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134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docx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结题报告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韩军林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职业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成为职教人新的探索、研究和实验。

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自此,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并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积极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2010年11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方案指出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先行试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

2011年5月经申报、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市成为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

2012年5月,江苏省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回顾总结了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来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启动第二批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体的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研究职校学生是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的前提。

研究者作为在职业教育实践一线工作近20年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也总有一些感受,如现在的中职学生参差不齐,正常班级教学日趋困难,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这些均极大的影响了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形象。

通过平时与同行的交流,更加验证了这种感受,但这种感受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没有一定的基于事实的科学研究支撑,并且这种感受只是零星的片段,并没有系统的整理,因此,从学生的入学成绩入手进行分析,以研究分析出这种经验感受背后的原因,是一项有益的努力和尝试。

作为教育工作者,深知研究学生的重要性,教与学本身就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这两方面相互依存,只有研究透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的实施因材施教,把学生真正的培养好。

学生的入学成绩是研究职校学生的一个比较客观的重要方面。

此外,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其制定的重要基础之一应该是了解学生的主要状况。

入学成绩是研究中职学生状况的重要量化指标。

作为个人,有过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入学成绩,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也是可以采集到的比较客观的信息。

这点,也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名称及界定

本课题名称为:

近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研究,其中“近年”指2012年、2013年。

“昆山地区”主要是指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和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三所主体职业学校。

“中职学生”是指就读职业中专、职高及五年一贯制前三年的学生(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的数据未采集全,故部分内容纳入本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2012年、2013年进入昆山地区中职学校学习的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成绩。

入学成绩是指各校新生入学时的初中升学统考成绩总分。

对于非苏州市毕业的学生,因考试环境与苏州市的学生不同,未纳入本课题研究。

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少数学生因无入学成绩(主要是采集数据中没有或者有的是往届生)而予以剔除,因为去除的是个别学生,对于数量比较大的研究整体而言,并不影响研究所得出结论的客观程度。

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幸接触到昆山市教研室组织的2013级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总数据,其中包含语、数、英的单科中考成绩(不够完整)、入学总分和学业水平测试(试点)所得到的语、数、英的单科成绩及三科总成绩。

这个数据中,除了包括昆山市三所主体中职学校2013级的新生外,还包含了座落在昆山市萧林西路889号的苏州福纳影视艺术学校2013级的新生。

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学生,除了2013级中专、职高的学生,还有2013级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总报名人数为1899。

这些数据的纳入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研究信息,同时数据的采集面变得更加全面。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即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观念或主观臆造的事实出发来制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开展工作。

本课题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实事求是原则,是指在数据采集、处理的过程中,严格尊重事实,一是一,二是二。

在分析过程中,力求从事实出发,整理和发掘其中的事实和规律。

在思考过程中,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课题研究的结论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要求不仅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同时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主张对待不同性质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本课题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下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原则,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为因材施教的目标确定,教育内容与形式等等很多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向。

XX百科讲因材施教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的基础就是深刻了解学生。

汉语词典上讲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XX词典这样解释因材施教,因:

根据;材:

资质;施:

施加;教:

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体现的因材施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在前人有关因材施教各种论述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后结合研究者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主要内容有:

①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追求扬长避短,而不是全面发展;③思想上真正建立起相信学生人人有才的意识,行动上体现出引导、帮助、促进学生人人成才的理念;④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差别化教育。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历史唯物主义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以人为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指一切中职教育以实现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和起点的发展为目标。

二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和教师的真实成长,帮助和促进学生和教师基于其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和教师回归真实生活,回归生命发展本源。

三是指在研究思考的过程中以促进和实现学生及教师的真正发展为目标,提出研究的结论或建议。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设立时预期通过对近二年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的研究,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研究结果,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思路。

从研究的实际情况看,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摸清了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布情况和特点。

这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培养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考核目标等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

另外,通过分析学生状况,进一步挖掘了有价值的信息,为教育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程度、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决策基础。

