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合集.docx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合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合集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全新合集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1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湟水北岸土楼山腰,俗称“北山寺”,又名土楼观,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
“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
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称。
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
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
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
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北禅寺历史悠久,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
北禅寺的古迹很多,有圣母殿、吕祖祠等。
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
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空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
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
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
土楼山天然大佛在北禅寺侧旁,这座天然大佛高约百米,由红白岩石相间构成,经过风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2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山的东西两侧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极为明显。
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
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绵延数十里。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
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丰美。
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
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
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个乳峰,其形状似太阳和月亮。
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
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
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
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20_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
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化、加深友谊、安定边境,在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
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疼爱。
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起程,经咸阳、陇西、临夏,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
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附近的馆驿中,举行盛大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
之后,公主一行继续南行。
松赞于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
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闻名,传说众多。
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禄东赞陪同,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
当公主登上山顶,举目环顾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没有家乡那样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
唐太宗听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意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如果公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
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
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以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骗她。
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毅然西进。
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
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日月山时留下的踪影。
为此,人们早先在日月山顶修筑了庙宇。
可惜被人破坏。
近年,人们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两座造型美观、风格独特的日亭和月亭,供游人参观。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东流经40多公里后注入青海湖的耳海。
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断。
倒淌河由于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传说而名扬四海。
倒淌河镇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汇处,是西宁通往海西、西藏、玉树、果洛、海南等的必经之地。
镇内建有纪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园,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地方。
日月山双亭 在日月山口,有为纪念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联姻而建的日月二亭。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长安去拉萨在这里停留,留下很多历史佳话和神奇的传说,给日月山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确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岭分界,并立界碑,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修建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垭口两侧,建筑精巧、辉煌。
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未及历史功绩。
亭内还绘有壁画,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面貌;月亭有珍贵的“唐蕃赤岭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传播中原文化,促进西藏文化艺术与生产成就等方面的壁画。
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树立的“日月山修路纪念碑”,记载了人民解放军修建青藏公路的业绩。
日亭壁画 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
其一题:
要把一群母马和一群马驹区别出母子的故事。
禄东赞是从雪域草原上来的,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马驹,马驹发疯般的扑向妈妈身旁。
其二题:
唐太宗让禄东赞从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早料到会有此难题。
他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用一种护肤品,名叫“万里飘香”,只要擦上这种油,就异香扑鼻,能引来蝴蝶和蜜蜂。
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两只蜜蜂在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
当时,唐朝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
因此,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
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
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
而文成公主做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唐蕃史册。
日月山展厅壁画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一行,以黄金五千两及珍宝数万件作聘礼,向唐求婚。
壁画中坐车者为唐太宗,立者为禄东赞一行,壁画中间是文成公主行至“赤岭”时手持日月宝镜,思念故乡亲人,但她想到唐王的重托及和亲大任,毅然弃镜西行的描述。
壁画下部为唐太宗赐松赞干布的“灌顶国师阐化王”之印,壁画右下部是汉藏建筑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车中佛像是文成公主从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像,现存放在拉萨大昭寺。
左部为公主逝世后,藏族人民缅怀其功德,供奉为神的情景。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3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
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
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
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
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
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
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
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
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
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
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
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
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
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
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
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
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
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
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
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4
茶卡盐池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缘,乌兰县茶卡镇南侧。
北依巍峨的完颜通布山,南靠旺秀山,东濒茶塘盆地,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天然盐湖。
茶卡是蒙语,意为盐海。
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香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
湖水属卤水型。
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东南岸有长十几公里的玛亚纳河注入。
其它注入盐湖的水流很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该盐湖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
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
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
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
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湖中景观万千,有采盐风光,盐湖日出,盐花奇观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
《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
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
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
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盐律。
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
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开发出加碘盐,洗涤盐,再生盐、粉干盐等十多个品种,每年生产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余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盐湖的形成是由于灾难或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茶卡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
茶卡盐湖,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
游客在此既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远处有挖盐船在挖盐;近看这些盐,是像水晶状的晶体;尝一尝,味道与食盐略有不同。
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白天可以看到在这些河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楼。
这些由阳光经水汽折射形成的奇观,有的是房屋,牛群,甚至如羊群在湖面上游泳。
关于青海的导游词5
欢迎大家来到青海坎布拉森林公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今天小x为大家介绍坎布拉森林公园景点,欢迎大家。
坎布拉森林公园位于尖扎县西北部,距尖扎县城73公里,北距西宁市131公里,离李家峡镇35公里。
由山地、风蚀残丘、山间小盆地相间组成。
最高峰为申保山,海拔4614米。
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以奇峰、高山、洞穴、峭壁为主要特征。
大型山体如柱状,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伟壮观。
小尺度造型地貌似巨人、异兽,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
有一个叫德杰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远望似布达拉宫之盛景,在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会”、“强起岗”、“南宗沟”的风光最具代表性。
“仙女聚会”位于德洪村附近,是由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堡”。
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土垒状山峰组成,在最佳点观赏,似神山起舞,林海茫茫。
南宗沟长约5公里,中段风景最迷人,奇峰突起,景色千变万化,山坡上松柏叠翠,谷底里溪水潺潺。
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小瑶池、强起岗、南宗沟三个小区。
悠久的宗教文化,南宗寺有1000多年历史,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植物景观,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
花草灌木种类繁多;旁边现代化大型水电站工程,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藏族风情,农牧交错地带,农牧特色兼备。
公园位于李家峡库区边,可坐船到达,公园与李家峡水库组合成一幅丹山碧水的美丽图画。
公园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是以“丹霞地貌、佛教寺院”为主体景观,并兼有宏大的李家峡水电工程,以游览观赏、宗教朝觐、消夏避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