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175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6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广西梧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广西梧州市【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科学家是()

A.施莱登和施旺B.孟德尔C.达尔文D.魏斯曼

2.下列以豌豆进行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实验中,须在开花时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处理

B.孟德尔在豌豆遗传实验中,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杂交

C.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D.豌豆种子的黄色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3.在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四次抓取Dd的概率是

A.1/8B.1/4C.1/2D.1

4.玉米第九号染色体上的糯性基因在花粉中表达,糯性淀粉遇碘呈棕红色,非糯性淀粉遇碘呈蓝色。

取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B.非糯性基因不在九号染色体上

C.该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D.该检测结果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

5.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杂交实验,选用豌豆的原因是

A.进行闭花授粉B.有显性性状C.有隐性性状D.有许多相对性状

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C.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D.一对等位基因一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7.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现在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友病基因只存在于血细胞中并选择性表达

B.该病在家系中表现为连续遗传和交叉遗传

C.若母亲不患病,则儿子和女儿一定不患病

D.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8.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产生的配子是()

A.XB和YB.Xb和XbC.Xb和YD.XB和Xb

9.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条染色体

C.一条染色体经复制产生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10.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

A.有丝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D.受精作用

1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12.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都单个存在

B.二倍体生物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D.经历分裂间期的复制过程后,核基因和染色体数目都翻倍

1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归纳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14.下列有关性状与性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A.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D.伴性遗传不一定有交叉遗传现象

1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噬菌体蛋白质的正确叙述是

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能量和酶由细菌提供

1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17.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含有8种核苷酸

B.DNA分子中一条链上C的数量一定等于G的数量

C.DNA分子中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D.一个DNA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因

18.DNA分子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A.二氧化碳、水、能量和酶等

B.含氮碱基、核糖、磷酸和酶等

C.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和酶等

D.模板、4种核苷酸、能量和酶等

19.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表示翻译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A.都需要解旋酶B.都能在细胞核内进行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全相同D.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21.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从DNA流向

A.葡萄糖B.蛋白质C.DNAD.RNA

2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23.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

B.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反应

C.温度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分解产物有6种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彻底分解产物有8种

C.基因重组能发生于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D.用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病毒,观察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可验证其遗传物质

25.炭疽杆菌受到辐射,后代毒力增强,这种变异最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环境影响

26.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

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

27.下列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21三体综合征

C.猫叫综合征D.原发性高血压

28.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

B.

C.

D.

29.爱德华氏综合征又称为18三体综合征,是仅次于先天愚型的第二种常见的常染色体三体征,患者有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可以通过基因诊断的方式来确定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

C.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18三体综合征在后代中的发病率

D.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18号染色体未分离

30.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种子搭载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化,从而培植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项工作可以诱发种子变异

②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大多是优良种子

③从太空带回的种子等都变成了多倍体

④从太空带回的种子都还得进行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1.已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b为优良基因,并分别独立控制不同的优良性状。

欲利用现有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三种纯合子,能较简单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

32.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除了能选育新品种外,还能获得杂种优势

B.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种子较小的单倍体植株

C.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染色体加倍

D.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33.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C.增大,不变D.增大,增大

34.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

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而存在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3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二、综合题

36.请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基因是有_______________效应的DNA片段。

(3)基因与基因、_____________、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_______________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5)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37.下面甲、乙、丙图分别表示某雄性动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

根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__时期,乙图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乙、丙两图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叫做_______________。

38.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性状做实验。

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分别用Y、R表示)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把F1的统计数据绘制成了柱形图。

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此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_______________。

(2)亲本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请写出推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家鸡是遗传学家常用的实验材料。

下表是有关家鸡的一些性状表现及其基因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死亡):

表现型

芦花鸡

非芦花鸡

基因型

ZBZ–、ZBW

ZbZb、ZbW

(1)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型。

(2)母鸡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Z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

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

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及其比例是(请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在人群中,有多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致。

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患白化病是因为酶_________(填序号)缺乏导致,人体患苯丙酮尿症是因为酶__________(填序号)发生了突变。

(2)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基因、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和遗传病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4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第二步:

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

一定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A错误;

B、孟德尔是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科学家,B正确;

C、达尔文是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C错误;

D、魏斯曼于1883年提出有名的“种质论”,D错误。

故选B。

【点睛】

2.C

【分析】

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

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

A、杂交实验中,须在开花前(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处理,A错误;

B、孟德尔在豌豆遗传实验中,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B错误;

C、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C正确;

D、豌豆种子的黄色和圆粒不是同种性状,因此不是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每次抓取Dd的概率都是1/2。

答案选C。

4.B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根据题意分析,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即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两种配子,比例为1:

1,说明该玉米是杂合体,含有一对等位基因。

【详解】

A、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A正确;

B、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糯性基因位于第九号染色体上,所以非糯性基因也在九号染色体上,B错误;

C、该株玉米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

1,所以其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

D、配子比例为1:

1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B。

【点睛】

5.A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另外豌豆还有许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详解】

豌豆进行的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正确。

生物具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但不是豌豆的特别的特征,不是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B、C错误。

很多生物都具有许多相对性状,但豌豆的相对性状容易区分,因此有许多相对性状不是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D错误。

6.C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本质、等位基因的概念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A、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所以一对等位基因一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点睛】

识记和理解萨顿假说的内容及其提出该假说的依据、摩尔根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基因的本质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D

【分析】

人类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

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

【详解】

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存在于所有正常体细胞中,只是在血细胞中选择性表达,A错误;

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家系中表现为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B错误;

母亲不患血友病,但她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并遗传给儿子或者女儿,导致儿子或者女儿患病,C错误;

若男性群体中该病的发病率为p,由于男性个体相关基因型只含1个致病基因或者1个正常基因,所以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也为p,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产生的配子是XB和Xb,故选D

【考点】减数分裂

9.A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据此答题。

【详解】

A、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错误;

D、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故选B。

【点睛】

11.C

【分析】

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

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

故选C。

12.D

【分析】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主要表现在: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在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详解】

A、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都单个存在,说明了“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

B、二倍体生物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说明了“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洞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说明了“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经历分裂间期的复制过程后,核基因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

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定律。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发现遗传因子和染色体行为非常相似,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

A、ZW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含有ZZ染色体,所以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大小相同,A正确;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都和性别有关,但不是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错误;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会伴随性染色体而进行遗传,C正确;

D、伴性遗传中的显性遗传没有交叉遗传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点睛】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和性别有关,但不是每对基因都参与性别的决定,如果蝇的红白眼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但和决定性别无关。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噬菌体侵染到细菌体内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的原料等来合成自身的物质,所以模板是自身的,故A、C错误。

而原料、能量和酶都是来自细菌的,故B错误,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B

【分析】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此时DNA是遗传物质,病毒体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详解】

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D

【详解】

A、DNA分子中含有4种核苷酸,A项错误;

B、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一条链上C的数量不一定等于G的数量,B项错误;

C、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C项错误;

D、一个DNA分子中两条链各有一个磷酸基团,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因,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18.C

【详解】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