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218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情感悟 营造意蕴.docx

激情感悟营造意蕴

激情感悟营造意蕴

——小学语文《掌声》的教学案例研究

交口小学李鹏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掌声》(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

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

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充分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在品味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实现文心与人心的谐和交融。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

对于身患残疾的小朋友在生活与学习中会有多大的困难,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去克服,他们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再者,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去主动关心周围的人或事,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样一种同学间的互相支持与鼓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那么,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我是如何在这方面引导他们的呢?

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

 

二、教改行动

根据教学阶段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具体见教学目标设定)。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仍然是教学之首,然而与前不同的是,在识字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不断巩固学生掌握生字音与形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大胆质疑的阅读习惯,应该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教学阶段。

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思考能力的不同,教师应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质疑的能力有所了解,并作出相应的帮助和引导。

1、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和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对本班学生学习本课作出目标设定:

(1)认读10个生字,并能积累“残疾、犹豫、稳定、情绪、寂寞、眼眶、鞠躬、经久不息”8个词语。

识字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放手,让识字能力强的学生领读、示范,教师适时点拨,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例如,对于“经久不息”这个词的理解,教师就结合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掌声使学生明白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是为了不教。

”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继续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更是至关重要。

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小英同学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时候,教师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了解小英身患残疾的情况的同时,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感悟她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

(3)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要求圈划句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随文提问与解决问题。

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情景中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

这就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帮助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整堂课的教学分为七大板块。

由学生实际生活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关键词语,在情景交融中理解、感悟掌声的魅力。

2、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小英的动作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

3、情境设置

利用班级一个学生骨折脚伤的现实资源,创设情景,让同学体验课文中小英走向讲台的氛围。

4、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的录制、情景创设的背景、生字教具等。

5、教学片段

师:

同学们,还记得那次演讲课上的情景吗?

那阵阵掌声对于腿有残疾的小英来说是多么珍贵呀!

它帮助小英走出了困境,从此,她不再忧郁。

让我们齐声读读最后一段文字,相信你对掌声会增添一份新的认识和感受。

生:

(略)

师:

是呀,人人都需要掌声。

同学们,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请你认认真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一段文字最令你感动,就请你在这个段落的前面画上一个“△”,然后想想原因。

……

生:

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最令我感动。

小英是个残疾的孩子,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取笑她,反而自发地鼓了两次掌。

我觉得同学们很善良,很有爱心,这使我非常感动。

师:

(竖起大拇指)说得好!

你注意到没有,在这个自然段中,肯定有那么一两句话让你心头一热的,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

(饱含感情地朗读)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

说得好,读得也好,请坐。

还有哪位同学也认为这段文字使你最感动的?

请你也来说说。

生:

读了这段话,我也很感动。

同学们的掌声是热烈、持久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给小英送去了鼓励,送去了信心,使小英的演讲获得了成功,要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师:

(赞叹地)你体会得真深刻。

那么,这段文字当中哪一句话使你怦然心动呢?

请你把它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

(声情并茂的朗读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师:

(出示幻灯,如下)请大家小声读读这几句话,留意加点的词语,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生:

我觉得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同情、关心。

小英是个腿有残疾的孩子,让平时默默坐在教室一角的她走上讲台去当众演讲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

我觉得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安慰和鼓励。

因为小英低下了头,眼圈儿也红了,这说明她既紧张又害怕。

在这个时候,她最需要的就是同学们的安慰和鼓励。

生:

我认为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期望和支持。

小英是个忧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她心里肯定非常难受、痛苦,同学们应该给她支持,给她信心,给她力量,希望她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走上讲台。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生:

小英,抬起头,挺起胸,我们支持你,我们对你有信心。

生:

小英,不要哭,现在你已经站了起来,迈出步子,走上讲台吧!

我们给你加油!

生:

小英,我们理解你,但我们更希望你能战胜自己,打败心魔,勇敢地走上讲台!

……

师: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这千言万语汇聚成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它打破了沉寂,给小英以莫大的鼓舞,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听到这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

同学们非但没有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打气,我要感谢同学们真心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他们热情的鼓励。

生:

是同学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使我战胜了自己,走上了讲台。

现在,他们又把掌声献给我,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演讲成功。

……

 师:

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告诉小英些什么呢?

