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5387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考点10 细胞呼吸.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一编考点过关练考点10细胞呼吸

考点10 细胞呼吸

1.[2014·天津高考]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

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D正确。

答案:

D

2.[2014·重庆高考]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

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

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

答案:

C

3.[2013·课标全国卷Ⅱ]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解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

呼吸作用是细菌生活的必须的生理过程,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

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被抑制。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答案:

C

4.[2013·安徽高考]下图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干物质快速增加的时期是曲线的斜率最大的时候,呼吸速率正是高峰期,A正确。

图中显示在种子成熟后期呼吸速率下降较快,并到达很低的水平,应与种子中自由水减少相关。

呼吸速率与自由水含量有关,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含量减少,呼吸速率下降,B正确;脱落酸抑制生长,呼吸速率下降。

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脱落,而且在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加是一般趋势,C正确。

干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的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来源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下降不利于干物质的合成。

答案:

D

5.[2013·江苏高考](多选)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解析:

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法,A正确;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正确;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项错误;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

答案:

AB

6.[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解析: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1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产生4个[H]和2个ATP,A项错误;有氧呼吸过程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阶段生成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项正确;硝化细菌等是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命活动,C项正确;光反应阶段生成的[H]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D项正确。

答案:

A

7.[2014·海南高考]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解析:

(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无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

答案: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2)减少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有氧

1.[2015·淄博模拟]如图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C.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D.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

①②③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其中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释放的能量最多。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乳酸菌是厌氧型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不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C

2.[2015·宿州模拟]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②处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二氧化碳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解析:

图中①为内膜与外膜间隙,此处不会产生ATP。

②为线粒体基质,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为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答案:

B

3.[2015·常德检测]关于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无氧呼吸为①④B.无氧呼吸为②⑥

C.有氧呼吸为①⑤D.有氧呼吸为③④

解析:

无氧呼吸过程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只来自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即①⑥;有氧呼吸过程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用于生成水,即③④,故选D。

答案:

D

4.[2015·淮南模拟]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解析:

酵母菌呼吸产物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实验现象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CO2的产生与否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过程中需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减小实验的误差,此外还需保持无关变量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适宜。

答案:

C

5.[2015·河南开封月考]下图表示氧浓度和温度对洋葱根尖细胞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a点相比,b点时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的活性较低

B.与b点相比,限制c点有氧呼吸速率的因素有氧浓度和温度

C.氧浓度为0时,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氧浓度不变,a点时适当提高温度,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可能增大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在15℃、20℃、30℃和35℃四个温度中,30℃是洋葱根尖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酶活性最高,A正确;曲线中的c点会随着温度和氧浓度的改变而改变,与b点相比,限制c点有氧呼吸速率的因素有氧浓度和温度,B正确;当氧浓度为0时,洋葱根尖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C错;在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的最适温度为30℃,那么适当提高温度有氧呼吸的速率降低,如果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的最适温度为30℃以上,那么适当提高温度有氧呼吸的速率增大,D正确。

答案:

C

6.[2015·湖北十校联考]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

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有(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解析:

线粒体利用的底物是丙酮酸,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线粒体内膜翻转的小膜泡不能产生CO2。

答案:

C

7.[2014·石景山一模]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放在1℃的冷库内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

从采摘后算起每10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d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d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解析:

当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时,表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由图可知,第20d对照组CO2/O2大于1,表明蓝莓进行了无氧呼吸,有乙醇产生,而CO2处理组CO2/O2为1,表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没有乙醇产生;第40d时,对照组蓝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比值约等于2,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大约为有氧呼吸的3倍;分析可知,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无氧呼吸。

答案:

C

8.[2014·山东寿光一中月考]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类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假设装置1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红色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1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1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1、2中的红色液滴均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两套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里面放的液体。

装置1中放的是NaOH溶液,能吸收CO2,如果红色液滴左移,则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即根据装置1可以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装置2中是清水,如果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红色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两套装置结合起来就可以判断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

D

9.[2015·安徽芜湖一中月考]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请据图作答。

(1)a~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不能进行的过程除a外,还包括________,原因是缺乏____________________。

硝化细菌将CO2转化为C6H12O6时,所利用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叶肉细胞内,a过程中H2O→O2的部位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伴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填写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所用试剂和颜色反应比较表:

被检测的物质

试剂

现象(颜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①________

酒精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②________

解析:

(1)图中a、b、c、d四个过程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在人体内不能进行a和b过程,原因是缺乏相关的酶。

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自NH3等物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

(2)水稻叶肉细胞内,通过光反应完成H2O→O2过程,其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伴随着ATP的产生。

(3)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

(1)b 相关的酶 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

(2)类囊体薄膜(基粒) ADP+Pi(磷酸)+能量

ATP

(3)由蓝变绿再变黄 灰绿色

10.[2014·聊城模拟]将某种植物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

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X液面位置(cm)

0

5.0

1

7.0

2

9.0

3

11.0

4

13.0

5

14.5

6

15.5

7

15.8

8

15.8

9

15.8

(1)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________水,使代谢增强。

(2)装置中使用NaO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液面变化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________、________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与上图装置相同。

(4)实验4小时后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自由水,使代谢增强。

(2)装置中使用NaOH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体积与放出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放出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故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X液面升高,且升高值表示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

(3)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环境因素实际上是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气温(温度)、气压、装置气密性等因素,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也就是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同的是金属网上需要放等量、煮熟(或死亡)的同种植物种子。

(4)由于有氧呼吸持续进行,氧气减少,4h后有氧呼吸减弱直至停止,无氧呼吸加强,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管内气压没有明显变化。

答案:

(1)自由

(2)吸收种子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

(3)气温、气压、装置气密性(至少答出两个,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等量 煮熟(或死亡)

(4)氧气减少,有氧呼吸减弱,而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管内气压没有明显变化

1.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将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②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③、④过程需要酶、[H]和ATP参与

D.凌晨3:

00时植物进行①②③④过程

解析:

①、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①过程将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A错;②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③、④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酶、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参与,C正确;凌晨3:

00时没有光照,植物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即图中①②过程,D错误。

答案:

C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少数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故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细胞供糖不足,无氧呼吸可将脂肪氧化为酒精

解析:

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被利用,不在细胞中积累;细胞供糖不足时,人体细胞中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

答案:

A

3.下图表示O2浓度对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和对ATP生成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速率不相等

B.通气量为60L/h时,有利于ATP的生成

C.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D.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

解析:

观察曲线图可知在纵轴上葡萄糖利用比例基本相同,A错;通气量为6L/h时,有利于ATP的生成,B错;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能量,C正确;酶母菌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错。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