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234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概论试题库.docx

教育概论试题库

教育概论试题库

      教育概论  一、填空  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质。

  2、非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方式的变化轨迹是:

最初完全是非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后形成了两者并列的结构形式,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学校教育逐渐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

3、自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隐蔽化。

4、清末民初教育上的主要变化是兴学堂、废科举和近代学制的建立。

指导这一变革的基本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政治对教育实施影响的主要途径是组织手段、方针政策、法律以及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6、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两个层次,共有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和发展主体的活动三大类。

  7、个体成熟遵循的规律有机体生长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机体各部分机能发展的互补性以及机体成熟的个别差异性。

  8、卢梭对人的发展的阶段划分已打破了分段时间上的均等模式。

  9、教育中应有意识培养幼儿形成的两种交往模式是与他人合作和理解与服从外在规则和成人要求;应帮助幼儿树立的两种态度是积极要求自己和相信自己学习能力。

10、  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始终有“形成”、“矫正”和“弥补”三方面的任务,只  知道顺应现实个体发展水平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

11、  绝对个体本位观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萨特等,调和的个体本位观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和  埃·弗罗姆等。

12、13、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

19世纪中叶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而  20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

14、  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在自己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  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15、16、  把人跟动物的活动直接区别开来的是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与社会性。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  17、学校教育是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  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8、19、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在古希腊语中:

“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儿童的奴隶的  称呼。

20、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  人都是教育者。

21、22、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的是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  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23、24、  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当人类本身不仅有教育的需求,而且具备了教与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与工具--“类经  验”与“语言”时,教育才会成为真实的存在。

25、26、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原始性、同一性的特点。

  对于教育来说,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的形成时期,这首先表现为学校  的出现。

27、  义务教育法最早在德国提出。

10世纪初,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现了初等义务  教育的普及。

28、  最早的学校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现在埃及。

欧洲最早出现学校的地方是古希腊  的雅典,约在公元前8-7世纪。

29、  封建社会的学校具有等级性特点,如我国唐朝官学分六馆四个等级,欧洲封建社会专  设有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宫廷学校。

3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以其著作《大教学论》,宣告封建教育思想的结束和资产阶级教  育思想的诞生。

他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一系列教学理论影响至今。

31、32、  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执行的近代学制是1903年的癸卯学制。

  文化主要有四种存在形态:

物质形态、用物质手段存留的观念形态、与各种文化创造  和传播有关的活动形态、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33、  人性包括自然性与社会性两方面。

  2  34、人的自然性对人发展的影响,一是体现为限制,即人的发展不能随心所欲;二是体现  为保证,即可教性。

35、36、37、38、  个体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

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外烁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环境、他人、学校教育与训练等外在的力量决定。

循环扩展论和螺旋扩展论认为个体发展诸方面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同时发展着,有的甚  至认为孩子到成人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只有量的变化。

39、  “二层次三因素论”中的两个层次是指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可能    性因素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

40、41、  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中,遗传因素是人发展的基础。

  人体成熟的一般规律包括机体生长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机体各部分机能发  展的互补性以及机体成熟的个别差异性。

  42、亚里士多德划分年龄阶段的主要标准是个体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他以7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43、孔子以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来判断和划分人生不同阶段。

  44、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人生阶段的划分以6年为一期,已经涉及到人的心理能力的生长次  序问题。

45、46、47、  卢梭开启了把个人成长经历作为教育理论研究重点的先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以人的性机能发展状态和表现方式为标志划分人生阶段。

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以“自我”的发展变化为标准,以“危机”性质的变化为标志提出  了著名的“人生八阶段”理论。

48、  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使人生阶段的划分超出了单因素的分析模式,建立了生理、心理、  社会的关系分析模式。

49、50、51、52、53、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都从心理结构变化的角度来划分阶段。

婴儿智力发展状况是以他们能完成的动作为标志的。

婴儿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养育。

  2-3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艺术人才早期开发的最佳时期。

  幼儿教育的一个任务是要帮助幼儿掌握两类工具,一是语言工具,二是生活中使用的  各种器具。

54、  社会与个体关系的社会本位观忽视了个体作为一个个独特个体的内在个性的丰富性。

  3  55、56、  卢梭是社会与个体关系的“绝对”的个体本位论的代表,讴歌个体与社会的对抗。

社会与个体关系的个体本位观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化了,把社会视为个体的简单  集合。

57、  关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关系模式的好坏,第一位的判断标准是方向问题,不是一致  或对立的问题。

58、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在教育史上首次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同教  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对立起来。

59、60、  童年期是发展儿童意志的最佳时期。

  “第二次断乳期”、“危机期”、“风暴期”和“起飞期”分别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少年期儿童  的特征。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是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  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各级各类学校  组成。