生:

小英,你演讲得太棒了,我要向你学习哩!

生:

小英,你的普通话真标准,真好听,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生:

好样的!

小英,我们以你为荣!

我们为你喝彩!

……

师:

(满怀深情地)小英在这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中涌动,她有太多大多的话想对同学们说。

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

生:

谢谢大家的掌声,它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我会永远记住这掌声的!

 生:

谢谢同学们,没有大家的鼓励,也就没有这精彩的演讲。

放心吧,今后我会振作起来,坚强起来的。

生:

谢谢同学们,我想说的话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我给大家深深地鞠个躬吧!

(做鞠躬状)

……

师:

是啊!

无数的话语都浓缩在这深深的一个鞠躬之中。

同学们,仔细听,掌声响起来了!

(稍停后接着说)这掌声里有信任、尊重,有鼓励、赞许,有敬佩、喝彩……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同学们的爱心!

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师:

同学们,此时,你一定对掌声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是这样的吧?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

三、教后反思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课堂上,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他们或披文人情咂摸语言,或移情体验感同身受,或言语交流体悟情感,或感情朗读传情达意,于情智交融中经历了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

静心思忖,回头审视,课堂效果如此,原因恐怕在于成功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唤醒了学生的心灵感悟,有效调动了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与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鸣,与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产生了“悦目悦心”的情意体验效应。

1、语言感召,唤起情感体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以优美的文字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以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撩拨学生情感之弦,切实唤起他们情感体验的冲动,在“以情会文”的过程中,使体验更加逼近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掌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教者或绘声绘色地描摹场景,或生动传神地再现情境,或情真意切地传递情思,或声情并茂地渲染气氛,令学生如临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使其心灵产生感应,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2、情境再现,催发情感体验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投向”、“注意”、“注视”这3个词语通过想象再现了那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的场景,不仅体会到了小英既紧张又害怕,既难受又痛苦,既自卑又怯懦的复杂心理,还体会到了同学们那颗关爱弱小者的善良心灵。

在学生充分感知情感的基础上,紧接着,手指一张空座说:

“同学们,你们看,小英站起来了!

一步,两步,三步……近了,近了,更近了……她终于走上了讲台!

”在这一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下,又一个情境再现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

此时此刻,学生的眼前出现了小英蹒跚而行的身影;他们的眼睛变得格外清澈透亮甚至有些湿润;他们的心底一定掀起了阵阵情感的波澜……这两处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完成了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接的任务,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课文所蕴含的内在情愫。

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体验和领悟势必更加深入,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也于其中得到了协同发展。

当然,再现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如“联系生活展示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都是很好的办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熟练而恰当地综合运用这些具体方法,实现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3、角色参与,增进情感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不会有心灵的震撼,也不会在思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鲜明。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文中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无疑能使学生对文本感到真实、亲切,从而强化感受,进而引发共鸣,并且在共鸣中动情。

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问题诱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

这样一来,学生就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

不仅如此,这样的问题设计开放性极强,便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感,从而驱动了他们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了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

4、朗读体悟,传达情感体验

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过朗读来检验。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思情并茂地朗朗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该欢快处还它个欢快。

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

《掌声》这篇课文的核心语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文字虽不多,但却是情感积聚所在。

教学时,每当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就引导他们富于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指导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让他们在读中促进情感体验,在读中传达情感体验,再在体验之后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引领着体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既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又使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文章不是无情物”。

总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用一切情感因素,方能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活跃其情感因子,才能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也惟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活力。

5、激情感悟,意蕴情感体验

由于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个因摔跤而导致脚踝骨折的学生——吴小龙,他已经到了拆石膏的时候了。

可是,由于他胆小害怕拆掉后骨头还会裂开,所以始终不愿去医院拆除。

而本课的内容主要反应残疾女孩小英的故事,所以在教学前我特地仔细地观察了他,并侧面地了解到他的心理状态,他有点害怕,但由于各科老师都在有意鼓励他,及同学们对他的帮助,他还没有脱离班级。

