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360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精校Word解析版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

1.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该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C.《新修本草》中“(青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青矾主要成分是FeSO4·7H2O

D.《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对硝酸钾的鉴定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B.蒸馏的办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C.“青矾”的描述为:

“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Fe2O3超细粉末为红色;D.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

【详解】A项,“曾青”是古代炼制外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即硫酸铜(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Fe=Cu+Fe2+,故A项正确;

B项,“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涉及蒸馏的办法,蒸馏的办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故B项正确;

C项,青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高温分解并在空气中被氧化为红色的Fe2O3,故C项正确;

D项,利用了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来鉴定钾盐,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量Na2O2溶于水充分反应,生成0.1molO2,则电子转移数目为0.4NA

B.1mol氨基(-NH2)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9NA

C.42g有机物C3H6中含有双键数目为NA

D.1mol/L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小于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从-1变化到-2和0价,根据电子守恒,生成0.1molO2,转移0.2NA个电子;B.1个氨基(-NH2)中含电子9个;

C.有机物C3H6可能为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若为环烷烃不含碳碳双键;D.没有给出溶液体积大小,无法计算NaClO的物质的量。

【详解】A项,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从-1变化到-2和0价,根据电子守恒,生成0.1molO2,转移0.2NA个电子,故A错误;

B项,1个氨基(-NH2)中含电子9个,1mol氨基(-NH2)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9NA ,故B正确;

C项,42g有机物C3H6的物质的量为:

=1mol,若C3H6为烯烃,烯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数目NA,C3H6也可以为环烷烃,故C错误;

D.没有给出溶液体积大小,无法计算,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C.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D.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但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B.苯环、双键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C.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和溴水因萃取而褪色。

【详解】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甲苯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苯甲酸,溶液褪色,但苯与酸性KMnO4不反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A错误;

B.苯环、双键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则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在较大的一个范围之间,没有具体值,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和溴水因萃取而褪色,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易错点为C,注意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在较大的一个范围之间,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

4.用如下图装置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期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b

实验现象预期

结论

A

铁丝

HCl酸化的H2O2

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铁丝催化H2O2分解

B

铜丝

浓硝酸

c中收集到红棕色气体

硝酸有强氧化性

C

生铁

NaCl溶液

导管处发生倒吸

生铁发生吸氧腐蚀

D

木条

浓硫酸

木条变黑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双氧水反应生成氯化铁;B.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C.铁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D.浓硫酸有脱水性。

【详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双氧水反应生成氯化铁,催化剂为氯化铁,

故A错误;

B.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故B错误;

C.NaCl溶液呈中性,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如下图所示。

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Z与T形成的化合物Z2T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

Y

B.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是:

Y>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T

D.由X、Y、Z、T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X、Y、Z、R、T为五种短周期元素,根据图像可知X是H,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R位于第二周期,则R是碳元素。

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则Z是Na,Y是O。

Z与T形成的化合物Z2T,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所以T是S。

A.氧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T>R,所以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T>R,B错误;C.碳元素能形成多种氢化物,其沸点可能高于水,C正确;D.由X、R、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不一定显碱性,例如草酸氢钠,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6.如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池中Fe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乙池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写为4OH--4e-===2H2O+O2↑

C.甲池溶液pH增大,乙池溶液pH减小

D.甲池中每消耗0.1molN2H4乙池电极上则会析出6.4g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所示串联装置中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为电解池。

燃料电池中,可燃气发生氧化反应,通入可燃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以此解答。

【详解】A项,乙池中Fe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

B项,乙池中石墨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发生的反应可写为4OH--4e-===2H2O+O2↑,B项正确;

C项,甲池总反应生成了水,则KOH溶液浓度变小,pH减小,乙池的阴极析出铜,结合B项可知乙池溶液的pH减小,C项错误;

D项,根据各个电极流过的电量相等知N2H4~2Cu,甲池消耗0.1molN2H4时,则乙池电极上会析出12.8gCu,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7.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

B.A点溶液中:

c(CH3COO-)+c(OH-)-c(H+)=0.1mol·L-1

C.在相同温度下,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A<C<B

D.D点溶液中:

c(Cl-)+2c(H+)=2c(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a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NaOH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②代表0.1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①代表0.1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以知道,曲线②代表0.1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的滴定曲线,故A错误;

B.A点溶液中c(Na+)=0.05mol/L,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0.05mol/L,故B错误;

C.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C点溶质为NaCl,A点溶质为醋酸钠,促进水电离,B点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和NaOH,NaOH会抑制水的电离,所以在相同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

B<C<A,故C错误;

