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668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五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段教学目标、本学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标准,熟悉所任年级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学生学习音乐的习惯、兴趣、方法和心理

③优秀生、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及所采取的措施

(2)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①认真学习本学期教材内容,确立本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③列出本册教材各单元的重、难点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音乐教学的五种基本原则(音乐本位、协同融合、创造发展、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原则)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

2、制订课时计划

音乐教师备课,应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题,用“合格教育”的目标治教,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用“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从教,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参考书,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

(2)挖掘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意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3)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注重音乐体验,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音乐教学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

(5)上课前必须检查各种教学用具,如:

键盘乐器、各种媒体、教学光盘、磁带及相关音乐资料等

(6)板书设计和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

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将音乐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在音乐审美活动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课前必须熟悉教案,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严防出现知识性错误。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对教具运用自如,运用多媒体应讲究效率和效果。

5.课前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着美丽大方整洁,提前到达教室等待学生。

6.教案确定后,要严格按照教案内容上课,课后按教学目标检查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写好教学反思,反思字数不限。

7.歌唱教学:

(1)要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原则,要有愉悦性。

(2)教师的范唱、伴奏、动作示范要讲究声情并茂,学生的歌声、动作、行为要讲究美感。

(3)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提倡“高位置的轻柔的歌唱”,注意对变声期的嗓音的保护。

(4)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8.器乐教学

(1)按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器乐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以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为主。

如:

竖笛。

(3)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9.欣赏教学

(1)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2)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3)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10.注重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设置比较情境、利用语言、光线、美术、实物、音源等来创造情境。

(2)重视体验:

①重视体验的独立性②重视体验的过程性

(3)强调探究:

①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环节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③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4)关注合作:

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②加强学生间的合作③提倡教师间的合作

(5)加强综合:

加强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

11.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准备好课本、乐器等上课工具;收集、了解相关音乐资料。

(2)课堂学习:

营造艺术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互相评价。

(3)课后练习:

鼓励学生课外欣赏一些好歌名曲,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追求高雅情趣的习惯。

三、课外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课相比,内容更丰富,天地更广阔,而且更多地涉及到艺术审美的个性与特长。

加之形式多样富有活力,所以历来是深受学生喜欢与欢迎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外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合唱队、舞蹈队、竖笛队等。

2.有计划地开展“大合唱”、“歌咏比赛”、“学生音乐会”、“音乐欣赏会”、“音乐墙报”、“校园集体舞活动”及各种音乐知识讲座等活动。

3.各项活动应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为目的,各个活动小组均应有专业人员负责辅导、排练。

四、学业评价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评价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2)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3)课程管理和课程发展:

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育,学校艺术氛围浓厚,开足开齐音乐课、配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评价方法

(1)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采用定性评价和量化测评。

学生音乐课成绩评定,除了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外,还应结合评语一并给予评定。

3.考核项目

(1)考核内容分两大块:

考试和考查

平时考查:

根据学生上音乐课的态度、表现以及音乐的素质来评定等级。

(2)学期考核:

面试和笔试

①面试:

采用指定曲目或自定曲目考核学生的技能。

②笔试:

设计听力题和知识题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五、研修活动

1、音乐教师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研修活动,通过各种研修活动(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2、建立听评课制度,音乐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3、教师要主动参加教科研活动,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每学期撰写论文、案例或总结至少1篇;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并有不少于1000字的书面摘录或心得体会;每学年至少上1节校级以上公开课。

4、音乐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声乐、器乐、舞蹈等功底。

 

五三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

2、在经常了解学生的体能与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按中心统一要求的备课本撰写教案。

3、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过程要优化。

实践课要使学生的身体达到充分的活动和锻炼,学习运动技能,发展能力;要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理论课要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表述清楚,每学期要上2节以上的理论课。

4、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深度、广度、容量得当,有效把握体适能度。

精心安排教学步骤,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练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5、教师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注重教法、学法、练法的研究。

6、提前完成课前场地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做到场地器材布局合理、科学、安全。

二、上课

1、上课铃响之前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穿整洁的运动服装,仪容端庄,举止文明,不佩戴首饰。