其中级表示学校实施教育的程度高低,在学制结构图中用纵坐标表示。

类是表示同一级学校中入学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别;类在学制图中用横坐标表示。

3、个体发展:

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个体发展沿着一定的程序前进,表现出阶段性。

不同个体发展既受个体发展基本特征制约,又各有差异与特色。

它是通过发展主体自己的各种活动实现的。

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在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他认为,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这个区域内,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

  5、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6、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  7、复合主体: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组成教育的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的地位。

他们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

又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活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时交织、或前后相干的,因此,应该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

  8、教育者:

广义上的教育者包括各级教管人员、专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家长、学生,有时也包括随机地、义务地进行社会教育的人士。

狭义上的教育者是指专职教师,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因此,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9、受教育者:

广义上的受教育者可以是所有人,狭义上的受教育者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学生。

相对于教育者来说,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只有受教育者把外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长需求时,或者善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10、  教育内容:

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  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其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社会各种领域活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其价值具有发展人的智、德、体、美、劳方面的作用;其表现形态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

11、  教育物质:

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不同作  用,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

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

12、  义务教育:

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义  务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每人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二是家长、厂主、师傅等有承担子女、工人、徒弟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可能的义务。

于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因此带有强制性。

13、  人口质量:

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  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

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

道德水平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索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

  5

  

      14、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

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  别等方面。

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

两者的划分只是以决定某方面构成的主要因素为标推,所以并不是绝对的。

15、  文化:

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的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  成果;传播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手段;一定时代与社会中各民族或借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群体特性、传统、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6、  双轨制:

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学校教育的双轨制是指在自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  系统中并存着两个学校子系统:

一个系统为资产阶级和其它有产阶级服务,这类学校收取昂贵的学费,提供优良的教育设施和师资,一般的劳动者子弟不可能进入,它的顶端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种高级人才的(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高等学校。

另一个系统是专供劳动人民的子女就学的。

此类学校起点是为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开办的公立学校,终点是中等技术、职业学校,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又安分守己、服从统治的劳动者。

17、  现代的个体发展观:

认为个体的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程;把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身蕴含的潜在可能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这种整体性变化作为发展的实质性含义,从而使个体发展与个体变化几乎成为同义词。

就是说,“发展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就是“变化”。

18、  外烁论: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环境、他人、学校教育与训练等外在的力量决定。

代  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正确的;但只把这些外部因素看成是决定性因素则不对。

19、  循环扩展论和螺旋扩展论:

认为个体发展诸方面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同时发展着,有的  甚至认为孩子到成人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只有量的变化。

因此教育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到人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只顾其一面而不及其他。

教育内容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别不在于需要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于程度。

这种观点突出了个体发展诸方面的相关性,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了每一阶段发展中表现突出的重点、冲突与矛盾。

20、  二层次三因素论:

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

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两大类。

这两类因素对发展影响不在一个层次上,故称之为“二层次”。

在二层次中共含有三大类的影响因素。

可能性层次中,可分为个体自身条件与环境条件。

现实性因素是指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21、  影响人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是个体发展得以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不同性质不同水  平的生命活动。

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活动结构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个体对象、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过程、结果及调节机制等。

从活动水平看,包括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的活动。

22、  年龄特征:

指的是个体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存在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而又是同  一年龄阶段个体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富有典型性的特征。

23、  能力发展最佳期:

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效率最高和达到所学领域高  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24、  人口质量:

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  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

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

道德水平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索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

25、  教育者:

广义上的教育者包括各级教管人员、专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  家长、学生,有时也包括随机地、义务地进行社会教育的人士。

狭义上的教育者是指专职教师,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因此,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26、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  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7、  教育内容:

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  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其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社会各种领域活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其价值具有发展人的智、德、体、美、劳方面的作用;其表现形态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

28、  义务教育:

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义务  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每人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二是家长、厂主、师傅等有承担子女、工人、徒弟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可能的义务。

于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因此带有强制性。

  7  三、判断正误并简述理1、教育活动就是生产活动。

  答案:

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区别:

a、对象不同:

人与物;b、直接结果不同:

人的成长与物质财富的增长;c、遵循的规律不同:

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物质生产的规律。

方法论问题:

a、教育活动的结果能提高生产力并不等于教育本身就是生产力。

b、教育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除了能促进社会生产外,还具有促进政治、文化和人本身发展的功能。

这种观点把教育的社会功能缩小到只为生产服务,而且完全忽视了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功能。

这在实践中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尤其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健康的成长,最终也不利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

  2、在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中,学校教育既是被规定的,又不是被规定的。

  答案:

这个观点是对的。

生命阶段的独特决定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生命阶段的连续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同阶段间的连续。