D.D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c(Na+)+c(H+),定量分析可以知道,c(Na+)=1.5c(Cl-),将电荷守恒式中c(Na+)代换为c(Cl-)并整理得:

c(OH-)=0.5c(Cl-)+c(H+),即c(Cl-)+2c(H+)=2c(OH-),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8.某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备Cu(NH3)xSO4·H2O(溶于水呈深蓝色).并测量x值。

【Cu(NH3)xSO4·H2O制备】见图1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欲从Cu(NH3)xSO4溶液中析出Cu(NH3)xSO4·H2O晶体,可加入试剂_______________。

【x值的测量】见图2

步骤一:

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0.4690g晶体[M=(178+17x)g/mol]于锥形瓶a中;

步骤二:

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滴加l0%NaOH溶液;

步骤三:

用0.5000mol/L的NaOH标液滴定b中剩余HCI,消耗标液16.00mL。

(4)步骤二的反应可理解为Cu(NH3)xSO4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x值的计算与论证】

(5)计算:

x=__________,

该学习小组针对上述实验步骤,提出测量值(x)比理论值偏小的原因如下:

假设1:

步骤一中用于称量的天平砝码腐蚀缺损;

假设2:

步骤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

假设3:

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

该假设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6)针对假设l,你对实验的处理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OH)2+2NH4Cl=△2NH3↑+CaCl2+2H2O

(2).由蓝色溶液变为蓝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3).防止倒吸(4).无水乙醇(5).Cu(NH3)x2++2OH—=Cu(OH)2↓+xNH3↑(6).3.56(7).加入NaOH溶液不足,没有加热或生成氨气未完全溢出等(8).不成立(9).更换砝码完好的托盘天平后,重新进行步骤一到三的全部实验

【解析】

试题分析:

(1)A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是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氨气通入硫酸铜溶液中,开始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随着氨气的通入,则氨气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后沉淀逐渐溶解,转化为深蓝色溶液;

(2)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因为氨气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现象,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通过四氯化碳的缓冲作用,可以防止发生倒吸;

(3)欲从Cu(NH3)xSO4溶液中析出Cu(NH3)xSO4·H2O晶体,可加入试剂无水乙醇,因为乙醇的极性较小,且该晶体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的析出;

(4)Cu(NH3)xSO4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和氨气,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NH3)x2++2OH-=Cu(OH)2↓+xNH3↑;

(5)b中原来HCl的物质的量是0.03L×0.5000mol/L=0.015mol,剩余HCl的物质的量是0.016L×0.5000mol/L=0.008mol,则与氨气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也是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015-0.008=0.007mol;则0.4690g/(178+17x)g/mol×x=0.007mol,解得x=3.56;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步骤二加入NaOH溶液不足,没有加热或生成的氨气未完全逸出等;

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则说明剩余HCl偏小,则与氨气反应的HCl偏多,则氨气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应偏高,所以不成立;

针对假设l,可更换砝码完好的天平后重新进行步骤一到步骤三全部实验,再进行测定。

考点:

考察对物质制备实验的定量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现象的判断

9.铅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工业上利用方铅精矿(主要成分为PbS)制备Pb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PbCl2(s)+2Cl-(aq)

PbCl4-(aq) △H>0②Ksp(PbSO4)=1.0×10-8,Ksp(PbCl2)=1.6×10-5③Fe3+、Pb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值分别为3.2、7.0。

(1)步骤Ⅰ中发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原料预处理过程中写出一种除搅拌外加快反应速率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且需加入过量盐酸保证溶液呈强酸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①应为:

_______;操作②应为:

_________;

A、趁热过滤B、蒸发浓缩,冷却结晶;C、蒸发结晶D、重结晶

(4)写出步骤III中PbCl2生成Pb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5)铅蓄电池(Pb-PbO2-H2SO4)充电时的阳极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铅蓄电池放电时电流为0.2A,可持续放电时间96500s,此时参加反应的Pb的质量为41.4g,求该电池放电的能量转化率α=_________。

(电池能量转化率的定义:

α=实际输出电量/理论输出电量×100%,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法拉第常数为96500C/mol)

【答案】

(1).PbS+2Fe3++2Cl-=PbCl2+2Fe2++S

(2).将方铅矿精矿磨成粉末(3).抑制Fe3+、Pb2+离子水解(4).A(5).B(6).PbCl2(s)+SO42(aq)

PbSO4(s)+2Cl-(aq)(7).1.6×103mol/L(8).PbSO4-2e+2H2O=PbO2+SO42-+4H+(9).50%

【解析】

【分析】

往方铅矿精矿中加入FeCl3溶液和盐酸,FeCl3与PbS反应生成PbCl2和S,产物中加入饱和食盐水,趁热过滤,利于PbCl2(s)+2Cl-(aq)

