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327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docx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可编辑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

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彭德嘉日期:

2010年12月18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彭德嘉导师签名:

徐世勇日期:

2010.12.18摘要

20世纪70年代初,心理学教授大卫?

C?

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

率先将“素质”一词引入到管理学领域。

之后,“素质”一词逐渐发展成为影

响广泛的管理学概念。

许多世界著名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素质模型,并在管理

工作中加以贯彻和实施。

2002年以来,我国民航机务维修人员不足与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之间的矛

盾日渐突出。

这一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民航业的发展速度,也对航空安全造

成了隐患。

本研究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原因在于

缺乏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并由此导致在民航机务维修人

员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配置以及储备等诸多方面缺乏科学依据和标准。

因此,在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构建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愈发显

得必要和紧迫。

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国内某大型国有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人员作为研究

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小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等研

究方法,以及采用Excel、SPSS等统计和分析工具对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素质特

征进行了实证性的探索研究,初步建立了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

本研究结果表明: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素质特征包括分析思维、诚信正直、

成就导向、积极主动、客户服务、团队合作和专业技能等7项内容。

本研究结果将为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管理工作,以及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的进一

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

Abstract

Intheearly1970s,psychologyprofessorMcClellandisthefirsttointroducethe

"competency"intomanagementscience.Later,"competency"hasgradually

developedintoanimportantmanagementconceptofwideinfluence.Manyfamous

companieshavesetuptheirowncompetencymodel,andimplementedin

managementSince2002,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inadequateofaircraftmaintainerand

ChinacivilaviationindustryrapiddevelopmentbecomesprominentincreasinglyThisproblemnotonlyrestrictsthedevelopmentspeedofChinacivilaviation

industry,alsocauseshiddentroubletotheaviationsecurity.Thisresearchconsider

thattheproblemisconsistedofavarietyofreasons,butthecorereasonislackof

constructingaboutaircraftmaintainercompetencymodel,andresultinthelackof

scientificbasisandstandardinmanyaspectsonmanagement,suchashuman

resourceplanning,recruitment,training,configurationandreserves.Withtherapid

developmentofcivilaviationindustryinChinatoday,constructingthecompetency

modelaboutaircraftmaintainerismoreandmorenecessaryandpressingInviewofthis,thisresearchselectedtheaircraftmaintainerofadomesticlarge

state-ownedairlinesastheresearchobject,bytheresearchmethodasLiterature

review,Focusgroupdiscussion,QuestionaryinvestigationandBehavioralevent

interview,anduseExcelandSPSSasstatisticalandanalyticaltoolsfortheempirical

studiesonthecharacteristicsofaircraftmaintainercompetencymodel,andinitially

establishedaircraftmaintainercompetencymodel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aircraftmaintainercompetencymodelis

consistedofsevencompetencycharacteristics,includeAnalyticalthinking,Acting

withintegrity,Achievementorientation,Takinginitiative,Customerservice

orientation,Teamwork&CooperationandSpecialtechniqueTheresultsofthisresearchwillbehelpfulinthefieldofaircraftmaintainer

management,suchasrecruitmentandselection,traininganddevelopment,

performancemanagement,compensationmanagement,careermanagement,and

furtherresearchontheaircraftmaintainercompetencymodelandsoon

Keywords:

Aircraftmaintainer;Competencymodel

第1章绪论1

1.1问题的提出1

1.2研究意义2

第2章文献综述4

2.1素质及素质模型相关研究回顾4

2.1.1素质概念的兴起及发展.4

2.1.2素质概念的研究观点6

2.1.3素质模型与素质辞典9

2.1.4素质模型的建立流程11

2.2我国机务系统回顾12

2.2.1我国民航业发展历程回顾.12

2.2.2我国机务系统现状回顾13

2.2.3机务人员任职资格条件回顾15

第3章研究设计18

3.1研究过程与步骤.18

3.2研究方法.19

3.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3.3.1行为事件访谈研究结果21

3.3.2焦点小组讨论研究结果22

3.3.3问卷调查研究结果.23

3.4机务人员素质模型的确定26

第4章研究结果29

4.1机务人员素质特征294.2机务人员素质模型33

第5章讨论与结论35

5.1研究结论.35

5.2应用展望.36

5.3局限和建议40

5.3.1本研究存在的局限.40

5.3.2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40

附录42

附录1行为事件访谈研究提纲.42

附录2调查问卷.45

参考文献48

致谢50

图表索引

图2-1:

素质洋葱模型.5

图2-2:

素质冰山模型.6

图3-1:

对于机务人员素质构成的认识差异22

图3-2:

本研究结果确定思路图示27

图4-1: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33

图5-1: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35

表2-1:

关于素质的定义(素质是人的基本特征).7

表2-2:

关于素质的定义(素质是一种行为)7

表2-3:

关于素质的定义(素质是一种知识或技能)8

表2-4:

关于素质的定义(素质是一种综合体)8

表2-5:

关于素质的定义(国内研究成果简介)9

表2-6:

通用素质辞典(合益集团(Haygroup))10

表2-7:

素质辞典(大卫?

