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041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docx

2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条件适宜时,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旺盛,改变条件,可使细菌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发生变异或死亡。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一般细菌所需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类、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有些细菌还需要生长因子。

生长因于是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B族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

2.酸碱度

大多数病原菌的最适酸碱度为PH7.2~7.6,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PH8.4~9.2的碱性条件下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则为PH6.5~6.8。

3.温度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0C,与人体正常体温相同。

4.气体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可将细菌分为四类:

①专性需氧菌:

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如结核分枝杆菌

②专性厌氧菌:

只能在无氧状态下生长,如破伤风芽孢梭菌;

③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都属于此类,如葡萄球菌;

④微需氧菌:

在低氧压(5%~6%)状态下生长最好,若氧压大于10%,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一般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可满足需要,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在初次分离培养时,必须供给5~10%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长。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在适宜条件下,细菌繁殖的速度很快。

大多数细菌约20~30分钟繁殖一代,少数细菌繁殖速度较慢,如结核分枝杆菌需18~20小时繁殖一代。

若按每2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10小时后,1个细菌可分裂达10亿个以上。

但实际上,由于营养物质逐渐消耗,毒性代谢产物逐渐积累,细菌繁殖速度会递减,死亡细菌数量逐渐增加,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

一般细菌培养8~18小时生长最旺盛,大小、形态、生理特性等都比较典型。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

用人工方法配制的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按理化性状可分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按用途可分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等。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一般经370C培养18~24小时后,即可观察生长现象。

不同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不同:

(1)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呈均匀混浊状态;少数链状细菌则呈沉淀生长;枯草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需氧菌在液体表面常形成菌膜,呈膜状生长。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注意观察注射用制剂的性状变化,严禁将细菌污染的制剂注人机体。

(2)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菌落。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称为菌落。

一个菌落一般是由一个细菌繁殖形成,故可将含有多种杂菌的标本划线接种于固体培养基的表面,以分离纯种。

不同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湿润度及在血平板上的溶血情况等都有所不同,故菌落的特征可作为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

当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融合在一起,称为菌苔。

(3)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将细菌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穿刺线生长。

可借此来检查细菌有无鞭毛和动力。

3.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临床培养细菌的目的主要是对患者做出病原学诊断,通过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另外,细菌培养还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研究开发生产生物制品以及用于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生长繁殖实际上是进行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的新陈代谢过程。

两种代谢过程中均可生成多种产物,其中有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真意义

1.热原质

又称致热原。

是多种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所合成的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是其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不能被高压蒸汽灭菌(121.30C,20分钟)破坏,玻璃器皿需经2500C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特殊石棉滤板过滤除去,蒸馏法效果更好。

在护理实践中,制备和使用生物制品、注射液、抗生素等的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以保证无热原质存在。

2.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散的致病性物质。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等。

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一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如人体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等,可供人体吸收利用。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抗生素多数由放线菌或真菌产生,少数由细菌产生,如多粘菌素、杆菌肽等。

目前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5.细菌素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由于细菌素的抗菌作用范围窄己具有型特异性,故多用于细菌的分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6.色素

有些细菌代谢过程中能合成色素,不同细菌可产生不同色素,对细菌鉴别有一定意义。

色素分两类:

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金黄色色素;

②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境中,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绿色色素,使培养基、脓汁呈绿色。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发现手术切口、烧伤组织创面等出现绿色的渗出物,应考虑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可能。

(二)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不同细菌所含酶类不同,放分解糖和蛋白质的能力也不同,如大肠埃希菌具有乳糖分解酶,分解乳糖产酸产气,而伤寒沙门菌不能分解乳糖;大肠埃希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当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后可形成玫瑰靛基质呈红色,为靛基质试验阳性,而产气肠杆菌无色氨酸酶,靛基质试验为阴性。

因此,可利用细菌这些特性来鉴别细菌。

三、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由玉米退化得到的启示

20世纪初,科学家们为了征服可恶的结核病,伤透了脑筋,法国的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就是其中两位。

他们为研制征服结核病的疫苗,经历了一次次失败。

一天,卡尔美和介林路过一个农场,看到地里五米穗小叶黄,便问场主:

“玉米是缺肥吗?

”“不,先生们,这种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有些退化了。

哎,一代不如一代啦。

”场主苦笑着回答。

退化!

一代不如一代?

卡尔美和介林立即从玉米种子的退化想到:

如果把毒性很强的结核病菌一代接一代定向培育下去,它们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

若将毒性退化了的结核病菌制成疫苗,接种到人体不就可以预防结核病了吗?

想到这里,俩人兴奋不已。

匆匆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结核病菌的定向培育实验,这实验一做就是漫长的13年!

经过230次的传代,终于获得了减毒的结核病菌并制成疫苗。

肆虐人类的结核病终于被驯服了!

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人们把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叫做“卡介苗”。

遗传与变异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巳代代相传,称为遗传。

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为变异。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而变异可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改变。

如鼠疫耶尔森菌在含3~6%氯化钠的培养基中,其形态可由球杆状变为球状、哑铃状、棒状等多种形态;肺炎链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反复传代可失去荚膜。

2.毒力变异

细菌的毒力变异包括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如卡介二氏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230次传代,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然保留免疫原性的减毒株,卡介苗(BCG)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称为耐药性变异。

如青霉素40年代问世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效果显著,耐药菌株很少,但目前已发现8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变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诊断方面

由于细菌变异而出现不典型特征,给实验室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需注意鉴别,以免造成错误诊断。

2.治疗方面

细菌耐药性变异是临床细菌性感染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将有利于指导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并防止耐药菌株的扩散。

3.预防方面

细菌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传染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人工诱导方法使细菌毒力减弱或消失,制备出保留免疫原性的减毒活疫苗,用于某些传染病的预防,如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

4.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根据细菌基因可转移重组并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变异机制,将某种需要表达的基因引人到合适的细菌(工程菌)体内,随细菌的繁殖可获得大量人们需要的基因产物。

目前通过基因工程已能使工程菌大量生产重组的胰岛素、干扰素等。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l.营养物质

2.酸碱度

3.温度

4.气体

①专性需氧菌:

②专性厌氧菌:

③兼性厌氧菌:

④微需氧菌: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1.培养基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2)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真意义

1.热原质

2.毒素和侵袭性酶

3.维生素

4.抗生素

5.细菌素

6.色素

①脂溶性色素

②水溶性色素

(二)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三、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的变异

2.毒力变异

3.耐药性变异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诊断方面

2.治疗方面

3.预防方面

4.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