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327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docx

某服装工业园区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

一、龙华服装工业园区行业市场研究及市场容量分析

(一)全国目前服装现状分析及行业走势

1、2003年全国服装行业及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1)本世纪初国内服装市场八大走势

A、传统西装将继续平稳发展。

人们更欢迎美观适体、表现高品位的新式西装。

因此,用料考究、设备先进、版型美观、做工精良的产品才能雄踞市场。

B、职业装进一步社会化。

自1998年以来,不少企业已把职业装纳入企业CI系统,不少人视之为个人重要社会形象的体现,因而需求仍在攀升,但必须解决设计的创新和版型的改进。

C、中老年服装品位提升。

本世纪初,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将超过3亿。

庞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众多的商家更加重视,开发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提高品位成为产品市场开发的关键。

D、高质量内衣成为市场需求的重点。

生活方式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服饰消费眼光纷纷投向内衣。

从全国范围看,每人拥有5件以上内衣的基本卫生需求还远远未能实现,因而内衣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在舒适保健、整形美化要求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低品质内衣将被市场淘汰。

E、童装将全面转变消费和设计观念。

陈旧的童装消费观念、设计观念不注重保健功能,而童装消费观念的科学性和童装设计观念的健康、安全性,是把童装作为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含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出实用简约、美观大方、无害、安全的舒适童装(含中小学生装)是童装市场的当务之急。

F、服装产业的风向标潮流女装。

以变化多样、流行快速为特征的女装,是一个国家的服饰艺术和服装工业水平的首要标志,也是拉动内需最活跃的一部分。

然而,我国女装从面料、辅料、附件到造型设计,款式创新乃至工艺手段还都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准,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潮流女装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女装产业的突破方向。

G、运动装将会继续受到青睐。

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健康生活趋势的促进下,运动装因受到全社会的喜爱而成为必备之装。

世纪之交的运动装,更着重舒适和运动功能的体现,功能低下的商品将会被逐渐淘汰出市场。

H、量身定做将会继续发展。

在人们讲究品位、崇尚个性的今天,批量生产的成衣已不能包罗所有的生活内容,一些正规装、礼服和特别要求的服装将会在专门店订做解决。

因而,在本世纪初,高级时装店将会增加,市场上的服装将更个性和更加丰富。

2003年服装行业的总体状况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复杂多变,来之不易。

年初,伊拉克战争爆发;五月,非典疫情袭来;年中和年末,我们接待了美国纺织品贸易谈判代表对箱包、胸罩、针织内衣、手套、睡衣五个品种的调查,三季度美国正式启动212特保条款;2004年二月1日,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7%正式下调至13%……每一个突发事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对服装行业造成了冲击。

尤其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出口渠道受阻,出口服装遭受病疫检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而内销在5月长假期间几乎停滞。

疫情严重的北京地区,业务人员断绝了往来,原辅料供应被切断,行业发展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然而,三季度疫情警报解除后,订单如雪花般飞来又使整个行业所始料不及。

2003年梭织服装产量突破130亿件套,比上年增加两位数;出口创汇突破450亿美元,向500亿美元靠近,其中有一半是梭织服装出口。

(1)2003年全国服装交易情况分析

我国做为服装生产大国,服装经济持续增长。

2003年我国服装业生产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1-11月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总产量为79.33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产量40.07亿件;针织服装产量38.45亿件。

服装总产量和梭织服装产量、针织服装产量分别较2002年同期增长11.45%和8.46%、14.29%。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各类服装中,增幅最高的是羽绒服装,2003年1-11月份比2002年同期增长35.21%;增长幅度最低的品类是童装,比2003年同期增长10.06%。

2003年全行业实际完成梭织服装产量突破130亿件。

服装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从企业效益来看,2003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设备优势,产品和市场多元化发展,经济效益在2002年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为21.6%,高于2002年14个百分点的增幅。

在纺织行业中是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利润水平、资产运转率均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