我就想借这一课,让他忘掉自己身体上的病痛,让他有信心有勇气和同学们一起竞争,在心理上不把自己当成伤病人看。

我希望我的班级里没有歧视只有爱,所以处处鼓励他,同时也对他严格要求,让他不落人后。

上课了,我请同学们读文,自己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们从小英的变化开始说了。

于是我就引导他们读描写小英的句子来深入了解小英的内心,了解同学们对她的态度,及这种态度带给小英的力量。

大家通过对小英心理的了解,又通过对小英能力展示的了解,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缺点并不代表着这个人的美与丑。

课尾我让学生们交流自己从小英的变化而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想到掌声的力量很大,它可以使一个同学改变,所以我们要多给别人鼓掌,像我们班的吴小龙,他虽然脚骨折了,但他很努力一直在进步,有的学生想到一个人有了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敢不敢面对,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才行,有的学生想到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很快乐,还有一个学生吴艳在课堂上鼓励他,并给他送上了自己的掌声。

看来孩子们从这一课确实学到了很多。

看着同学们真诚的眼光和吴小龙下定决心,准备拆掉石膏的表情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眼光,我放心多了!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

儿童的情感容易激发,也容易变化。

因此,在生情的基础上,必须引导他们把情感的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情到理是认识上的升华,而要“悟理”则必须先“析情”。

语文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知识性的教学活动,它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它是传播与弘扬一个民族文化的最有力的工具与手段。

它渗透着中华民族历来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情感准则……所以,教学语文应“知”、“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深入人心,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天气变了要换衣裳

——作文教学也要与时倶进

灵石县梁家焉小学王计龙

小时候我们写作文,老师习惯于教我们写好人好事,拾金不昧,所以总是有人拾到钱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没拿钱去买水果糖,去买冰棒,而是交给了警察叔叔了。

而写《我的同桌》,《我的好朋友》大概内容是:

有一次我病了,他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来给我补课,那天下着大雨,又打雷,我以为他不来了,可是他竟然冒着倾盆大雨来了……第二天,他发高烧了……。

听起来像老年人给孩子们讲忆苦思甜的故事,但题材雷同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违背了生活的真实。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按理说,作文题材的呈现也应该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而那时的作文总是给学生划定了许多禁区:

教师反感的题材不能写

反面的东西不能写

有违背家长意愿的不能写

灰暗的题材不能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就只剩下几种前人已写过无数遍的题材了。

当一首《走进新时代》唱响全国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各行各业面貌一新,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课程改革随之而来,作文思想开放了,文章体裁多样了,作文再也不是“星期五”了。

下面几个片段就很典型:

片段一:

今天下午,老爸的同事约他去打牌,戒赌多年的老爸竟然答应了,晚上回家后,老爸显得异常兴奋,美滋滋的对妈妈说:

“老婆,今天手气不错,一个下午赢了……”话还没说完,妈妈就拉下脸来说:

“怎么老毛病又犯了?

是不是手痒了?

小明替我收拾一下你爸!

”老爸自知理亏,我便顺势在老爸屁股上“赏”了一巴掌。

——《三“抽”老爸》

反思与点评:

《三“抽”老爸》咋一看题,颇是叛逆,是否大逆不道。

但仔细读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深深地爱,文章语言朴实,诙谐幽默,情趣黯然,其素材和表现手法都很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片段二:

看着鲜红的瓜瓤,那位“蓝眼睛”耸起了肩膀,“哇”地惊叹了一声,立刻翘起来大拇指,连连点头称赞:

“OK!

OK!

”我也不由得舔了舔嘴唇。

这时,那“蓝眼睛”又用老农的刀切了一小块,尝了尝,连连点头,同时做了一个手势,表示问老农多少钱一斤。

老农不懂,便牛头不对马嘴的瞎打手势。

我忍不住笑了,这时“蓝眼睛”停止了“表演”,把手伸进口袋掏出了几张“老人头”,抽出其中一张给了老农,随手托起西瓜面带笑容转身要走。

“喂,等一等。

”老农连忙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大小不等的钞票,追递给了“蓝眼睛”,只听见“蓝眼睛”在说“No,No!

”,随后又翘起了大拇指,一定一顿地说:

“中—国—人—美!

