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257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

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但是,“新和谐公社”短短几年就失败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新和谐公社”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强大

C.“新和谐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D.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尚未暴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

依据所学,欧文“新和谐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所涉及的社会制度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脱离了社会实际,导致无果而终,故选择A项正确;BD项说法不符合19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实际,故排除;C选项并非主要原因,故排除。

考点: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2.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人为的“强制性”爆发的革命。

下列能够作为这个结论依据的是()

A.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

B.布尔什维克党人数较少难以发动革命

C.俄国从沙皇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过渡太快

D.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条件不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人为的“强制性”可知材料意指十月革命并非是一场各种条件具备情况下的革命,更多的是当时俄国复杂危机形势激发出来的,要从革命性质和社会条件角度思考,所以选D

考点: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俄国十月革命·条件

3.《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

“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答能力。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的,而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说明C正确。

考点: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巴黎公社

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只有……才……”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因此B符合题意,AD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C自然也不会是其真正关注的重点。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5.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

“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1925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可以知道当时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所以选择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6.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综合材料中的“国共合作,国民政府开放民主,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民族凝聚力增强”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征,尤其是“国共合作和国民政府开放民主”最能突出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特征,因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是国民政府尚未建立,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时间特征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影响

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从表格的内容来看,在1947年到1997年的50年间,我国在管理地方上根据线索的变化进行了多次创新,基本适应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体现的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管理理念。

所以应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8.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D.村民自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村官自选,村民直接参加到村务的管理,扩大了基础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ABC都属于间接民主,故答案为D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村民自治

9.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

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从1992年到1997年”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答案选B,A项出现在1979年,C项开始于台湾赴大陆探亲运动,D项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两岸关系的进程

10.《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等信息可知该会议时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11.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相关内容。

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取消“限制和禁令”,体现美国对中国有和好的可能,这为之后尼克松访问中国(1972年2月)作了铺垫,故A符合题意确;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B错误;C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D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签订的,排除D。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2.有史学家估计:

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

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北约”和“华约”是二战后美苏主导下的政治军事集团,不涉及经济援助;欧洲煤钢联营于1951年成立;两国分别被美苏视为冷战的前沿,故ABC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欧洲,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联邦德国接受,而民主德国拒绝,D项正确。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13.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

“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

A.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牛乃耕农之本”说明了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

14.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等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长期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由于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先进,原料上等,生产不计成本,所以产品精美,政府机构、外贸等均被其所垄断。

这给其他手工业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其他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故应选A。

 BCD题干没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15.“……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说的是宋朝时期的事情,AB说的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C说的是北宋交子的出现;C中的会馆是明清时期的,所以C无法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业发展

16.《商君书.垦令》: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D.提倡节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材料中“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说明政府对商业活动是限制很严的,目的是“商贾少”,所以C项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7.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

“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把握材料关键信息“适应时代潮流开始“、“不去采取变革措施违反时代潮流结束“,洋务运动顺应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采用机器生产发展工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但洋务运动没有变革相应的政治制度,导致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相脱,即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想脱离,故B项为正确答案;A项认为“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客观效果”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实际上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是认为维护和巩固了清朝统治,一种认为瓦解了清朝统治。

但题干的落脚点是“结束”而非“结果”,没有强调洋务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故排除A项;C项中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是“中体西用”的具体实践,而不是相冲突,故排除C项;材料讲述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本身的“开始”和“结束”并没有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故排除D项。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的萌发

18.“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

……但是紧迫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很不成熟根本上取决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所以导致经济基础薄弱,因而这个阶级力量也薄弱,故选D。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表明从1937年8月到1940年7月,大量企业向内地迁移,企业数量不断发展壮大,体现了抗战时期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选B

考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的民族经济

20.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上的时间“17世纪上半叶”,排除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是在18世纪,C说法错误,正是由于欧洲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D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符合题意。

考点:

走向世界诶的资本主义世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荷兰

21.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解题关键为理解列宁所说的“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这是对资本主义的认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列宁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