2003年行业“资产总计”和“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两项指标继续增长;美伊战争和“非典”造成外贸渠道受阻,出口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包括运输成本和商品检验成本,使得行业“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两项指标比2002年同期分别增加20.34%和21.75%,均高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

服装行业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状况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效益状况,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企业经营状况不如沿海和江浙等地区;绝大部分小型企业受大企业压缩外发订单、开工不足和服装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效益远不如大中型企业,行业内亏损面在继续扩大。

2003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增长势头平稳。

全行业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投资稳步增加、出口增势强劲、效益大幅提高等特点。

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度纺织服装业增长景气指数一直呈现良好运行态势。

从子行业景气运行看,景气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服装制造业、制帽业、纺织面料鞋的制造业,同增长景气相比较,纺织工业效益景气的运行显得更加稳定,中国产业效益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纺织工业效益景气指数走势平稳,一直徘徊在100点上方,平均景气水平高于上年同期。

2、中国服装市场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1)服装生产发展仍以数量型增长为主,2003年服装新增产量部分大多依旧是常规产品。

行业内以低价位竞争为主,技术创新的竞争明显不足。

国内高档服装的设计、板型和面料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或模仿国外的技术。

(2)品牌就是附加值,我国服装出口产品绝大多数是贴牌加工,是我国成为世界著名的服装加工厂而不是服装强国。

没有品牌就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服装产业就只能在加工这个低层次上徘徊。

(3)整体质量水平面临严峻考验2003年二季度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委托,对儿童服装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

本次抽查共抽取103个企业生产的115种童装产品。

经检验,其中有69种产品合格;46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合格率为60%。

(4)二季度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受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委托组织了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3个省(市)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77家企业的77种女装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合格5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1.4%。

其中,流通领域60家企业的6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6.7%,生产领域17家企业的1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2%。

今年服装的合格率水平是历年抽查中较低的。

(5)复合型人才缺乏服装缺乏能够进行品牌运作的企业高级经管人才、知识与经验复合型的营销、经管人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外贸人才,特别缺乏的是能够把握市场的设计人才。

(6)对外各种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商务部公布的调查情况2002年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损失额达到170多亿美元,比2001年上升了60亿美元。

涉及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

以美国为例,2002年在美国海关被扣的中国进口产品有749批次,为各进口国之首。

今年仅到10月份,又有995批次中国进口产品被扣。

美国如此,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不例外。

今后我国服装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产生的贸易摩擦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7)中国服装企业数量之多,牌子之混杂、市场竞争之激烈都堪称世界之最。

现今,服装生产已经严重过剩,特殊的市场环境,迫使企业不得不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来增加销量,众多的中国服装企业正在逐渐陷入促销战的泥潭,不能自拨。

(8)服装产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无非是商场专柜、超市、专卖店、批发市场和服装零售店等。

作为品牌服装最重要销售渠道的商场专柜,如今因为其无序的竞争已经让中国服装品牌们精心营造的价格体系面临崩溃,各大商场为了提升人气和销量,经常会强迫服装企业打折让利促销,诸如店庆、节假日促销等名目繁多的各类活动,让服装企业喘不过气来。

(9)目前棉价上涨,纺织品成本上升的问题,普遍困扰着服装生产商。

一方面厂家由于同行竞争的原因,没有一家愿意单独提价,另一方面眼看利润减薄,却也不能束手无策。

这样的背景下,服装业龙头企业纷纷引入高科技,力争以新材料代替传统原料,摆脱成本之累。

3、2004年中国服装市场走势分析

(1)2004年中国服装产业预测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纺织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比2003年有明显回落,但仍将保持在较好区间运行。

在年初会有一次较大的下降,之后全年将平稳运行于景气区间(120点上方);服装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比2003年有小幅回落,但仍将保持在一般区间运行。

在二季度会有一次较大的下降,随后三季度会有回升,全年将平稳运行于一般区间(100点上方)。

预计,2004年上半年纺织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2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下半年纺织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率仍为10%左右,增幅较2003年下降10个点左右。

