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051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docx

练梓毅研读名著计划13

研读名著计划

通识69班

姓名:

练梓毅

学号:

20150269

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名著:

《战争与和平》

作者: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年份:

1989年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相关名著(相关名著依次写出:

书名、作者、年份、出版社)

序号

1.书名:

《战争和人》

作者:

王火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2-08

摘要:

小说《战争和人》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儿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

童霜威战前曾因官场失意而牢骚满腹,自命清高又难免随波逐流,但在抗日还是投敌的关键时刻,却以他骨子里的民族气节,拒绝了各方势力卑劣的笼络与威逼。

八年烽烟中,他携子童家霆避难南陵、宦游武汉,亡命香港、隐居上海、辗转重庆,见识了各阶层人士的生活百态。

他由消极避难、保持名节到鄙弃国民党独裁统治、投入民主运动的行列。

同时,成长为青年的童家霆,也在时代风云的锻造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光明。

2.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作者:

泰勒‪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1.10

摘要:

本书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局势和各国外交政策,主张二战起源非希特勒和纳粹德国有计划的侵略,而是“根植于一战以后欧洲均势的更大破坏,直接源于各国政治家们事与愿违的忙中出错”,亦即英国、法国等国的外交失败所致。

3.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

李德•哈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9-3-1

摘要:

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

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

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

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4.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作者:

尚钢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

1983-05

摘要:

2010-06-2906:

59:

11  来自:

联合帝国(就让我来除去你的这份疑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本书的年代比较早,其中一些战役以前接触较少,比如克仑、英帕尔、仰光这三个。

由于亨利.莫尔是英国人,所以他写本书时,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作出定义时对英国所参加的战役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本书中以英国为重的战役包括了敦克尔刻、不列颠之战、克仑、十字军行动、阿拉曼、英帕尔、仰光,英美联合实施的战役包括安齐奥和诺曼底,这些就占了本书十三个战役中的九个。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对战争场面描述生动,让人有一种读下去的欲望,包括在描述克仑战役的过程中,提到英印部队是如何在山地与意大利军队作战的场面(包括金马伦岭、帆船峰、桑奇尔峰等等激战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在描写英帕尔战役的鏖战场面(提到双方在被称为避暑别墅山的山顶网球场的互相投掷手榴弹)等等。

总之,作为一本军事读物,其中的优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笔之上。

5.书名:

《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

作者:

乔治.S.巴顿将军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5年4月1日

摘要:

乔治·S·巴顿将军(1885年-1945年)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任美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上尉副官。

1917年参与美军第1装甲坦克旅的组建,并随该旅参战。

1932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校。

历任装甲坦克旅旅长、师长、军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

法西斯德国投降后,任德国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和美国第15集团军司令,免职后负责领导一个总结战争经验的小组。

1945年12月9日,巴顿因车祸负伤,后于12月22日去世,享年60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西方盟军在北非、意大利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各次主要战役,一直到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

在作战中,巴顿重视坦克作用,在西方盟军各部队中,他所指挥的部队战绩最为辉煌。

人们称他"有指挥大军的天才",特别擅长于进攻、追击和装甲作战,是一位敢打敢拚、英勇善战的骁将。

从这《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中,人们可以了解巴顿将军的战役战术思想、作战原则和指挥艺术;当时的战略战役态势,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图;以及敌对双方上层的许多趣闻轶事,是研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重要参考史料。

6.书名: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

作者:

王道平,高培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01-01

摘要: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全书分上、中、下3卷6编36章,约150余万字。

该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上卷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中,编著者从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事情。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2005年修订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进程和规律,全面反映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军事行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各方面的情况。

7.书名:

《中日战争内幕全公开》

作者:

楚云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5-1

摘要:

《中日战争内幕全公开(纪实图文修订版)》内容简介:

中日战争内幕全公开,剖析时局周恩来宏论牯岭,声音抗战蒋介石庐山谈话,同心御侮红军改编八路军,部署大战老蒋就任大元帅,进兵绥察贼板桓一马当先,扼守南口汤恩伯初立战功,救龙军朱统军渡黄河,守忻口阎锡山大兴四路兵,走榆社刘柏承论游击精要,访延安卫立煌求抗日真经,先机制敌张治中出计攻上海,扩散战场蒋介石重兵调华东,失黄河天险韩复榘开封被擒,任战区长官李宗仁徐州坐镇,百将会南岳蒋介石重划十战区,精英聚延安毛泽东演说新阶段,击毙阿部规秀杨成武立功,发动百团大战彭德怀扬名,悼念英雄周恩来哀题挽词,远征缅甸戴安澜薪火化骨。

8.书名:

《真正的和平》

作者:

俞晓秋

出版社:

《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出版日期:

1987(5)

摘要:

《真正的和平》一书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离职以后所写的第四本书。

书中尼克松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他对什么是“真正的和平”、为什么要追求“真正的和平”、以及如何建立起“真正的和平”的看法。

书中认为,“真正的和平是一个过程——一个处理和遏制相互角逐的国家之间,相互角逐的制度之间,以及相互角逐的国际野心之间的冲突的持续过程。

和平不是冲突的消亡,反倒是容忍冲突的一种手段。

9.书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作者:

入江昭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01-01

摘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是200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入江昭。

本书是日本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入江昭的最新力作。

作者深入探讨了19世纪以来流行的各种战争观、和平观,为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是一部很有说服力的历史学著作,也是国际政治学的名著。

战争与和平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的课题,以往论述战争与和平的大多数著作都是从特定国家的争度考察的战略论,一般不超出机械的国际政治论或国际经济论的范畴。

然而,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要认真研究战争是什么、以及如何给和平下安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从这种观点出发,作者决定探寻19世纪以来问世的著名的战争观、和平观的历史。

从最初开始,在概念和实例的处理上由于为数量所限,不得不有所选择。

另外作者还想事先关于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的事情。

作者本人也打算将战争与和平这一题目作为今后研究的中心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也可作为这种意图和方向的尝试。

10.书名: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作者:

晓萍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2-06-01

摘要: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与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的同盟国展开了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双方在世界各地进行了数以千计的战斗,其中有许多经典战役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希特勒对波兰发动的阿电袭击,之后德军挥师南下,对英法穷追猛打,直到把英国人狼狈地赶回本土,在丘吉尔的正确领导下,英国军民在付出巨大的牺牲的前提下终于止住了纳粹德国这一黑色闪电的追杀,暂时保住了英国本土的安全,为日后盟军发动大反攻保留了希望。

在进攻英国本土遇挫后,希特勒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苏联,后来的战事发展证明这也许是希特勒当时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在没有将英法彻底打垮的情况下就去攻击实力雄厚的苏联,这为纳粹德国日后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苏联的韧性和战斗力大大出乎了希特勒的意料,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基辅狂胜,列宁格勒围城的胜利后,德军在莫斯科见识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面对背水一战,苏联军民同仇敌忾,在莫斯科城下痛击德军,扭转了苏德开战以来的不利局面,在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彻底扭转了战局,狂妄的纳粹德国开始走下坡路。

在经历了库尔斯克大会战、布达佩斯等战役后,苏军将战火烧到了德国本土,最终在柏林战役中攻占柏林,取得了对德作战的胜利。

在苏联对德战争取得胜利的同时,英美盟国也在世界各地与法西斯展开殊死较量,在非洲大陆,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被盟军击溃,赶出了非洲,诺曼底登陆,反法西斯军队展开了大反攻,与苏军夹击德国,最终击溃德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东方的亚洲,各国人民开展了反动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珍珠港惨败的低潮后,美军迅速恢复战斗力,在太平洋上步步紧逼,在中途岛战役中实现了战争局势的逆转,直至冲绳岛登陆,攻占日本本土,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本书以不同的战争空间,不同的战争形式为标准为读者详细介绍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历次战争,带读者重回那段峥嵘的岁月,感受战场上飘来的战争的味道。

三.相关论文(相关论文依次写出:

名称、作者、刊物名、期号)

序号

1.名称:

不为人知的《战争与和平》

作者:

王柏松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时间:

2012年08期

摘要<正>苏联时期有一位叫艾·叶·扎伊坚什努尔的学者在托尔斯泰博物馆经过仔细核对笔迹、对比墨色,整理出了《战争与和平》的手稿。

这部手稿被认定为是《战争与和平》初版的原貌。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不小的轰动,于1983年被刊载在当时苏联著名学术研究资料汇编《文学遗产》上。