C?

麦克利兰).11

表2-8:

二级飞机维修技术人员授权标准16

表2-9:

飞机部件放行人员授权标准16

表2-10:

二级飞机放行人员授权标准16

表2-11:

飞机维修排故人员授权标准17

表2-12:

当前我国机务人员岗位胜任评估维度和评估内容17

表3-1:

行为事件访谈研究样本情况21

表3-2:

行为事件访谈研究结果.22

表3-3:

焦点小组讨论研究样本情况23

表3-4:

焦点小组讨论研究结果.23

表3-5:

问卷调查研究样本情况.23

表3-6:

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alpha)检验结果24

表3-7:

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Statistics)24

表3-8:

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alpha)检验结果25表3-9:

KMOandBartlett’s检验结果28

表3-10: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构成项推演过程28

表4-1: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之分析思维.29

表4-2: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之诚信正直.30

表4-3: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之成就导向.30

表4-4: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之积极主动.31

表4-5: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之客户服务.31

表4-6: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之团队合作.32

表4-7:

机务人员素质模型之专业技能.32

表5-1:

机务人员素质构成释义.36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2002年以来,我国民航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2009年6月,我国交

通运输部部长(兼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李家祥在出席首架中国天津总装

空客A320飞机交付仪式时表示:

“2009年全国各航空公司新购飞机达243架,这

在全球都是没有的。

”2009年9月,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美国波音公司发布的

市场预测显示,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3770架新飞机,约占未来20年全球民用新

飞机总需求量的13%。

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民航机务维修系统(以下简称“机务系统”)的发展

却呈现出相对迟缓的状态,并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民航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

题。

机务系统的机务保障能力不足对我国民航业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一方面,

机务保障能力决定了现有民航飞机的可用率和适航能力,制约着我国民航业的

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机务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每一架民航飞机的

飞行安全,进而关系到旅客生命、财产和巨额国有资产的安全。

《中国民航机

务维修系统人力资源报告2008》明确指出:

“机务维修系统的发展能否适应

机队的快速增长,能否持续高效地保证机队安全,是整个行业持续关注的问题。

在该报告中,机务系统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被归结为三个方面:

①机务系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近年来,机务系统总人机比(即机务人员

与在册飞机架数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1年,机务系统总人机比

为54.6:

1。

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46.3:

1,凸显了机务系统人力资源

日趋紧张的现实问题。

②机务系统人力资源外部供给不足。

根据我国民航人力资源发展“十一

五”规划数据测算,机务系统未来每年需要增加4800人~7200人才可满足民航

机队增长的需要。

如考虑到人员流失的因素(如退休、辞职等),实际需求量

1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会更大。

目前,机务系统人力资源供给主要来源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民

航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航中专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所民用

航空高等院校。

这5所高校每年能够提供的机务维修专业毕业生约为1700人左

右,这与机务系统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口。

③机务系统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民航业曾长期处于军管体制、计划体

制之下。

这一时期,复转军人和学徒工是机务系统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其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这部分人员由于受到

自身素质水平的限制,维修技能有限,发展潜力不足,进而制约了机务系统的

维修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我国民航业飞机架数迅速增长、机务系统人机比持续

下降和民航机务维修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通过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以改

善整个机务系统的维修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机务系统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上述机务系统现存问题的归纳分析,本研究认为,机务系统所面临

的问题看似一分为三,实则可以合而为一。

其问题的核心在于缺乏民航机务维

修人员(以下简称“机务人员”)素质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缺乏机务人员素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机务系统仅仅

凭借以往经验进行机务人员的规划、招聘、配置、培养和储备等管理工作,从

而造成了当前机务系统维修能力不强、发展迟缓和发展潜力不足的局面。

通过

构建和应用机务人员素质模型,机务系统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塑造和提高现有

机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挖掘内部发展潜力;通过构建和应

用机务人员素质模型,机务系统可以实现扩大人力资源外部供给的渠道,而不

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5家民用航空高等院校;因此,唯有通过构建和应用机务人

员素质模型,机务系统才有可能在总人机比持续下降的条件下,满足我国民航

业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对于机务系统的要求。

由此,不难理解构建和应用机务人员素质模型在当前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

形势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1.2研究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关于机务人员素质模型的专门研究。

2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本研究以国内外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根据我国机务系统

实际情况,结合机务人员具体岗位职责,在国内某大型国有航空公司(我国6大

航空集团公司之一)中选取了研究样本。

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为事件访谈

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

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机务人员的素质模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机务人员所需的各项素质要素进行收集、解码、分析和探讨,

初步建立了机务人员素质模型。

在机务系统发展出现困局的现阶段,具有一定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及其意义如下:

一、研究结果及其特征

1、在本研究结果中,机务人员的素质模型共包括7项素质,分别是:

①分

析思维;②诚信正直;③成就导向;④积极主动;⑤客户服务;⑥团队合作;

⑦专业技能。

2、就本研究结果而言,其特征包括:

