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说课稿.docx
《青山不老》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晋西北荒凉的画面,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感受,对其恶劣的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安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至少课文是读了两三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再安排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默读。
由于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这又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所以针对重点“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通过独学然后在全班展示,再以读代讲,用读去感受老人创造奇迹的不易。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来体会对“青山不老”的理解。
整个过程我用课件出示每一步的任务以及难点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
我紧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理解“盘踞、三番五次、风雨同舟、归宿、”等词语,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也为学生下一步体会老人的精神做铺垫,
四、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自读自悟、交流再悟。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 老
自然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一提示为我提供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流程:
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提示,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
请学生轻声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
二是默读自悟阶段。
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
我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回答后我便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
这个问题的交流侧重于抓住重点词句“肆虐、风雨同舟、归宿、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来感悟自然环境的恶劣。
为了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环境的恶劣,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取得良好的视觉和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是引导点拨阶段。
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我先让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学得比较轻松,目标也完成得比较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学文和写文没有恰当适时地相结合来教;没有做到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而是把词语意思直接呈现出来;课堂结尾没有达到预期的高潮等。
通过这节展示课的备课、教学,我在摸索、钻研中不断成长。
各位老师精彩独到的点评,像一盏盏明灯,指引我前行!
我会把所有好的建议和意见都收入囊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围绕导学目标
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
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
师师:
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师:
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
2、用一句话向大家形容一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这位老人。
板书:
老人 81岁 瘦小
师: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课文讲了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的事情。
课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
(板书:
奇迹)
师:
什么样的事才称得上奇迹?
你能举个例子吗?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
师:
我们的学校大不大?
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20亩,3700亩约等于多少个珠光小学?
180个。
想一想,我们学校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
180个珠光小学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
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
请找出来。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
指导读这段话。
第3句话是一个什么句?
(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还有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一片茂密的林海中去?
(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师: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见,为什么称它为“了不起的奇迹”呢?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理解后,朗读。
“大环境”──险恶。
(板书)
②“小环境”──艰苦。
(板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师小结: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回到题目,理解“老”与“不老”;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师:
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在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的情况下,老人创造了这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1、“老”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
“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板书:
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2.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作者却说他“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这是怎么回事呢?
①课件出示句子: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②指导: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
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
师:
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
师:
同学们理解得不错。
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
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可能的回答:
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老人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老人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
作为一位普通的老人,他为什么要放弃与亲人颐养天年的生活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的是什么?
不老的又是什么?
老的是人,不老的是精神。
什么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
他是现代的愚公!
我们要学习他什么?
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应竖立起这种思想和理念。
师:
是啊,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啊!
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
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请看大屏幕!
(屏幕用打字机打字的形式出示近年来土地沙化减少,植被增多的数据。
)
师: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拓展,进行环保教育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
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
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 老
自然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生活条件—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