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609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7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docx

部编四下语文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反思课标板书设计

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序号

5

时间

单元课题

习作单元:

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课标要求

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每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

本单元通过学写游记,继续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同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安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目的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特点突出。

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揣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

课后练习让学生补充作者的游览路线,旨在梳理文章线索,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两篇课文描写对象不同,却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对如何写游记进行回顾、梳理。

教材呈现同学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也可以按变化的顺序写景。

“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练习表达,教材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项,引导学生画路线图,介绍参观顺序,练习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说清楚。

第二项,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景物下来。

通过这两项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继续体会写法。

《颐和园》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依次描写在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所见景色,一步一景,顺序清晰。

旁批提示课文按作者游览地点的变化顺序写景;课后题让学生补充游览路线,启发学生了解例文游览的方位顺序。

《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到近,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美景;第一处旁批,提示学生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进入天山时的景色,很有条理;第二处旁批总结了野花的特点,暗示要写清楚印象深刻景物的特点。

单元

教学

目标

单元习作是“游——”,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并写出景物特点。

通过在精读课文中学习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实践,在习作例文中强化写法,到了单元习作中,将这个单元学到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

强调写清游览的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

重点

难点

应整体把握教材各板块的内容,注意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继续体会写法。

单元过关考查措施及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应整体把握教材各板块的内容,注意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第一,让学生了解“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应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培养学生按顺序写景物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

每一部分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展开,其他内容的教学要能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

课文教学中内容理解、语言积累不必作过多要求。

整体来说,就是先“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再通过练笔,尝试“按游览顺序写景物”。

第二,各部分的教学要体现整体性。

注意“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整合。

“交流平台”总结梳理本单元写法,“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认识写法到运用练习,两者相互联系,彼此依托,共同为学生完成本单元习作提供学习“支架”

注意“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的整合。

“习作例文”不同于略读课文,重在“用”突出例文所采用的写法,强调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习作例文”可以根据需要贯穿单元习作的全过程。

比如,在写法指导环节,借助例文中的过渡句,把游览过程写清楚,写生动;借助例文重点段落,学会选择重点景物。

在习作评改环节,借助例文中的描写方法写好重点景物。

第三,灵活处理本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关系。

在了解本单元编排意图,充分认识教材各板块功能的基础上,可以从课程的视角出发调整板块顺序,适度整合资源。

如,单元习作指导过程中,可以回顾“精读课文”,梳理写法,也可以整合“交流平台”,讨论写法,还可以回顾“初试身手”第二项练习,仿照写法,指导写好重点景物。

又如,在讲评环节,利用“初试身手”第一项练习的成果,修改游览顺序。

也可以在习作讲评环节,回顾初试身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资源运用的具体情况,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作恰当的排列组合,适度补充教学资源

课时

分配

16课2课时

17课2课时

习作例文2课时

习作2课时

单元授

课时间安排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海上日出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2020年月日

课型

 新授

课标

程准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3.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教点

学难

重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学分

情析

以前学生学习过“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对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次单元学习应与,以前的知识有机整合。

同时,应与科学课老师多加联系。

了解学生对本单元中的哪些知识是已知的,哪些还是未知的,做到心中有底。

教学准备

 PPT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出示课件30】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

直射水面

厚云:

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以结尾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作为切入点,重点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

把这两个自然段作为一个整体,我依然是从整体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

接下来便沿着这两条线来读这个过程。

课文中的文字其实是很好懂的,在课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如,“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一纵一纵的”“冲破”“跳出”等拟人化的写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从这种带有感情的文字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乃至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课后的作业显示,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第一课时中,“边读第二三自然段,边在脑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这个环节许多孩子没话可说,有的只不过是把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了“改装”。

以前这样的训练较多,孩子应该是能有所发挥的,但是今天的课文没有精彩呈现。

课后反思,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理性的线条太清晰,却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谁看过海上日出?

是什么样的?

当时心情怎样?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欣赏吧!

【课件出示2】图片:

海上日出

师:

看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

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2:

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师:

是呀,实在是太美了!