五、研究内容

研究者对昆山地区2012、2013年中职学生的入学成绩及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总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

对于入学总分数据,把因种种原因没有入学成绩的学生剔除,把非苏州市毕业的学生剔除。

经过整理,2012年有效数据为1031个(人),2013年有效数据为1080个(人)。

对于2013级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总数据,总共有1899人报名参加学业水平测试。

把没有语数英单科入学成绩的学生剔除后,语数英单科入学成绩的有效数据为1677个。

因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有的学生单科入学成绩不全,故在分析时,把无成绩的数据进行了剔除,最终,语文单科入学成绩有效数据为1452个,数学单科入学成绩有效数据为1451个,英语单科入学成绩有效数据为1453个。

在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时,把缺考的38个学生剔除,有效数据为1861个。

2、对入学总分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对2012级、2013级三所主体职业学校的入学总分的有效数据,按学校、专业分组,分析计算出了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数据。

见附表1、附表2。

极差的含义是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值。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表示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3、对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总数据中包含有两类数据,一类是2013级学生语数英单科入学成绩和入学总分。

苏州市2013年中考总分为730分,其中语数英单科成绩满分各为130分。

因此,总分达438分则为总分及格,语数英单科成绩达78分为单科及格。

对于这类有效数据,主要是分析计算了及格率、入学平均分,见表1。

表12013级中考单科成绩分析

项目

三科总分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总有效数据

1677

1452

1451

1453

及格人数

1049

1177

736

738

入学平均分(百分制)

59.32

65.41

56.03

56.51

及格率

62.55%

81.06%

50.72%

50.79%

另一类数据是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语数英单科成绩和三科总成绩。

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语数英单科成绩满分为100分,总分为300分,以60分为及格。

对这类有效数据(共1861个人),主要是分析计算了及格率、平均分等,见表2。

表22013级学业水平测试(试点)成绩分析

项目

总分

语文

数学

英语

及格人数

269

536

360

275

平均分

133.1

52.62

39.15

41.28

及格率

14.45%

28.80%

19.34%

14.78%

4、根据数据制作图表

在研究的过程中,出于论证的需要,对一些数据和结论需要用图表的方式来体现,因此,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深入分析和表示也是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图1、2、3入学成绩分布图,表5、6低分学生人数统计等。

5、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和思考

对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具体的需要采用合适的形式展示。

对这些结果进行一定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应性、实施方法问题、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实施过程和方法问题、问题解决的建议或设想等均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六、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昆山市三所主体中职学校2012、2013级新生入学成绩(总分)、2013级昆山市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总数据,包含有语数英单科入学成绩及总分,学业水平测试语数英单科成绩及三科总成绩。

2、研究方法

调查数据的采集得到了有关工作人员的支持,这些数据来源于教育行政机构,客观可靠。

为了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最佳的分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研究者通过互联网收集并学习了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概念、评价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工具篇等等资料。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指标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

并应用到了本课题的数据分析之中。

在研究思考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等,都是通过EXCEL软件完成的,用到了诸多的函数功能,正确的分析配上工具使用的熟练性极大的支持了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为了说明一些问题,经常要比较各类指标或数据。

有比较才能发现其中一些发展趋势或实践效果。

在思考过程中,研究者除了有在教育实践一线工作20年的经验积累,还注重查阅相关文献,完善研究结论。

如对一些理论基础注重多个方面查询分析和思考。

学习了上海市科学研究院杨黎明教授所作的《职业院校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视频。

七、研究过程与主要工作

1、蕴酿阶段(──2013年11月)

本课题为个人研究课题,虽然没有明确的立项时间,但相关思考一直在研究者脑海中萦绕。

直到2013年11月,在研究者参加昆山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这个背景下,完成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正式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2、数据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月)

2013年11月29日,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取得了2012、2013级昆山地区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电子稿)。

初步查看了数据文件及文件的内容。

2013年12月底至2014年1月期间,研究者在网上查找并学习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逐渐明确对学生入学成绩进行归类统计的指标。

