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884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

1规划背景与总则

1.1城市发展外部环境

1.1.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提出

国家“十一五”西部大开发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2009年6月正式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1)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定位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规划提出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天水市作为该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

天水麦积山被列为西部跨区域重点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区。

这将为天水打造经济区西端新的增长极,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9年11月天水市进一步编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两年起好步,5年大发展,10年新跨越。

努力达到六新目标:

基础设施有新突破、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前,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大市,成为经济区西端重要的增长极。

1.1.2甘肃省城镇化格局

甘肃省“十一五”规划把天水纳入“一肩挑两头”、“一带促两翼”的重点区域,加快推动天水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开发步伐。

甘肃省《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把天水作为节点城市,并将天水列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

此外,甘肃省也出台了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有利于天水整合制造业资源,大力发展成套产品和零部件加工业,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

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正在形成。

1.1.3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天水民航的开通和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天(水)定(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天(水)平(凉)铁路和大唐甘谷电厂扩能改造、国电天水电厂等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1.4未来5-10年将是天水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

未来5-10年是天水市实现“5年大发展,10年新跨越”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是整合城市外部资源优化城市内部结构的关键转型时期,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基础上天水市进一步提出“1135”发展定位,强力推进五大战略。

与此同时,天水还面临一些良好的机遇:

一是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天水提供了更直接、更现实的发展机遇。

二是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是资源、能源短缺促使国内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梯度转移加快,部分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天水将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大有可为。

同时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劳动力将保持旺盛需求,为天水发展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1.2城市发展基础

1.2.1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与主要矛盾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邻陕西宝鸡,北、西、南分别与平凉市、定西市和陇南市接壤,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现辖两区(秦州、麦积)五县(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4.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有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5%。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35.8亿元、73.3亿元和87.1亿元,同比增长8%、11.7%和1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86亿元,增长40.3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9亿元,增长15.9%。

大口径财政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长22.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分别增长9.7%和8.3%。

改革开放30年来,天水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当前,全市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和趋势是:

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大仍然是最基本的市情;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但交通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工业虽具有一定的基础,国企改革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领域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关联程度低,带动力不强,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农业基础条件差,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任务艰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受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开发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发展同市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亟待提高;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但与建设特色文化经济大市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1.2.2城市建设现状2009年天水市建成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0.3万人。

2004-2009年天水市规划建成区人口统计表

统计单位

总人口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户籍人口

秦州区

七里墩办事处

46967

48309

49626

50852

50204

49481

东关办事处

32169

32983

32968

32896

31937

31191

大城办事处

19819

18124

18782

19122

19352

19465

中城办事处

18289

19789

20205

20572

21031

21407

西关办事处

33341

33923

34547

35300

35958

36558

石马坪办事处

30163

31509

32520

33453

34185

35085

天水郡办事处

33899

34212

35919

35686

34722

33499

玉泉镇

30514

30173

30451

30878

31118

31527

小计

245161

249022

255018

258759

258507

258213

麦积区

道北办事处

33824

33455

33822

34143

34509

35118

道南办事处

26482

26490

26785

28070

28694

28852

桥南办事处

35700

37242

38213

39804

40660

41389

马跑泉镇

57124

57225

58835

58608

60800

61686

社棠镇

31166

30789

30828

30881

31276

31736

花牛镇

54132

55249

55209

59244

60075

60861

甘泉镇

41846

41995

42422

42739

43173

43881

小计

280274

282445

286114

293489

299187

303523

合计

525435

531467

541132

552248

557694

561736

流动人口

13778

9851

16730

16690

13335

25249

部队人口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合计

555213

557318

573862

584938

587029

602985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天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2009年4月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通过。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天水城市性质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宜居城市,以制造业、旅游产业及物流业为发展重点的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

市域总人口规划近期(2010年)控制在360万人;远期(2020年)控制在380万人。

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0%,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40%。

规划市区近期(2010年)总人口为60万人(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左右);远期(2020年)为80万人(用地规模75-80平方公里)。