反思与点评:

本片段的叙事中,小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了一场难得一遇的新鲜事,“蓝眼睛”的老外竟然出现在了农家瓜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新面貌,而中外两人互做手势,却又彼此不懂对方的意思。

滑稽而又现实。

特别是付款这一细节的描写,展示出中国农民美好的心灵和老外由衷的赞叹,这是他年所不会想象,也不敢想象的。

片段三:

“卖肉串了,香喷喷的肉串快来买呀!

”随着一声声的吆喝,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不禁舔了舔嘴唇,心想好久没吃肉串了,这次我得吃个痛快!

便直向摊子跑去……“路边的小摊不卫生,不能去!

”好友小东把我拦住了。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后,小东勉强答应:

“只许一串!

”他故意把“一”字拉的老长。

反思与点评:

闻到肉串香,不禁舔嘴巴,一副馋劲表现的淋漓尽致,短短一个镜头,寥寥几笔,却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总之,上面三个点滴片段只能反映今日作文的点滴,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研究今日的课程写作目标,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去利用写作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独特感受。

作为今日的教师,我们要不满足于做悲凉的春蚕和蜡烛,而要去做温暖的明亮的长放光辉的太阳——照亮学生,辉煌自己,在我们引导学生茁壮成长的同时,不断成长、成熟、成就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让孩子快乐地习作

灵石县梁家焉小学王水丽

个人爱好,常常喜欢写点东西,写生活中能触动自己的事,写自己的心情,写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有时觉得难以形容的时候就只写个省略号……有时候,如果有些心情不写出来的话,反而觉得不舒服,写作,其实就是一种需要,一种情感宣泄的需要。

所以,我个人觉得,在小学阶段教习作,不仅要教学生如何习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习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习作态度和习作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如果教师能在习作前充分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形成一种情感期待,那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宣泄,那样我们就会看到一段段表达内心,流淌着感情的文字。

这样,学生也会用一种快乐的心态去完成习作,因为那是一种需求。

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快乐的心态,还怕学生不尽力而为吗?

如果教师常常这样做,那么,快乐就不单单是一种习作的态度了,快乐习作将会变成一种习惯。

我想,这对孩子的认知,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习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一种文学的积淀,更是一种对周围人、事、物的思考。

在习作过程中,让孩子们提升认识,深化感悟,升华情感,因为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

那么,如何让学生形成教学期待呢?

我觉得,需要充分地酝酿,对习作素材的酝酿,对情感的酝酿,这都需要教师做精心的安排与布置。

最近学校布置让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于是我先和学生一起商讨确定了以“感恩父母”为话题来写,之后我就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感恩父母的歌曲,优美的句子,名言,小故事……大约给了他们一周的时间。

上周的作文课,我是这样上的:

一、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我播放《天亮了》。

然后我说: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歌是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歌。

因为每次聆听到它,总能拨动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对于生命的感动,在这首歌的背后有着一个悲壮的、感动过无数人的亲情故事。

今天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这个故事,用心去感悟那份亲情吧。

接着我为学生读了《生命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到了父母的爱是厚重的、伟大的。

我接着说:

是啊,是爱的无私与伟大让这对年轻的父母在生与死的抉择瞬间,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的爱儿。

同学们,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呢!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细腻的母爱、宽厚的父爱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成长中每个有风有雨的日子,父母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也许我们穷其一生都无法报答,我们有的唯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

然后我在黑板上板书了“感恩父母”四个字。

二、出示漫画《感动人心的瞬间》

这个文本以28幅漫画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成长时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

旁边配有文字:

当我们还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教我们用筷子、教我们系鞋带、穿衣服……你是否还记得,父母用了很长时间教我们学会的第一首儿歌,你是否还记得,父母用了很长很长时间教我们学会了喊第一声“妈妈”……

看了这一幅幅漫画以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说的很精彩: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感谢父母。

“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们无法丈量。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教会了我们生活。

“父母对我们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话语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

我就顺势引导学生:

“听了这位同学的话,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是动作?

是故事?

还是耳边回响的话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说起了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句句发自肺腑,我心里雀跃了:

这些可爱的孩子,太有潜力了,真了不起。

三、出示《彼得的账单》

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想想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

“我觉得爸爸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给我们提供了十几年来得衣食住行,在我们失败时,给我们鼓励;在我们难过时,给我们安慰;在我们生病时,给我们关心和照顾,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要感谢父母。

……

我接着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