2014年1月中旬,因昆山市教研室组织2013级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试点),作为学校工作人员,取得了学业水平测试(试点)的总数据。

经过对这个数据的简单查看,研究者认为这些数据对研究目标的实现有极大的价值,因此也纳入了本课题进行研究。

3、数据整理与分析(2014年2月-2014年4月)

2014年2月-2014年4月,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首先是剔除无效数据。

如没有入学成绩的、往届生等。

其次是通过筛选、排序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组,删除不必要的字段如学生的家庭住址、政治面貌、毕业学校等。

然后,采用一定的统计函数与数学方法,统计出所需要的指标参数。

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整理汇总,以合适的方式展现,如表格、图形等。

4、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4年5月-2014年6月)

其实在对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一直在思考数据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启示。

直到2014年5月,研究者在自身中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开始集中对数据结果进行思考,开始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5、研究主要工作

研究主要工作之一是数据的处理,由于采集的数据都是EXCEL文件形式的电子稿,因此数据的处理就有比较好的基础,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录入数据。

无效数据的剔除主要是通过筛选功能实现的。

还有个别的数据剔除主要是采用观察法,把非苏州市毕业的学生、中考没有成绩的学生一一删除。

研究的另一个工作是确定分析统计什么样的指标,这也是在研究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除了总分、平均分、及格率等常见的指标。

还需要统计哪些指标?

如何统计?

这些都是研究过程中不断思考的。

最终,经过学习相关资料,确定在常见指标的基础上再增加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

极差的含义是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值,通过excel软件自带的极值函数MAX()、MIN()可以得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两者相减即为极差。

极差计算比较简单,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数据集的离散情况,但因为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取的是极端,而没有考虑中间其他数据项,因此往往会受异常点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数据的离散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又统计了标准差。

标准差用σ表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关于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有一组数值X1,X2,X3,......Xn(皆为实数),其平均值为μ,公式如式7-1。

7-1

标准差公式如式7-2,也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

7-2

简单来说,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

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EXCEL软件中自带函数STDEV()就是用来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的。

为了避免不同年份的数据可能存在的可比较性的问题,引入了变异系数这个指标。

标准差和平均差等都是数值的绝对量,无法规避数值度量单位的影响,所以这些统计量往往需要结合均值、中位数才能有效评定数据集的离散情况。

比如同样是标准差是10的数据集,对于一个数值量级较大的数据集来说可能反映的波动是较小的,但是对于数值量级较小的数据集来说波动也可能是巨大的。

变异系数(CV)就是为了修正这个弊端,使用标准差除以均值得到的一个相对量来反映数据集的变异情况或者离散程度,式7-3

7-3

变异系数的优势就在于作为一个无量纲量,可以比较度量单位不同的数据集之间的离散程度的差异。

所有数据指标的分析结果详见附表1、附表2、表1、表2等。

八、研究成果及结论

通过数据统计的结果,结合教育实践,经过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已不适用于中职学生培养

目前中职教育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专业组班的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就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

从上述这句话可以看出,编成一个班的学生,在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应该是差不多的。

这是班级授课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从反映学生之间差异性的指标来看,由附表1可以看出,2012年昆山三所主体中职学校共开设各类专业31个。

其中四个课改实验班(即综合高中)的标准差均在10以内,最低5.33,最高9.62,变异系数均不超过2%,见表3。

说明课改实验班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集中,这与招生时严格控制分数线是密切相关的。

表32012年度昆山地区课改实验班入学总分分析

年度

专业

人数

极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2012

机电技术应用

31

30

6.51

1.10%

2012

美术绘画

22

25

7.58

1.29%

2012

电子技术应用

21

16

5.33

0.91%

2012

机械加工技术

20

50

9.62

1.64%

相比之下,其他各专业的标准差平均达68.78,最小的一个17.35,还是首次3+2试点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因此学生成绩相对集中一点。