只有认识了个体发展的规律与序列,才有可能做出有助于人发展的教育设计。

这是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最一般的体现。

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教育是被规定的。

  个体的发展虽然循着一定的路线,但于影响发展因素的多层、多样、多变、多组合性,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存在着多种不同方向的发展可能。

学校教育则可与帮助个体形成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水平,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这是教育对于发展作用只能动的一面。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不是被规定的。

四、判断题  1、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

“教,上所效,下所施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上所效,下所效也  2、我国汉代许慎认为,“教育”一词,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  是使受教者成善,手段是模仿。

  3、广义的教育包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进行的群众性宣传教育。

4、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被教育者认识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  客体。

复合主体  5、中等程度的专业职业学校,在欧洲最早出现的是航海学校和城市学校。

(错)  6、在高等教育方面,欧洲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我国私学中的书院也属高等教育形式。

    8  7、职业技术教育的徒工制属于非学校的社会教育形式。

    8、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这是  资本主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9、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普遍化要求工人具有初步的文化以便接受一定的技术教育。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原因之一。

    10、义务教育的义务是指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可能的义务。

11、20世纪初,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现了中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12、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一系列教学理论影响至今。

对  13、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指教育事业与社会中人的总体的关系,而不是指与社会个体的关系。

对14、学习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  力的重要手段。

错  15、教育媒体具有多种形式,从最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到图片、书面印刷物、录音磁带、录像  带、电影、电视、计算机程序等等。

  16、教育具有决定社会发展的功能,具有决定个体发展的功能。

17、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18、中等程度的专业职业学校,在欧洲最早出现的是航海学校和城市学校。

  19、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只有受教育者  把外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长需求时,或者善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20、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不是生产劳动,尽管人类社会最初的交往活动大量是在劳动  中进行的。

  2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专制性,在欧洲表现为以基督教充当精神枷锁,在我国以儒家思想为正  统思想。

    22、在高等教育方面,欧洲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我国私学中的书院也属高等教育形式。

23、职业技术教育的徒工制属于非学校的社会教育形式。

  24、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这  是资本主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25、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普遍化要求工人具有初步的文化以便接受一定的技术教育。

这是资本  主义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原因之一。

对  9  26、义务教育的义务是指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可能的义务。

错27、10世纪初,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现了中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错28、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一系列教学理论影响至今。

对  29、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指教育事业与社会中人的总体的关系,而不是指与社会个体的关系。

对30、学习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  力的重要手段。

错  31、在“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表述中,“人”,指的是“受教育者个体”,而不是指“人口”。

  对  32、古代的个体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就是“变化”。

错  33、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个体发展的聚集点,也是推动人发展的直接与现实的力量。

对34、人的知识、道德意识与行为等都是靠后天学习得来的。

对35、在常态下,个体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因遗传因素而受阻。

对36、在非常态下,人的遗传差异非常大。

对  37、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没有正、反之分。

错38、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错  39、亚里士多德划分年龄阶段的主要标准是个体的而不是社会的。

对  40、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分类以6年为一期,已经涉及到人的心理能力的生长次序  问题。

对  41、亚里士多德开启了把个人成长经历作为教育理论研究重点的先河。

错42、荣格按人生每一阶段人格的重要变化作为人生分期标准。

对  43、现代精神分析学派在人生阶段的划分上建立了生理、心理、社会的关系分析模式。

对44、应从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三方面统一的角度来考虑人生阶段的划分。

对45、应把人生阶段的划分时限扩展到生命的全过程。

对  46、一般而言,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差异性”大于“同一性”对47、“混沌初开时期”指的是幼儿期。

错48、“启蒙时期”指的是幼儿期。

对  49、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活动主体的自主程度是有效促进个体的发展的要求之一。

对50、柏拉图划分年龄阶段的主要标准是个体的而不是社会的。

错51、童年期人们认识来源主要是口头语言和形象实物。

错  10

  

      52、童年期人们认知过程是有情景或表象相随的认知过程。

错  53、社会与个体关系的个体本位观反映了社会存在对个体规定性的一面。

错  54、在社会与个体关系上,杜威突出强调了个体的首创性、发明力、进取心等对于社会发展的重  要意义。

对  55、社会与个体关系的社会本位观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化了,把社会视为个体的简单集合。

  错  56、个体认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个体生命具有积极社会价值的重要保证。

对  57、个体的正向发展,即积极自主与创造性的发展,不一定对任何发展状态的社会都具有积极意  义。

错  58、首次提出要为人们高质量地渡过\闲暇\时光、享受和平生活而进行教育的是柏拉图。

错59、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更要发展人的个性。

对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答案要点:

我们认为,在动物界,尤其是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间存在着和人类两代人之间类似的“教”与“学”的现象。

然而,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却大不相同。

  所谓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