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698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5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

第8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第1部分,经济周期理论,第8章,3,本部分主要内容,概述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第8章,4,概述,经济周期的含义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周期性的扩张和收缩。

表现为现实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上下波动。

也被称为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

第8章,5,概述,经济周期的含义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繁荣是经济活动处于最高水平的时期;萧条是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的时期;由繁荣转向萧条的阶段称为衰退;由萧条转向繁荣的阶段称为复苏。

第8章,6,经济周期的含义,GDP,0,时间,潜在GDP,现实GDP,收缩期,扩张期,一个经济周期,繁荣,萧条,衰退,复苏,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第8章,7,概述,经济衰退的含义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即为经济衰退。

用的最多。

衰退是指“经济活动持续数月全面大幅降温,具体体现在生产、就业、实际收入等各个方面”。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美国界定经济是否衰退的权威机构),第8章,8,概述,经济衰退的含义按照NBER统计,自二战以来,美国已10次陷入经济衰退,平均衰退周期为10个月,其中最严重的两次衰退分别发生在1973至1975年以及1981到1982年,长度都是16个月。

第8章,9,概述,经济衰退的特征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存货增加,企业投资下降,GDP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劳动时间缩短,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原材料价格下降,工资刚性但增长放慢;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下降,贷款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第8章,10,概述,经济周期的原因,第8章,11,乘数-加速数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由来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917年在经济加速和需求规律一文中系统论述了加速原理。

后来,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建立了乘数加速数模型,用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第8章,12,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加速原理说明产量或收入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理论。

要生产更多的产量需要更多的资本,进而需要用投资来扩大资本存量。

yKI,第8章,13,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加速原理资本产量比率(或加速数),这里的v称为资本产量比率或加速数,表示一定时期每生产单位产量所要求的资本存量的数额。

K是存量而y是流量,v1,第8章,14,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加速原理,这表明,t时期的净投资额取决于产量从(t-1)期到t期的变动量和加速数的大小。

第8章,15,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加速原理,如果加速数为大于1的常数,则资本存量所需要的增加必须超过产量的增加。

加速原理是以资本存量得到了充分利用,且生产技术不变,从而资本产量比固定不变为前提的。

第8章,16,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增加,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使收入加倍增加。

收入增加时,使消费增加,这又使产量增加,通过加速数的作用,这又会促使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而投资的增加又使收入加倍增加,这又使投资更快地增加,如此反复,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第8章,17,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加迟早会达到峰顶。

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或产量便不再增加,根据加速原理,这将导致净投资下降为零,由于投资的减少,乘数作用使收入加倍减少,根据加速原理,这又引起投资进一步减少,如此反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

于是,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

第8章,18,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收入的持续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

这时,由于在衰退阶段的长时期所进行的负投资,生产设备的逐年减少,所以仍在营业的一部分企业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

这样,随着投资的增加,收入开始上升。

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

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第8章,19,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投资,经济繁荣,经济萧条,经济衰退,第8章,20,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乘数加速数模型,假设G1亿元,0.5,v1。

第8章,21,第8章,22,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结论:

经济周期是在政府支出固定,由经济本身自发形成的。

只要政府对经济干预,就可以改变和缓和经济波动。

例如,采取适当政策刺激投资,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鼓励消费等措施,就可克服和缓和经济萧条。

第2部分,经济增长理论,第8章,24,本部分主要内容,引言增长核算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8章,25,引言,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

通常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包括两个含义:

总产量(潜在产量和现实产量)的增加;人均产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程度用增长率来表示。

第8章,26,引言,注意:

在经济增长论中,我们用大写字母表示总量,用小写字母表示人均量。

经济增长率:

或,第8章,27,引言,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凯恩斯理论采用的是短期和静态的分析方法,但是哈罗德等人认为,这种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长期化和动态化。

第8章,28,引言,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长期化就是随着时间的进展,把人口、资本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看成是可变的量,而不是固定的量。

动态化就是从连续的各个时期,分析以上这些因素和其他有关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关系。

第8章,29,引言,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英)哈罗德1939年发表论动态理论一文,1948年出版动态经济导论一书;(美)多马分别于1946年和1947年发表资本扩充、增长率和就业和扩充与就业两篇论文,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

第8章,30,引言,经济增长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异同同:

都是研究均衡产量的决定异:

增长:

研究当所有要素都可变且都被充分利用时,长期均衡产量(包括潜在和现实)的决定。

决定:

研究其他要素不变,只有以劳动时间衡量的就业量变动时,短期均衡产量(潜在产量不变,现实产量可变)的决定。

第8章,31,产量随时间增长转化为总供给的移动,产量,时间,第8章,32,引言,经济增长理论要解释的问题:

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可以解释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富裕程度的差异怎样促进一国的经济长期增长以及提高一国的富裕程度?