而其他各班标准差则均在40以上,最大的超过105,比四个课改实验班的平均标准差的整整高14倍以上。

其他专业的变异系数平均值达17%,是课改实验班平均值的13倍。

从极差指标看,课改实验班的极差最高50,最低16,平均30.25。

其他各专业的极差,最低88,为3+2试点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其他班最低为188,平均达302。

从附表2可以看出,2013年昆山三所主体中职学校共开设各类专业29个。

其中8个课改实验班的标准差均在10附近,最低5.70,最高11.02,变异系数均不超过2%,见表4。

表42013年度昆山地区课改实验班入学总分分析

年度

专业

人数

极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2013

机电技术应用

31

20

5.70

0.96%

2013

美术绘画

24

38

11.02

1.90%

2013

电子技术应用

32

37

10.82

1.86%

2013

市场营销

28

35

10.69

1.83%

2013

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工)

36

39

8.86

1.50%

2013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

27

50

8.30

1.42%

2013

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

34

23

6.35

1.07%

2013

美术绘画(艺术设计)

32

42

10.20

1.74%

相比之下,其他各专业的标准差平均达68.86,最小的一个15.19,是首次3+3试点的专业(共3个),因此学生相对集中一点。

而其他各班标准差则均在50以上,最大的超过101,比四个课改实验班的平均标准差的整整高11倍以上。

其他专业的变异系数平均值达16.68%,是课改实验班平均值的10倍。

同样,从极差指标看,课改实验班的极差最高50,最低20,平均35.5。

其他各专业的极差,最低78,为3+3试点专业。

其他班最低为211,最高达544,平均为315。

从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际效果来看。

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中职学段的学习,学生的语数英总分及格率由入学时的62.55%降为目前的14.45%,都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其中,语文的总及格率由入学时的81.06%降为目前的28.80%,数学的总及格率由入学时的50.72%降为目前的19.34%,英语的总及格率由入学时的50.79%降为目前的14.78%。

从低分出现的数量来看,剔除无效数据后,入学时成绩不足10分(即考试成绩变成百分制处于0-10之间)的门次数为14,而学生水平测试成绩不足10分门次数激增至159(见表5、6),是原来的10倍。

也就是说,对这个群体的中职学生采用以专业组班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全面大幅度下滑。

其中也许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力度与初中学校有差异的原因。

但从某种结果上讲,学生的学业情况确实是大面积大幅度下滑了。

综上所述,以专业组班的中职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远远超出了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要求,实际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在这样的客观事实面前,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当前的中职学生已经不适合采用按专业组班的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另外,从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上课的情况,研究者提出这样一个判断指标,即衡量学生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是否相近,或是否合适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来进行判断。

从2012、2013年的成绩分析处理结果来看,可以提出这样的标准:

如果反映学生间差异程度的标准差超过15,变异系数超过5%,则这一学生群体不适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反之则可以。

2、必须根据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目标

从成绩来看,观察学生的入学成绩,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

观察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也是巨大的。

这个结论可以从观察极差和标准差的数值大小得出。

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比如学业水平测试,观察(表2)其平均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好的语文宏观得分率才52.62%,也就是说学习效果勉强过一半。

从及格率来看,语文的及格率最好,也只有28.80%,英语只有14.78%。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是大量的不及格(10个当中有8个不及格)。

反过来说,学生、教师、后勤、行政等众多人员天天忙着教育教学,最终的结果却是至少50%是无效的,80%是不合格的。

从入学成绩的分布图来看,研究者随机挑选了2012年三个专业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如图1、2、3所示。

图12012年职一中会计专业学生中考成绩分布图

图22012年职二中园林专业学生中考成绩分布图

图32012年花桥商务城中专物流专业学生中考成绩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观察出,同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分布呈现近似线性化规律。

也就是说,从300多分到近600分,各个成绩段的学生人数基本相等,即从高分到低分均匀离散分布。

上述分析,同样说明中职学生不合适采用以专业组班的班级授课制。

同时,从学习效果不佳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者认为:

教育必须面对现实,面对学生实际,提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研究者提出:

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必须适应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

体现到人才培养方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