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928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x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

2013年,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对《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教材进行了修订。

本次教材修订既不同于日常性的小修小补,也不是教材的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修订,保持教材的总体结构和内容结构基本不变。

下面我们从修订背景依据、十八大精神基本要点、修订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说明和解释,以使大家更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修订后的教材。

一、修订的背景和主要依据

1.修订的主要背景

当前,我国进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从文化角度看,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情愿望。

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为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教学一线、社会等各方面对教材的观点、内容、语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我们在认真审视教材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相关观点、图示、字词、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修改。

2.修订的依据

本次修订使用的观点和材料主要来源于: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报告读本、十八大报告百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讲话或文章等。

3.修订的关键词

原教材的思路和内容是按照十六大精神编写、按照十七大精神修改的。

按照十七大精神修订教材时,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中心词。

本次依照十八大精神修订教材,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修订贯彻的十八大精神要点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目标、道路、关键、要求等内容,结合《文化生活》教材的原有设计思路和结构框架,修订过程中贯彻了下列十八大精神:

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认识和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进一步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进一步阐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进一步了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关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这些点位有的是以直接引用十八大报告原文的陈述方式在教材中呈现的,有的是以渗透方式,通过修改字词句子,或者通过材料的替换等方式体现十八大精神。

具体来说,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道路是新思想、新观点、新发展,为此,对教材第九课及第十课的第一框做结构性调整,采取新的论述框架。

其他五个要点,我们在现有的论述框架中,或采用了新提法、新材料,或补充新内容。

同时,为了实现“有所强调”和“减负”的修订目标,相应地简化或删除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内容。

三、具体修订内容说明

(一)“致同学们”的修订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从“建设”到“建成”,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

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由此,第二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修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面对小康社会目标的论述修改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本次修订我们对第九课、第十课做了较大幅度的结构性调整,思路、内容、编排结构较原教材有较大变化。

因此,第三段关于第四单元的概述做了思路、内容和顺序的调整,修改为“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和道路;学会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如何阅读教材”部分,把“课题、框题、目题”修改为“课、框、目”。

(二)第一单元的修订

第一单元重点修订了单元综合探究,并对其他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1.统一说法

原教材同一概念或观点,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了不同的表述或句子,存在着统一性问题,这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我们把教材中相同的概念、理论观点等采用了统一的表述方式。

如单元结构图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与第8页“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不一致,统一修改为后者。

第3页单元导言“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表述,与第6页对文化含义的界定不一致,修改为修改为“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及其产品”。

2.使表达更科学

在陈述或解释观点时,原教材存在着一些偏差,为使表达更符合事实、更科学准确,我们进行了删除、修改、调整。

如第7页相关链接对《周易》这段话的解释存在随意加主语、加限定词的问题,我们删除了“圣人”、第二个“可以”、“他”等字词。

第7页专家点评,“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这一观点需要有前提,即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文化”与“文明”含义才相近,因此,删除此句。

第8页专家点评,把“是”删除,使前后两句话成为并列的同位语,在后面加一句“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的”表述,突出《文化生活》中“文化”概念的内涵。

那么文化活动包括哪些过程呢?

原教材表述是“生产、传播、积累”,而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因此,我们把这一观点修改为“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影响,既有其“问世”,也有其“思想”等多方面,因此,删除第8页活动设置的问题中“的问世”,这也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该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五个领域中的三个,没有表述说明哪几个是“基本”。

因此,删除第8页正文第一段中“基本”。

第12页第一段,把最后一句修改为“相继制造出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先后顺序更符合史实;

第20页正文中,第二行修改为“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

3.与原文一致

第8页引用毛泽东研读《共产党宣言》后所讲的话与原文不符,把“从此”修改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

4.调整顺序,增强逻辑性

第10页,把原书中的两个专家点评位置互换。

因为正文第一段是说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从理论角度、宏观视角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因此这里应该跟原书中讲决定作用的第二个专家点评。

第二段正文分析了具体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从文化的反作用角度说明三者关系,因此应跟论述文化反作用的第一个专家点评。

第10页正文最后一段,“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修改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贯彻十八大精神

第10页正文最后一段,把“迅速崛起”修改为“快速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重要性用了三个“越来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又增加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修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这一目时,补充了这一论点;第11页最后一段第四行,把“激发”修改为“增强”;第21页专家点评,按照十八大精神,修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精神需求;第22页正文第一、二段,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大精神进行了修改,强调了文化重要性,说明文化在世界快速变革时期对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第21页专家点评,按照十八大精神,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具备的基础和突出人民的精神需求,修改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6.更新材料

第11页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材料,替换为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材料;第12页,“嫦娥一号”材料替换为“嫦娥二号”材料;

7.综合探究修改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修改幅度较大。

首先,题目由“聚焦文化竞争力”修改为“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以与十八大精神一致。

其次,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如突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强调文化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各国竞相提高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修改后的表述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最后,更换几则材料。

第22页,材料一中有关文化产业增加值材料替换为2011年最新的数据;第23页材料四是原世博会材料,修改为近年发展较快、影响较大,推动中华文化加快“走出去”的孔子学院的材料。

(三)第二单元修订

第二单元原教材内容、表述等方面比较成熟,因此,修订幅度较小,更多是字词句子或者材料的修改。

第28页导言第一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存在语义重复,修改为“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第30页相关链接材料,有关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数据修订为2012年最新数据。