A、B中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模式为单一的公有制,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C混淆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故选D。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新经济政策

22.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表材料可以看出,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故选A。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3.“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

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罗斯福新政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的计划控制,说明当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关,故选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24.美国前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

其依据是新政()

①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②照搬斯大林模式

③规定工人最高工资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所述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④正确,招办斯大林模式说法不正确,其内容为规定最低工资而不是最高工资,所以②③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内容

25.1983年3月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

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B.缓解经济发展中“滞涨”问题

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答案】B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英国经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1945年崩溃,这是因为西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最大的战争也不能将其全部毁灭。

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点在美国国土爆炸。

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坏却将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

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统治变得越来越强大。

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不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苏联还是美国。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1)材料中“西方的核心世界”指哪两个国家?

(2分)它们在战争结束前不到20年的时间里,分别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了“如今已经很强大了”的。

(4分)

(2)材料中“东方的核心区域”的两个国家,它们战后20多年没有官方正式交往,是什么事件直接促进了它们的建交?

(2分)目前,影响它们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4分)

(3)战后为解决材料中“谁是领导者”的问题,它们彼此斗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2分)结果如何?

(2分)

【答案】

(1)国家:

苏联和美国。

途径:

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罗斯福新政(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2分)

(2)事件: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2分)

障碍:

一是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识问题(2分)二是领土争端问题(2分)(答具体史实,如钓鱼台问题、惨败经过神社问题、教科书问题等也可酌情给分,但最多给一半分)

(3)局面:

“冷战”或美苏两极格局出现。

(2分,任答一个即可)

 结局: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分)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回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第二小问回答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增强。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中日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冷战局面形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

27.(16分)在中国古代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职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形成了以“王都——郡城——县城”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样的制度下,城市的商业、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政体变革和经济的进展,使我国的城镇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等级规模结构。

除此之外商品经济的活跃、封建土地拥有量差别的加大,使当时出现了“万室之国,千室之都”的等级联系……如此,出现了大中小城市,推动了城市的扩大与发展,不再受分封制的限制。

城镇系统等级愈加清楚、明朗。

材料二宋朝时期,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城市……浙赣地区的小县横峰县(旧名兴安),当地民谚云:

“小小横峰县,两家豆腐店,堂上打屁股,四门都听见。

”由于它是县治所在地,这个县城当然属于城市一级,而附近的全国四大镇之一的景德镇、江西四大镇之一的河口镇,却非行政驻地,只能归于市镇一类。

材料三在太湖周边地区,明清两代千户规模以上的市镇,至少有54个……湖州府邻界的嘉兴府桐乡县鸟青镇,是江南第一大镇。

其疆域范围已超过了湖州、嘉兴二府的府城,自然要比桐乡县城来得庞大,颇具“府城气象”。

其行政管理上曾设有高于县官的通判和同知。

苏州府吴江县的盛泽镇,也是首屈一指的大镇。

由于经济上的繁荣,政治地位也显得日渐重要。

到乾隆五年,吴江县丞就移驻于此,遂称“巨镇”。

嘉兴府嘉善县的县丞与主簿都不驻县治,分别驻于西塘镇(亦称斜塘镇)和风泾镇(即枫泾镇),以加强对县境边区的控制与管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时城镇建设的特点。

(2分)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材料二中宋朝时期划分城市和市镇的标准是什么?

(2分)这种情况在材料三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依据材料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分)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中市镇职能变化对明清社会发展的影响。

(4分)

【答案】

(1)特点:

形成“王都——郡城——县城”三级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格局,形成严格的城市等级制度;凸显专制的政治职能,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经济职能。

(2分)

原因:

分封制瓦解,郡县制推行,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等。

(4分)

(2)标准:

宋朝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市镇以经济职能为主。

(2分)

变化:

明清时期城市的政治职能向市镇转移。

(2分)

原因:

市镇经济不断发展繁荣,规模扩大,影响力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