第8章,33,1820-1992年四国的人均GDP,第8章,34,增长核算,增长核算运用生产函数来定量分析引起经济增长的来源。

问题影响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第8章,35,增长核算,增长核算运用生产函数来定量分析引起经济增长的来源。

增长核算把产量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

生产要素(只考虑资本和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第8章,36,增长核算,假设完全竞争市场规模报酬不变要素的边际产品递减,且为正。

第8章,37,增长核算,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AF(N,K)A为技术水平或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它加强所有要素,故名)。

A越高,则相同的要素所生产的产量越多。

第8章,38,增长核算,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对生产函数进行全微分可得:

MPN、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第8章,39,增长核算,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方程两边同时除以Y=AF(N,K)得:

第8章,40,增长核算,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第8章,41,增长核算,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第8章,42,增长核算,索洛剩余投入和产量可以直接观察到,而技术进步无法直接观察,但可通过变换方程得到:

称为索洛剩余,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或技术进步率,第8章,43,增长核算,从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可知:

产量的增长可由三种因素来解释,即劳动的增长、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要素的贡献量=要素份额要素增长率,第8章,44,增长核算,从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可知:

如果技术进步不变,劳动和资本同比例增长,则产量也以相同的比例增长。

提高一种要素的增长率并不能使产量增长率提高同样的幅度。

索洛剩余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指在所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技术进步或生产效率的提高所导致的产量增长率。

它度量的是不能为要素变化所解释的全部生产变化。

第8章,45,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第8章,46,增长核算,人均产量增长的核算生活水平总是与人均产量相联系的。

一国的总产量可能很高,但人均产量却很低,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仍是较低的。

第8章,47,增长核算,人均产量增长的核算定义人均产量:

y=Y/N人均资本:

k=K/N可得,第8章,48,增长核算,人均产量增长的核算由总产量增长核算方程变换得:

第8章,49,增长核算,观察人均资本增长的提高不能百分之百地提高人均产量增长。

当人均资本不再增长时,人均产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技术进步。

第8章,50,经验分析:

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一个经济追上另一个经济的过程称为趋同。

战后日本的生活水准追上了美国。

为什么日本能够追上美国?

第8章,51,经验分析:

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第8章,52,经验分析:

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观察日本追赶美国的速率在战后早期比战后晚期更快。

第8章,53,经验分析:

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观察战后早期日本从西方积极引进技术,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追赶”来实现的。

人均资本差异只能解释人均产量差异中的1.37个百分点。

第8章,54,经验分析:

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观察战后晚期,技术水平的差异不断减小,日本较高的人均资本积累率解释了人均产量增长的大约一半差异。

第8章,55,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自然资源美国的早期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该国有充足而肥沃的土地。

在1820-1870年间,美国土地面积以每年1.41%的速度增加,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

第8章,56,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自然资源在1970-1990年间,挪威人均GDP从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61%上升到77%。

挪威突发性的经济增长大部分归因于其丰富的石油储量的发现与开发。

第8章,57,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在工业化国家,人力资本的要素份额大。

人力资本的投资越高,GDP就越高。

第8章,58,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关系,第8章,59,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基本假设没有政府、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完全竞争充分就业(即L、K得到充分利用)L、K可以相互替代规模报酬不变边际报酬递减且为正,第8章,60,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假设S=I(即储蓄不断转化为投资)储蓄函数为S=sY(即只考虑引致储蓄,不考虑自发储蓄)全部人口都参与生产,且假设总人口等于总劳动力,第8章,61,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模型:

分两步分析第1步主要分析两个问题:

1.经济中是否存在一条均衡的增长途径(即存在问题);2.经济是否存在一条由不均衡趋向于均衡的增长途径(即稳定性问题)。

第8章,62,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模型:

分两步分析第1步为此先将模型简化:

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且储蓄率(s)和人口增长率(n)不变。

通过研究人均产量和人均资本的关系来分析以上两个问题。

第8章,63,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模型:

分两步分析第2步放开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以及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8章,64,新古典增长模型(第1步),基本模型若不考虑技术进步,则生产函数为:

Y=F(N,K)由规模报酬不变,得:

Y=F(N,K)令1/N,有:

Y/N=F(1,K/N),第8章,65,新古典增长模型(第1步),基本模型假定全部人口都参与生产,令y=Y/N,k=K/N,则方程为:

y=f(k)即人均产量y只取决于人均资本k。

第8章,66,人均生产函数,k,y,边际报酬递减表明人均产量的增加速度是递减的,第8章,67,新古典增长模型(第1步),基本模型出发点总投资与总储蓄始终保持动态均衡。

第8章,68,新古典增长模型(第1步),基本模型注意,第8章,69,新古典增长模型(第1步),第8章,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