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704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合考研 插本 升本 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 第一章.docx

适合考研插本升本毛中特重点大纲解释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识记)(2011年真题单选题)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3.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进一步理论上的阐述。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0年有考到)

4.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2011年真题多选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

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历史进程*(识记)

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⑷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终于走上了正确轨道。

党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第二次飞跃,针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目前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重要意义(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科学的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2011考纲新增内容)(识记)

党的十七大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六、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011考纲内容)(应用)2011年真题,辨析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识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毛泽东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成熟、发展的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思想根源,并及时吸取了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遵义会议以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进行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探索,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识记)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1.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他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2011年真题,多选题)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

例如: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

(2010年真题,多选)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识记),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⑴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⑵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⑶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识记)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识记)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4.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5.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6.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后,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7.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翌年又写进了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理解)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又一个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串讲P26)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改革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统一战线的理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串讲P28)(理解)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识记)

2.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5.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6.江泽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识记)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理解)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解)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10年有考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我们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识记)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识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年有考到)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他们之间是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