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

板书课题:

15海上日出。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4】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写作背景:

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出示课件5】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出示课件6】

扩大范围努力一刹那灿烂替代镶嵌紫色不仅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紫”,翘舌音“刹”等。

(2)多音字:

荷、重【出示课件7】

荷:

荷花重荷

“重荷”中“荷”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a、承当b、负担

重:

重担重围

“重围”中“重”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a、重复b、层

(3)一刹那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刹那”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4)镶。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师画云,让学生“镶”边

(5)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镶紫”)【出示课件8】

“扩烂镶仅”左窄右宽,“范努替紫”上下结构,其中“范”上窄下宽结构。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上面是个“此”字。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9】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

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

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

作者用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

找出来读一读。

(4)出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出示课件10】

说说什么是“奇观”?

这指什么?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四、堂清练习

听写本课生字词

五、课堂总结

【出示课件11】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巴金先生一道欣赏了海上日出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海边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欣赏日出的壮观景象。

下节课,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海上的日出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海上日出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2020年月日

课型

 新授

课标

程准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3.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教点

学难

重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学分

情析

以前学生学习过“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对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次单元学习应与,以前的知识有机整合。

同时,应与科学课老师多加联系。

了解学生对本单元中的哪些知识是已知的,哪些还是未知的,做到心中有底。

教学准备

 PPT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出示课件30】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

直射水面

厚云:

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以结尾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作为切入点,重点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

把这两个自然段作为一个整体,我依然是从整体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

接下来便沿着这两条线来读这个过程。

课文中的文字其实是很好懂的,在课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如,“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一纵一纵的”“冲破”“跳出”等拟人化的写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从这种带有感情的文字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乃至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课后的作业显示,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第一课时中,“边读第二三自然段,边在脑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这个环节许多孩子没话可说,有的只不过是把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了“改装”。

以前这样的训练较多,孩子应该是能有所发挥的,但是今天的课文没有精彩呈现。

课后反思,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理性的线条太清晰,却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上节课生词学习情况,让两位学生上黑板听写课后生词,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相机评价。

学生齐读生词。

2.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看看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把海上日出的过程写出来的。

【出示课件15】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16】

出示句子: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7】

这是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在途中写下的这篇杂记。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景物的特点勾画出了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出示课件18】思考:

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用“”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板书:

日出前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过渡:

我这时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

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出示课件19】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

“不转眼”是什么意思?

引导采用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

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

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出的心情。

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

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接下来看见什么?

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出示课件20】

2.分组讨论: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

小组一:

“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小组二:

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小组三:

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师小结:

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吗?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出示课件21】

(1)太阳努力上升。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

努力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

为什么?

小结:

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3.【出示课件22】课件出示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上面的片段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

加点的部分是“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都是动词,把太阳升起来的过程,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来了。

(板书:

日出时:

 上升冲破  跳出)

4.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5.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出示课件23】

这段话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变化,还抓住太阳()和()的变化来写。

预设:

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动态颜色光线。

 

6.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学生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

7.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8.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

说些什么?

心情怎样?

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

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

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

继续往下看。

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出示课件24】

2.交流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板书:

薄云:

直射水面)

追问:

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出示课件25】

①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②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红色。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板书:

日出后 厚云:

镶上金边)

(3)学生讨论说说:

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

【出示课件26】

预设:

很为太阳担心,怕太阳不能冲出黑云的包围。

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预设:

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非常高兴)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3.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出示课件27】

1.师:

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

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

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3.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出示课件28】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堂清练习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

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并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2020年月日

课型

 新授

课标

程准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6.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点

学难

重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分

情析

以前学生学习过“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对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次单元学习应与,以前的知识有机整合。

同时,应与科学课老师多加联系。

了解学生对本单元中的哪些知识是已知的,哪些还是未知的,做到心中有底。

教学准备

 PPT

板书设计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宽、窄;缓、急;)--外洞(很宽)--孔隙(窄小)--内洞昏暗--出洞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