①客观的反映了机务系统工作的性质

和特征;②科学的鉴定了机务系统工作所要求的关键素质;③是专门针对我国

机务人员而建立。

二、本研究的意义

1、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包括:

①本研究对素质模型理论在机务系统中的应用

进行了初步探索;②本研究丰富了机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内容;③本研

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2、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包括:

①本研究有助于评价机务人员的岗位胜任情况,

有助于机务人员素质的测评与提高;②本研究在机务人员的招募与选拔、培训

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具有

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③在当前我国民航业高速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本研

究对于机务系统如何为我国民航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如何促进机务系统

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3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第2章文献综述

2.1素质及素质模型相关研究回顾

2.1.1素质概念的兴起及发展

“素质”原本是生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

指人的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人的

素质是指人以其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它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

为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作为基本前提。

对于素质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

曾经,企业在招募和选拔员工时尝试通

过包括肤色、种族、性别、工龄、大脑重量、头部形状、社会阶层、笔迹、智

商、宗教信仰、人格特质、教育程度、技术技能、文化传统等影响因素进行关

于员工工作绩效的预测。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对于员工绩效的预测

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素质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大卫?

C?

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gologis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

Intelligence》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指出,滥用智力

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是不合理的。

他通过列举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证实了

传统智力测验的结果与所预测的工作成功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很低。

他强调从第

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够真正影响员工绩效的个人特质与行为特征。

他将其称之为Competency胜任力,即本研究中所称的“素质”。

这篇文章的

发表,标志着素质研究运动的开端。

随后,他又在约翰?

弗莱纳根(John

Flanagan)开创的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IncidentsTechnique,简称CIT

4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EventInterview,简称BEI。

1982年,美国学者理查德?

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通过对素质理论

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后,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

“素质洋葱模型”展

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

博亚

特兹认为,素质是导致高绩效的一种潜在特质,素质通过对行为的引导而最终

影响绩效。

理查德?

博亚特兹的研究成果,使素质理论从学术理论研究走进了直

线管理者、咨询顾问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世界。

图2-1:

素质洋葱模型

1993年,美国学者莱尔?

M?

斯潘塞博士和赛尼?

M?

斯潘塞LyleM

Spencer,Jr?

&SigneM?

Spencer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

高绩效模型》一书

中提出了关于素质构成的“冰山模型”理论。

斯潘塞博士认为,素质是将某一

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

深层次特征。

胜任素质能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

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能够引起或预测行为表现及绩效。

“冰山模型”理

论认为:

个人素质犹如一座浮在水中的冰山,冰山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即知识与

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

其中,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

是胜任工作和产出工作绩效的基本保证。

而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

是潜藏于“水面”以下的,是左右个人行为和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在原因,

5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水面下越深的部分对绩效的影响也就越大。

图2-2:

素质冰山模型

综上所述,素质理论认为,素质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胜任

素质是个体表现出来的能带来优异绩效的品质和特征,它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

工作业绩并能区分优秀业绩者与一般业绩者。

素质通过行为对工作绩效产生影

响或决定作用。

2.1.2素质概念的研究观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素质概念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对素

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不同,对于素质的定义却是莫衷一是。

其中,有些

观点将素质视为与工作相关的人的基本特征;有些观点将素质视为一种可以预

期并加以衡量的、用来完成和实现工作目标的行为或者行为的组合;有些观点

将素质视为与工作相关联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组合;有些观点认为素质是包

含多个方面的综合体,不能简单的归结到某一单一的维度。

具体来说,关于素

质的定义,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表所列:

6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素质模型研究

表2-1:

关于素质的定义(素质是人的基本特征)

分类

年代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素质是个人具有的能够使其工作产生有效的或是出

1982RichardBoyatzis

色的绩效的一些潜在特征。

素质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知识,

或是认知技能或行为技能?

是任何可以被衡量或考察的

1990Hooghiemstra

个体特点,是任何可以用来清楚地区分优秀业绩者和普通

业绩者的个体特点。

素质是一个人或个体的基本特性,它与高效率和高效

素质是人

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以被测量。

“基本特性”

说明素质是一个人的一种相当深刻和持久的个性,它可以

1992DavidC.McClelland预测一个人在各种工作中的行为。

“有密切联系”则是指

的基本特征

一种素质会引起相应的行为,也可以据此预测工作表现。

“可以被测量”意味着依据素质可以预知一个人是否能够

胜任某项工作,这种素质可以用一些特定的标准来衡量。

素质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下,个体的绩效参考标准

和较好绩效存在因果关系的潜在特征。

其中,“潜在特征”

LyleM?

Spencer,Jr?

&

1993是指:

素质是个人人格中相对较深层次和持久的部分,能

SigneM?

Spencer

够在较大范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内预测行为。

“因果

关系”是指:

素质引发或者预测行为和绩效。

素质是一名员工潜在的特性,如动机、技能、自我形

1993Dubois象、社会角色和知识等等,这些因素在工作中会导致有效

或杰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