2004年上半年服装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38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3%;下半年服装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近2700亿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

(2)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就中国服装未来发展推出的一系列举措

A、2004年,服装行业协会将会推出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呼吁在行业内普遍建立“企业信誉”,避免过去因无规划性出口而导致增加的反倾销起诉,在对世界市场冷静分析后使行业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保持高速增长。

“企业信誉”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不同的内涵。

最初,信誉表现为企业按时、按量、按质、按价要求完成订单,随着中国加人WTO,企业信誉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另外售后服务也成为诚信的重要内容。

2003年服装出口增长了,出口创汇增加了,但出口总量的增长比高于创汇增长比,就说明单价在下降,这是出口门槛放低后大家一拥而出、自相残杀的后果。

不讲究行业自律就没有诚信可言,在WTO规则下,单个品牌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国家利益得不到维护,企业利益无从谈起。

2004年协会将对诚信体系的建立做出科学的论证,在这里,“诚信”是一个广义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概念。

B、2004年协会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研究制订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帮助各地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举一个令人欣喜的例子,嵊州领带占国内产量的80%、世界产量的60-70%,4--5年前,嵊州领带成捆卖,而现在是一根一根卖,一根的价格比过去一捆还要贵,还要好卖,这就是服饰文化、设计水平等诸多环节得到当地重视后给产业带来的反向推动力。

盲目追求规模和产量已逐渐成为过去,通过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来提高品牌附加值将成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评价体系”的制订将为协会把脉各地“产业集群”提供科学的经济理论依据。

2004年,服装行业协会将在每年春季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和秋季的中国国际高级成衣展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展会定位、服务功能和市场买手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真正把展会作为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的手段和方式。

为了满足企业强烈的参展需求,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将从2004年起由往届连续四天举办改为分期举办:

一期为男装、休闲装展示,二期为女装、童装、服饰品展示,国展5万多平方M的展出面积因为分成两期而使总参展面积超过10万平方M;为了确保买手的专业性,我们今年将专业观众的邀请费用提高了几倍;针对参展商的各种需求,还印发了《参展商服务手册》。

对于中国国际高级成衣展,则力争办成中外服装企业、专业买手和媒体的聚会,中国原创品牌的沙龙,中外服装贸易和专业买手的市场,社会媒体追寻时尚的信息源和产业升级的示范点。

每年元月都是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刚刚经历的喜悦和遗憾还历历在目,即将翻开的一页又充满未知和期待,喜忧交加,感慨良多。

2003年中国服装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境遇,一路坎坷,一路凯歌。

2004年开篇就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后配额时代”的新市场规则也越来越多地冲击着原有的产业模式,服装行业在承上启下的转折关头,如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已成为新阶段必须正视的课题。

(二)中国服装生产企业形势分析(行业回顾)

1、中国服装生产企业发展历程

建国后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到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装工业体系。

服装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并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西部内陆地区较为落后。

改革开放之后,服装产量逐年增长,进入90年代受开放政策的推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蓬勃发展,产量增幅加大。

但90年代末后由于国内进入买方市场、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的影响,增幅减缓。

服装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升级。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市场容量逐年增加,但增幅受宏观环境影响有起有落。

2001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为365.38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44%。

其中服装出口数量为124.94亿件,出口金额为294,3l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1%、0.52%。

广东省位居出口第一,但出口金额比上年减少14.72;浙江和山东的增长速度很快,浙江已超过江苏位居第二。

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服装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缓慢,高附加值产品、自有品牌产品在出口中比重小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相较而言,西服利润最高,但发展不平衡;休闲服虽利润不高,但发展较为均衡;时装、休闲服、童装由于缺少规模效应而无法产生较大利润。

东南沿海城市受惠与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其中浙江纺织工业的增速,明显超出同期全国和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纺织大省的增长水平。

