肉——环肌、纵肌交替收缩发生运动

4.生活习性——穴居、昼伏夜出,以枯枝败叶为食

三、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2.有口或吸盘用以捕食

3.有刚毛或疣足,发达的肌肉用以运动。

4.体表湿润可以呼吸,无专门呼吸器官。

 

●活动与探究

活动内容:

为什么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办法:

1.饲养和观察蚯蚓。

2.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搜集有关蚯蚓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3.向农民朋友调查蚯蚓。

活动结果:

写一篇题为“爱护蚯蚓”的小论文,字数不限。

 

●备课资料

1.蚯蚓的呼吸过程示意图:

 

 

 

2.蚯蚓的经济意义: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把酸性或碱性土壤改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疏菜和果树的生长。

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用来饲养畜、禽和发展水产养殖业,都能取得增产、增肥的极好效果。

蚯蚓在药物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是常见的中药材,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

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

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

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

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10倍。

因此,有些科学家们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人工饲养蚯蚓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事业。

目前我国也正在积极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3.蚓茧的采集、孵化和培养实验

蚯蚓是人类的朋友,是大地的开拓者,是土壤肥沃度生物学的重要标志,还是人类食品开发的目标之一。

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许多形态结构,在更高等的动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多地反映,因此,学习关于蚯蚓的知识,研究蚯蚓生物学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是通过采集蚓茧、孵出幼蚓而培养好蚯蚓,掌握蚯蚓的生活周期,以及了解有关蚯蚓生长、发育、繁殖等诸多特点。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

菜园土、发酵好的有机肥。

(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眼科镊、小广口瓶、恒温箱、温度计、培养皿、滤纸、载片、平底铁锹、铁筛(网孔直径为1毫米,二个)、大塑料盆、木箱(或木盆、罐、桶等容器)、5%甲醛溶液。

二、方法步骤

 

 

 

 

 

(一)采集蚓茧 每年春秋两季(4、5月与9月),正当蚯蚓繁殖高峰之时,可选蚓粪多的菜地边土壤,用平底铁锹铲离地表10~20厘米的土层,将其放进铁筛后,在盛满水的大塑料盆内,用手来回晃荡铁筛,以便将泥土冲洗出去,直至筛上只剩石渣、砖粒、草棍为止,然后将铁筛放在阳光下照射,去挑检蚓茧,如果发现大小约为2~7.5毫米,中间膨胀呈椭圆形,两头尖,颜色呈荧黄色(初产)或棕褐色(即将孵出幼蚓)的物体,这就是要采集的蚓茧。

如果筛内没有上述描述的蚓茧,以上工作还要反复进行,一直到检出蚓茧并达到一定数量为止。

(二)孵化蚓茧 把采到的蚓茧当场用眼科镊轻轻夹起,分放在两个广口瓶内存放,一瓶加少量5%甲醛浸泡留作标本,另一瓶要加一些潮湿土壤带回室内。

在室内为了观察更方便,可将采来的蚓茧连用湿土一并倒入培养皿内。

为了防止中间加水不均,初孵蚓体沾水过量,影响成活,也可预先在培养皿的皿底加上一张潮湿滤纸。

蚓茧全部倒出后,盖好皿盖,置25℃左右恒温箱中孵化,在孵化期需每日观察一次,随时注意皿内土壤的湿度。

如果是荧黄色的蚓茧,大约2~4周就会陆续孵出蚓体,初孵蚓体行动十分活泼,口前叶伸缩频繁。

(三)养殖蚯蚓 将发酵好的有机肥和过筛的菜园土混合,或分层放置在木箱等容器内,分层按10厘米菜园土10厘米发酵好有机肥一层层铺好,按照每平方千米2000~3000条标准计算,将初孵蚓体或幼蚓一一放入,任其钻入土中,注意及时喷水保持肥土湿度。

如果养的是爱胜蚓,土壤含水量以60%~70%以宜,如果是威廉环毛蚓则要降到30%左右,木箱放在25℃左右湿度下进行培养。

一般情况下,赤子爱胜蚓从初孵至性成熟,约需56~90天,如果是威廉环毛蚓则要120~160天。

这期间如遇暑天,要想办法把容器移放树荫下,加盖草帘,以防曝晒和失水过多。

如遇冷天,在北方要将容器放进室内、窖内;在南方,可在外面挖坑埋下大部,容器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白天揭苫利用阳光加温,夜间盖苫以便保温。

三、教学建议

(一)如初孵蚓体出现,可取一条放在载片上,滴上一滴水,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让学生观察蚓体的体节、刚毛着生情况、体色,以及血液在背血管中流动的情形。

(二)如果有课外活动小组,可让学生从初孵蚓体开始,每隔10天,取出30条,用开水速烫致死,而后将体表水分擦干轻轻摆直,及时测量体长与体重,直到环带肿胀性成熟,有新的蚓茧出现为止,最后就可绘出体长与体重增长曲线。

还可以把所有大型蚯蚓取出计数,与原放的初孵蚓体数进行比较,算出蚯蚓成活率等一系列数字。

这一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蚯蚓的生活周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蚯蚓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等一系列特点,所获取的数字又可提供生动的教学内容。

4.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及对土壤的作用

(一)实验准备 实验前一周或3~4天,教师要采集活蚯蚓。

实验材料包括玻璃缸、黑纸、黄砂、黑色土。

没有玻璃缸可用广口玻璃瓶、玻璃罐头瓶作为代用品。

也可以用大的可口可乐瓶作为代用品,使用前要截去其上部分并除去商标纸。

(二)方法步骤

 

 

 

 

 

 

1.老师可用方形玻璃缸作为观察饲养箱,或以其他代用品作为观察培养箱。

在饲养箱中铺上6~8厘米厚的筛过的泥土,然后再依次铺上3~4厘米厚的黄砂和3~4厘米厚的泥土层,最后再铺上第二层黄砂。

注意,泥土和黄砂的湿度要适当,饲养箱的四周用黑纸遮住光线。

2.将2~3条蚯蚓放置于饲养箱中。

然后让学生观察蚯蚓钻入土中的情况。

过3~5分钟,打开遮光的黑纸,就可以看到蚯蚓在土壤中行进的部分路径。

3.用黑纸再把饲养箱遮住,放在实验室中。

过5天后,再次观察,泥和砂混合在一起,土壤成为较均匀的状态。

4.在整个实验中,学生要做观察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和表示土壤状况的图。

图中记录实验前后砂和泥土的混合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