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996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物流管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物流管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物流管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物流管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概论》.docx

《《物流管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概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概论》.docx

《物流管理概论》

《物流管理概论》

第二章第三节现代物流业的形成与结构

3、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

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持有费用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

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

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

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现行的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是站在货主企业,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计算汇总物流费用的支出。

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种现象首先说明,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创造同等规模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在物流活动领域耗费的资源得到降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

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在PD(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销售物流领域,进入Logistics阶段,物流成本管理扩展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领域,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得到增强。

而到了供应链物流阶段(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对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经超过个别企业的边界,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

因此,可以说,物流管理到了高级阶段,同样离不开成本这个主题。

只要价格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业物流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正是企业物流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被陆续挖掘出来,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经营的新兴产业,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

现代物流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活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外包方式推动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继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外部条件。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数量是不一样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以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同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也在发生变化,如第二产业中的电子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渐加大。

这种变化,导致物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那种同步、同力度增长,转向物流量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甚至出现与GDP增长相乖离的趋势。

换言之,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社会经济增长对物流量的拉动作用在减小。

体现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在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注意来自不同主体的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避免简单比较和轻易下结论。

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物流的概念

一、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物流的概念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回顾物流的发展过程和理解历史上经典的物流概念,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物流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了物流的内涵。

在介绍国内外的物流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物流概念与物流实践最早始于军事后勤,而"物流一词没有限定在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

物流管理对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活动都适用"。

(见DonaldJ.Bowersox1986出版《物流管理》)

  第三、物流无论从PhysicalDistribution还是Logistics的内涵中都强调了"实物流动"的核心。

  第四、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所构成。

  二、现代物流理念

  

(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

  1935年,美国销售学会认为: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通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此时人们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愿望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物资的配给"和怎样加强对"物质分布过程"的合理化管理,其核心部分正如日本学者羽田升史所说:

"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

"

  

(二)"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观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和军需品的战时供应中,运用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ment)方法,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住、调配等实物运动进行全面管理,此举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战后,后勤学逐步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体系,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LogisticsEngineering)、"后勤分配"(LogisticsOfDistribution)等后勤管理的诸领域。

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

军事后勤为部队和战争服务,工业后勤为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商业后勤为商业运行和顾客服务,总之,物流的核心观念是服务观念。

  (三)物流价值与利润观念

  美国着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

  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所阐述的:

"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

"

  (五)流系统化观念

在物流运行中存在着成本与服务的"二律背反"性,也称"效益背反"性。

"二律背反"是指物流功能间或物流与服务水平之间的二重矛盾,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的对立状态。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

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六)物流现代化观念

  物流现代化观念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现代化基础上的。

  1、全球化观念

  2、物流一体化观念

  3、精益物流观念

  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

  

(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

  

(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

  (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

  (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

  (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

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4、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

  5、无库存观念

  6.物流信息化观念

  7、绿色物流观念

  三、物流概念的界定

  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研究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

在80年代初出版的《经济大辞典》初次编入了"物流合理化"的词条。

其解释为"合理组织物资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包括合理包装、合理仓储、合理保管、以及合理为用户服务等",1985年,我国出版的《经济与管理大辞典》中的"物流"辞条这样解择:

"物流,物资在卖方与买方之间实物形态上的流动过程"。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实物性)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

  四、物流概念的未来

  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

物流概念的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阔,物流所涉及的范围几乎是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未来的物流或许使今日的物流概念得到全面的革新,物流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展。

  日本早稻田大学高橘辉男教授,在谈到未来物流概念时说:

可以断言,目前有关生产和物流的许多概念,到了21世纪都会过时而成为历史,概念将会更新。

我们必须有超越时代的气魄,去寻找新的答案。

商流与物流

  一、商品流通过程中三流地位的转变

  二、商流的概念

  表现为以产品的所有权转移为前提,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叫作商业流通,简称商流。

  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活动的两个方面。

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结合,又互相分离。

  

(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

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二)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三、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

  

(一)结算程序引起的分流形式

  

(二)购销方式引起的分流形式

  (三)期货市场形成而引起的商物分流

  (四)电子商务条件下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物流活动的构成

  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等项工作构成。

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一、包装活动

  二、装卸活动

  三、储存活动

  四、运输活动

  五、流通加工活动

  六、配送活动

  七、物流情报活动

物流的性质和作用

  物流自始至终构成流通的物质内容,没有物流,也就不存在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一、物流的性质

  

(一)物流的生产性

  

(二)物流的社会性质

  (三)物流的服务性质

  二、物流的作用

  

(一)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

  

(二)合理的物流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物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和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

  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二)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又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

国际物流的基本内涵

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认为:

物流作为客户生产过程中供应环节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及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的货物流动及存储服务,并提供货物从原始地到消费地的相关信息,以期满足客户的要求。

  我国学者认为:

物流是以最小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地的过程。

主要包括运输、装卸、储存、包装、配送、物流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是指为满足需求而进行的原始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其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在国际间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物流具有“7R”特性,即: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方法和恰当的成本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

  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对物资(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

国际物流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活动。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长距离的运输支出,较大的库存量,较长的固定循环作业周期,使国际物流费用昂贵;多样的运输方式,需穿越国际边界等原因,使物流公司趋于大型化。

作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它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的特点。

(一)精益物流的基本原则

  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

  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

  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

  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

  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二)精益物流的目标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

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三)精益物流的前提

  精益物流前提是正确认识价值流。

价值流是企业产生价值的所有活动过程。

  (四)精益物流的保证

  1.先要明确流动过程的目标,使价值流动朝向明确。

  2.沿价值流的所有参与企业集成起来,摒弃传统的各自追求利润极大化而相互对立的观点。

  3.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共同目标,共同探讨最优物流路径,消除一切不产生价值的行为。

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在我国,物流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

物流产业的边界如何界定?

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无疑是我国物流业界慎重思索的问题。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

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

一、物流产业的界定

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

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

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

这一划分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

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

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还不包含物流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业是独立的产业。

目前,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比较模糊,需要引起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物流业当前在我国是否形成了一个产业

如果将物流产业与同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做一比较。

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的行业。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旅游业固定产值已达7861亿元,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近27万个,各类旅游住宿设施25.4万个(含旅游饭店1万多家),各类旅行社近9000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正以平均12.7%的速度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7.4%的平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同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业的各项统计数据非常清晰,其收入以及占GDP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而物流业的发展还没有系统量化的统计口径及指标。

在讨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时,必须意识到以下几点:

(1)物流产业的资产总量是否明晰?

(2)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到底有多少?

(3)物流业作为一种产业的年产出量有多大?

(4)物流业自身发生的成本、形成的利税总量有多少?

(5)现代物流产业所应用的标识性科技成果是什么?

在与旅游业比较过程中,构成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也是一片黑大陆。

当需要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各个地方政府把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扶持的时候,必须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并作系统全面地考虑。

三、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幅。

2000年,全年物流产业规模为3.6万亿美元,与世界旅游业总收入基本相当。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较多;另一方面,运输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企业周转资金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有资料显示:

1999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占用为31042亿元,资本年周转速度为1.2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为15-18次。

如果我国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3万亿元流动资本将相当于45万亿元以上。

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6.7%,也有人估计为20%左右。

2000年我国GDP为8.9万亿,按20%计算为17800亿。

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还没有针对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上述只是某一年份的估计值。

无论从与全球经济接轨角度还是从我国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角度来看,我国都有必要促进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已有长时间的发展,然而作为将几种功能有机结合的物流产业还尚未形成。

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形成阶段。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部分企业(47%的生产企业和62%的商业企业)还没有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

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

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2、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少数企业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国际接轨,如宝供公司等企业。

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

3、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

4、各级政府都将发展物流业提上了议事日程,积极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但由于我国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5、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

对物流产业概念的界定、物流企业的界定、单个物流作业环节提供的服务与一体化物流作业服务的界定、物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体系的计量界定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尚且无章可循。

我国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物流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现状,然后从这些实际出发,逐步解决问题,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良好基础。

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物流管理  点击:

 更新:

2006-1-4

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在我国,物流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

物流产业的边界如何界定?

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无疑是我国物流业界慎重思索的问题。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

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

一、物流产业的界定

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

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

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

这一划分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

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

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还不包含物流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业是独立的产业。

目前,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比较模糊,需要引起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物流业当前在我国是否形成了一个产业

如果将物流产业与同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做一比较。

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的行业。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旅游业固定产值已达7861亿元,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近27万个,各类旅游住宿设施25.4万个(含旅游饭店1万多家),各类旅行社近9000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正以平均12.7%的速度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7.4%的平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同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业的各项统计数据非常清晰,其收入以及占gdp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而物流业的发展还没有系统量化的统计口径及指标。

在讨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时,必须意识到以下几点:

(1)物流产业的资产总量是否明晰?

(2)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到底有多少?

(3)物流业作为一种产业的年产出量有多大?

&

nbsp;(4)物流业自身发生的成本、形成的利税总量有多少?

(5)现代物流产业所应用的标识性科技成果是什么?

在与旅游业比较过程中,构成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也是一片黑大陆。

当需要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各个地方政府把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扶持的时候,必须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并作系统全面地考虑。

三、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幅。

2000年,全年物流产业规模为3.6万亿美元,与世界旅游业总收入基本相当。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