重视品牌经营,学习国际品牌运作手法,国产品牌发展迅速。

我国服装企业长期以来对营销的重视程度不够,营销模式陈旧,变革不易。

相当一部分服装企业不善于研究市场,产品定位不明确。

让品牌成为名牌是广大企业的目标,品牌营销模式势在必行。

尚未拥有广泛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应采用品牌营销的市场营销模式;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应进一步把营销渠道建设作为主要任务;自营店、代理商、特许加盟店、商场专卖厅柜等并举的混合渠道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会是主流。

80至90年代,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洗牌初步完成。

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服装市场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或革命。

一次是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严重短缺,质量低劣转向“百化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20世纪80年代,整整十年,中国服装市场处于典型的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服装业异军突起,异彩纷呈,厂家和品牌不少,从而为文革期间清一色的军装和中山装等单调统一的服装时代画上了句号,完成了中国服装市场的第一次革命。

在第一次大革命中,出现了两个胜利者。

一个国外进口品牌,如皮尔卡丹、金利来等,它们代表了时尚、高品质和高品味,占据了中国服装市场中的高档地位和名牌地位。

另一个是部分中国本土国产品牌,如红豆服装、三枪内衣、一休童装等起步较早的新企业和部分传统老企业,抓住了机会,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取得了不俗但仍待于巩固和提高的市场地位。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业又完成第二次产业革命。

这次革命的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

这次革命的结果是:

十年之间,中国本土服装业全面成长,在男装、女装、童装、中式服装、内衣、时装、牛仔装、职业装、休闲装等等所有服装品类中,都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填补了市场多项空白,中国真正出现了一批有品牌价值和较大品牌号召力的服装企业。

其中西装市场是其典型,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等等中国本土品牌,开始在中国市场占有主导地位,进口品牌市场依然很大,但本土品牌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了固定的消费群体。

2、制约发展中国服装生产企业的各种因素

我国做为服装生产大国,在世界服装行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不可避免的在生产发展道路上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

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中国服装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根据产业竞争理论,一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产业内部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共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部分:

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竞争中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

因此,判断中国服装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从以下五方面加以考察。

(1)产业内部竞争状态:

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是中国服装工业的现状,多数企业忽视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型人材的培养,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研发,重仿制轻独创,忽视设计、品牌和创新。

目前我国服装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0.5%,导致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

多数企业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以低价策略参与竞争,劳动力低成本掩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服装出口基本上是“贴牌生产”,导致加工贸易比重高而出口单价低。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还没有一个国际品牌,这与我国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产业信息化水平很低。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达国家服装企业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经管、电子商务等环节。

服装CAD/CAM系统在一些国家达到60%~70%的普及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了小批量、高质量、多品种、短周期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

而我国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在“九五”期间有很大提高,但信息化水平低,CAD/CAM的普及率仅为2.5%,企业对信息和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速度慢,缺乏对服装发展趋势的把握。

(2)要素供给条件:

服装行业的要素供给主要包括作为主要原料的面料和劳动力供给。

我国具有丰富的纤维资源,丝、麻、棉、羊绒和化纤产量居世界第一,为面料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面料加工能力处于世界前列。

多年来国内面料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中低档面料已严重过剩,买方市场优势因素使服装企业在价格谈判处于相对有利地位。

我国高档面料的开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出口服装中约有50%使用进口面料,高档面料已成为制约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

2002年我国进口面料的平均关税在17%以上,我国承诺2005年将关税降低到11%左右,下降35%;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国产面料开发以顶替进口,因此今后无论是进口面料关税的降低,还是国产面料能够顶替进口,都将降低服装的面料成本(面料成本占服装总成本的55%左右)。

高档面料对服装的瓶颈制约将逐步消除。

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虽然近年来东部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但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将为服装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

(3)市场需求状况:

服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需求是稳步增长的。

这种增长不但来自人口数量的增长,今后更体现在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消费增长。

多年来我国服装产能增长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服装市场已连续多年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一般产品大量积压,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价格谈判能力不断增强。