2、新难教材须做示范动作,善于正确地运用讲解、示范、纠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观察、领会、掌握运动的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随时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做到精讲、少讲,尽量运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手段、策略,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课内的组织教学贯穿始终,在一节课时间内,学生的活动都必须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对学生的分组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如练习场地、动作规格和数量等),尽量使学生达到充分的身心活动。

5、不得让学生任意自由活动(上“放羊式”的课),使学生多学、多练、多思、多体会动作要领,发挥其创造思维,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6、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特别要加强关爱基础较差的学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

7、重视教学和活动的安全,教会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器材场地检查要细心,队形队列组织要严密,技术动作教学要规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正确、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8、不拖堂,不提前下课;课的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结束前做好放松整理运动,结束时做好教学小节和评价,同时提出课外练习和下一次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整理场地;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外辅导

1、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贯彻“承认差别,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辅导(如制定运动处方等)。

2、正确认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协助班主任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早操、课间操、大课间、班级体育活动等等课外体育活动。

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协助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4、体育教师承担课外运动队的训练任务,训练要有计划安排,加强队员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

四、学业评价

1、建立评价体系,确定学年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学生体育成绩的考试须按《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进行,应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评定成绩;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要加强考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规则和规定。

认真填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表,认真、公平、公正、公开认定运动与健康成绩的等级。

3、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应在学年结束前给予一次补考(术科)不合格项目的机会,这类补考须有体育组统一负责组织。

五、研修活动

1、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科学理论,探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经常分析教学状况,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积累、总结和提炼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教师每一学期听课15节以上,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思。

3、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制定自我发展计划,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4、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有计划的选择课题,开展教学研究。

五三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内涵。

通读各年级美术课本,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

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美术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学情分析。

包括学校的育人环境和艺术氛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绘画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班级人数和学生纪律品德行为等情况。

2.目标要求。

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本学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

3.教学进度。

包括学期、单元、周课时的教学安排,要体现日期、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作业要求、教具与学具准备等项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4.课外活动安排。

包括全校性和班级的课外美术活动。

5.完成计划的措施。

包括完成计划的方法、措施和必要的物质保证。

(二)课时计划

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形式多样,教具准备复杂,因此,必须提前备课。

备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阅读教师用书和其它教学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准确把握教材的精髓思想。

2.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针对每堂美术课的学习领域以及具体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

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

②重点突出,难点抓准,解决得法。

③教学内容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技能实践: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3.预设教学过程和方法

①据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环节和方法。

根据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教学层次清晰,衔接自然。

各环节时间分配得当;思考如何突出重点,分解、突破难点;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的方法。

②教具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或制作范画、范样、步骤图等,教具设计要尽可能做到符合审美性、启发性、针对性、典型性和直观性的教学要求;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电脑多媒体的学校要充分现代化设备和网络资源,精心制作课件,有效辅助美术教学。

③学具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练习用品。

某些学具必须统一置备的,要事先与学校进行沟通予以解决。

板书、板画设计。

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予以必要的展示。

板书要点明课题,突出重点,做到精美端正,简洁明了,有利于巩固和反馈;板画要求肯定、准确、迅速、生动,直观效果好。

4.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

一般美术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课题:

指教学课题

教材分析:

包括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情分析、实施环境等。

课业类型:

指单一课型(美术欣赏)或综合课型。

课时:

指完成本课题教学任务所需的课时数。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目标。

重点难点:

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

教学用具:

指教师用具和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

能运用现代美术教学理论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突出审美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活动内容紧扼课题。

作业难度适当,安排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包括板书的内容、文字的排列、教师范画和学生作业展示的位置等。

教学反思:

教后心得体会。

要及时总结与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五三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

教学规范是搞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最基本途径。

结合我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特制定备课、上课、教学计划制定、质量评测等几个方面的具体规范要求,以便于各校实施参考。

一、备课

明确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况分析:

根据本学校的具体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要了解学生不同年级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了解他们在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和不利之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配置不同的教学软件。

2.教学要求和进度:

包括日期、课次、周次、课题、课时,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学习准备等项目。

可用文字叙述,也可列成表格。

3.完成计划的措施:

包括完成计划的方法、措施和必须的物质保证。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备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钻研课标、用好教材: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每一课的基本任务目标、掌握学生认知的程度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索,根据教材现状,分析处理教材的内容。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基本情况。

(2)确定重、难点,初步考虑解决方法。

(3)尽可能采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和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会网络世界的博大中真正找到学习的兴趣。

2.研究教学方法:

(1)突出本节课的任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主题式学习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等。

(2)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突出学习尖子,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做好协作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情景创设和德育渗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3.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

要求:

(1)有导入、技能知识传授、巩固练习、评价等教学环节。

(2)突出重点、分解、突破难点,预设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机房停电)及其解决的办法。

科学安排时间,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安排好讲与练的时间分配。

(3)制作教学幻灯及课件的制作:

提倡自制Web形式网络课件或利用现有的教学平台、课件辅助教学。

二、上课

教师应携带教案,提前到位,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机房。

在课堂上要做到教态自然、仪表大方、语言精炼、讲述清楚,按教案步骤教学,不出现科学性错误,按时下课,下课时要让学生整理好设备,有序离开机房。

1.教学准备:

每节课前要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2.组织教学:

教师示意“上课”,使学生情绪安定,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的对于计算机的爱护教育。

3.导入新课:

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4.讲授新课:

(1)介绍新课的主要任务,还有和以前知识的承接。

(2)讲解幻灯、课件,让学生从了解基础知识和清晰操作步骤的角度来让他们有个直观的认识,提供给学生范例(有助于对软件更好的理解)

(3)指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任务的完成,如何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明确任务完成的方式、及完成后交给教师的准确时间,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激发更大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个性特点,培养创造才能。

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操作标准。

可以采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5.评价:

(1)重视过程性评价,利用课堂提问、任务布置、师生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好的作品给予表演并让全班同学观看,对于缺点、错误要指正改正方法,指导学生修改。

6.进行小结:

对课堂教学情况做概括性总结。

三、作业与辅导

1、作业设置与辅导

要及时进行课堂的任务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上的遗漏,及时补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检查方式:

可以采用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组长负责制。

检查反馈:

要进行总结,并找到欠缺、及时补救。

2、课外活动与专题兴趣小组

课外兴趣小组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阵地,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良好场所,是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创造才能的必要形式,应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培养、不断选拔新生。

1.要严格选择学生,从各班中抽出在信息技术方面有发展前途,并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成员的选择。

活动内容要丰富,在活动组织上,应配合上级安排活动。

2.课外兴趣小组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1)小组名称:

如XX学校XX兴趣小组。

(2)人数:

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小组人数以10人左右为宜。

3.指导教师:

一般由信息技术教师担任,也可由其他教师担任,也可聘请校外行家担任。

4.小组长:

每组设组长一至二人,由本组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

5.要订出活动时间和地点,作出计划与安排,要严格要求,要与学校领导协商,得到学校的支持。

6.小组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长将一学期或者一年度来的活动情况学习成绩进行总结,以利改小组工作。

四、学业评价

1.评测频率:

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期末终结性质量评测。

2.评测难度及范围:

评测难度应不高于教材要求。

考试不要拘于教材,要考虑计算机的新硬件、软件的补充。

3.考试方式:

灵活多样,鼓励创新,可以是任务方式,也可以上机考核交作品,或试卷形式等,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4.考试计分方法:

平时占40%,每节课可以计分,或月分制(一月一次)。

多次分数求平均分;基础知识占20%,可根据平时讲授的内容出几个比较浅显的问题书面答卷;基本操作技能占40%,根据一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来完成具体的任务,评定成绩。

五、研修活动

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要主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努力领悟新课程理念,合理利用新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课程整合能力。

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技能规范及开展计算机培训的能力。

要不断加强学习,使自己有系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常规的系统软件,办公室软件及多种常用应用软件;有良好的指导技巧;有能够处理计算机常规故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