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76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docx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复习专用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

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

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

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

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

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15.群落(生物群落):

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所分布的所有生物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不同区坡、不同时间,由于环境不同,生物群落的构成也会发生变化。

16.生态系统:

生物雅落及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例如,森林、草原、苔原、湖泊、河流、海洋、农田。

生态系统包含四个基本组成成分,即无机环境、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解者(腐生微生物)。

17.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8.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推动着船的发展。

19.船由船舱、船舵、龙骨等多个系统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

20.浮的材料和沉的材料都可以制造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1.相同质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22.一个人工产品的完成一般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技术与工程过程。

2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船的技术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24.船:

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

25.独木舟:

由桨来驱动的窄而比较长的无篷小船。

树干独木舟是种由中空树干做成的简易独木舟。

26.摇橹木船:

用糟来操纵方向和驱动前进的术结构的船,通常将橹装在船尾,是一种在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

27.帆船:

船体上有桅杆,三角形的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桁上,是一种利用风力驱动前进的船。

28.蒸汽船:

用蒸汽机作为前进动力的船。

29.轮船:

原始的轮船是用人力踩踏木轮驱动前进的;近代轮船是以蒸汽推动外部的明轮轮桨的蒸汽船;现代轮船大都由钢铁制成,使用涡轮发动机,以螺旋桨驱动船前进。

30.潜艇:

又称潜水艇,是能潜人水下进行作战和活动的舰艇。

艇体由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构成,并有专门的水柜,用来排水、注水,产生正负浮力,以便上浮和下潜。

31.载重量:

船舶的载重能力,是船装载的货物、燃料、储备品、船员和乘客的总重量。

载重量的计算公式为:

载重量=满载排水量-空船排水量,单位是吨。

32.浮力:

指流体(液体、气体、胶体等)作用于浸在流体里的物体(部分或全部)

的向上托起的力。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在流体中的体积和流体的密度有关。

与物体本身的密度、运动状态、浸没在流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无关。

33.渡船:

航行于江河、湖泊、海峡及岛屿之间的运输船,主要用于载运旅客、货物、车辆和列车渡过江河、湖泊、海峡。

34.双体船:

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小船。

特点是稳定性好、甲板面积较大,常用作内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

35.船舱:

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用途空间,包括船首舱、船尾舱、客舱、货舱、机舱、锅炉舱和各种专门用途船舱。

36.动力系统:

指驱动船前进的动力,主要包括风等自然力、人力、蒸汽机及其他发动机等。

37.船舵:

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

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侧移动到另侧。

在小型船只上,船舵由舵柄或船轮操纵,大型现代舰船通常使用控制杆或数字控制来掌舵。

38.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9.我们面临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造成的。

40.淡水资源很紧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淡水,而新技术能帮助我们节约用水。

41.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一定要进行垃圾分类。

42.要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

43.资源宝贵,要节约资源。

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44.实际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我们可以努力改善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45.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

46.温度变化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47.温度变化形成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

48.气温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

49.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50.两个系统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

51.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发现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52.热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53.不同物体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54.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55.多种因素影响了热传递,确定这些因素应用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56.保温技术、散热技术不断地发展,并应用在各种产品上。

57.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本单元主要指自然环境。

58.环境问题:

指环境的结构与状态因人类活动而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59.环境保护:

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60.资源(这里主要指自然资源):

自然界中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亦称不可再生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指生物、水、大气、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风力、潮汐能、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

61.能源:

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4.4《身体的“总指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4课。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本节课引领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依据日常生活和游戏体验了解脑的功能,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保护脑及科学用脑的意识。

【学生分析】

大脑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人人都有大脑,可大脑在我们头颅内,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对大脑虽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身体各部分协调有序工作”的认识。

身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器,身体各部分为什么能如此协调地完成各项工作,也是学生头脑中的疑惑,本课以此为契机展开对“脑”的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脑是神经中枢,管理人体绝大部分的生命活动。

2.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3.大脑具有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4.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2.能够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对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有兴趣。

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应用脑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难点:

运用脑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橡皮泥或轻粘土、词汇卡片、关于脑的知识卡片。

教师准备:

有关脑的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引导: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做游戏。

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怎么样?

老师做一些动作或发出指令,大家要做出相反的动作。

开始游戏。

教师坐下,一些同学马上站了起来,可能有一些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不过会很快进入状态。

随着教师“向左转”“举右手”“抬头”的口令,气氛变得轻松而热烈。

教师提问:

同学们的反应都特别快哦!

刚才的游戏中,你身体的哪些部位参加了活动?

是谁指挥你做出刚才的那些动作的?

预设回答:

脑、大脑。

教师追问:

大家说说脑和大脑一样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人体的“总指挥”——脑。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学生通过自身体会感知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脑在指挥。

在学生的认识中,脑和大脑是两个界限模糊的概念。

让学生自己讨论,一方面是对学生储备的脑知识的前测;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脑知识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聚焦探索

(一)了解脑的结构

教师引导:

(出示脑的图片)这就是人的脑。

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让你把脑分成不同的几部分,你会怎样分?

说说你的依据。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脑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上面体积最大的就是大脑,下面的是小脑,小脑旁边的这小部分是脑干。

你知道脑是怎样指挥我们身体活动的?

有的同学说到脊髓,你知道脊髓在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吗?

脊髓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

脑和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脑通过脊髓指挥我们身体的活动。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通过观察、分类等科学方法认识脑的外形、结构。

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加工、拓展,形成新的知识。

(二)探究脑的功能

教师引导:

我们刚才认识了脑的结构,请大家说说脑都有哪些功能。

在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是由心脏指挥的。

到17世纪以后,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病例研究发现,人的活动是由脑控制的。

教师引导:

(出示PPT)我这里有两个病例,请大家试着分析分析,看看病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否跟脑有关系。

(完成活动手册上的活动)

教师小结:

脑有控制视觉、听觉、语言、运动等功能,专家也根据大量病例认识到了脑的许多功能,并且还研究出了脑每一个部分的不同功能。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