PbCl4-(aq) △H>0

正向进行,使PbCl2溶解,过滤除去硫等杂质,滤液1含有PbCl4-、Cl-、Fe2+、Fe3+等,滤液1蒸发浓缩,冷水浴中冷却,利用平衡逆向进行,析出PbCl2晶体,PbCl2晶体中加入稀硫酸,转化为更难溶的硫酸铅沉淀,过滤得到硫酸铅沉淀,洗涤、烘干得到硫酸铅粉末,以此解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FeCl3与PbS反应生成PbCl2和S,Pb元素化合价不变,S元素化合价升高,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FeCl2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PbS+2Fe3++2Cl-=PbCl2+2Fe2++S,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PbS+2Fe3++2Cl-=PbCl2+2Fe2++S;

(2)将方铅矿精矿磨成粉末能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Fe3+、Pb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值分别为3.2、7.0,加入盐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pH值在0.5~1.0,抑制Fe3+、Pb2+的水解,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将方铅矿精矿磨成粉末;抑制Fe3+、Pb2+离子水解;

(3)产物中加入饱和食盐水,趁热过滤,利于PbCl2(s)+2Cl-(aq)

PbCl4-(aq)△H>0

正向进行,使PbCl2溶解,过滤除去硫等杂质,滤液1含有PbCl4-、Cl-、Fe2+、Fe3+等,滤液1蒸发浓缩,冷水浴中冷却,利用平衡逆向进行,析出PbCl2晶体,操作①应为:

趁热过滤;操作②应为: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

(4)Ksp(PbSO4)=1.0×10-8

PbCl2(s)+SO42-(aq)

PbSO4(s)+2Cl-(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1.6×103mol/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PbCl2(s)+SO42-(aq)

PbSO4(s)+2Cl-(aq);1.6×103mol/L;

(5)铅蓄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PbSO4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PbO2,电极反应式为:

PbSO4-2e-+2H2O=PbO2+SO42-+4H+;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PbSO4-2e-+2H2O=PbO2+SO42-+4H+;

(6)41.4gPb的物质的量为:

=0.2mol,由电极反应可知:

Pb

2e-,所以实际输出电量为:

0.2mol×2×96500C/mol=38600C,理论输出的电量为:

Q=I

t=0.2A×96500s=19300C,

该电池放电的能量转化率α=实际输出电量/理论输出电量×100%=

×100%=5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50%。

10.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出的NOx、SO2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物质,其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Ⅰ.NOx的消除。

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

N2(g)+2CO2(g)△H。

(1)已知:

CO燃烧热的△H1=-283.0kJ·mol-l,N2(g)+O2(g)

2NO(g)△H2=+180.5kJ·mol-1,则△H=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探究催化剂对CO、NO转化的影响。

将NO和C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NO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活化能,但△H不变

B.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

C.曲线Ⅱ中的催化剂适用于450℃左右脱氮

D.曲线Ⅱ中催化剂脱氮率比曲线I中的高

②若低于200℃,图中曲线I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判断a点是否为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

Ⅱ.SO2的综合利用

(3)某研究小组对反应NO2+SO2

SO3+NO△H<0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n0(NO2):

n0(SO2)]进行多组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O2的平衡转化率[α(NO2)]。

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如果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②图中C、D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C和TD,通过计算判断:

TC__________TD(填“>”、“=”或“<”)。

(4)已知25C时,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6.2×10-8。

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L-1,溶液中的c(OHˉ)=_________mol·L-1;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的

=__________。

【答案】

(1).-746.5kJ/mol

(2).A、C(3).温度较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偏低(4).不是平衡脱氮率。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线II可知,a点对温度的平衡脱氮率应该更高。

(5).降低温度(6).=(7).6.0×10-3(8).2.24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图像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I.

(1)CO燃烧热的ΔH1=-283.0kJ/mol,则CO(g)+

O2(g)=CO2(g)ΔH1=-283.0kJ/mol(①式),N2(g)+O2(g)

2NO(g)ΔH2=+180.5kJ/mol(②式),应用盖斯定律,①式

2-②式得,2NO(g)+2CO(g)

N2(g)+2CO2(g)ΔH=(-283.0kJ/mol)

2-(+180.5kJ/mol)=-746.5kJ/mol。

(2)①A,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ΔH不变,A项正确;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脱氮率增大,B项错误;C,根据图像,曲线II在450℃左右催化活性最大,曲线II中的催化剂适用于450℃左右脱氮,C项正确;D,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转化率,不影响脱氮率,D项错误;正确的是A、C,答案选AC。

②低于200℃,曲线I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为:

温度较低时(低于200℃),催化剂的活性偏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小。

a点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理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