1.3规划总则

1.3.1规划目的与期限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的要求,以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天水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

本规划的规划区与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一致。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1.3.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建设部令第146号)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5)《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上海同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6)《天水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天水市己编制的各专项规划和有关部门的规划设想

(8)国家、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法规、标准等。

(9)《天水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

(10)《天水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11)《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09-2015)

1.3.3规划原则

(一)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建设目标与建设策略

2.1建设目标

2.1.1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围绕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加工、宜居城市环境、旅游功能建设,实现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益、社会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提高,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协调区域发展关系,初步形成陇东南商贸、物流、服务中心。

2.2.2城市建设目标

全面深化区域合作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天水作为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和综合职能,把天水建设成为以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及物流业为发展重点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具有陇上江南特色的宜居城市。

按照“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的空间结构模式,加快城市空间的拓展,拉开城市框架,调整城市布局,优化功能分区,完善城市路网,改善和提升配套设施,推进古城保护和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形成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实现三城联创。

以秦州、麦积两区中心城区为依托,按照东西延伸、南北拓展、两区相向、新区开发、组团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要素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拓展城市空间,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把天水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2.2.3人口与用地规模

天水市近期城市人口预测结果汇总表

预测方法

近期2015年预测结果(万人)

综合增长率法

67.91

分项累计法

68.28

土地资源限定的城市人口规模

68.2

水资源限定的城市人口规模

80

规划期末人口规模

68.1

综合几种预测方法,确定2015年天水建成区规划人口规模为68.1万人,用地规模为60平方公里左右。

2.2.4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010—2015年是天水市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天水与关中城市形成产业对接、文化融合、资源共享、机遇共抓、项目共建、错位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500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6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三产结构比重达到16:

40:

44。

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初步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全市GDP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000元以上。

表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一)

序号

主要经济指标

2008年

2010年

2008-2010年均增长速度

2015年

2011-2015年均增长速度

总人口(万人)

357.2

361.2

371.3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26.6

301

11%

542

13%

人均GDP(元)

6626

8323

12%

14588

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41.0

56

12%

131

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43.2

263

35%

累计达到2660

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89.4

130

20%

328

20%

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

29

40

12%

78

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050

10791

9%

17065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148

2936

15%

5905

15%

人口自然增长率(‰)

6.93‰

7‰

 

7‰

 

表二: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二)

序号

主要经济指标

2008年

2010年

2015年

城镇登记失业率(%)

2.85%

4%

3.7%

城镇化率(%)

28.25%

32%

40%

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46

55

60

城市人口(万人)

47.1

55

68.1

森林覆盖率(%)

30%

32%

35%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公顷)

1144.9

1728

1920

城市绿化覆盖率(%)

28.31%

36%

40%

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24

27

30

集中供热率(%)

市区

40%

55%

70%

县城

30%

45%

55%

供水普及率(%)

市区

75%

98%

99%

县城

60%

80%

85%

十一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市区

40%

60%

70%

县城

15%

20%

40%

十二

污水集中处理率(%)

市区

50%

70%

80%

县城

20%

40%

60%

十三

城区燃气普及率(%)

40%

80%

85%

十四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与2005年相比,2010年不含大唐电力)

12.1%

20%

2.4%

2.2建设策略

2.2.1深化区域合作,提升作为陇东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主动参与和融入天水——关中经济区合作框架,在交通、旅游、物流、产业互补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

积极推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区域性交通网络的建设,贯通与宝鸡、西安、汉中、兰州等相邻城市的交通设施衔接,强化陇东南地区区域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的地位。

开展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区域性合作。

推进开展产业方面的区域合作。

拓展与西安、兰州两地在科技研发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关中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发展的合作,打造整体的区域发展关系,促进城市功能的互补和融合。

依托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加强在制造业、物流业领域合作,拓展城市经济发展腹地。

2.2.2优化城镇体系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以天水中心城区和县城为建设重点,提升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调整城乡就业结构,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界限,按市场经济法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把致富农民与转移农民、转化农民、减少农民有机结合起来。