经过俄罗斯扎哈罗夫出版社资深编辑们审读、编辑加工并参考1873年的版本,2000年《战争与和平》初版终于问世。

2.名称: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的语言特色

作者:

薛兴国

出版社:

外语研究出版日期:

1995年03期

摘要: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的语言特色薛兴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各具特色,亦即人物语言应个性化,这首先是剧作家们所全力追求的目标。

但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在小说创作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翻开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们看到,作家笔下的人物语言总是丰富多彩。

3名称:

谈谈《战争与和平》的写作技巧

作者:

黄松柏

出版社:

福建外语出版时间:

1992年Z1期

摘要:

<正>《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直接描写战场,展现出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的全过程和十九世纪初广泛的社会生活画面。

列夫·托尔斯泰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开拓了处理战争题材的新领域。

作者不是把事件与生活和有关的环境脱离开来,而是全面地、直接地描写事件。

4名称: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两大悖论

作者:

杨政

出版社: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出版日期:

2002年05期

摘要: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但是,与托尔斯泰宣扬的艺术观对照,该书中至少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悖论:

艺术的目的是传达感情,但《战争与和平》中却大量传达观念;艺术的使命是传达宣扬人类之爱的宗教感情,但《战争与和平》却不遗余力地宣扬民族性的爱国感情。

5名称:

圣女娜塔莎——讲述《战争与和平》

作者:

王安忆

出版社:

随笔与书评出版日期:

2011年03期

摘要:

【摘要】<正>《战争与和平》是我比较喜欢的经典著作。

当时郝明义先生跟我说了这个活动以后,我马上就说讲《战争与和平》吧。

后来我又有点犹豫,因为听说把我安排到了最后一场。

听众们经过两天的讲座,不免要感到疲劳,所以我想是不是讲一个轻松一点的作品.

6名称:

经典在心中的切分音——读《战争与和平》的点滴心得

作者:

王恩杰

出版社:

名作欣赏出版日期:

2011年25期

摘要:

<正>生死情未了——爱上娜塔莎《战争与和平》让我找回了我自己,也让我更深地认识了友谊与爱情,善与美。

我重新感到我的青春与热血在奔跑,奔向汹涌浩荡的、神圣而又绚丽的生活。

7名称:

论《战争与和平》的蒙太奇艺术

作者:

杨柳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

1987年03期

摘要:

<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蒙太奇手法只与电影有缘;其实,它也可以用于文学创作。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体现了这一特色。

首先,和欧洲传统的长篇小说比较起来,该小说的最大特点是空间转换的灵活性。

全书从国内的彼得堡、莫斯科、童山、特罗伊察,福罗涅示,到国外奥国的不劳诺、奥斯特里茨等等,前后人物活动的大小场所达十多个。

连续出现的两个不同场所发生的事件、活动和人物,往往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彼此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片断;而且场所之间的转换,几乎都不作什么叙述性的交代。

但全书仍不失其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奥妙在于每一片断里都安排了一个足以承上启下的事。

8名称:

《战争与和平》主题新论

作者:

李正荣

出版社:

俄罗斯文艺出版时间:

1995年05期

摘要:

《战争与和平》主题新论李正荣一直到了1983年,苏联文艺学界仍然把1966年由扎伊坚什鲁尔完成的《战争与和平》手稿的研究工作看成是一件文学大事。

据说,这位托尔斯泰手稿专家在恢复《战争与和平》第一套完整的早期手稿时,“破除了一个托尔斯泰文学研究中根深蒂固。

9名称:

不为人知的《战争与和平》

作者:

王柏松

出版社:

好书过眼出版时间:

2012年08期

摘要:

<正>苏联时期有一位叫艾·叶·扎伊坚什努尔的学者在托尔斯泰博物馆经过仔细核对笔迹、对比墨色,整理出了《战争与和平》的手稿。

这部手稿被认定为是《战争与和平》初版的原貌。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不小的轰动,于1983年被刊载在当时苏联著名学术研究资料汇编《文学遗产》上。