第31页相关链接中的图片是安塞腰鼓,这一地域文化不属于图片下面说明文字中讲到的各种地域文化,因此替换为文中提到的几种地方地域文化图片。

第36页活动中关于报纸、杂志、书籍的材料,没有说明其本身的特点,替换为介绍其特点的材料;第38页,材料替换为近年在海外影响较大、引起国外各阶层人士关注期待的海外“欢乐春节”活动的材料;第45页活动中说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十一五”材料替换为“十二五”材料;第48页第七届世纪大采风材料替换为对世纪大采风活动的总体性说明的材料;

第48页朱熹的诗句中“哪”修改为“那”,以与诗句原文一致。

第49页活动中关于鲁迅作品的介绍材料,从行文看,最后一句表述的语义是出自《狂人日记》,而实际上这句来自鲁迅的另一作品《呐喊》。

同时,根据原文把“勇士”修正为“猛士”,“他们”修正为“他”。

第50页正文第2段,增加“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十八大精神;

第64页正文第2段,原文“汉字与史学典籍”,修改为“汉字与史书典籍”,以与下文的用词一致。

第67页最后一段,原教材对都江堰的评价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说明不准确,修改为“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生态工程’”。

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主要有两处修改,一是把“学习型社会”中引号删除,二是替换材料,把我国公布的第十批新职业替换为第十二批新职业。

(四)第三单元修订

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修订较少,主要把党和国家领导人近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阐述融入教材。

第63页活动中材料,在卢森堡首相前加“时任”,说明是时任首相所言,而不是现任首相,以避免歧义;第64页最后一段,删除“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因为古代起始设置史官时都是世袭,但是,后来有些史官并非世袭,如唐朝有的史官是皇帝临时任命。

第七课,第71页活动中镜头二材料,替换为神舟九号和蛟龙号材料,并引用毛泽东的诗句与此呼应。

第73页第一段,主要讲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根据十八大精神,我们把这一段文字修改为“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第80页镜头二材料,替换为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中国梦”的材料,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续共同为之努力;第81页,材料二替换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关于中国精神的论述,以与材料一呼应;第82页在材料五后面增加材料六,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论述;第83页热点四材料,删除第一段材料,并增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容。

第81页正文第四段,依据十八大报告,把“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修改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增加关于“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表述。

(五)第四单元修订

第四单元是本次修订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第九课和第十课。

根据第九课和第十课内容的修订,我们对单元结构图和单元导言进行了修改。

1.总体修订说明

原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开。

修订后的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统领第四单元,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路径、根本任务等方面,展开说明。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第四单元,甚至是整本《文化生活》展开的主题。

修订后,本单元的框架结构,以文化建设为主题,内含两条线索。

一是三课之间的递进关系:

为何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这三者立足于中国,着眼于当代。

二是贯穿三课的两个视角:

国家的文化建设、个体的文化生活。

修订后的第四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的要求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

其中,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

第九课从国家建设的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道路,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

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文化建设。

第九课,把原课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框题由“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修改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框内容(重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写)两个框题。

具体的修改对应关系参见附图。

第十课,把原课题“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修改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框题不变,第一目目题“我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修改为“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第二目目题“紧紧抓住中心环节”修改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目目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修改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第二框框题,目题未作修改。

2.分课说明

(1)第八课主要修改了一些字词,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如98页“经典”作品修改为“经典文化作品”,第90页“改造和剔除”修改为“改造或剔除”,第92页“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修改为“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等等。

另外,更新了“五个一工程奖”材料,替换了两幅图片。

(2)第九课修订内容。

原教材第九、第十课主要是以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文化的论述来写作的。

贯彻十八大精神,我们重新设置思路、组织逻辑结构、选择内容,变换了思路、更新了内容观点。

原教材第九课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谐文化为主题,同时这也是本课的上位概念,主体骨架包括:

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到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有”公民、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和谐文化等。

修改后的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题和上位概念,统领整课内容,其主体骨架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有”公民根本任务、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也以此为主题。

十八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因此本次修订,我们把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题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框题“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修改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目目题“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修改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一段最后一句由“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修改为“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以与目题相对应。

第二段把“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修改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增加“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的表述。

第三段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由“先进文化”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并增加“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的表述。

第二目全部重写,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一段首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再进一步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表述为“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由此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二段说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由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呢?

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强基固本之路,以人为本之路,改革创新之路。

第三段主要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目目题“高举旗帜,科学发展”修改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这一目主要包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作用等。

第一段提出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表述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段讲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表述为“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这里紧跟了一个专家点评,以说明增强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第三段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具体表述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四段是本框的小结。

增加了十八大关于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表述,并强调要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信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第二框框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未作修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原教材中是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一层次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起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第一目目题“根本目标:

培育‘四有’公民”修改为“培育‘四有’公民”,以此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相区分。

第一段把“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以与十八大精神保持一致。

与此一致,第二段最后一句由“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修改为“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第二目目题“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未作修改。

按照十八大精神,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并为一段,突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阐述如何实现培养目标。

具体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段第一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四段是关于文化发展和改革问题,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两个重点、总体要求等角度进行了修改。

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三目目题“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修改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