以“三化”带“三农”:

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要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人口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2.2.2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引导产业集中布局,协调城市用地与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突出重点,集中建设。

完善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清理整合零散工业用地;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建设控制标准,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2.2.3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大十字状的市域交通系统,以公路、铁路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和运输服务。

加快建设市域重大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重点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城市建设扩张的矛盾,注重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2.2.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坚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2.5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塑造文化名城城市形象

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并重的原则,加强历史街区的保护,加快滨河地区和中心区建设,树立整体的城市空间形象。

梳理城市交通系统,进行重点、引导性项目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整合城市土地资源,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

2.3近期建设重点

2.3.1完善两山两河两城两片

两山:

南北两山综合开发建设。

南山坡强化景区绿化建设和城市开发相结合,北山坡以泰山庙、玉泉观、始祖庙为节点,形成历史文化景观走廊。

两河:

加强藉河和渭河沿岸景观整治,提升天水市整体生态景观品质,切实营建国家园林城市和陇南宜居城市。

两城:

强化伏羲城和西关城历史街区的保护,本着全面保护、积极保护、整体保护的历史街区总体保护原则,切实加强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突出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历史文化风貌特色。

两片:

近期重点推进东部麦积新城片区(马跑片区)和西部北山片区的规划建设,开拓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2.3.2协调古城保护、旧城更新、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关系

天水市同时面临历史城区保护、旧城更新、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开发,近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处理拓展解决上述关系。

旧城区的更新以沿藉河和渭河两岸整体风貌整治为主,城中村改造以麦积区26个城中村和秦州区12个城中村的改造为主。

2.3.3强化重点发展地区的整体控制

机场地区和三阳川地区是天水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天水城区内城市发展空间受机场限制较为严重,近期规划期内应尽快确认新机场选址和机场搬迁工作,为天水下一步城市空间拓展留出足够空间。

同时,三阳川地区作为天水的战略发展空间,近期内应对三阳川地区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进行总体控制,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3区域协调与城镇体系建设

3.1区域协调重点

积极融入天水-关中经济区

规划积极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条件,以融合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区域建设重点。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规划通过调整城乡空间结构、引导城乡建设发展空间、统筹区域基础设施、控制保护生态环境与各类资源等,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的城市发展战略。

合理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完善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密切城乡人民横向纵向的各种联系;市域范围内统筹安排重要的电厂、变电站、高压走廊、大型水厂、污水厂、能源管道、垃圾填埋场等区域性市政设施和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强调城乡统筹,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

充分发挥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组织方面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

天水市在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应注意工业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培育促进农业产业化。

3.2市域城镇体系

3.2.1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水资源紧缺

天水市水资源总量29.95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资源11.53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17.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61立方米每年,仅为甘肃省平均水平的58%,全国水平的38%。

降水量和水资源分布不均匀,6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

以西秦岭为界,南部为富水区,北部为贫水区,境内干支流基本无调蓄能力,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小,调节能力差,地表水含砂量大,不利于开采。

由于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地形复杂,水资源利用困难,导致水资源短缺。

天水地区是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镇地域分布差异大

由于受到山地、河流等自然因素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因素影响,天水市市域内城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空间组团分布和网络空间轴向分布特征。

渭水谷地组团:

此组团位于由渭河下游冲积而成的川地,以甘谷县城关镇和武山县城关镇为核心,包括关子、盘安、洛门、四门、滩歌等城镇,城镇密度大,空间网络完善。

城区组团:

此组团位于由藉河冲积而成的川地,以天水市区为核心,包括秦州和麦积两区内其他城镇。

交通干线轴:

陇海铁路、国道310、国道316穿越全境,沿线地区集中了天水市主要城镇,城镇数量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0%以上。

以甘谷县和秦州区为核心节点,沿交通干支线延伸的中心放射型城镇体系网络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河流轴线:

天水市境内水网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属渭河支流,长江流域属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