经过俄罗斯扎哈罗夫出版社资深编辑们审读、编辑加工并参考1873年的版本,2000年《战争与和平》初版终于问世。

10名称:

罪恶与救赎——《战争与和平》娜塔莎的原型解读作者:

谷玮洁

出版社: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期

摘要: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

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11名称:

从女性视角解读《战争与和平》中的海伦与娜塔莎的形象

作者:

杨四美

摘要:

该论文选取了《战争与和平》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海伦和娜塔莎,一个被塑造成浪荡、追求感官刺激的堕落形象,一个则是贤妻良母、热衷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理想女性形象。

论文首先分析了海伦被塑造成肉体化身的事实和原因,揭示背后隐藏的"托尔斯泰主义"的"灵魂"与"肉体"观念。

接下来对作家笔下的理想女性—娜塔莎的形象进行分析,从十三岁、十六岁到结婚后的形象变化过程进行细致论述,展现出娜塔莎被男权文化牵制、驯服的完整过程,对这一形象塑造进行批判,指出娜塔莎实质纯粹是按男性希望来塑造出的"象牙女郎"。

最后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再现的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的看法和对女性的期望。

12名称:

《战争与和平》的时空叙事

作者:

张冰蕙

摘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作家之一。

《战争与和平》是其在七年内完成的史诗性巨著。

作者以上层社会贵族青年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19世纪初期真实的社会历史生活。

时间与空间的主题以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贯穿作品的始末。

针对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时间叙事与空间叙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因此我们以这部长篇小说为切入点,对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分析和详细阐释。

论文在结构上分为绪论、论文主体部分、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拟定出研究方案和方法。

第二章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纵观,主要梳理了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中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分别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和中世纪文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第三章《战争与和平》中的时间叙事,从时间角度对《战争与和平》进行了分析。

文本中的时间被划分为统筹整部作品框架的宏观时间与组织文本内容的微观时间。

宏观上托尔斯泰将人物的命运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下,传记时间和历史时间相互抗争、相互影响,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交相辉映。

文本的叙事节奏和叙事时序成为组建故事内容的具有韵律性的微观时间。

人物年龄的错位和各章节叙事时距的长短不一造成了叙事节奏的变化不均。

逆转的叙事时序与时间上的悬置打破了叙事的时间链条,为小说的叙事增添了活力与激情。

第四章《战争与和平》中的空间叙事,论述了文本中表现的空间观念。

文本中的空间可以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其中物理空间建构了文本的空间框架,从地域上对文本进行了约束。

物理空间包括: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沙龙客厅式的的城市空间;从童山庄园到奥特拉得诺庄园田园诗式的庄园空间;从奥斯特里茨到鲍罗金诺电影式的战场空间;以及从指挥官到民兵帐营生活式的的军营空间。

心理空间游离于日常生活的物理空间之外,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场所,借助一定的能够承载人物内心最隐秘世界的梦境、幻想、书信和日记,还有橡树和天空等自然元素表达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

结语部分是对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13名称:

《托尔斯泰思想遗产价值管窥金》

作者:

亚娜

出版社:

外语学刊出版日期:

2011年05期

摘要:

托尔斯泰终其一生都在沉重的精神探索中苦苦挣扎,他对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异常执著,但长久以来他的学说却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和评价。

他的"托尔斯泰主义"、非暴力理论和道德自我完善学说的建构是基于多种宗教、哲学和文化传统,须要进行全面解读和重新评价,以便真正了解托尔斯泰精神遗产的本质、来源、思想价值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14名称:

谈谈《战争与和平》的写作技巧

作者:

黄松柏

出版社:

福建外语出版时间:

1992年Z1期

摘要:

<正>《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直接描写战场,展现出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的全过程和十九世纪初广泛的社会生活画面。

列夫·托尔斯泰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开拓了处理战争题材的新领域。

作者不是把事件与生活和有关的环境脱离开来,而是全面地、直接地描写事件。

15名称:

《战争与和平》魅力永恒

作者:

刘文飞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时间:

2013-05-19007号

摘要:

世界文学宝库中总有一些常读常新的不朽之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即属此列,它早已译成中文,风行于华夏大地,近年间又有多种新译版本相继面世。

一部小说能在民族文化的崛起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战争与和平》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