从表面现象来看,服装数量在不断增长,而价格近年来基本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市场体系建设是影响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乏成熟、高效的服装流通体系,缺乏像沃尔玛、日本迅销一类的大型服装流通企业。

发达国家流行的专卖店、大卖场等连锁商业模式在我国仅初露端倪。

诚信建设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间缺乏契约与诚信合作,造成交易成本高企,商品流通阻滞。

(4)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

服装的相关产业主要有服饰产业和文化产业。

服饰产业主要包括鞋类、手袋、首饰、配饰、皮革品、化妆品等;文化产业中与服装相关的主要有广告传媒、流行色推广、时尚出版、模特、摄影、会展、设计等。

多年来这些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服装行业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很不成熟。

(5)新进入者的威胁:

由于服装行业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且投资少,见效快,进入门槛低,在地方政府推动和利益的驱使下,20世纪80年代起社会投资不断向服装产业集中,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特别是许多面料企业纷纷向服装下游的扩张。

随着竞争形式向品牌和设计阶段的过渡,未来服装行业的进入门槛将不断提高,加之行业利润不断下降,新的进入者将放慢进入的步伐。

从以上五种因素分析看出,我国服装行业在要素供给方面基本无约束(高档面料的约束将逐步缓解);市场需求方面虽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但国际市场的出口空间很大;相关产业和无替代品不构成对其威胁。

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服装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行业内部低水平削价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又决定了行业利润率不会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3、华南地区服装生产企业的发展

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在服装行业有着“领头羊”的作用,在经历了以小作坊到规模生产,再到集群产业的出现,经历了10多年的风雨历程。

最初形成“产业集群”概念是因为一些主要沿海省份出现了以某一类产品作为主打产品的产业集聚发展特征;2001年开始以“产业集群”概念打造服装产业名城、名镇,产业集聚地以独有的外部规模效应和内部专业分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竟争优势;2003年在此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为提升和深化“产业集群”这一概念,在行业内构建信息网络,使各地具有特色的名城、名镇获得深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1)广东服装产业2003年交易形势分析

A、广东今年服装出口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出口额,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此间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二00三年一至十一月,广东累计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已超过百亿美元,达一百零五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五,预计全年出口额将首次超过一百一十亿美元。

广东今年的服装出口的特点表现在:

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增长,占广东服装出口额的五成以上;出口企业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广东服装出口企业达六千一百七十三家,比去年增加一千多家;出口欧美增势强劲。

对於今年广东服装出口取得了良好业绩,展望明年外经贸形势,以下四大因素将可能影响广东服装出口:

a、服装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可能抑制一般贸易出口量的增长。

国家进行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自明年下调四个百分点,降为百分之三十,使得出口成本增加,致使企业利润减少,因此可能影响服装出口。

b、原辅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将对服装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受气候影响,今年中国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加之近年棉纺织品需求上升,库存量减少,棉花价格可能在一定的高位徘徊。

c、明年是实施配额的最後一年,从目前情况分析,广东纺织品出口最大的壁垒障碍是纺织品特保条款;除纺织品特保条款外,一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对中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另外,技术壁垒也成为制约广东服装出口的因素,目前针对纺织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以欧盟的最多且影响最大。

d、周边国家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将对广东服装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与中国纺织品配额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相比,欧美对东南亚国家设限类别较少甚至没有设限,配额数量与其生产能力相比往往供大於求,基本满足出口厂商的需求。

(三)中国服装生产企业形势分析

1、中国服装生产企业分布情况

有“世界加工厂”美誉之称的中国,服装产量具世界前列。

我国的服装生产企业约有四万多家,服装生产基地大致分布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

都是各自为政的分离、行业资讯不互通、恶性竞争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状态。

2、生产企业行业现状

2004年,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

我国棉花产量估计不会超过500万吨,消费量则可达600万吨左右,而且库存棉花资源数量有限,如果2004年度我国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